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敦煌大师常书鸿的老婆陈芝秀跟着下属私奔。19年后,她在杭州与女儿相遇,穿着破旧的衣服,目光呆滞,此时的她已经下嫁工人,还生了个儿子,她的一句话,让女儿每个月都给她寄钱,还表示理解她。陈芝秀为什么突然要狠心抛下丈夫和子女,跟别人私奔呢?陈芝秀和常书鸿的家境都很不错,他们相识于留学的地方——法国巴黎,结婚也是在巴黎,大女儿的出生也是在巴黎,婚姻十分幸福,本以为可以这样一直幸福下去。但一本书改变了一切。1936年,常书鸿在一次的逛街中看见一本《敦煌图录》,被深深吸引了,但他发现这书的作者竟是外国的,要知道敦煌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敦煌文化的精美以及爱国情怀的力量,常书鸿毅然决然回到中国,前往敦煌,研究保护自己国家的文化瑰宝。当时的陈芝秀沉溺于当时幸福的生活,听到了常书鸿的决定是抗拒的,然而常书鸿坚持要回国,并表示:“我愿意将我的余生与敦煌相连。”陈芝秀这才同意,但是她有个条件,要常书鸿先安顿好再接她和孩子回去。第二年,陈芝秀和孩子们也回国了,但却撞上了“卢沟桥事件”,战火纷飞,常书鸿带着一家子过着四处逃亡的生活。直到1941年,常书鸿一家才在重庆安定了下来,陈芝秀也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她很开心,但此时的常书鸿到处周旋敦煌文化的事情,重新规整战争打乱了的计划,甚至无暇为产子高兴。陈芝秀本以为战乱早已经消磨了常书鸿对敦煌文化的热爱,可以在重庆好好生活了。然而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而常书鸿被推举为所长,这意味着他的责任重大,尤其是在战乱的年代,艺术研究保护的工作更是不容易,为了更好地工作,常书鸿决定一家四口搬去敦煌。敦煌的环境恶劣,在这里生活可谓是说得上是清苦无比,无异于苦行僧。根据常书鸿女儿常沙娜的回忆,到敦煌的第一顿饭,吃的是一碗面、一罐盐和一瓶醋。当时,她还天真地问了父亲:“怎么没有菜呢,肉呢?”常书鸿回答:“今天来不及啦,明天再请你们吃涮羊肉,吃好的。”那个时候的敦煌哪里有什么肉吃呀,能吃饱饿不死就很不错了,显然这只是一个安慰他们的话。其实再苦的生活,陈芝秀都能顶得住,主要是当时的常书鸿,一心一意扑在清理洞窟、现场临摹、保护敦煌文物上,对家庭关怀较少,更不用提关心妻子了。而常书鸿的下属赵忠清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对陈芝秀是一见钟情,也知道他们夫妻之前的问题,于是开始关心陈芝秀,久而久之,两人开始偷偷交往。1945年的一天,陈芝秀对常书鸿说,自己要去兰州治病,常书鸿还拜托赵忠清陪同照顾。陈芝秀走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直到常书鸿在报纸上看到陈芝秀登报离婚的消息,才后知后觉,原来陈芝秀与赵忠清是私奔而不是看病。常书鸿骑上快马想要去回追妻子,然而疲于奔命摔下马,倒在戈壁滩上,差点丢掉了命。陈芝秀就这样狠心地离开了丈夫和子女,彼时,她的女儿14岁,儿子才不过3岁。跟着赵忠清去到杭州后,两人马上结婚,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这样的生活也十分短暂,解放初期,赵忠清因为国.民.d.军.官身份入狱,而陈芝秀受到牵连,失去了工作。