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资料简介(萧红资料简介文字)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0 14:55:29 浏览
1、萧红资料简介文字

1941年,鲁迅的妻子许广平被逮捕,忍受脱衣服、电击、鞭打等折磨整整76天,出狱后已然残疾,好友萧红直说她不值得。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可他的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却深深影响着民众,才有了人们自发组织的“民众祭”。而对于日夜陪伴的妻子许广平来说,影响更是深远。鲁迅先生去世了,许广平本可以回归自己的生活,但因鲁迅先生的影响,她依旧参与到地下d的工作中,继续做斗争。那时正在筹集出版《鲁迅全集》,因过不了审一直被耽误,许广平没有放弃,她积极奔走协调,1938年,终于在众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发表成功。《鲁迅全集》发表成功后,许广平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了“复社”“救国会”等组织,继承鲁迅先生遗志,继续用笔杆子作斗争。1941年,日军攻占了上海,开始大量搜捕爱国人士,许广平居住的地方被搜出了《鲁迅十三集》和鲁迅日记,被日军当场抓走。许广平被抓进了监狱,在这里,她遇到了一个熟人,一位经验丰富的男同志。这位男同志悄悄告诉许广平,前后口供一定要一致,不想回答或回答不了的,就装可怜,喊日子苦,或大哭大叫。日军先是通过利益诱惑许广平,一段时间之后,日军见许广平依旧不松口,就开始对她拳打脚踢,用鞭子抽打,更可恶的是日军用马靴狠狠地踢打许广平的下半身。严刑拷打无用之后,日军怒不可遏,决定打掉许广平的心理防线。他们怒气冲冲地抓来许广平,当众脱下她的衣服,只剩下一件薄薄的衬裤。面对这样的侮辱,许广平不断地鼓励自己:牺牲自己,保全大家。再次无果之后,日军对许广平动用了电刑,每一次的电击,每个神经痛到痉挛,痛到没有知觉,反反复复下,许广平就是不松口。在这样的折磨中,许广平整整坚持了76天。监狱外的友人积极奔走,终于救出了许广平,可这时的她已经被日军折磨得奄奄一息,双脚更是废了,不能正常走路。受此磨难、不良与行的许广平并不气馁,继续d的事业,她参与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任常务理事;后秘密北上,整理出版了《鲁迅书简》;又积极参加上海妇联,任主席,不仅声援学生反内战运动,更是积极捐钱捐物;抗战胜利之后,她成为国务院副秘书长。鲁迅死后,许广平把一切都奉献给了革命,但这一切,在好友萧红眼中是不值得的。毕竟,鲁迅有原配妻子,而许广平只能算是小妾,但她却是懂鲁迅,又给予鲁迅大支持的人,甚至在鲁迅死后,还无条件照顾他的母亲和原配妻子,因此,萧红常说她傻。回顾许广平的一生,她从不用儿女情长来软化鲁迅的抗争,反倒是给予鲁迅支持,鲁迅去世后,又继承鲁迅精神,完成鲁迅未完成的事业。许广平在受到非人折磨时,以顽强的意志忍受折磨,哪怕身体残疾,也没有透露半点大家的信息,这种牺牲小我保全大家的大无畏精神,让她成为了令人敬佩的女中豪杰!致敬如许广平一般的女英雄们!资料来源:澎湃新闻作者:徐编辑:桢桢#夏日生活打卡季##人物#

2、萧红的资料做成卡片

季红真费时多年创作的一部全面记录萧红一生传奇经历的传记作品。本书空间上以大视角从萧红出生的东北大地写起,纵向从北至南自萧红生长的黑龙江呼兰河畔写到她后葬身的香港浅水湾旁,横向自西向东兼及萧红旅欧、旅日的经历;时间上梳理了萧红的家族历史直至萧红出生,更细致地考察了萧红每一阶段的情感与创作经历。作者通过不间断的实地考察、访谈和搜集资料,努力从丰富的史料中爬梳、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萧红。此次修订再版,作者做了大量的修订,文本更加完备,并提供了大量的插图。图文并茂。

3、萧红生平资料200字

萧红,哈尔滨呼兰区人,著名作家,代表作《呼兰河传》颇有影响。这是著名作家萧红的照片!宋佳,在电视剧《萧红》中饰演萧红,打扮的多少有点风尘。你对比一下,宋佳与角色之间的差距大吗?

