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昌简介(唐朝李元昌)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0 15:55:59 浏览
1、唐朝李元昌

太子李承乾整日只知打猎游乐,与宫女宦官取乐,辅佐他的于志宁、张玄素时常当面劝谏。承乾怕被他们奏报唐太宗,就装作很受感动,表示要痛改前非。然而,承乾却起了篡位之心。可是李承乾等于志宁,张玄素一离开,就依然如故地玩乐。之后,遇到宫臣中有想劝阻的,李承乾就先发制人 ,对他们又作揖又打拱,以礼相待,使宫臣们很是无奈。这事传到外面,一些不了解承乾顽劣的人,反而认为他很贤德。于是承乾的胆子越来越大,骄奢淫逸,越闹越荒唐。一日,张玄素听到东宫击鼓声,以为李承乾有要事召见,就慌忙赶来。谁知进宫一看,却是承乾和宫女在玩击鼓游戏。张玄素又气又急,上前规劝,可李承乾一反常态,竟然恼羞成怒,当场将鼓给毁坏,此后几个月都不召见张玄素等人了。张玄素几次求见并劝谏,但承乾根本听不进去。一次,李承乾玩兴又起,让宫奴偷回百姓一头牛,在宫中架起铜炉大鼎亲自烹煮,和宦官一起大吃大喝。于志宁劝谏:“自春秋易牙以来,宦官亡国之痛,不一而足。今殿下宠任此辈小人,应引以为戒。”可承乾不但不听,又私自召突厥人达哥进宫。李承乾向达哥友学习突厥语,穿上了突厥可汗的服饰,命令左右也穿上胡服,自己装作可汗,一呼百诺。李承乾还故意装死,让左右以突厥丧礼刺面流血,对他表达哀痛。玩闹中,承乾笑着说:“我有朝一日,能率数万骑兵,游猎金城以西,投身突厥可汗思摩帐下,做一个胡官,决不会比他们差。”太宗听说张玄素、于志宁一再劝谏太子,十分赞许,就提升张玄素为银青光禄大夫。承乾得知此事,竟然对张玄素和于志宁恨之入骨,暗中派人谋刺他们二人。一天早朝,张玄素走到东宫门外,一个着短衣的人忽然举起大棍,击打张玄素。幸亏有朝臣闻声来救,要不然,张玄素会就此丧命。承乾见刺杀张玄素未成功,又派人去刺杀于志宁。于志宁当时正在家中为亡母守孝,他身穿麻衣,头枕土块,睡在草垫上。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看到这个情况,不忍下手,就谎称于志宁早有防范,无法下手。承乾无奈,只得再找机会,但他的骄横淫逸却更加厉害了。李承乾的荒唐行径传到了朝廷,四处议论纷纷。魏王李泰早有夺太子位之心思,就趁机大开馆舍,礼贤下士,广求声誉。而因魏征病死,脱离了严格管束,又因库用不受限制的李承乾就越发挥霍无度,结交王公大臣,专门和魏王李泰作对。李承乾拉拢怨恨朝廷的侯君集,命他去联系各州都督。侯君集对即将出任洛州都督的张亮说:“公能助我,莫若起兵,公在外,我在内。里应外合,便可成功。”张亮答应了侯君集,但他却在出发前的深夜,向太宗密奏了侯君集的言行。太宗让张亮保守这个秘密,仍是不动声色地继续与侯君集议事。李承乾一边结交侯君集,一边又亲近与太宗不合的太宗庶弟——汉王李元昌。他还和李元昌密谋,叫人冒名魏王府记室,写了一份密奏,列举了魏王的罪状,呈到了太宗手中。太宗看了,知道是冒名诬告,就立即下诏捕捉上书之人,可那人早已逃之夭夭了。李承乾一计不成,就又派遺纥干承基、张师政谋刺李泰,但李泰早有戒备。就在这时,太宗将李承乾宠爱的女侍佻儿处死,罪名是因佻儿长得艳丽,与承乾朝夕不离,而蛊惑太子。李承乾伤心极了,筑坟早晚奠祭,并疑心是李泰告发的。此后,李承乾竟然托病不参加朝政,而是和李元昌一起,每天在东宫作乐。这事被太宗知道后,就把承乾召进宫来,训斥了一通,承乾怀疑又是李泰告发的。于是,李承乾回宫后,就召集李元昌、侯君集、杜荷(杜如晦之子)等人密谋。李承乾说:“我与贼弟誓不两立!他进谗言杀了我的佻儿,又进谗言害了我的称心等人。若不除了他,明日也会将我杀了。”侯君集趁机进谗言说:“何不引兵先杀了他!”李元昌也接话道:“魏王一死,殿下索性登基称帝,谁敢不从?”杜荷道:“我以为不必杀魏王,但由殿下假称病重,皇上必然亲自来探问,到时就可动手,夺取皇位。”