后来,赵忠清在狱中去世,陈芝秀则嫁给了一个工人,还生了一个儿子。为了谋生,曾经在巴黎留学的陈芝秀,不得不干苦工,当佣人,洗衣做饭。1964年,常沙娜和陈芝秀在杭州相遇,此时的陈芝秀穿着破旧的衣服,目光呆滞,落魄,被生活压弯了腰。看见女儿,陈芝秀的反应很平静,她说:“沙娜,妈妈过得很苦,上天已经惩罚我了,你们就原谅我吧。”常沙娜虽然不满当日母亲的绝情,但也感念她的不易,后来便每月给妈妈寄生活费。1979年,陈芝秀因心脏病去世。陈芝秀的辗转人生,很多人都说活该,其实错也不完全在她身上。常书鸿太过于沉迷与工作,疏忽了妻子和家庭,对陈芝秀来说,他是有亏欠的,但对咱们中华民族来说,他又是有巨大贡献。也许,这就是为大家舍小家吧。
2、常书鸿情史1945年夏,陈芝秀和一个国民d军官私奔,常书鸿骑马追赶,在戈壁滩上坠马,一度昏厥。醒来后,看着一对尚未成人的儿女,在悲伤和踌躇之中,常书鸿还是决定,留在敦煌。他知道,妻子离开他,是因为敦煌的生活实在太苦,和他们之前在法国的安逸生活,反差太大。常书鸿出生在美丽的杭州,留学法国巴黎时,是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著名的中国学生,油画大师劳朗斯的得意门徒。他连续四年夺取了法国学院派的画廊巴黎“春季沙龙”的金、银奖。那时祖国还在连年混战之中,早已容不下一张书桌,更别说艺术的空间。他本来打算带着妻子和孩子,从容地在法国巴黎生活。如果没有那次神奇的邂逅,未来的他,很可能会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华裔画家。然而,一切可能是注定的。有一天,他在一个旧书摊上,无意中发现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常书鸿一下子被震惊了。学油画的他,第一次发现,只凭单线条勾勒的绘画,也能散发出如此摄人心魄的力量,而这种绘画方法来自自己的祖国,来自一个自己从不知道的叫敦煌的地方 ,他有些愧疚。从此,敦煌就住进他心里。常书鸿决定回国的时候,她的妻子陈芝秀不能理解他。陈芝秀当时也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她擅长雕刻。当时夫妻俩就有了争执。不过常书鸿还是执意先回国,一年后,无奈的陈芝秀带着六岁的女儿常沙娜也辗转回国。1943年,大名人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引起了社会对敦煌的重视。在好友梁思成和徐悲鸿的鼓励和促成下,常书鸿加入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委会,任副主任,终于来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敦煌。除了辉煌的壁画,当时莫高窟生活的艰苦,难以想象。常书鸿还是劝说妻子带着一双儿女也到了敦煌。虽然敦煌的艺术魅力也让陈芝秀一度着迷,但是艰苦的生活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而且信奉天主教的她,每天在佛祖中穿梭,也有些别扭。这时,她遇到了一个老乡,国民d军官赵忠清,在单调枯燥乏味的生活里,有一个共同乡音的人,给了她精神安慰。不久,就发生了私奔的那一幕。她抛下的一双儿女,女儿常沙娜只有12岁,而儿子常嘉陵只有2岁。19年后,已经从美国回国的常沙娜,在杭州见到了自己的母亲,也是的一次。命运还是和陈芝秀开了个大玩笑。