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历史简介(历史杨家将的故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0 15:52:49 浏览
1、历史杨家将的故事

北宋五大名将世家都有谁?谁的名气又大?这五家中名气大的自然是杨家将,历史上的杨令公实际是降将,而他的儿子杨六郎也不是六子,而是长子。这五大名将世家中,曹彬原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近亲,在后周累官至引进使,北宋建立后的赵匡胤重用,参与了灭后蜀、南唐,伐北汉、辽的战斗,累官至枢密使,死后更是追赠鲁王,曹家在北宋四代为将。杨业原是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赵光义灭北汉后归顺北宋,得赵光义重用,累官至云州观察使,是北宋时期的抗辽名将,杨家在北宋三代为将。这五大名将世家中折家才是北宋真正的名将世家,折家十代为将,从唐末五代起镇守府州二百年,出过14任府州知州、4任永安军节度使,杨业的夫人折赛花(小说为佘赛花,也就是佘太君)便出自折家。种家在北宋也是三代为将,种家军开山人种世衡为范仲淹一手提拔,是北宋时期有名的抗夏名将,《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在未出家前,曾在小种经略相公手下担任提辖,这小种经略相公便是指第三代种家将种师中。

2、历史评书杨家将

历史上的杨家将杨家将第一代名将是杨业。原是北汉猛将,北汉亡后投奔北宋,很快成为北宋抵御辽军南侵的中流砥柱。他担任代州刺史,由于英勇善战被人们叫作"杨"。在多年的对辽战争屡立战功,威信极高。后在潘美为主帅,杨业为副将雁门关一战中势如破竹,连克四州。由于曹彬率领的主力大败辽军,宋太宗下令撤退代州。由于敌强我弱,杨业率兵打头阵,并要求潘美在陈家峪接应。出兵不远遭遇辽军伏击。边战边退来到陈家峪潘美早把伏兵撤回关中。失去接应,杨业只得拼死一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杨业的儿子杨延玉、将军王贵战死。杨业身负重伤被辽军俘虏。在敌营绝食三天,为大宋献出了生命。杨家将第二代名将是杨延昭。此时北宋对付辽军的策略守内虚外,利用江河、长城筑成一道防线阻挡辽军南下。这道防线的守卫者便是杨延昭率领的军队。公元999年,杨延昭君刚奉命担任巡检使,辽军大举南侵,萧太后把遂城团团包围,恨不能到一下子抹平。城内一片荒乱,杨延昭却镇定自若,身披盔甲亲自在城上指挥,击退一次次辽军的进攻,整整一月让辽军无法南侵。这一年气温骤降,寒潮早来,杨延昭认为机会巳到。命令全城军民提水上城墙,将冷水往下浇灌,水很快结冰。整个遂城变成滑溜溜的冰城。第二天辽军想攻城,看到遂城行走困难,叫苦不迭,萧太后无奈只能放弃。这时,杨延昭看到辽军军心涣散,趁其撤退不备,突然开城冲进辽兵阵营,打得辽兵仓皇逃散。杨延昭大获全胜,缴获了大批兵器。史称著名的遂城大捷。从此杨延昭威名大振,成为河北边防线上的一代‘名将。

