爱因斯坦被誉为“天才物理学家”,他去世以后,正常情况下,应该给予厚葬,以纪念他为人类做出的重大贡献;可是,他死后,大脑组织“不翼而飞”。1891年,年仅12岁的爱因斯坦就开始自学几何、高等数学,成为人们眼中的“神童”。爱因斯坦是的科学家,当时德国大肆逮捕反对独裁统治的科学家,只有爱因斯坦是例外,因为纳粹政府得罪不起,一旦把他送进监狱,也就意味着把科研之路堵死了。明面上不行,不代表不会暗地里耍手段,爱因斯坦的处境可想而知。随着,德国反犹太运动愈演愈烈,爱因斯坦对纳粹政府的失望,他在德国的研究也都是在军队的严密“保护”下进行的。爱因斯坦后来来到美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用于实践,直接促成了美国“曼哈顿计划”,美国原子弹的试爆成功,爱因斯坦功不可没。二战结束后,爱因斯坦深陷痛苦之中,他自责于自己的研究成为杀人的工具,他警告美国政府不可乱用核武器。当时的杜鲁门政府,怎么会听从这样一个老头子的话呢?生活的压抑,情志不抒,摧毁了爱因斯坦的健康,1954年,爱因斯坦罹患“溶血性贫血症”,这在当时就是不治之症。爱因斯坦知道时日不多,就找到自己的好友罗素,就反对核武器的使用做了一份宣言,名为《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4月18日,人类历史上久负盛名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病逝。爱因斯坦去世不久,他的遗体被送去解剖,以弄清爱因斯坦死亡的真正原因。1955年哈维按照流程仔细检查了爱因斯坦的遗体,发现爱因斯坦死于大动脉瘤破裂。本来事情到此应该告一段落,可是好奇心让哈维做出了反常的举动。爱因斯坦的名气大,从小就被誉为“神童”,他的大脑组织一定和平常人不一样,怀着这样的想法,哈维悄悄地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组织偷走了。哈维将偷走爱因斯坦大脑组织的事儿,告诉了自己的导师齐默曼,没想到齐默曼将此事宣扬出去,一时间弄得是沸沸扬扬。爱因斯坦的家属表示的不满,可是哈维辩护说,自己偷走爱因斯坦的大脑组织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做科学研究,火化了的可惜。爱因斯坦的家属后只得同意哈维的做法,爱因斯坦大脑被哈维切成240片分箱保存。可是,直至今日也没有弄明白爱因斯坦的大脑与常人的大脑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2、爱因斯坦生平简介概括二战期间,爱因斯坦被一名美丽的女子迷得神魂颠倒,如痴如醉。然而谁都不会想到,这次露水情缘,却给后来的美国添了个巨大的麻烦。1933年,希特勒上台,随即开始搞排犹政策,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因为自己是犹太人,被迫流亡美国。而不久后,爱因斯坦又逢噩耗,1936年,他的妻子艾尔莎因病去世。而就在这时,一个雕塑家的妻子科涅库娃,走进了爱因斯坦的生活里。科涅库娃,这是个典型的东欧人名。而事实上,科涅库娃还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苏联人。她在1924年随丈夫,著名的雕塑家谢尔盖·科涅库夫来到美国办艺术展,随后就一直在此定居。1935年,爱因斯坦在大学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结识了自称“玛格丽达”的科涅库娃。当时美国政府请科涅库夫来给爱因斯坦做雕像,所以科涅库娃也就被带了过来。爱因斯坦顿时就被这个多才多艺,喜爱古典文学,爱听音乐,擅长绘画,还喜欢看科学问题的女士吸引了。当时爱因斯坦虽然是有妇之夫,但是上赶着倒贴他的女性也实在不少。只是爱因斯坦为人也风流,这种胭脂俗粉打动不了他。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对品味颇高的科涅库娃印象深刻。1936年,爱因斯坦的妻子去世后,两个人就建立了长达十年的地下情缘关系。后来,二战爆发,德国更加残酷的迫害犹太人。爱因斯坦对同族的处境十分担忧。而更让他惊喜的是,平时一脸崇拜的听他科普物理的科涅库娃,也十分勇敢的站出来,反对纳粹德国的暴行,支持世界人民的抵抗运动,这更是让爱因斯坦赞叹她的勇气,二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了。不过有一说一,爱因斯坦在得知了科涅库娃有丈夫之后,其实心态还是有点崩溃的。但崩溃之后,爱因斯坦对科涅库娃算是更加珍惜了,把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当作是人生重要的时刻。不过幸运的是,很快,科涅库娃就找爱因斯坦哭诉,说自己的丈夫在外面竟然有了外遇,她现在跟丈夫正在闹矛盾。爱因斯坦听得心花怒放,在他的一番调解之下,科涅库娃和丈夫的矛盾越来越大,以至于到了闹分居闹离婚的地步。科涅库娃还专门买了一栋小房子,装修的很有格调,邀请爱因斯坦住进来开导她。爱因斯坦单身多年,对此欣然答应。同时,爱因斯坦出去开会、出席活动的时候,也会把科涅库娃带在身边指点,还会把一些重要的研究材料交给科涅库娃保管。