李承乾一合计,大喜,当场就与李元昌,侯君集等刺臂滴血,喝了歃血联盟的酒,誓共生死。然而,让李承乾没有想到的是,正当他要施行计划时,参加齐王李祐谋反的纥干承基被抓获后,为了立功求生,就将李承乾等人密谋篡夺皇位的计划全部供了出来。太宗下令让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世勣等人与中书、门下、大理等部门的大臣会审,果然查出了李承乾谋反的实情。唐太宗将太子李承乾召进殿内,当面训斥追责。可李承乾却哭诉道:“臣贵为太子,还能有什么可求的?只是因魏王觊觎东宫,心有不甘,与廷臣谋自安之道。廷臣教臣不轨,臣愿坐死罪。只是魏王若立为太子,臣死不瞑目!”太宗听了,问左右侍臣:“承乾罪大,该如何处置?”但群臣面面相觑,都不敢作声。无奈之下,唐太宗废承乾为庶人,幽禁在右领军府。随后,唐太宗将搜到的其余d羽,一一问罪处斩。太子李承乾不思进取,不知天高地厚的闹剧就此谢幕!#历史真知棒##经典畅读#

2、汉王李元昌

在李世民登基之初,李渊就是在六十多年前被逼下台的。李渊因为失去了权力而成为了一个孤独的老头子,于是他就霸占了皇帝居住的太极宫中,强迫李世民留在了太子府。李世民嘴角露出一丝笑容:“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终有三千人被裁减。李渊借此作了一段佳话,就是他居住的太极宫殿。这是整个王宫大奢华的地方,也是帝王居住的地方,代表着他们的地位。自从李世民继位以来,他就一直在明里暗里地说,他的东宫实在是太狭隘了,不如去太极殿,你去别的地方住。李渊假装没听到,说什么也不肯走,他在太极宫中呆了三年,后还是被李世民赶了出来。一开始李世民是想让李渊知难而退,他的做法也是的柔和。但见李渊固执,他便用了更强硬的手段,将李渊的侍卫全部遣散。这样不但可以让李渊看清自己的立场,还可以为宫里节省一些开销,可以说是一箭双雕。削减三千人也就罢了,太极宫的奢华和奢侈可想而知。对于李渊而言,他的侍妾数量并不多,重要的是他的嫔妃还在。他的日常就是饮酒作乐,为李世民生下了许多兄弟姐妹。要知道,李世民可是要靠自己的土地和粮食养活自己的。无奈之下,李世民只能用另一种方法。第一个要对付李渊的人,就是他。裴家乃是唐代大族,与李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李渊出征太原之事,裴寂便极力劝说部族全力支援,与裴寂更是至交好友。李世民从来都是站在李建成这边的,整裴寂一点压力都没有。李世民削了裴寂的官,削掉了他的封地,让他回去安度晚年。老人的恳请没有用。听到这个消息,李渊心中充满了同情,但同时,他的叛逆情绪也变得更加强烈。不过李世民的招式越多,李渊就越是吃力。他的那些旧部,以及他的后宫,都被压制得死死的。此时他终于知道,与一位手握实权的帝王为敌,简直就是自讨苦吃。贞观三年,李渊终于从太极殿中退了出来,来到了皇宫。接下来就是一副父爱子孝的样子,但实际上却是一片混乱。每当有重要的场合,李世民都会把李渊叫出来,以示父爱。李渊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后来在一次酒席上,两人的关系终于缓和了下来。这是李靖剿杀了大唐人之后,从长安擒获的一名大汗。整个大草原都被惊动了,他们派出了使者,送上了贺礼,并且将自己的封爵,封为“天可汗”,献给了李世民。举行宴席的大厅内,一群来自于草原人的舞蹈,让李渊心中充满了激动。要知道,当初他从太原出征,为的就是不让对方从后方偷袭,不知道给了多少女人,又给了他们大量的钱财,卑躬屈膝。而此时,当他看到那位高高在上的可汗,如同一个跳梁小丑般,为大唐翩翩起舞,他心中充满了骄傲。这一刻,他忍不住为李世民感到惋惜。李世民身为皇帝,又得了父王的赞赏,这让他这个做儿子的很是高兴。所以,他强自按捺住心中的兴奋,虚心地说:“这可不仅仅只有我一个人。”