3、历史杨家将纪录片

#历史开讲# 大辽之5-杨家将杨家将忠贞报国的故事妇孺皆知,大多数人是从评书知道的,杨继业殉国李陵碑、七郎八虎、金沙滩恶战、佘太君百岁挂帅、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甚至烧火的丫鬟杨排风等等,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深深的印在人们心中。这些都是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历史上的杨家将到底如何呢?杨家将抗辽的事迹是真实存在的,《宋史》记载,杨业确有七子,以杨延昭为出色,其中,杨延玉战死,其余六子皆善终。杨业、杨延昭(杨业长子)、杨文广(杨延昭三子),这三个人就是历史中杨家将的代表人物。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北宋时期,已经闻名天下,距离杨家将时代很近的欧阳修(1007年-1072年)就写到,“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宋朝积弱,后亡于外敌,所以遗民们更加追思那些血战保国的将领。于是,杨家将的故事得以广泛流传,在流传过程中,民间又加入了许多传奇色彩的人和事。杨业(约932年-986年),原名杨重贵,少有侠气,善骑射,喜郊猎,立志带兵打仗,骁勇善战,屡建奇功,人送称号“杨”。杨业原为北汉将军,北汉主刘崇赐名刘继业。979年,宋太宗征讨北汉,北汉之主刘继元降宋,杨业仍据城苦战。刘继元派亲信劝降,杨业北面再拜,痛哭流涕,解甲投降,谒见太宗。太宗大悦,加以慰抚,恢复他的本姓杨氏,并将其名改为单字"业"。因杨业熟悉边事,太宗命他领兵长驻代州(今山西代县)镇守边界,抵抗辽兵。980年3月,辽发兵十万攻雁门。杨业领数千骑兵从南向北绕至辽军背后,与潘美前后夹击,大败辽兵。自此,杨业在辽军中声威大震,但凡见到杨家旗号,逃遁。镇戍边疆的主将大多妒忌,有人甚至暗中上书诽谤杨业,太宗阅后,从不多问,封好奏章交给杨业,以示对其信任。986年,太宗出兵伐辽,以潘美为主将,杨业为副将,王侁为护军,拟收复燕云十六州。宋军接连攻下四个州,并想把这几个州的百姓迁徙到内地,潘美等人奉命保护百姓。当时辽朝萧太后率军十多万人,追击宋朝军民。杨业建议:辽军士气正旺,不能与之正面交战,他率队诱敌,辽军来攻时,就假装败退陈家谷,同时,潘美和王侁在此设伏,一举歼灭辽军。王侁不同意杨业建议,反而耻笑杨业贪生怕死。杨业据理力争:不是怕死,只是时机对我们不利,自己是降将,早应处死,反而得皇上恩宠,做了将帅,只是想等待时机,立功来报效国家,既然大家责怪我躲避敌人,我就应当率先死命杀敌。杨业领兵而去,潘美和王侁只能率部下在谷口布阵。辽朝视杨业为大患,要求务必生擒。杨业与辽将耶律斜轸交战,佯败,边打边走退向陈家谷。从凌晨到中午,王侁派人登高眺望,一直没有发现宋军踪迹,以为辽军被杨业打败撤走,打算争功,率兵出击。潘美不能制止,随后跟进。不久听说杨业战败,立即带兵后退。杨业与辽军纠缠,从中午到傍晚,终于退到陈家谷口。一看没人,就拨转马头率部下继续奋力作战,身上受伤几十处,左右殆尽,仍手刃敌军几百人。杨业筋疲力尽,战马又受重伤,后为辽军生擒。跟随他出征的二子杨延玉和其他官兵全部战死沙场。杨业被俘后,辽将耶律斜轸诘问杨业: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杨业叹道:陛下待我丰厚,期望杀敌卫边来报效,反而被打败,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于是绝食三天而亡。杨业的英勇事迹被传为佳话,不仅宋朝,辽朝也在古北口修建杨庙,以祀奠杨业。宋太宗听后,悲痛惋惜,大加褒奖,并特地举行典礼表彰。潘美降职三级,王侁免官、流放金州。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长子杨延昭。杨延昭(958年-1014年),幼年沉默寡言,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后道“此儿类我。”以后出征,必带杨延昭同行,杨延昭逐步被熏陶成一名职业军人。杨延昭作风简朴,号令严明,每战必率先垂范,与士卒同甘共苦,所得赏赐,全部分给部下,因此军士也乐于为他效命。杨延昭镇守边防二十几年,辽国对他敬畏。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辽人就以为杨延昭是那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杨文广(999年-1074年),作为杨家将的第三代,并没有建立起能与他祖辈父辈相提并论的功绩,此时北宋已与辽国议和,而对西夏的政策也在和战间摇摆。但是,杨文广继承了杨家将世代忠心报国的传统,没有忘记收复幽燕、平定北方,还在为这个奋斗了三代的目标努力。但此时的宋朝积弊太深,而且修文偃武的风气已成,讳言用兵。杨文广死于任上。