4、萧红女作家个人资料

鲁迅是民国出了名的“不合群”,他可以称得上朋友的,翻来覆去也就蔡元培、内山完造、许寿裳等几个,一个巴掌够数。能够被鲁迅先生邀请到家里做客的人少之又少,被邀请到家里做客之后还能够留宿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这是萧红对鲁迅的大印象了。毕竟鲁迅先生的脾气耿直,他不像一些文人一样喜欢交友,喜欢寻找很多志同道合的人高谈阔论,若是看不上眼的,则“搭理”一眼都嫌多,所以他在民国时期也是出名的“不合群”的存在。能够被鲁迅承认的圈内好友也就只有蔡元培,内山完造和许寿商等几个人,用一只手就能数过来这些人。1912年,许寿裳将蔡元培介绍给了鲁迅,也是从这一年开始,鲁迅和比自己大了13岁的蔡元培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蔡元培当时担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他的手下正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在结识了鲁迅以后,第一时间向对方递出了邀请,希望鲁迅能够从绍兴来到教育部教学。收到了蔡元培的邀请函之后的鲁迅来到教育部,成为了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在教育部的工作枯燥,平时大多时间负责授课,有的时候还需要组织各种各样的演讲。若非有蔡元培在这里,鲁迅是断断不可能连续待了14年,也不可能在工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人情世故和真正的生活。1917年,鲁迅还接下了蔡元培希望他设计北京大学校徽的请求,北大校徽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是以人为本,的彰显了蔡元培所希望建立一所怎么样的大学,这个徽章对于北京大学甚至整个教育界都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蔡元培先生对鲁迅有着提携之恩,同时还帮助周作人和周建人安排了工作,他和鲁迅之间的关系是亦师亦友的存在,鲁迅平里对他也是多有依赖。在他带着许广平来上海生活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办法找到工作,整个家庭的生计来源都成了问题,鲁迅当时主动给蔡元培写信请求帮助,蔡元培也毫不犹豫的对其施以援手。虽然他们在思想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但却没有办法否认他们的友情坚固。1933年1月6日,鲁迅带着自己的兄弟周建人加入到了蔡元培等人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为他们效力。除了蔡元培以外,鲁迅先生的另一位挚友是内山完造,他在1916年到1947年之间一直在中国居住,依靠着经营书店为生。内山完造帮助鲁迅发行书籍,同时帮他解决了很多出版的过程中可能会遇见的问题,还教给了鲁迅一些日本传来的知识。鲁迅从他这里得到了很多帮助,也见识了很多,所以只要一有时间就会选择去他的书店里闲坐一会儿。哪怕二人之间没有任何工作的事情需要沟通,只是互相聊一下今天发生了什么也会很高兴,他们两个人的友情建立在细水长流之中。而鲁迅身边重要的一个朋友就是许寿裳了,两个人是绍兴的同乡,一起去日本留学,一起在学校读书,一起工作。陪伴在鲁迅身边时间长的朋友大概也就是他了,整整35年的友情不是作假。虽然鲁迅要比许寿裳年纪大,但是他却在很多时候都要像一个小弟弟一样被许寿裳照顾,许寿裳比很多人都要了解鲁迅的脾气和想法,在相处的过程中也是主动迁就鲁迅更多一些。他负责《浙江潮》杂志的编工作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鲁迅,“我想要你帮我写上一篇文章。”鲁迅得知后没有思量,也没有拒绝,不过一天的时间就把《斯巴达之魂》交给了许寿裳,文章内容字字珠玑,激励中华百姓在不放弃文化发展和革命的情况下,锻炼自身体魄。第三天,鲁迅再次给他交上了一篇文章,讲的内容是鼓励中华百姓不断的发展科学,争取在各个方面都不落后于西方国家,针砭时弊。鲁迅这两篇文章发表之后立即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共鸣,也为了他积攒了一票粉丝,就连后期鲁迅和许广平结识也是他在其中牵桥搭线的介绍。哪怕后期他们二人因为家庭和战争的原因聚少离多,也没有改变他们对彼此的思念。1936年鲁迅病重,许寿裳隔三差五就来探望,鲁迅病逝之后,许寿裳也没有忘记这个老朋友,他还因为向自己的学生介绍鲁迅思想被西北联合大学解聘,但他却从来都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他一直致力于向大家介绍鲁迅的思想和生前所留下来的那些文章,哪怕遭受到死亡威胁也绝不后悔,1948年2月18日,许寿裳被人杀死在台大的宿舍里。对于鲁迅来说,人生能够得到这样一个朋友对自己倾心以待,足矣。虽然说鲁迅“不合群”,但他去世后十万民众为他送行,国母宋庆龄主持,矛盾、蔡元培、巴金等人为他扶灵和抬棺,足见他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之高了。参考资料:《鲁迅时代何以为生》《鲁迅的饭局》作者:刘编辑:一一#故事##头条创作挑战赛#