解放后,赵忠清入狱,后病死在狱中。陈芝秀改嫁给一个工人,有了两个儿子。她长年靠帮人洗衣服、料理家务获得微薄的收入,从此再也没有拾起刻刀。陈芝秀已经苍老不堪,表情木讷,她依然保持着当初的倔强,她对女儿连说了几句抱歉,除此之外,她们已经无话可说。常沙娜每个月都会瞒着父亲,给远在杭州的母亲寄钱,一直到1979年底,常沙娜收到了干妈的来信,陈芝秀去世了,因为心脏病。当时她后悔不已,因为她没有来得及告诉妈妈,自己早就原谅了她。1947年,常书鸿和助手李承仙结婚,他们后来又有了两个儿子,相濡以沫度过了人生后来的时光。当常沙娜把母亲去世的消息告诉常书鸿时,当时忙碌着的常书鸿很平静,问了一下去世的原因等问题,过了几个小时,常书鸿突然失魂落魄,连问了几声,她死了?她死了,她死了……如果当年常书鸿留在法国,或者至少是留在中国东部的那些大都市,他和陈芝秀的幸福可以想见。是敦煌摧毁了他们一生的幸福,可是常书鸿却开创了敦煌的又一个时代。如今敦煌名扬天下,恐怕没有中国人不知道敦煌。但是,如果我问你,“对你而言,敦煌是什么?”,你恐怕也很难回答。对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说,敦煌是一个遥远的名词,“敦煌壁画”也模模糊糊,看不清楚。你可能感动于常书鸿为敦煌的牺牲,可是对于常书鸿为何对敦煌如此痴迷,你却很难感受到。因为我们很多人其实看不懂敦煌。这和你到没到过莫高窟没有关系。有些人看了洞窟,还是一脸懵。为什么我们看不懂敦煌?首先,敦煌是1600年历史接力,无数人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它是多民族多宗教和多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如此丰富,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无法一时理解的。其次,在价值观、时间和常识方面,我们要学会和古人沟通。敦煌壁画是跨越千年的时空之门,我们通过壁画了解古人生活和精神追求;敦煌壁画是一个和现实世界并行的理想国,透过古人的线条、色彩和画面,我们感受古人笃定地向善守正的价值观;敦煌壁画还是一味医治心病的良药,透过壁画,我们可以从物欲的狂躁中,静下心来。近读了《敦煌如是绘》这本书,这是从壁画传承者的角度带我们了解敦煌壁画。这本书介绍了敦煌壁画临摹传承人的故事和画作,带普通读者读懂壁画,了解1600年来敦煌壁画所经历的事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敦煌。书里还介绍了敦煌壁画临摹所需要的技法,普通人也可以在临摹中对自我心性进行探究。在临摹中把敦煌美学内化成自己绘画、审美经验和人生体验的一部分。这本书视角新颖,方法独特,如果对敦煌壁画感兴趣,想更深入了解,推荐这本书。
3、常书鸿个人简介以前只知道苏州博物馆比较热门,没想到刚运营两年的苏州博物馆西馆如今人流量也很大。今天重点看了两个特展:一是“此心归处——敦煌艺术临摹与精神传承特展”,主要展出了张大千、常书鸿等人临摹敦煌的艺术画展,另外还复原了一个敦煌275号窟供人参观,排队的人太多,就没有近距离体验。二是“古希腊人——运动员、战士与英雄”,都是大英博物馆馆藏的文物,也很有看头。