4、历史杨家将故事

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剥开历史迷雾,明代凉州杨家将历史真相正一步步走来,书写杨家将新的历史篇章,弘扬杨家将前赴后继精忠报国的思想,传承家国情怀!宜阳县纪委监委 史英伟“正家,而天下定矣”古时,那些子孙多贤达,功业多卓著的名门,无不与良好家风的传承息息相关,北宋杨家将兴隆三代,将帅满满,人人忠肝义胆、战功卓著。究其原由,不由让人感叹“杨家儿孙,无论将宦,必以精血肝胆报国”之家风的力量。明代河西走廊凉州杨家将,鼎盛九代,热血铸就千古英雄事,继承发扬踔厉北宋杨家将精忠报国之家风,凉州杨府巷兴隆南北两座将军府,留下可歌可泣的凉州大英雄赞歌,凉州杨府巷,东大渠杨家河,杨家山,杨业庙,红庙祠堂,白衣寺,太平巷仙姑庙四知堂,杨佑三官祠,凉州杨家将战鼓,凉州杨家将武术,凉州水陆画等,无不在传颂欧歌凉州杨氏家风之风范,史册记载:凉州杨氏乃北宋金刀令公之后,明代凉州杨家将江淮起兵,以公侯伯舍人尚宝司丞军功世袭,乾隆三年凉州杨氏屏风呈现“世绵泽永,三鱣呈祥,四知標誉,清白发祥,四世三公,七世令德,彪炳史册,美甲寰區,文治武功,满门忠烈,精忠报国,不仕清廷,耕读世家,和气致祥,勤俭人家,乐善好施,家声丕振”之优良的家风家教,必传承后世,勃然而兴,悠然而仁,令人感动。弘农裔孙,宜当慎终追远,祖德高扬,勿忘伯起公“四知”之高风;杨氏族人,更应重振旗鼓,再铸辉煌,续传杨家将精神之荣光!“吾杨氏所遗家谱多残缺,今略叙行辈,其远年莫考,无从补缀。先祖相传为宋将业之后,宋亡入蜀,居重庆府长寿县 。迨后祖斌以凉州所掌印,居凉州,投葬凉州城东十三里堡北唐洪寨。———明朝骠骑将军,山海关总兵,甘肃镇总兵,蓟镇总兵,左都督,上柱国光禄大夫杨嘉谟。杨嘉谟,号明宇,陕西凉州卫人,原籍四川重庆府人,生万历五年,即1577年十二月初九,万历二十九年年世袭陕西凉州卫指挥使,万历四十年推升陕西大松山守备,修筑大松山古城,修筑打鱼沟堡,修筑双井堡,屡次与贼对敌,斩获虏级四百三十颗,四十四年升陕西宁夏镇城游击,在镇北堡地方斩获虏级一百六十四颗,洪广营地方斩获虏级十八颗,四十六年升通津游击将军,改升宁夏玉泉营游击将军,天启元年升宁夏北路平虏参将,本年八月加升实授福总兵,天启三年正月调押守备卢文善杜友才所统宁夏兵马一千五百名到山海关,蒙阁部委任中部协理副总兵事务,天启四年十月加升后军都督府带俸署都督佥事,十二月到任,天启六年正月授骠骑将军,杨嘉谟祖杨鳌赠骠骑将军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祖母马氏赠一品诰命夫人,父杨魁赠骠骑将军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母戴氏封夫人,妻丁氏封夫人。