5、演员萧红个人资料

湖南的星姐选拔是很多年前的往事了吧。端木聆莎这个名字一直有印象。据说后来在湖南电视台工作。首先是这个姓很特别。叫端木的很少。以前写论文,查考萧红的生平事迹,其中有个叫端木的,是她相好的,印象深刻。端木聆莎资料里是23。应该不是。就算当年十八岁,现在也该25以上了吧。不过看着还是特别年轻的。地道长沙妹子。一口长沙腔调直播。

6、萧红的作者资料

民国才女萧红:一生与三个男人结下孽缘,谁是她悲剧的始作俑者?谁又是她爱的那一个?提到民国才女,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林徽因,是张爱玲,是冰心……很少人能想到写下《生死场》、《呼兰河传》的萧红,也很少人知道只在这世上逗留了31年的萧红有过三次不为人知的爱情,但每一段感情都给她带来了苦涩的回忆。汪恩甲:无端跑路,不知所踪!与汪恩甲的感情缘于包办婚姻,虽然汪恩甲长得帅气,家中还有钱,但天生叛逆的萧红又怎能受得了束缚?两人即将结为连理的时候,萧红逃婚了!这让汪家人大感耻辱,两家的婚事也算是彻底掰了。但没想到汪恩甲对萧红倒是念念不忘,想方设法找到了她,这让萧红觉得汪恩甲这个人还不错,于是两人又一块回老家打算结婚。但汪家人百般不愿意,还强迫汪恩甲退婚,两人打算携手私奔,他们暂时居住在小旅馆里,萧红还意外怀孕。但是两人没什么收入,于是汪恩甲只说了一句“回家拿钱”,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有人说他是被家人软禁,也有人说他是故意让萧红怀孕然后跑路,但汪恩甲的确成了萧红苦涩感情史的开端。萧军:渣男本性,二度抛弃!在汪恩甲不知所踪后,孤苦无依的萧红坚持到将孩子生下来,但是无力抚养的她只能将孩子送人。也是在这段潦倒不堪的时期,萧红结识并与萧军相爱。萧军是一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在他身边萧红有了从未感受过的安全感,但两人在一起久了,萧军的另一面也逐渐暴露出来,萧军为人自负自大,观念不和时他从来都是强迫萧红接受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分歧大了,萧军还会动手打萧红!而导致两人真正分手的原因其实是萧军生性放荡,多次背叛萧红。即便是萧红怀孕,萧军也明确表示不会娶萧红,反反复复的出轨终也让萧红忍无可忍,提出分手。端木蕻良:两度抛弃,却是爱她的那个男人!萧红还与萧军在一起时便认识了端木蕻良,与萧军的强势态度不同,端木蕻良就温和了许多。端木还会在萧红受到伤害时给她关怀,二萧分手后,急需温暖怀抱的萧红决定与端木蕻良在一起。的确与温柔的端木蕻良在一起,确实给了萧红极少感受到的关心,端木还给了她一场梦寐以求的盛大婚礼。但好景不长,端木蕻良就如同前两任一样,再度抛弃了萧红,而且是两次。第一次发生在战中从武汉撤退到重庆时,只有一张船票的端木蕻良自己坐船离开,留下了当时怀有身孕的萧红,这件事之后两人有了隔阂。以至于后来萧红流产,端木蕻良冷漠对待,直至萧红因病倒在病床上,端木蕻良都没有陪伴在妻子身旁。而这些事情被记录在疑似与萧红有婚外情的骆宾基的传记中。无论后人如何指摘端木蕻良是负心汉,如何抛妻弃子,但端木蕻良实际上等到妻子去世二十年后才另娶他人,而且直到端木蕻良彻底走不动路之前,每年都会亲自去祭祀萧红。甚至在萧红的骨灰被迁往广州后,他仍不远去祭祀。于这点来说,端木蕻良未必是个好丈夫,但也没有世人传得那样不堪。对于年仅31岁就辞别人世间的萧红来说,爱情是她创作的灵感,同样也是一切苦痛的来源。正如她所说的,“我一生大的痛苦和不幸,都因为我是一个女人。”如果不生在那个男人至上的时代,如果没有了感情的牵绊,萧红会更幸福。