4、常书鸿简介和生平事迹1934年,陈芝秀在法国烫时髦卷发,穿旗袍,丈夫常书鸿一幅油画换几千大洋,够普通人过10年。1979年,陈芝秀穿着露棉絮的脏棉袄,死在四处漏风的小屋里,死前想喝杯奶,但买不起。1908年,陈芝秀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书香世家。她16岁进美专学雕塑,长相玲珑秀丽,气质优雅文静,很多人追求。一天,陈芝秀跟姑母到常家作客。19岁的少爷常书鸿看她第一眼,就红了脸,陈芝秀也感觉心跳加速。这次见面注定了他们的20年孽缘。1925年,陈芝秀如愿嫁入常家。常书鸿帅气,有才,体贴,有责任感,新婚的陈芝秀深深沉醉在幸福中。可新婚不久,常书鸿就去了法国留学。他本已在国内工业学校任教,但还是要追逐梦想。陈芝秀为丈夫的上进骄傲,也为离别的忧愁烦恼。常书鸿离开后,陈芝秀度日如年。一年后,常书鸿来信让陈芝秀一起去法国留学。陈芝秀来到巴黎,渐渐发现丈夫的成就远超她想象。常书鸿的油画《G夫人像》在巴黎艺术界声名大噪,获得毕业作品第一名,《葡萄》等油画作品被法国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等多处展馆收藏。一次,陈芝秀没钱买吃的了,正担心怎么活下去,不料常书鸿画了副油画交给她说,卖一副就够一年的花用。更令她欣慰的是,几年来,常书鸿一如既往地爱着她和女儿沙娜,他的好几幅油画作品,比如《沙娜像》、《裸妇》、《病中的妻子》都是以她们为模特。在法国的9年,是陈芝秀一生中美好的时光,她烫时髦的发型,穿时新的呢子大衣,脚踩高跟鞋,每次美术沙龙都惊艳四座。他们一家生活优渥,幸福和美。如果可以,她真希望这样的时光一直绵延到生命尽头。变化是从1935年秋天开始的。常书鸿在塞纳河畔的小摊上看到一本有关敦煌的小册子,从此立志守卫敦煌艺术。1943年的一个傍晚,陈芝秀沮丧地冒着风沙,带着7岁的女儿沙娜和2岁的儿子嘉陵到达敦煌。在低矮黄泥小屋里,惨淡的油灯照着桌上一碗清汤面,一碟盐,一碗醋。常书鸿挤着瘦脸,尴尬笑笑:“这里饮用水碱性大,每天得喝点醋。”陈芝秀闻着身上羊皮大衣的膻味儿,忍着恶心,夹起一根粗粮面,努力咽着。“爸爸!晚餐为什么没有菜?!”一旁的沙娜问道。常书鸿摸摸女儿的头,爱怜地说道:“改天,改天给你们弄羊肉吃。”吃到羊肉已经是几个月以后了,那还是研究所一个叫赵忠清的总务主任骑马跑了几十里路才打到的。赵忠清也是浙江诸暨人,和陈芝秀是同县老乡。一次,常书鸿去莫高窟临画去了,陈芝秀发高烧,躺床上起不来。家里水缸空了,吃水要跑十几里路,两个孩子饿得直掉泪。赵忠清正路过他们的住处,他帮忙打水灌满了水缸,还给陈芝秀烧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临走,赵忠清塞给陈芝秀一小包诸暨小吃,陈芝秀吃了一点,眼泪掉下来。常书鸿长年外出临摹壁画,赵忠清知道陈芝秀不愿留在敦煌,就时常陪她聊天解闷。渐渐地,陈芝秀又找到了久违的心动的感觉。婚内出轨本就理亏,陈芝秀是绝不敢当面告诉丈夫的,但她被忽略太久,心已经冷了。她觉得常书鸿心里只有莫高窟,只有壁画,只有大放异彩的中国艺术,根本没有这个家!“既然这样,离开便是好的选择。”赵忠清的劝告声声在耳。陈芝秀考虑了几天,开始联系朋友,规划路线,准备私奔。她对常书鸿谎称去兰州看病,甚至连上中学的沙娜和5岁的嘉陵都没见一面,就上了赵忠清的吉普车。一到兰州,陈芝秀立刻登报发表离婚声明。从此,她和敦煌那个家,再没关系了。可又怎能没关系呢?她分明会在午夜梦回时,一次次深深思念两个孩子。1951年,赵忠清由于政治问题被判刑,陈芝秀从此没了依靠。那时常书鸿已经再婚。陈芝秀因私奔事件被中国文艺同仁唾弃,再也无法吃美术这碗饭了。万般无奈之下,年近50的陈芝秀只能委身于一个举止粗俗的工人,靠当佣人的微薄收入过活。