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朝廷发布诏令:升山海中都司杨嘉谟为本部标兵营参将。天启七年五月宁锦之捷,大振积靡,克畅天威……给与应得诰命赏银十五两,彩叚一表里,满桂、尤世禄、孙祖寿、杨嘉谟等浩气枕戈,壮怀吞虏……崇祯元年六月升杨嘉谟为甘肃总兵挂平羌将军印,崇祯三年,甘肃巡抚梅之焕甘肃总兵杨嘉谟在京都保卫战及收复蓟镇的战斗中奋勇克敌,屡立战功。叙浓济岭、邮马山战功:董继舒、杨嘉谟各加左都督,荫一子外卫副千户,世袭。崇祯四年,杨鹤抚贼不效被逮,洪承畴代鹤,张福臻代承畴,督诸将曹文诏、杨嘉谟剿贼,所向克捷,陕地略定。崇祯五年(1632年),朝廷任命练国事为陕西巡抚,全力指挥“剿贼”兵事。杨嘉谟,曹文昭先后组织了“西濠之战”“张麻村之战”“关山岭之战”“陇安之战”“铜川桥大战”。崇祯六年陕西巡按御史范复粹曾向朝廷幕府呈报此次平定民变军功,指出:“斩级三万六千六百有竒,曹文诏功第一,杨嘉谟次之。王承恩、杨麒又次之。崇祯六年八月,升杨嘉谟蓟镇总兵。“杨嘉谟青山口潘家口之捷,赉金四十,大红虬服一,以神庙实录进御加太保,荫一子尚宝司丞,皆力辞上允辞太保公,以十一疏乞休,上命阁臣议去留,皆不敢坚决,曰吾固知无可代承宗者,乃特遣内阁中书官诣,关门宣谕视事”。崇祯十五年五月二十四日寅时,因疾捐逝。公生于万历丁丑年十二月初九日子时,计殁之年,生于丁丑,卒于壬午,享寿六十有六。公讳嘉谟,号明宇,系魁之子,鳌之孙,实初授职,始祖胜八世孙也。元配丁氏,贤淑方谐伉俪,乃先公而卒,荷恩诰赠一品夫人夫公父弟畏叔府有群材济济其盛自能教宗挑缵祖功才幸免于无后之处焉,渴兹岁之三月二十八日卜占吉兆夫人丁氏遂合葬于东野佳城之区,恐以世久无指,故计于古。——崇祯十六年岁次癸未春三月一十八日吉旦。右春㤃司拜东阁大学士翰林院侍读王锡衮谨志祖弟嘉臣,勤王有功,升守备,参将职。杨嘉谟子杨光烈(应袭指挥使管道标中军守备,崇祯5年任游击将军,与曹变蛟领精兵邀后山击其尾两镇亲领精骑从前击其首黎明齐至陇安贼分两股来迎官兵奋力而前斩获首级三百五十余颗)杨光国(随父征贼有功升三岔堡守备)、杨光裕(随父出征有功亦升守备)。