7、萧红资料

1932年的中秋节,21岁的萧红被未婚夫抛弃,她挺着几个月的大肚子被旅馆老板,关到地下室。老板对她说:“再不还钱,就把你卖到青楼去。”萧红无比绝望之下写了一封信,救了她一命。她被鲁迅先生评为:“中国有前途的女作家”,也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但是她一生命途多舛,遇到四个男人,每个都在弃她而去。萧红出生于黑龙江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母亲都不喜欢她,常常打她,只有祖父护着她。9岁时,母亲去世,继母进门,父亲便不准她再上学了。萧红不愿意,她以绝食和出家作尼姑为威胁,父亲终于同意她念完初中。初中才刚念完,父亲就立即为她定下婚事,让她嫁给富家公子汪恩甲。护着她的祖父也过世了,萧红想要拒绝都拒绝不了。刚好远房已婚的表哥陆哲舜要去北平上学,他就求他带她一起走。到了北平,萧红就和表哥在学校外面租房子,二人住在一起,家里断了他们的经历来源,逼他们回家。萧红的婆家听说了她在北平的糊涂事,就退婚了。萧红被父亲打了一顿,关到乡下。但是萧红还是又跑了。萧红的著名作品《呼兰河传》就是来自她的家乡呼兰河。萧红去到北京,她的未婚夫汪恩甲心中还念着她,就到北京去找她。萧红身上没有钱,也没有找到工作,生活得很落魄,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就在这个时候,她遇到了汪恩甲。汪恩甲看她可怜,给她买了一身新衣服,还带她去吃了一顿饱饭。萧红不知道是被现实磨平了棱角,还是觉得找到了依靠。她和汪恩甲同居了,但是婆家却早就嫌弃她了,不准他们二人交往。可是在两个年轻人的心中,爱情大过天,所以他们不顾众人的反对在一起了。没过多久,萧红就怀孕了。但是汪恩甲从家里带来的钱,很快就花光了,他们回到哈尔滨,在一个叫作东兴来的旅馆中赊账开始了蜗居生活。有一天,汪恩甲对萧红说:“我回家去拿钱,多不过三天就回来了。”萧红天天在门口的等,他却两个月都没有回来。旅馆老板看到汪恩甲跑了,他可大发雷霆,因为他们两个人已经欠了600块的房费了。老板很生气,他把萧红撵到地下室,还威胁她“要是不还钱,就把她卖到青楼去抵账”。萧红第一次见识到人间的险恶,她本想一死了之,可是想到肚子里的孩子,她还是放弃了自杀,她给哈尔滨有影响力的报社《国际协报》写了两封求救信。报社的裴主编看到她的遭遇同情,但是一时间也无法凑到这么多钱,所以就只能让同事萧军先来看看萧红。萧军此次前来,他本打算送几本书来就走,可是他无意中看到萧红写了的一首小诗:“去年在北平,正是吃青杏的时候;今年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他对萧红产生了兴趣,主动留下来和她攀谈起来,他惊讶萧红的不凡的谈吐。出身军伍,孩子和孩子不在身边的他,生出了对萧红的保护欲,他想要救这个女子。他把身上仅剩下的5毛钱给了萧红,就回去想办法了。1932年的夏天,哈尔滨下了暴雨,决堤的松花江让整个城市变成一片。萧红一个人挺着大肚子,从三楼上顺着一根绳子爬下来去到门口的一条小船上。此时,萧红已经无处可去,她只能去找萧军求助。萧军接受了萧红,却不愿意接受她的孩子。他也没多少钱,也确实养不起孩子。后来,萧红就快要生产了,可是因为没有钱,医院拒绝让萧红入院。后来还是萧军用拳头威胁了他们一番,萧红才住到了3等病房。萧红生下了一个女儿,当晚就送给了看门人,这个孩子再也没有了下落。后来,萧红给友人借钱补上了住院费,她就开始了和萧军的二人生活。他们的生活很苦,两个人租住在2元一夜的旅馆,晚上都舍不得都没钱租5毛钱的棉被,两个人就裹着大衣相拥而眠。他们的饭食,就是发硬的黑面包沾盐巴。但是这段日子,他们甘之如饴,相互鼓励,一起创作。此时,23岁的萧红认识了50多岁的鲁迅先生,先生对她好像照顾孙女,不仅给她的生活提供帮助,还帮她出版她的处女作《生死场》。萧红经过这本书,一炮而红,成为上海文人圈大名鼎鼎的女作家。萧军虽然也有了名气,却没有萧红这么有名气。他们二人的生活变好了,情感却变淡了,萧军开始和以前纠缠的女子暧昧不清。萧红略微劝一劝,就会被打得鼻青脸肿,萧红替萧军遮掩,但是萧军却说:“你还装什么要脸,这就是我打的。”萧红忍下了一切,萧军却还是在她怀孕时,跟她提出了分手。萧红在这段感情里的伤还没有治好,她就投入了一段新的恋情。1938年,萧红怀着萧军的孩子,嫁给了与东北人端木蕻良。可是这段婚姻也让萧红饱尝心酸。不久之后,萧红生了萧军的孩子,可这个孩子生下不久之后,就夭折了。端木婚前是翩翩君子,婚后却是势利小人,还处处都让萧红伺候他。萧红身心俱疲,她不幸得了肺结核,端木蕻良抛弃萧红跑了。萧红遇到无良医生,导致她的病情恶化,31岁就去世了。正如萧红所说,她这一生都是注定孤独,所有的路都要一个人走。#点亮真知计划#