当时的美国正在举全国之力搞曼哈顿工程,制造原子弹。爱因斯坦作为大物理学家,自然也参与了工程之中。按理说,这种人物,身边接触的人必然是要人人过关的。但美国情报机构却对这个来自苏联的科涅库娃放心。毕竟,科涅库娃在1924年就来了美国,那时候的苏联还乱成一锅粥呢,而且她住在美国的时间比她住在苏联的时间都长。至于她跟爱因斯坦的关系那更不用说了,这是爱因斯坦的老毛病了。再说,科涅库娃跻身美国上层,认识不少名流,甚至跟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关系也好,信得过。1945年,美国率先研制出了后来平掉了日本广岛、长崎两座城市的原子弹。杜鲁门总统欣喜若狂,在和苏联斯大林交往时,他有意无意的透露了这种炸弹的威力。而斯大林不动声色,说了一句知道了,回国之后,便要求有关部门加紧对原子弹的研究。二战结束后几个月,科涅库娃找到了爱因斯坦,郑重的向他道歉并道别。科涅库娃向爱因斯坦坦诚,自己确实是格别乌(克格勃的前身)的情报人员。爱因斯坦的很多研究资料都被她发回了苏联国内。而现在,上级想请她从爱因斯坦那里套出关于原子弹的情报。因为爱因斯坦的保密意识,她的工作屡屡受挫。现在她就要被调回国内,因为二人曾经真的有过感情,所以她决定向爱因斯坦坦白这一切。爱因斯坦听得感慨万千。虽然科涅库娃欺骗了他,但多年的相处下来,他无论如何都对科涅库娃恨不起来。况且,爱因斯坦在见识到了原子弹可怕的杀伤威力之后,对自己当初的决定后悔,他不敢让美国独霸原子弹。于是再三考量之下,他将部分原子弹的资料交给了科涅库娃。1949年,苏联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科涅库娃在回国之后,立刻被苏联保护了起来,不但不必参加任何行动,而且享受优渥的待遇。但即使如此,爱因斯坦和她仍有联系,直到冷战愈演愈烈之后才被迫中断。而科涅库娃死后,人们整理她的遗物时,还发现了她保留着的当年爱因斯坦给她写的情书。
3、爱因斯坦生平简介英文爱因斯坦二三事爱因斯坦一生只获得过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且获奖项目还是他早期的光电效应,后来的广义相对论因为太过于颠覆认知,且当时的技术难以完全验证,所以并没有获得诺奖,虽然后来广义相对论预言的黑洞和引力透镜,以及引力波等现象都得到了验证,但那时候爱因斯坦已经去世了,诺奖只颁给在世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去世五个小时后,他的大脑就被一名叫托马斯.哈维的病理学家切成了240块,包在火棉胶中泡进了福尔马林里,后来对爱因斯坦大脑的研究表明:他的侧前额叶皮质比其他大脑更薄,神经元密度更大,这意味着爱因斯坦大脑的信息交换速度要比一般人更快。1999年《柳叶刀》还刊登了论文《爱因斯坦的杰出大脑》,该论文将爱因斯坦的大脑与其他35颗男性大脑相比较,结果发现爱因斯坦大脑中负责数学和空间推理能力的顶叶比一般人大出15%,这或许可以解释爱因斯坦的大脑为何能创造出相对论这样跨时代的理论。后推荐一本由爱因斯坦生前推荐的科普读物《从一到无穷大》,这本由于乔治.伽莫夫编写的物理学通识读本,范围从原子扩展到整个宇宙,然后再回归到日常生活,趣味性和专业性兼具,我自己也已经看完了,实在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
4、爱因斯坦生平简介视频简述:爱因斯坦的童年时如何度过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在Wűrttemberg王国的乌尔姆(1871年成为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他的父母是赫尔曼和波林,根据他的出生证明,他们是“以色列人”。两年半后,艾伯特的妹妹玛丽亚(被称为玛嘉)出生了:他的父母选择非传统的名字是十九世纪德国犹太人中同化主义倾向的典型。他的父母都来自自由派家庭,对他们来说,宗教不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他的家人担心年轻的阿尔伯特是落后的,因为他的演讲似乎被推迟。然而,爱因斯坦自己后来回忆说,“当他在两岁到三岁的时候”他就有了说出完整句子的雄心,在当着他(大概是吃惊的)父母的面使用这些句子之前,他会小声地练习。这个家庭是一个有教养的家庭:他的母亲(更具主导性的父母性格)是一位有才华的钢琴家;艾伯特在6岁到13岁之间学习小提琴;和他的父亲晚上给家人大声朗读德国文学。1880年,爱因斯坦一家搬到慕尼黑,在那里,赫尔曼和他的弟弟,工程师雅各布,建立了一个天然气和水安装业务。到1885年,该公司已进入电工领域,为发电站和照明系统制造发电机、弧光灯和其他设备(当时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生意似乎很兴隆,一家人住在舒适的大房子里。阿尔伯特是一个安静的孩子,但在学校表现很好,在数学和拉丁语方面获得了很高(通常是高)的分数。他的叔叔雅各布会给他布置数学问题,艾伯特以解决这些问题为乐。当阿尔伯特在10岁到15岁之间时,医科学生马克斯·塔木德每周四都来爱因斯坦家吃晚饭,并与他谈论科学和哲学。爱因斯坦的娱乐是音乐(他和母亲一起演奏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奏鸣曲)。