5、历史通鉴杨家将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没出来救国?是被伤透了心,还是另有原因杨家将由来对于杨家将的故事,很多人都是通过演义故事得来的,其实在历史上杨家将真实存在。杨家将的“掌门人”名叫杨业,他开始是北汉的一员大将,骁勇善战、开疆拓土,为北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后来北汉成为了辽国的“走狗”,也就是说辽国是北汉的宗主国,也可以将辽国和北汉称为父子国。甚至于,北汉还将燕云十六州送给了辽国,这让拥有民族情感的杨业很不满,后来他便投降了北宋。事情是这样的,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经攻打北汉,但北汉的军队没有什么战斗力,君主刘继业只能向辽国请求援兵。在辽国的帮助之下,北汉才成功地将赵匡胤的军队击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杨业建议刘继业将河东地区,发兵收复回来。可是,刘继业并没有采纳杨业的建议,依旧将辽国视为自己的宗主国,拒绝发兵收复失地。赵匡胤在去世之后,第二任皇帝赵光义继位,北汉也是赵光义的心腹大患。于是,赵光义继续发兵征讨北汉,这次宋军的行动十分迅速和隐蔽,北汉皇帝根本没时间向辽国请求援兵。结果,北汉不出意外地被宋军打败了,但杨业依然坚守自己的城池。赵光义早就听说过杨业的名声,便对杨业进行劝降,因为自己也不想失去这样一员猛将。在赵光义的劝说下,杨业便率领自己手下的军队卸甲归降,收服了杨业后,赵光义大喜过望,更是直接被他任命为军卫大将军,可以看出宋太宗很信任他、器重他。北宋朝廷之中,由于杨业终归是一个降将,而且还领着那么多重要的职责,难免会遭到其他人的嫉妒。所以在他任职的期间,百官弹劾杨业的奏折,也是一封接一封。但是赵光义对杨业却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对于那些上书参见杨业的奏折都是一律退回,杨业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更加加深了他对于赵光义的忠心。杨家将迎来巅峰杨业治军十分严正,并且赏罚分明,他所率领的部队军容军纪很好,十分受老百姓的爱戴。同时,杨业本身就是一名边军将领,和辽军作战多年,十分了解辽军的作战特点。他根据自己的分析和钻研,研究出了一套专门对付辽军的战斗方法,在自己的亲自下,军队的战斗力大幅度提升。有一次,辽军出兵十万在攻打雁门关。在此过程中,杨业亲自率领精锐骑兵部队,从关中战术迂回到关北,与关中的宋军主力对辽军进行前后夹击。战斗中,他杀辽将萧咄李,俘都指挥使李重诲,斩杀辽兵无数。这一战,杨业彻底打出了杨家将的名声,杨家将也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期。奈何,这一切都在公元986年发生了改变,当时赵光义决定出兵,收复一直被掌握在辽国手中的燕云十六州。杨业在这场战斗中,被任命为西路军的将领,结果遭遇了大败。大军撤退时,皇帝命令杨业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百姓进行撤离,但是在撤退的过程中,一直有其他将领怂恿杨业进行出战。他们认为杨业是北汉投降的将领,一定怀有二心,没有尽力作战,无奈之下杨业只能被迫参战。当时,在陈家谷宋军设下了埋伏,由杨业出兵将辽军引入谷口,再四处合围将辽军歼灭。可辽军也不是傻子,杨业在边境与辽军作战多年,早就被辽军视为作战的主要击杀目标之一。辽军在与其它北宋军队作战时,上演了一场“诱敌深入”的计策,一触即溃。其它的各位将领见此,认为辽军已经大面积溃败,没有作战能力了。为了争抢军功,让自己手下的部队出城追击,没有想到竟然进入了辽军的包围圈。北宋军队瞬间被杀的大败,西路军的主将潘美见大势已去,便命令所有的部队撤退。杨业并不知道自己的部队已经撤退,拼死杀出重围、到陈家谷,但却没有见到一个援军,作战三天之后绝食而亡。后人的事迹除了杨业之外,他的儿子也有很多人战死了,只留下了杨延昭等人。在一些演义小说中,杨延昭被称为六郎,但他实际上是杨业的大儿子。六郎的称号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是因为辽国人,杨延昭在治军作战十分像自己的父亲杨业,并且在自己任职的过程中,对边塞护卫有加,辽人认为他是北斗第六星镇守北方,所以才称之为“六郎”。杨延昭有一个儿子名叫杨文广,他就是《杨门女将》中“杨宗保”的原型,但他却没有杨宗保那么有才华。杨延昭去世之后,北宋皇帝改变了对辽的策略,杨文广更没有什么发挥的空间了。不过,由于自己祖辈的荣光,他还是在北宋的朝堂之上成为了一位重臣。杨文广病逝之后,整个杨家其实就逐渐地走向了没落,不是因为杨家家风不在,而是因为没有出过一位耀眼的将星。同时,北宋后来的皇帝也很无能,只知道花钱买和平,而不敢去驱逐外敌,这也让杨家将没有了发挥的空间。从北宋建国到灭亡,前后一共167年,杨家早就失去了往日的荣光,逐渐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他们的后代大多数都是沦为平民,说到了这里不难理解,在北宋灭亡之时不是杨家将不出来保家卫国,而是他们无法帮助宋朝,也没有那个实力了,让人不禁感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杨家将历史简介#

