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简介50字(华罗庚简介50字手抄报)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0 14:57:01 浏览
1、华罗庚简介50字手抄报

华罗庚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心怀感恩的人,深知每一份陪伴,都是当下应该感恩的亏欠。画家齐白石初到北京时,毫无名气,画风也不被认可,常常只能过着流浪的生活。有一天,齐白石参加了一场宴会,与一些名流交往,但他并未受到关注,感到很尴尬。突然,他遇到了自己的旧识梅兰芳,梅梅兰芳不仅注意到了他,还向大家介绍了他。在梅兰芳的热情帮助下,齐白石的画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名声大噪。在齐白石成名之后,他依然铭记梅兰芳的恩情,专门为梅兰芳画了一幅《雪中送炭图》以表达谢意。当梅兰芳对齐白石的草虫画产生兴趣时,齐白石更是倾囊相授。日后,两人成为亲密的朋友,梅兰芳在演出时总会邀请齐白石前来观看,而当梅家的花儿开放时,齐白石也会去赏花和作画。在人际交往中,因为缘分而聚,因为恩德而尊重,有了恩情就有了连接。人与人之间,正是因为有所亏欠,才有所回馈。因为我们心怀感恩,才让情谊长久。只有真诚相待,才能相互尊重和珍惜彼此。曾言:“施人之事,不记于心;受人之恩,铭记于心。”当他人伸出援手时,这是我们的幸运之源。学会感恩,才能获得好运气。人活于世,不论大小,不论贵贱,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帮人一次,情谊就加深一分;还人一次,恩情就长久不衰。《易经》曾言:“施人之事,不记于心;受人之恩,铭记于心。”当他人伸出援手时,这是我们的幸运之源。学会感恩,才能获得好运气。人活于世,不论大小,不论贵贱,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帮人一次,情谊就加深一分;还人一次,恩情就长久不衰。

2、华罗庚的学生简介

华罗庚纪念馆天气晴朗,和两三朋友约着转转,只因其中一个朋友说没有到过华罗庚纪念馆,就让我这个住在附近的人做向导。讲真,我这个向导其实做的也不合格,路痴一个不说,对于本地事迹根本就不太了解,还不如那个一次都没来过的朋友,她虽然没有来过,可她是土生土长的城里人,比我这个乡下来的知道的多了。果然,进了华罗庚纪念馆,看见那些成列在展馆里华老的小时候居住过的旧居,她说有印像,她立马说出了现在在哪个位置,还能知道华老家祖坟在哪个方位,因为她的三奶奶和华老家是亲戚,小时候就是听她三奶奶讲华老的故事长大的。看着模型小乡村,很亲切,因为我们小时候也是住这样的房子。纪念馆里有华老穿过的衣裳,穿过的皮鞋,更多的是他的手抄本,记录者他的点点滴滴。华老是我们这个城市的骄傲,好的学校以他的名字为名,给远方的朋友介绍我来自哪里,当别人没有听说过金坛,就会说,数学家华罗庚就出生在这里,别人就会,哦一声表示知道了,其实还是不知道金坛是哪里(自嘲)。年纪馆里有休息区,我们几个人逛累了,坐下来休息休息,拍照的时候发现背景的玻璃上都是印的数学题和数字有关的符号。那个朋友就告诉我们,当年华老在家里的时候,只要做数学题,他认真地写题的时候就不管写到哪里了,墙上,窗户上,只要能写,到处都能留下他的痕迹。我是一个数学盲,算的好就是工资不少了我的就好,按我这种学渣还不配来此,但是华老的这种学习精神还是值得我辈学习的。“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华罗庚#华罗庚简介50字#

3、华罗庚故事简介

1985年,世界闻名的伟大数学家华罗庚去世了,妻子吴筱元悲痛地说:“庚,都是我不好啊,让你一个人孤独地生活了五年!”华罗庚与吴筱元于1927年经人介绍结为夫妇,婚后两人努力地经营小家庭,相濡以沫,互相扶持整整58年,可是晚年的他们却分居了五年。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两人不得不分离呢?早年两人结婚不久,一场来势凶猛的瘟疫席卷了整个江苏。华罗庚的母亲不幸身染瘟疫去世,而华罗庚本人也感染了瘟疫。吴筱元把自己幼小的女儿交给母亲带。自己则寸步不离的日夜照料着丈夫,端水送药,擦背翻身,吃喝拉撒,都是她一个人来伺候。华罗庚没有了收入,又需要请名医帮忙治病,同时还要负担大量的医药费,这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吴筱元为此还当掉了自己结婚时的首饰来补贴家用。吴筱元对华罗庚整整一年的照顾终于让上苍动容,华罗庚睁开了眼睛。她一遍又一遍地鼓励华罗庚勇敢地站起来。爱,情的力量增加了华罗庚战胜病魔的信心与勇气。谁知道,更大的不幸在等待着这对患难夫妻。大难不死的他,却因为瘟疫带来的高烧和长期卧床,致使左腿残废。走路时相当艰难,他的左腿必须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才能迈出一小步。可在这段让他极度迷茫、困苦甚至绝望的日子里,都是因为妻子吴筱元的陪伴,让他变得更加坚强。他想起了古代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坚,自己为什么不能呢?1931年后,随着他闲暇时间的增多,他不仅不断地研究数学,更频频地向杂志社投稿。虽然日复一日地收到退稿的消息,可他始终没有放弃。无论他从事任何研究,妻子吴筱元都是全心全意地支持,这让华罗庚十分感动,也对妻子相当疼爱。华罗庚总是感叹地说:“她是无名英雄,我的整个事业,是与她分不开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华罗庚因为在数学领域的卓越贡献,成为了有名的专家。哪怕在艰难的时期,妻子吴筱元也是华罗庚坚实的后盾。可因为特殊时期,妻子在精神上受到了太大的冲击,缺乏安全感。他总是不让华罗庚离开自己半步。但华罗庚当时已经是中科院的副院长,他经常需要去世界各地讲学,因此他们爆发了激烈的冲突。1985年,为自己事业献身了一辈子的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因为心脏病发作永远地倒在了讲台上。18年后,他的妻子吴筱也与世长辞。遵照她的遗愿,儿女们将两位老人葬在了一起。“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愿两位伟大的老人来生再续今生缘。#电视剧功勋征文#