他12岁时收到一本欧几里得几何的书,书中的清晰和逻辑性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巴伐利亚的法律要求学童应该接受宗教教育。在中学(文法学校),他接受了犹太教的教育,并变得虔诚,但由于他不止一次地持有强烈的科学观点,他后来放弃了宗教。作为一个男孩,爱因斯坦被阅兵吓坏了;他要求父母承诺他不用服兵役,他成了终身和平主义者。1895年,他的家庭(和他们的生意)搬到了意大利的帕维亚,留下年轻的阿尔伯特在慕尼黑完成他的学业。他孤独而不快乐,在获得了家庭医生开出的“神经紊乱”证明后,他在16岁时离家去了帕维亚,这让他的父母大吃一惊。如果他在德国呆到17岁,他就有资格服兵役;相反,他说服父母让他为进入苏黎世的瑞士联邦技术大学(eidgen 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或ETH)工作,并宣布他打算放弃德国国籍。他自学了联邦理工学院入学考试的政治和文学史、德语、法语、生物、数学、画法几何、化学、物理和绘画,但在1895年10月,他没有通过考试,尽管他在数学和科学方面成绩很好。有人建议他参加Matura,这是一种瑞士中学文凭,可以让他进入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他去了Aarau的Winteler家寄宿。他享受在瑞士上学的时光,并通过了数学考试,获得了历史、代数、几何和物理的高分。他选择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学习为期四年的数学和物理课程,并计划成为这些学科的教师。1877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靠每月100瑞士法郎的津贴生活,他从其中节省了20英镑用于支付他的瑞士入籍文件的费用,这些文件在他毕业后的第二年,即1901年初获得批准。他敏锐地意识到他是家庭的负担,尽管他的父亲失业时间不长,但他的商业冒险在1896年失败,两年后再次失败。他愉快地回忆起他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实验室当学生的时光,但是他很失望没有从他的物理教授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他反过来想爱因斯坦聪明过头了。由于相互缺乏尊重,爱因斯坦在1900年8月毕业时没有获得苏黎世的助教奖学金。参考文献:勤奋努力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风云百年#分享历史五千年##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
5、爱因斯坦生平文章爱因斯坦奇迹年一、前言爱因斯坦的“奇迹年”是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生中非凡的时期,他发表了几篇开创性的论文,彻底改变了物理学。这个特殊的一年发生在1905年,当时爱因斯坦在伯尔尼的瑞士专利局担任专利审查员。在这一年中,爱因斯坦发表了四篇有影响力的论文,每一篇都对物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来的许多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文件如下:狭义相对论:在这篇题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中,爱因斯坦介绍了狭义相对论。他提出,物理定律对于所有相对于彼此匀速运动的观察者都是相同的,并且所有观察者的光速都是恒定的。这个理论导致了著名的方程E=mc²,它表达了能量(E)和质量(m)的等价性,并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空间,时间和能量的理解。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在他的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换的启发式观点”中解释了光电效应,即材料吸收光时电子的发射。他提出光是由称为光子的离散能量包组成的,每个光子携带特定量的能量。这项工作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布朗运动:在他的论文“关于分子动力学热理论所要求的悬浮在静止液体中的小颗粒的运动”中,爱因斯坦为悬浮在流体中的粒子的随机运动提供了理论解释,称为布朗运动。通过分析这些粒子的运动,他间接证实了原子和分子的存在,这在当时仍然是一个争论的话题。质能等价:在一篇题为“物体的惯性取决于其能量含量吗?爱因斯坦推导出了著名的方程E=mc²,它将物体的质量与其能量含量联系起来。本文建立了质能等价原理,提出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反之亦然。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理解。