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凿壁偷光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0 16:48:55 浏览
1、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凿壁偷光简介

家长在给孩子们讲故事《凿壁偷光》,一直都有一个秘密心照不宣。他们不愿意告诉孩子真相,不愿意告诉匡衡在后来竟然会成为一位如此糟糕的人。“凿壁偷光”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故事,是一个流传了已经千百年的励志故事,哪怕是已经到了现代社会,许多家长都会经常举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个故事简单,就是讲汉代的匡衡从小家中十分贫寒,但是十分好读书求上进,他为了可以在晚上能够读书,他便在自己家墙壁上凿了一个洞,以此来砥砺自己认真读书。后来真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匡衡后来成为了汉代的一位很有学问的人。读到这里,每一个听到这个故事的孩子都无不为之动容,那个时候的匡衡条件那么差,他都可以承受,而现如今我们的条件早就已经大大改良,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好,接着让我们再来看一下《汉书》对于他的描述:“能文学,善说《诗》,对经学尤有研究,常引经义议论治国理政得失。”有如此才能使得匡衡在当时真的是名声大噪,他不仅在自己的家乡做到了妇孺皆知。就算是放眼全国,匡衡也是极具有分量的学者,很多人都排队向匡衡进行请教,甚至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奭因为仰慕他的才华,而成为了他的徒弟。如果故事就在这个地方戛然而止,那么匡衡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学习典范那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但是假若我们把他之后的故事讲述给大家听,那大家便定会感觉到大为不妙了。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家长在了解匡衡之后的经历之后,每当孩子还要继续盘根问底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闭口不谈。因为他们觉得匡衡之后做的事情实在是太不光彩了。在公元前49年,汉宣帝刘询殁,匡衡之前的徒弟刘奭继位。这使得匡衡在仕途上走的极为顺利,他才做官便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受此重用的匡衡,在开始的时候也真的是一位好官。他敢于谏言,在工作上也是倾注所有,虽然说在当时碰触了许多人的利益,但是却十分受汉文帝的器重。而在做官十二年之后,他顺利成为了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而正是因为这一转变,使得匡衡飘了,走向了一条不归路。在成为丞相之后,除了权力极大之外,他还拥有当时的封地31亩,这其中产生的租税,全部都归自己一人所有,这使得匡衡成为了当时的大富豪。因为自己之前的仕途走的实在是太顺利,这让匡衡膨胀不已。就算是对于国家的领地,他也敢私自霸占。据说有一次,当时负责丈量土地的官员,因为工作的失误,使得给匡衡多圈了4万多亩封地。后来下面的官员有人亲自向匡衡指出,但是利欲熏心的匡衡完全不为所动,无论怎么汇报,匡衡都完全不回应。这让下面的地方官员很难办,但是因为惧怕匡衡的权势,也只好作罢。后来东窗事发,在公元前33年,汉文帝殁,汉成帝刘骜继位。一朝君子一朝臣,匡衡从而也失去了靠山。司隶校尉王尊早就得知此事儿,他很快上报皇帝,告知匡衡明知自己多占了封地,但是却不愿意归还。皇帝听后大怒,匡衡很快被撤职查办,之前所获得的爵位、封地全部都被撤销,从此之后匡衡成为了一个庶民,并且永远也不能出来做官。匡衡听闻之后,面色凝重、一言不发,他知道已经为时已晚,自己之后的人生只能在东海承邑老家消磨了。说实话,在我初次知道匡衡之后的人生故事的时候,真的是大吃一惊。匡衡自幼勤学苦读,在后来为什么却发生了人生的大转弯呢?怪不得关于“凿壁偷光”,孩子们只知道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家长总是讳莫如深!#凿壁偷光##成语故事##凿壁借光的匡衡后来怎样了##“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没想到结局是这样##历史##微头条打卡#

2、凿壁偷光含义和故事简介20字

凿壁借光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

3、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200字

成语典故: 凿壁借光

4、凿壁偷光的故事意思

凿壁偷光这个典故,是两千年来励志的劝学模范事例之一,那种身处逆境却不甘沉沦的奋斗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无数莘莘学子发奋苦读,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许许多多农民的儿子鲤跃龙门,登上庙堂,拥有了颜如玉,拥有了黄金屋。可是在如今这个法制社会里,凿壁偷光这种行为却是涉嫌违法犯罪的。凿穿墙壁,破坏了公共设施安全,毁坏他人财产罪,还侵犯隐隐私,自己不开灯,却盗用他人的灯光,那就是偷了人家付过费的电,这些罪名加在一起可是要坐牢的。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

5、凿壁偷光的故事大概内容

“借光”VS“偷光”,到底源自何处?#每天学点国学知识#很多朋友都知道,“借光“或”赏光“,是在请求他人给予自己某种方便的时候常说的礼貌用语。很多人都将它解释成,源自凿壁偷光的典故。汉人匡衡,因家中贫寒,点不起蜡烛,便在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借邻居之烛光夜读。因此,凿壁偷光后常比喻勤奋学习。但是,这样就与借光的解释大相径庭了。事实上,借光源自哪里呢?《战国策·秦策二》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住在长江下游地区的很多人家中的姑娘,晚上常凑在一起做针线活儿,其中有一位姑娘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其余姑娘便嫌弃她,想要把她撵出去,于是这位姑娘便对大家说:“我虽然买不起蜡烛,可是我每晚都先到,把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把坐席铺设整齐,让大家一来就能舒适的做活儿,这对你们多少也有些方便,你们灯反正是要点的,借给我一点光又有什么损失呢?我自认为对大家都是有益的,为什么要撵我走呢?”姑娘们觉得她说的有理,便把她留下来了。这个典故才是借光的由来。“借光”不是“偷光”,它所强调的是,请求别人给予自己以力所能及,并不费力的恩惠或照顾。

6、凿壁偷光相似的故事

成语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说的是谁勤奋苦读的故事?凿壁偷光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年幼时凿穿墙壁,引进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机智]

7、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和含义

寓意是: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

8、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30字

匡衡长大之后都做了什么? “凿壁偷光”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但却不知道匡衡长大之后都做了什么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姓匡的农民,他家里世代都是务农的。匡衡从小就很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根本就没有钱供他读书。因为其他路不通,他只能求亲戚们教他认字。这让他产生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匡衡来到了一个富人家做工,不要工钱,但要求可以读书,就这样他有了读书的机会。虽然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工,但夜深人静时,匡衡总会抽出一点时间阅读。不过,由于他时间太少,一个月才能读完一卷书。一天晚上,他睡前发现自己房间的一道小缝隙里漏进了微弱的灯光,射在墙上折射出一束光芒。虽然那束光并不耀眼,但那微弱而清晰的光线却深深吸引了他。匡衡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改变了原本注定的命运,成功成为了汉朝的丞相,成为草根逆袭的典范,着实令人敬服。然而,当他成为高官之后,尝过荣华富贵、权势的滋味,便很难回头。不惜贪污受贿,滥用刑罚更是家常便饭,这些真的让老百姓无法接受!他的权力膨胀让他迷失了自我,眼中只剩下了利益!#历史上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