见李渊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继续道:“这等大事,当由我父子共同分享,当年刘邦平治江山,设宴宾客之时,也是让我爹来的。”此言一出,李渊脸色一沉。刘邦的老爹什么都不做,他就是一个什么都不做的皇帝。而他,却是大唐的一统天下。李渊心中暗道:“听你这话,你爹就是个废物?”不过,李渊也没办法,他现在已经不是皇帝了。所以,他郁郁寡欢地喝了两口,然后回到自己的宫中,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一直在饮酒作乐。李世民对李渊的态度并不是很好。李渊当了将近10年的皇帝,七十多岁的时候突然患了一次病。但即便是死了,他的那个孩子也一直在找李世民的麻烦。有些人嚣张霸道,有些人会伤害李世民的孩子。就拿第七个孩子李元昌来说,他参加了李世民之子李承乾的叛乱,后被李世民处决。至于十一个儿子李元嘉,十四个儿子李元轨,十九个儿子李灵夔,一个是想要造反的,一个是被武则天逼着自杀的,一个是被流放到了半路上。这是残酷的皇权,大唐的历史上,都有一种血脉相连的感觉。

3、李元昌有才吗

642年,李世民杀了太子李承乾的男宠,李承乾伤心哭着说:“父皇,你为什么要杀了称心?”李世民听后,拿着手上的鞭子抽打李承乾,愤怒地说:“你是太子做出这种事,你让天下怎么看你?”李承乾,是长孙皇后的长子,因生在承乾殿被祖父李渊取名承乾,又因自幼聪明得到李世民的喜爱,八岁那年,被李世民立为太子。李承乾12岁时,李世民特此下诏令凡有不服尚书省的判决者,交由李承乾拿主意。到了李承乾14岁时,李世民又下诏让其监国处理朝政,但由于李承乾体弱常生病,李世民为了不让他太辛苦,特别准许他不用多读书。不过,李世民也担心李承乾久居皇宫,难以理解天下百姓的生活,便常常对太子左庶子于志宁等人说:“你们辅助太子,平常就应该为他多讲讲百姓的生活,要是看见他做得不对的地方,应该大胆说出来。”后来,李承乾突然患了脚疾,加上年龄也在长,性格因而开始叛逆起来,李世民就挑选了房玄龄、于志宁、孔颖达等十位大臣任太子宫的辅臣,然而这些大臣的劝谏一个比一个难听。特别是于志宁、孔颖达和张玄素三人,李承乾只不过盖了一个房子,于志宁就说他过于奢华,李承乾和宦官玩耍戏乐,于志宁也上书批评,甚至将李承乾与秦二世比较。而孔颖达只要觉得太子做得一点不对,就立马指责李承乾,张玄素更是无时无刻不谏。李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看不下去,希望孔颖达不要总是当着太子的面指责,孔颖达却表示杀了自己也不去改,有一次,李承乾瞒着李世民,暗中将一群突厥小人召进太子宫。于志宁得知后,跑去告诉李世民,李世民派杜正伦劝李承乾多注意言行,杜正伦几次劝谏没有效果后,就把李世民嘱咐他的话告诉了李承乾。李承乾生气,一气之下向李世民上书质问,李世民很是不满,将杜正伦贬为谷州刺史,愤怒地指责说:“你为什么把我的话告诉太子呢?”当时,李世民很宠爱魏王李泰,按规定皇子到了15岁,就得离开长安前往封地。但李世民宠爱李泰,就不让他去封地,还想让他搬进与太子宫靠近的武德殿居住,后是魏征劝谏才作罢。642年,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成,李世民高兴,接二连三的赏赐李泰,对他的赏赐超过了太子的规格,褚遂良只好上奏劝谏李世民,李世民却没有停止而是取消了李承乾出用库物的限制。当时,太子宫的太常乐人称心,是李承乾的男宠,李承乾与他同吃同住,李世民知道后斩了称心,李承乾却为称心落泪,几个月称病不上朝。之后,李承乾认为是李泰告的密,因此更加地怨恨他,就在太子宫修建了一个小屋,为称心立像,又担心李泰会夺太子之位,便派刺客去刺杀李泰,但是失败。恰好侯君集心里有抱怨,李承乾就把他召进太子宫,侯君集觉得李承乾会变成第二个李建成,便劝他谋反,于是李承乾和侯君集以及汉王李元昌商讨起兵谋反。