它引入了时空的概念,其中空间和时间错综复杂地联系在一起。该理论挑战了空间和时间的经典概念,并引入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对于所有相对于彼此以恒定速度运动的观察者来说,物理定律保持不变。这一理论对我们理解高速现象(如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具有深远的影响。它还为后来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包括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是对量子力学领域的关键贡献。通过提出光是由具有量子化能量的离散粒子(光子)组成的,他解决了为什么光有时表现为波而有时表现为粒子的长期难题。他在光电效应方面的工作为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和量子理论的更广泛发展奠定了基础。布朗运动:爱因斯坦对布朗运动的解释为原子和分子的存在提供了实验证据,这在当时仍然是一个争论的话题。通过分析悬浮在流体中的粒子的随机运动,爱因斯坦提供了一个理论模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原子的存在,并提供了一种测量阿伏伽德罗数的方法。质能等价:爱因斯坦推导的质能等价方程E=mc²是一个深刻的见解,它从根本上将质量和能量联系起来。该方程指出质量和能量是可以互换的,少量质量可以转换为大量能量。质能等价的发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了核能的发展,并认识到即使是少量的质量也含有大量的能量。这个方程也许是爱因斯坦对科学著名和广泛认可的贡献。这些论文都在几个月内发表,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巩固了爱因斯坦作为历史上伟大的科学思想家之一的声誉。他的“奇迹年”中提出的想法至今仍在塑造我们对宇宙的理解。爱因斯坦的革命性思想为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并为20世纪及以后的许多科学突破奠定了基础。直到今天,他的工作仍在激励和影响着各个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二、笔者观点在爱因斯坦1905年的“奇迹年”,他发表了四篇开创性的论文,彻底改变了物理学。这些贡献对物理学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塑造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并为未来的科学进步铺平了道路。参考文献:【1】“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这篇论文发表在1905年的《物理学年鉴》杂志上,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它通常被称为彻底改变我们对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理解的论文。【2】“关于光的产生和转换的启发式观点”(光电效应):同样发表在1905年的Annalen der Physik上,这篇论文解释了光电效应并提出了光子的概念,为量子理论奠定了基础。【3】“关于分子动力学热理论所要求的悬浮在静止液体中的小颗粒的运动”(布朗运动):这篇论文于 1905 年发表在科学杂志 Annalen der Physik 上,为悬浮在流体中的粒子的随机运动提供了理论解释,称为布朗运动,从而为原子和分子的存在提供了证据。
6、爱因斯坦生平事件1911年,爱因斯坦爱上了表姐,疯狂的他连孩子都不要了,还用诺贝尔奖金做诱饵,成功逼迫妻子离婚。然而,与表姐结婚之前,他却对表姐说:“我到底是该娶你呢,还是该娶你的女儿?”说到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那肯定不能不提爱因斯坦,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不仅创立了相对论,还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爱因斯坦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伟大的物理学家。在一战时期爱因斯坦没有听从军国主义分子的蛊惑,坚决拒绝签署德国发表的“文明世界宣言”;当他70多岁的时候,还公开反对使用核武器,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虽然爱因斯坦在科学技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令人敬仰,但他的私生活就未必那样无缺了。很少人知道,爱因斯坦一生有过多个妻子,其中还有一名是他的表姐。