6、历史杨家将存在吗

历史上宋朝到底有没有杨家将的存在?历史上没有杨家将存在的正史佐证,但是又是确确实实的存在,为什么这样说?北宋的军队体系中,也不乏有不少私人组建且训练有素的军队,把主将的姓氏作为军队番号。比如岳飞的岳将军,种师道的种家军等等,北汉投降而来的杨老令公组建的杨家将,正是其中的一支典型代表。也就是以前所谓的正规军和降编区别!杨家将,祖孙三代一门忠烈,为保卫宋代而征战沙场,演绎精忠报国的故事!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怎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杨家名将遭到严重迫害。辽国皇帝约请太宗,赴金沙滩 “双龙会”,暗藏杀机,兵困行宫。声声怒吼,阵阵击鸣,战车交错,刀光血影。大郎、二郎和三郎战死、四郎和五郎失踪,七郎被潘仁美万箭射死。杨家将主要成员如下:1、令公:杨继业;2、七郎八虎:渊平、延广、延庆、延朗、延德、延昭、延嗣、杨顺;3、杨门女将:佘赛花、穆桂英、八姐、九妹、杨排风、七郎八虎的妻子等;4、杨门小将:杨宗宝、杨宗英、杨宗勉、杨文广、杨怀玉、杨怀英等。5、杨门家将:焦赞、孟良、杨排风、杨洪等;为了保护大宋的江山,杨家数代人前赴后继为国战死沙场,杨家的女将也个个上阵杀敌,书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故事。后世怎么样评论杨家将的功勋史呢?杨门续代建奇功,千载传颂名英烈,女儿当起男儿身,保家卫国满门丧!自古忠烈无可比,唯有杨家世代传!大宋灭亡时为什么没见到杨家将出来救国?杨家将其实只荣耀了三代便没落了。无权无势,救国,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杨文广死于1074年,杨家在杨文广之后,再无有建树的将才了。他们虽然依旧从军,只是官职不大,掀不起波澜。而赵匡胤建宋后,重文抑武,忽略了对军队的培养与训练,害了大宋,也害了杨家!北宋1125年被金朝灭,杨家早已没有人可以出来救国了。#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开讲#

7、杨家将历史博物馆

杨家将,十代英雄将门第一代:杨滚五代十国时期出生的杨滚,曾与刘知远、高行周结拜为兄弟,刘知远当上皇帝后,杨滚联合三十六寨兵马,在火塘寨自立为火山王。打出“扶汉灭辽”大旗,一举打败辽兵。第二代:杨继业杨继业继承了父亲杨滚的秉性,与夫人佘赛花,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佘老太君,并肩作战,夫妻二人南征北战,后人称杨老令公,后来辽军来犯,宋将潘仁美为帅,在金沙滩与辽军大战时,被潘仁美公报私仇,杨继业战死沙场。第三代:杨延昭父亲去世后,杨延昭担任河北延边重要防务,在与辽兵的战争中,威震塞外,宋真宗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由于杨延昭长期对付燕地辽军,辽军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将星下凡,因此称他为杨六郎。第四代:杨宗保杨宗保年幼时就随夫从军,后来娶了穆桂英为妻,夫妻二人共同抗击辽军,大破天门阵,后来杨宗保与西夏进行战争,不幸中箭身亡,他的女儿杨金花也是一员猛将,参与平定侬智高之乱。第五代:杨文广曾效力于陕西经略使范仲淹的手下,后来跟随狄青平定侬智高之乱,英宗时期,率军打败西夏进攻,并奉命驻扎河北,防守契丹的进攻,熙宁七年(1074年)十一月,杨文广去世,获赠同州防御使。第六代:杨怀玉杨怀玉因父亲被困庆州,杨怀玉于是冒名投亲盗解药,娶孟九环为妻。第七代:杨士瀚北宋神宗时期,北方多国联合侵宋,父亲杨怀玉被困,杨士澣率兵前去扫北,历经艰难万险,终凯旋而归,宋哲宗时期,杨士澣战死沙场。第八代:杨金豹杨士澣战死沙场后,杨金豹失踪多年,只有其女杨彩凤在府中,相传被白眉道长所救,传了他一百单八套戟法,并把灵光洞的镇洞之宝双龙戟给了他,后来杨金豹一直镇守雁门关。第九代:杨满堂宋徽宗时期,杨满堂与父亲杨金豹一起镇守雁门关,辽国萧靖辉挂帅南侵宋朝,之后萧玉姣协助杨满堂大破双峰寨、借路一卷山、智取太原府,后来杨金豹身体有伤,皇帝于是恩准其回家静养,封杨满堂为边关大元帅,继续镇守雁门关。第十代:杨再兴杨再兴时期为北宋灭亡时期,赵构在南方重建宋朝,史称南宋,后来杨再兴跟随岳飞北伐金国,是一位抗金名将,曾试图单枪匹马擒获金兀术,失败后,仍能单骑而还,绍兴十年,杨再兴与金兵在小商桥相遇,因为寡不敌众,被金兵乱箭射死。杨家十代人为国杀敌的故事代代为后人所传,其中虽有虚构部分,但杨家将的精神永存,那种戍守边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永远值得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