643年,李承乾的老师魏征去世,中郎将李俨借此上书建议废了李承乾,李世民没有同意说:“我知道你的意思,我的儿子虽然脚有疾,但他依然是嫡长子,我怎么能废他立庶子呢?”三月,李世民的五子齐王李祐在齐州起兵谋反,传到长安后,李承乾很不屑地对侍卫纥干承基说:“东宫和西墙,距离大内刚刚好是20步,谋划大事,岂是齐王所能比的!”不久,李祐兵败被擒到长安,纥干承基被牵连而下狱被处死罪,纥干承基害怕,就上书告发了李承乾和侯君集之间密谋的事。李世民大怒,可是又不想杀了李承乾,中书舍人来济就说:“陛下是慈父,让太子享尽自然寿数,就已经不错了。”后,李世民将侯君集斩首,赐死李祐和李元昌,贬李承乾为庶人并流放黔州,李泰因承诺杀子传弟弟李治被贬为东莱郡王,而李治则被立为太子。645年,李承乾因病去世,年26岁,李世民下诏以公爵之礼安葬李承乾。作为太子,虽然李承乾谋反有错,但是李世民对魏王李泰的百般宠爱,换作谁是太子都会担心自己……参考文献:《旧唐书》

4、李元昌简历

643年,名将侯君集谋反被灭族,唐太宗擦着眼泪对他说:“众怒难犯,非朕不赦卿!而今与卿长诀,以后也只能在凌烟阁上再见卿的遗像了!”侯君集也感动得泪流满面,哭着叩头求皇帝保护他的家小。唐朝初期,有四大开疆拓土的将领,他们是李靖、李勣、苏定方、侯君集从表面来看,他们的成功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唐朝做支持,终让他们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但实际上,他们自己的才能才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在多数后人心中,前三位都是大名鼎鼎的英雄人物,而对侯君集的印象则多数还停留在《隋唐演义》中的瓦岗军将领“小白猿”。但演义中的“小白猿”和正史中的侯君集无论是性格、事迹都是大相径庭的两个人物,而侯君集在后人心中没有其他三人有名,而且还在人生得意的时候摔了一个大跟头,终被太宗赐死,在史书中被当做佞臣贼子,没有留下很好的名声,而这一切都要从头说起。侯君集是幽州三水人,从小比较会嘴瓢,他在少年时期学习弓箭射术并不拿手,但他却称自己武功高强。后来,侯君集自荐成为了太宗初班底中的一员,因此被太宗当做比亲兄弟还亲的小弟。有了与太宗的这层关系,侯君集跟着太宗南征北讨,颇立奇功,渐受恩遇,参与谋议。之后,经过多年的历练,侯君集也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并且也是太宗的心腹之臣。626年,当时还是秦王的太宗与太子李建成的明争暗斗之际,侯君集多次向太宗献策,并坚定的站在太宗一起,这很大程度上坚定了太宗发动玄武门事变的决心。同年,玄武门事变成功后,侯君集被太宗拜为右卫大将军,进封潞国公,赐邑千户。635年,侯君集又与李靖、薛万均、李大亮等诸位大将征伐吐谷浑获得胜利。随后,太宗基于锻炼侯君集的能力,将他封为吏部尚书。然而侯君集尚武,一直以来他都是带兵打仗的武官,但为了能够胜任文官的工作,各种恶补。在此期间,侯君集的综合能力快速提升,成为能文能武的重臣,深得太宗喜爱。到这里,侯君集应该说到了他的人生辉煌的时刻,做了大唐朝第二个开疆拓土的英雄(此前李靖攻灭突厥),已经可以和自己不对付的师傅李靖相比了,而此时的李靖已经了老了,如果就这样下去,侯君集成为大唐另一个公认的战神指日可待。但历史往往会出现波折。此后,大唐周边的国家都对唐朝俯首称臣,并每年都向朝廷纳贡,应该说这时的唐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太平无事。643年,太宗在御苑中建造一座凌烟阁,当朝文武中有功之人的画像都在阁上,然后在阁中大宴群臣,侯君集见自己的像也画在阁上,不由得心骄气傲起来,处处欺凌同僚。满朝官员因他是有功之臣,也不敢和他计较。侯君集就更加骄横,愈闹愈大。