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叫做米列娃,她同样也是一名物理学家,二人是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认识的。当时,她和爱因斯坦是同班同学,米列娃也是班级里的女生。起初,爱因斯坦被米列娃深深吸引,还给她写过爱意满满的情书,二人一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结果,这对小情侣过于沉浸在爱情里,甚至荒废了学业,那一年米列娃没能通过考试。雪上加霜的是,她还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无奈之下,米列娃只能放弃自己身为科学家的前途,并回到家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未能长大,据说她患有精神障碍,但很少人知道她后的去向。1903年,爱因斯坦和米列娃结了婚,米列娃不仅能够在工作上帮助爱因斯坦,还替他操持所有的家务。接下来的数年中,米列娃接连为爱因斯坦生下了两个儿子,同时爱因斯坦开始在学术界声名远扬。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爱因斯坦的心思却活络了起来,他喜欢在外拈花惹草。这时的爱因斯坦年少成名,外表又长得英俊,还会哄女孩子开心,吸引了很多美女投怀送抱。米列娃发现丈夫的出轨后,极为不满,多次和爱因斯坦吵架,还曾阻止爱因斯坦到柏林工作。不久后,爱因斯坦爱上了自己的表姐爱尔莎,他给米列娃写下了一封绝情的信件,要求她不能和自己一道外出或旅行,不得在孩子面前斥责他,一旦爱因斯坦要求,就必须无条件地离开卧室或工作间等。这封信中一条条的无理要求使得米列娃对自己的丈夫大失所望,于是她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回到了瑞士,和爱因斯坦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此后,爱因斯坦在柏林和爱尔莎住在了一起,成为了事实上的夫妻。爱尔莎不像米列娃那样能在学术上帮助爱因斯坦,不过她心甘情愿地照顾爱因斯坦,负责一切家务,并且能够容忍爱因斯坦和别的女人的桃色绯闻。再次进入婚姻的爱因斯坦并没有就此定下心来,这个花心浪子后来依旧与多名女性保持了密切关系。据说,和爱因斯坦曾经有过关系的包括他的一名奥地利金发女郎秘书、一位花店老板、一名社交名媛、一名犹太寡妇,甚至还有一名苏联间谍,而其他排不上号的女人则更多。其中,为离谱的是,在他和爱尔莎共同生活期间,他又爱上了爱尔莎的大女儿,也就是他自己的外甥女,当时仅有21岁的伊尔莎。伊尔莎年轻美丽,很崇敬这位成了著名科学家的表舅,于是两人也发生了关系。后来,或许是爱因斯坦的风流之名远播,一名叫做玛加丽塔的苏联间谍故意接近了爱因斯坦,套取情报。据说,爱因斯坦虽然发现了玛加丽塔是间谍,但终还是没舍得为难美人,而是和苏方人员见了一面,至于苏联在其中得到了多少情报就不得而知了。尽管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但他的私生活十分混乱,不仅在婚姻中没有忠诚可言,对自己的儿女也不怎么上心。爱因斯坦的小儿子爱德华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有很长时间都被关在精神病院,米列娃无法负担高昂的调节费用,让爱德华的生活十分困难。期间,爱德华曾经写信给爱因斯坦,希望父亲能够给予他一定的帮助,哪怕是来看望一下也好,但爱因斯坦却对此置之不理。1955年,76岁的爱因斯坦安静地在睡梦中去世。一名医生甚至偷偷取走了他的大脑和眼球,想搞明白为什么爱因斯坦如此聪明。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经对爱因斯坦所取得的成就做出高度赞扬,艾萨克森也曾描述爱因斯坦“他关心整个人类的命运,也关心具体的人,对宇宙真理和世界议题的专注使他显得似乎不太关心眼前的事情……”对全世界来说,爱因斯坦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且一直提倡科学精神、呼吁世界和平,还对金钱弃若敝履。但在私生活中,爱因斯坦并不是个好丈夫、好父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无完人,即使是如同爱因斯坦一样的伟大人物也终究只是个凡人而已。
7、爱因斯坦人物生平1911年,爱因斯坦爱上了表姐,疯狂的他连孩子都不要了,还用诺贝尔奖金做诱饵,成功逼迫妻子离婚。真有这事儿吗?你对此如何评价?人工智能:关于爱因斯坦爱上表姐的说法是有据可查的,他的表姐是 Elsa Einstein,两人在年轻时就已经相识。不过关于爱因斯坦用诺贝尔奖金逼迫妻子离婚的说法则缺乏证据,属于流言蜚语。无论是不是真的,这样的行为如果在今天的社会中发生,都会被视为不道德和不合法的行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历史和文化背景与现在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不应该用现代的价值观来评价过去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