4、华罗庚优选法简介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在当地开了一间杂货店。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了,中年得子的夫妇俩十分欣慰,按当地人的习俗,将儿子扣在两个箩筐内。华罗庚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罗庚”与“箩筐”的读音相近)。华罗庚上小学时,有一次,一位老师对新来的老师介绍学校情况,说这个学校的学生特别淘气,成绩都不好,多数是笨蛋。这话深深刺痛了华罗庚的心,他决心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敬”这位老师。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难题给大家:今有一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为几何?全班同学面面相觑,答不上来,华罗庚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是23!”全班震惊,老师也点头称赞。从此他爱上了数学。1979年,华罗庚应邀到英国讲学。在一次宴会上,一位美国女学者来到华罗庚面前敬酒,突然问道:“华教授,您不为自己当初回国感到后悔吗?”面对这位女学者不友好的提问,华罗庚坚定而又礼貌地回答:“不!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舒服。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铿锵有力的回答掷地有声,真挚的爱国之情溢于言表。这就是华罗庚,放弃了国外的优渥条件,毅然回到祖国参加建设,他的“统筹法”和“优选法”在新中国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写给中国留美学生的一封信,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梁园虽好,不是久居之地,归去来兮!”

5、华罗庚简介读后感

华罗庚:周总理呕心沥血为人才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24年从金坛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因家庭贫困,一年后离开学校到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当学徒。在此期间,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学。1929年在金坛中学任庶务会计,开始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论文。其论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重视。经熊庆来推荐,1931年到清华大学工作。华罗庚用八年时间,从管理员、助教、讲师进而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深造。1938年任西南联大教授。1941年写完第一部名著《堆垒素数论》。1946年出走美国,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0年回国不久,华罗庚学习了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讲话。讲话中关于“通才也好,专才也好,都需要理论与实际联系。”“我们的大学是要学习理论的,但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目的是要用它进一步指导实践,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等观点,加深了华罗庚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从50年代末期开始,他走出书斋和课堂,来到广阔的工农业生产实践之中。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简称“双法”),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了《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和《统筹法评话及其补充》两本科普读物。在“七千人大会”福建组会上的讲话,给华罗庚以极大鼓舞,华罗庚说:“没有周总理‘做实事,收实效'的指导思想,是搞不出来‘双法’的。”“双法”推广应用,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技队伍。“文革”中,处境困难,万务丛集,仍然尽力地保护华罗庚,安排华罗庚的生活,关心华罗庚把数学方法用于经济建设工作。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国务院两位同志奉命向华罗庚传达了1970年3月4日的批示:首先,应给华罗庚以保护,防止坏人害他。次之,应追查他的手稿被盗线索,力求破案。再次,科学院数学所封存他的文物,请西尧查清,有无被盗痕迹,并考虑在有的情况下,发还他。第四,华的生活已不适合再随科大去“五七”干校或迁外地,好以人大常委身份留他住京,试验他所主张的数学统筹方法。此事请你们三位办好后告我。第三天上午,华罗庚在国务院各部委负责人会议上介绍了统筹方法。同年夏天,经批准,华罗庚师徒三人到上海推广统筹法,同时还应用优选法,得出了一批成效显著的成果。1972年10月1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会见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华罗庚是陪见人之一。会见中,问华罗庚:现在人家有些新东西,你能得到材料吗?华罗庚答:一般我们也有,他们经常寄来。问:我们的数学是否跟西方差一级?华罗庚答:恐怕差一级,特别是在应用方面。说:要迎头赶上,这方面研究的人多不多?华罗庚说:不多,我的研究生现在有几个回来了。问:是否要到外面去取一点经?华罗庚答:可能要出去一下,特别是在应用方面。又问:理论方面呢?华罗庚说:理论差距还不清楚。说:你跟李政道先生交换过意见了吗?华罗庚回答:是的。这一问一答,体现了两人向发达国家学习、取经,迎头赶上的共识。1984年《选集》下卷出版。华罗庚抱病阅读,写下了《呕心沥血为人才——读〈选集〉下卷引起的怀念》一文。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在向日本数学界作学术报告时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实现了他“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后一刻”的誓言。#淮安头条# #常州头条# #我要上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