之后,侯君集在收复高昌的战争中扬名立万,作为军队的总指挥,他带兵克服西域的恶劣环境,快速进军直攻高昌腹地。高昌的国王麹文泰在看到攻来的军队时又惊又怕,惊惧之下一命呜呼。侯君集也因此得了许多奇珍异宝,都私自没收在府中,自己玩赏。后被部下将士告发,于是侯君集因贪赃罪,被囚禁了三十日,直到中书侍郎岑文本上折子,以功臣大将不可轻加屈辱为由替他求情,太宗也念君集前功,就下诏放出,但削去官职。如果此时的侯君集能够闭门思过或许他的人生就会不同,但他闲居府中,心中怀怨抱恨。恰好此时,汉王李元昌乘机la long,于是与太子李承乾结成死d,并在太子密室中,歃血为盟,然后约定齐王李祐,在齐州起兵,打进京师;太子亲率御林军,攻入西宫响应。谁知泄露私密,齐王李祐在齐州被李勣擒住,送进京师来,严刑之下招认出太子李承乾和侯君集、汉王李元昌。太宗十分震怒,于是便派人将他们一网打尽,把自己的儿子李承乾太子废为庶人,发配黔州;之后,李承乾死在发配的路上。其余人犯,一概赐死,惟独把侯君集提上殿来,自己家审问的太宗对侯君集说:“朕不欲使刀笔吏辱公,所以有我自己来审问。如今谋反一事证据确凿,卿还什么话说吗?”侯君集只是叩头乞死,太宗有心救侯君集一次,便回头问左右大臣可否饶侯君集一死,可是大臣们都觉得侯君集的谋反虽然还没实施,但是有了这份心,保不准就会做这件事。太宗听后再次擦着眼泪,于是便出现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满朝文武看到这场面也都被太宗感动得热泪盈眶,为这样的仁君义主,虽肝脑涂地也心甘情愿。在这样感人和氛围里,太宗下诏,送侯君集往京师大街十字路口斩首示众。侯君集死后太宗不仅厚葬他,还让凌烟阁保留了他的画像,这也是太宗的伟大之处,纵使之后有天大的罪过,仍旧不会磨灭从前的功劳,也让臣子们更加心甘情愿的为他效力。而太宗也遵守承诺,并没有诛其九族,只是将他的妻子和儿子流放岭南,也算是保留了侯君集的一丝香火!赐死,一桩天大的乱事,被太宗扫除得烟消云散天晴日朗。侯君集的结局可以说是他自己作死的,他太自大了,但凡能够低调一下,他很有可能是太宗的托孤大臣,更不用说善终了,是很有可能的。#头条创作挑战赛##李元昌简介#

5、李元昌生平简介

643年,李世民将弟弟李元昌赐死,李元昌抱着李世民大腿乞求道:“看在先帝的份上,请您放过弟弟一命吧!”李世民说:“不是朕不想饶你,只是大臣们不同意,齐王谋反被赐死,朕又怎么会破例饶你。”李元昌,唐高祖李渊第七子,母亲是孙氏。孙氏在宫里的地位并不高,一生只当了个嫔,孙氏在李元昌出生后,仍未能晋升为妃,可见李渊对她的宠爱程度并不高。李元昌从小就爱读书写字,文学才华较高。后来,李元昌改练骑术,以骁勇善战著称,在当时的皇室中,算是文武双全的王爷了。孙氏虽不得宠,但李渊对李元昌的宠爱却一点都不减。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元昌骄纵惯了,逐渐养成了骄纵跋扈,为非作歹的恶习。李元昌酷爱狩猎,他骑马在百姓的田地上横冲直撞。李渊在世时,李世民对他的恶行视而不见,从来没有对李元昌斥责,这让李元昌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李世民登基后,为了显示他的宽宏大量,任命他七弟李元昌为华州刺史,后来又担任梁州总督,加封为汉王。不过李元昌仍未收敛他的行为,欺压百姓,为非作歹,李世民实在看不下去了,找了个机会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李元昌心里不服气,可是他不能把怒火撒在李世民身上,所以就忍了下来,时间长了,这种怨气就衍变成了一种仇恨。李世民的二儿子李泰一直在暗中争夺太子之位,太子李承乾足疾缠身,他经常觉得自己可能会被抛弃。因此,李承乾的心理被有心人所利用,比如侯君集和李元昌等人,他们对李世民怀恨在心,于是聚集到了李承乾身边,怂恿李承乾造反。