8、萧红生平的相关资料

在孙郁老师的《思于他处》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曾经有一位叫袁权的小学女老师,在各种文学学术会议上都能看到她的身影,但是她在会上只做听众,从不发言。后来她辗转在北京各处收集作家萧红的资料,期间还拜访过孙郁老师。在别人看来,袁权老师的举动也许是因为喜爱萧红,所以到处收集关于她的一切资料。但是过了十几年以后,一篇关于萧红传记的手稿诞生了,那是不同于被男性视角评价的萧红,是一个从女性独特细腻视角,不一样的萧红。这种对于求知的寻访、探索,和不放弃追求的精神,正应了《思于他处》这本书的名字。“思”,并不是思考问题本身,而是在问题之外,连接更多更大的世界。“思”,必定是在“他处”寻得答案。这本《思于他处》,是著名文化学者孙郁教授的散文作品新集,其中收录了32篇全新精编散文。在其中,孙郁老师用柔软又灵动毅然的笔触,对中外名家与名作进行评论赏析,是评论文学的典范。“只有精神飞起来的人,才会抵达思想的圣界。在我们疲劳的人生里,能飞翔起来的人,真的让人羡慕。”在《思于他处》中,有一篇评论黄子平教授的文章令我印象深刻,这本书也是用了这篇文章的名字:《思于他处》做文学评论,其实是要有些骨气在身上的,古论司马迁,近论鲁迅,无一不在他们的文字中看到那种既傲视其他,又对文字无比敬畏的情愫。对于今天做评论这件事,无论是书评影评,亦或是人物评,不可丢掉的仍然是这份骨气。孙郁评黄子平,“他是一位批评家,不过又有着一般批评家少见的气质,习惯于沉潜在历史的深处,又时时环顾域外思想的流动。”“他是很吝啬笔墨的人,许多重要的文字现象出现的时候,他都保持了沉默。”文字工作者,无论创作,还是评论,都一定要爱惜自己的文字,只在关键时刻点到为止,而不是什么事情都冲在第一线发表感想。就像今天的追热点一样,有的人追热点,赚得盆满钵满;但有的人一直坚持自己的喜好,也能在自己的路上越走越坚固。其实每一种方式都是可以的,意义就在于如何在这其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这份价值,其实放在评论者身上是需要更加审慎和深思的。因为不管是批评还是赞扬,亦或者不偏不倚,都需要跳脱出事物本身,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作品。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作者和其中的人物,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作出的原因、选择,还有这件事物本身对于现今的意义,对于未来的影响。这些都是需要评论者站在更高角度去思考的问题。将自己放在历史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将所有与事物相关联的东西相连接,连接之后,就是更大更深的境界。这本《思于他处》,就让我们看到了经典作品和大师们的更多侧面,对于我们写作、学习,还有品读经典,闲来翻上几页,都大有裨益。#诗漫大讲堂# #推荐一本好书送给正在迷茫的年轻人# 打卡0716#萧红资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