一日,李元昌满腹牢骚地返回长安,每日进进出出太子宫,二人同床共枕,互诉衷肠。李元昌:“太子呀,叔叔盼望着想让你早日登基!” “这是为何?”李承乾问道。李元昌:“前些日子进宫,见你父王身边有个会弹琴的宫女,长得贼漂亮,想请你登基为帝后,将此女子赐于我!”李承乾一脸的不可思议:“此话当真?”李元昌二话不说,歃血为盟,他拿出一柄小刀,在胳膊上割了一道口子,又用一块布沾了点血迹,用火烧掉,将上面的灰烬倒入酒杯,然后端起酒杯,一口喝了下去。但李承乾的阴谋后以失败告终,他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被李世民抓起来了。原来,643年,齐王李佑在齐州造反,不久兵败被俘,李世民二话不说,将李佑废为庶人,随后处死了他。东宫侍卫纥干承基被牵连其中,纥干承基为了活命,便将李承乾的造反之事主动交代了出来。随后,李元昌、侯君集被捕,李承乾被废黜,流放黔州。李世民看在侯君集有大功的份上,想饶他一命,大臣们不答应,李世民砍了侯君集的脑袋,还把他的妻儿发配到了岭南。李世民又想宽恕李元昌,于是对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说:“汉王乃我亲弟,虽与太子有异心,但未动手便已被揭穿,我看能不能饶他一命?”大臣们并不赞同,提议必须将李元昌斩杀。长孙无忌说道:“大唐律法规定谋逆之罪必当诛,李元昌与太子谋反,证据却凿,死有余辜。不过李元昌身为皇族,臣以为他可以体面地死去,犯不着斩首街头,微臣提议,让李元昌如庶人李祐一般自尽即可。”李世民沉思片刻说:“那么,我能不能宽恕他的母亲和妻子儿女?”听到这话,长孙无忌并没有反驳。李世民令李元昌自杀,侯君集、赵节、杜荷、李安俨被砍头。李世民看到李安俨的老爹九十多了,心生怜悯,赏了一个丫鬟,让她好好服侍他,安度晚年。而且,还奖赏了纥干承基举报有功,继续让他当官。李承乾则被贬为庶人,魏王李泰谋嫡被降爵,后仁弱的李治当上了太子,李世民死后,李治成为大唐的第三任皇帝。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身为辅政大臣和舅舅的身份,在朝堂上举足轻重,除了李唐皇室之外,很少有人能与长孙无忌抗衡。可长孙无忌若是长期执掌朝政,势必会受到李渊、李世民两人儿孙们的阻挠。652年,房遗爱谋反案爆发。李世民生前疼爱的高阳公主与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结婚,房玄龄过世后,高阳公主为了与房玄龄的大儿子房遗直争夺家产和爵位,便诬陷房遗直对她不敬,房遗直自然要为自己辩解。长孙无忌就被派去调查原委,结果发现房遗爱造反,高阳公主、房遗爱、薛万彻、丹阳公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人密谋要推翻高宗,支持荆王李元景上位。李治一听,十分震惊,便命长孙无忌继续调查,结果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执失思力等一大批人都卷入了谋反之事中,他们不是被杀,就是被放逐,李唐皇室血脉在这件大案中损失惨重。史书上关于房遗爱的造反之事,其实疑点颇多,至于他们是否真的要造反,那就不得而知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长孙无忌是要借助房遗爱一事对付李唐皇室。李元景十有八九是冤枉的,李恪、李道宗等人也确实没有做错什么谋逆之事。李元景有没有造反并不确定,而李元昌有没有造反,有没有被冤枉,也不是那么确定,宫廷斗争从来都是残酷的,就算李唐皇室的人是无辜的,也很容易卷入到权力之争中,终落得个身死异处的结局。

6、李元昌真实身份

643年,三子一弟谋反,李世民哭着对大臣说:“我的儿子承乾、魏王泰、齐王祐和汉王元昌都这样,实在我痛心烦恼。”说罢,拔出佩剑就要自杀,长孙无忌眼疾手快,跑上去抱住李世民说:“陛下,万万不可!”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玄武门杀死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仅三天就被李渊立为太子。八月初九,李渊下诏禅位,李世民即位称帝,当时李世民封王妃长孙氏为皇后,八岁的嫡长子李承乾一同封为太子。李承乾十四岁开始,李世民每出巡游,就很放心地让太子监国处理朝政,然而李世民除了宠爱李承乾这个爱子外,还有魏王李泰和吴王李恪。李泰也是长孙皇后所出,受宠的程度仅次于李承乾,636年,李泰本该到了去封地就藩的年龄,李世民却舍不得他离开,将李泰留在长安。李世民还想下诏让李泰住进武德殿,武德殿与太子宫邻近,当初,李渊赐李世民住承乾殿,李元吉住武德殿,方便了他与李建成的沟通往来。为此,魏征劝谏李世民说:“武德殿在东宫之西,陛下不要忘了当年住在武德殿的齐王是如何与隐太子往来。”于是,李世民收回了这道命令。但是李世民对李泰的百般宠爱,仍是有增无减,经常带着李泰四处游玩,甚至不过短短一日见不到他,也要派自己养的一只名为将军的白鹘去送信,一日之内鸿雁往返数次。641年,李泰写的《括地志》完稿,李世民如获至宝,高兴,给李泰的赏赐超过了太子,褚遂良不得不上书劝谏,可是李世民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取消了李承乾的开支限制。642年,与李承乾同吃同睡的男宠被李世民杀死,李承乾觉得是李泰所为怨恨他,认为是想夺自己的太子位,就派人暗杀李泰,结果失败。之后,附马都尉杜荷、汉王李元昌和李安俨便建议李承乾兵变,李承乾遂与他们和陈国公侯君集打算起兵逼宫。643年三月,齐王李祐在齐州谋反,传到长安,李承乾不屑地对卫士纥干承基说:“东宫西墙,距大内正好二十步左右,谋划大事,岂是齐王所能比的!”四月,李祐兵败被擒到长安,牵连到纥干承基,按罪当处死,纥干承基害怕,上书告发太子谋反,李承乾因此被废,其他人全部被杀。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想立李泰为太子,而李泰向李世民许诺说:“父皇立我为太子,我死后杀子传给弟弟晋王。”不料,李泰又拿汉王李元昌吓与李元昌交好的李治。结果,李治把此事告诉了李世民,李承乾也坦承自己谋反,就是因为怕李泰对太子之位有所图谋,褚遂良亦称杀子传弟是不可能发生的。于是,李世民下定决心,带着李治来到了两仪殿,将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李勣留下,对他们说:“我三子一弟都是这样,我心里实在是苦闷。”说完拔出佩剑要自杀。长孙无忌等人连忙抱住李世民,夺过佩剑交给李治,并问立太子的人选,李世民说:“我想立晋王治为太子!长孙无忌听后,立即叩首说::“臣奉诏,如有异议者,请将其斩首。”李世民便转身,对一旁的李治说:“你舅舅答应让你当太子了,你应当拜谢他。”于是李治向长孙无忌叩拜,李世民又问:“你们已跟我意见相同,可不知天下人将如何看此事?”长孙无忌答说:“晋王仁德孝顺,天下归心已久,请陛下召集百官询问,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负陛下,臣罪该万死。”终,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贬李泰为东莱郡王。其实要提的是李世民一味溺爱,一味拔高,让李泰生萌起了谋夺太子之心,后使当了十八年太子的李承乾,铤而走险欲谋反,李世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参考文献:《旧唐书》

7、李元昌个人资料

643年,魏王李泰谋反被废,李泰抱着李世民的大腿哭着问:“父皇答应过立儿臣为皇太子,父皇怎能食言还把我赶出长安!”李世民怒道:“没有谁为了皇位而把儿子杀了传给弟弟,就凭这点我就不相信你。”李泰,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次子,一出生就被祖父李渊封为郡王。然而,李泰作为亲王的儿子又是次子,按爵位高不过是从一品的郡王,但李渊将李泰过继给三子卫王李玄霸,封他为正一品的卫王。李泰自幼聪明伶俐,喜好文学,因此倍受李世民的宠爱,后来李世民继位,改封李泰为越王,封他为都督二十二个州的刺史,比同时受封的吴王李恪还多了十四个州。李世民极为宠爱李泰,他经常带着李泰四处游玩,有时候一天见不到李泰,就派自己养的白鹘去送信,短短一天之内往白鹘往返数次。李泰因身体胖,李世民担心他上朝的时候辛苦,就特别允许让他坐着小轿上朝。李泰的长子李欣和李治相差几岁,也因父亲的宠爱被接自宫中由长孙皇后抚养,李欣虽然年纪小,但他也聪明伶俐,长孙皇后曾问他习不习惯住皇宫时,李欣回答说:“孙儿有幸住在皇宫,已经很开心了。”636年,李泰改封魏王,又加封都督七州的刺史,此时李泰到了离开长安到封地就藩的年龄,李世民却不舍得让他离开,便下诏允许李泰留在长安。当时,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有增无减,李泰的府邸在长安城延康坊,李世民曾亲临延康坊,特免了延康坊百姓一年的租赋,而在李泰入住前因盛修府邸被岑文本参奏。但李世民不加制止,还把长安的隋朝离宫芙蓉园赐给了李泰,又在洛阳赐给李泰一府大宅,而且为了方便李泰在洛阳时和朋友聚会游玩,就把名胜洛水池也一并赐给了李泰。有一次,有人向李世民说有的三品大臣对李泰不尊重,李世民听后立马召房玄龄、魏征这些三品大臣进宫训斥,房玄龄等人被吓得不敢说话。唯有魏征对李世民说:“从古至今亲王列在三公之下,现在三品以上都是天子列卿和八座之长,三品为亲王下车,这不是亲王所应受的礼。”结果,李世民认错。后来,李世民让王珪做李泰的老师,李泰在王珪面前从不以王爷的身份自居,而以师生之礼拜见王珪,并主动请教忠孝之道,李世民见此,高兴地说:“我儿以后可以不犯过错了。”641年,李泰的《括地志》完成,李世民高兴,接二连三不停地赏李泰,李泰所得的赏赐超过了太子的规格,褚遂良见此就劝李世民说:“太子与诸王名位已定,魏王的俸禄不应该比太子多,陛下应对此有所削减,以免引起猜疑。”可是李世民不听,只是取消了太子李承乾的开支限制,并打算让李泰住进武德殿,武德殿的位置很重要,它就在太子宫旁边,魏征便说:“武德殿在太子宫西边,当年齐王住此殿,现在魏王住,我担心他的心思不安稳。”李世民听后,取消原来的打算,就让李泰搬回原来的府邸。642年,李世民杀了李承乾的男宠称心,李承乾气得三个月不上朝,后认为是李泰告的密,又认为他是想夺太子位,于是派刺客杀李泰,结果失败,就和叔叔汉王李元昌以及陈国公侯君集等人,密谋逼宫的计划。643年4月,齐王李祐谋反兵败被赐死,李承乾的计划也跟着败露被废,李泰见此就趁机对李世民说:“父皇若立我为太子,我会在临死时杀了儿子,传给弟弟晋王。”然而,李世民当面答应了李泰,李泰又见李治和李元昌曾经来往,便拿李元昌被杀一事吓他,李治则告诉了李世民。于是,李世民召大臣商讨立太子,把立李泰为太子告诉了众臣,长孙无忌等人反对,褚遂良说:“魏王的话不合常理,他如果连儿子都敢杀,更加不会在乎弟弟,恳请皇上把晋王妥善安置。”后,李世民明白杀子传弟只不过是李泰的假话,便改变主意立李治为太子,下诏将李泰贬为东莱郡王,但没过几年,又重新下诏进封李泰为濮王。652年12月,李泰去世,年仅三十三岁,李治下诏用朝廷高的礼仪将李泰厚葬,追赠太尉兼雍州牧,谥号恭。李泰身为皇后的次子,而皇后的长子李承乾被废,立为太子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李泰,奈何他自耍聪明,到后没有被立为太子反而被贬,只能说李泰愚不可及……#李元昌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