后来她终于见到了女儿沙娜。沙娜长成了大姑娘,留学回来,做了清华建筑系林徽因的学生。只是嘉陵,再不肯见生母。陈芝秀临死,和后来生的小儿子,儿媳一家挤在十平方米的小屋里。弥留之际,她还叨念着自己写给沙娜的信里那句话:“一失足成千古恨。”【五毛故事簿】陈芝秀受不了敦煌的艰苦环境选择离开,也说不上对错,毕竟当年很少有人能像常书鸿那样意志坚定,几十年守在荒芜的莫高窟。陈芝秀错在一味逃避,不能勇敢面对自己出轨的过错。富勒说:“大方的坦白可以免除他人的骂。”如果陈芝秀开诚布公向常书鸿认错,分手,并和常一起好好安顿好孩子们的未来,光明磊落地离婚,她大概仍有机会在民国文艺界立足,也不会因愧对孩子悔恨半生。犯错不可怕,怕的是逃避。因为良知会在时光中把过错变成遗憾,一辈子阴魂不散。勇敢面对自己犯的错,才能光明坦荡迎接崭新的自我。你是陈芝秀,会离开敦煌回杭州吗?#情感点评大赏#
5、常书鸿简介介绍没有吃几茬苦的精神,难以在敦煌工作生活,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王旭东、赵声良,五位敦煌研究院院长,跨越80年,常人难以扛得住啊!
6、常书鸿人物简介1945年,常书鸿亲自介绍陈芝秀和她老乡赵忠清认识。有一天,常书鸿发现儿子独自在外玩耍,而自己家中房门反锁。待他敲门时,来开门的竟然是赵忠清,而他的妻子陈芝秀躺在床上,用被头遮住脸面,只留一头乱发在外。陈芝秀是常书鸿的发妻,俩人生有一子一女,恩爱二十多年,却因为常书鸿的工作,俩人终劳燕分飞。常书鸿1904年出生在浙江杭州,他是敦煌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被称为“敦煌的守护神”。1923年,19岁的常书鸿遇见17岁的陈芝秀,俩人互生好感。陈芝秀是常书鸿小姑的继女,此次来杭州,是为了跟一个亲戚家的小伙子相看,没想到见了常书鸿,心里就再也装不下任何人了。常书鸿亦是如此,他极力说服家里人,跟之前订婚的表妹取消了婚约,迎娶陈芝秀过门。新婚不久,常书鸿为了艺术梦想,自费去了法国留学,等他安定下来之后,也把陈芝秀接了过去。夫妻二人在法国生活了接近十年的时间,常书鸿从无名小卒成了新锐的油画艺术家,他的许多画作获得了金奖,还有一些被收入了里昂博物馆进行收藏。陈芝秀进修了雕塑课程,结交了许多朋友,因着常书鸿的身份,她也逐渐进入了法国上层社会的圈子。1931年3月26日,常书鸿夫妇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孩子,他们用塞纳河直接音译过来,给她取名“沙娜”。就在一切都朝着美好的方向进行的时候,常书鸿却突然回来,说:“我们回国去。”原来在不久前,常书鸿在一处书摊那里,发现了一部《敦煌石窟图录》,书册里展示的甘肃敦煌千佛洞的壁画和塑像的图片,让他着迷不已。后来几天,他又去吉美博物馆,在那里他看到了大量来自敦煌的彩色绢布和资料,这让他燃起了回国去敦煌的念头。陈芝秀被他的决定打得措手不及,他们的生活刚有起色,她的学业还没完成,孩子还小,而国内正在打仗,喃喃问道:“为什么?”常书鸿丝毫没看出她的委屈,只兴奋地说:“我的根就在中国,在敦煌。我要为弘扬敦煌艺术努力。”1936年,常书鸿毅然从巴黎回到中国,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到1943年,常书鸿才抵达梦想中的敦煌。此时的敦煌石窟已经被“废弃”400多年,无人打理,黄沙灌满各个洞窟,许多塑像和壁画都遭到了损毁。即使如此,常书鸿还是兴奋不已,他扎根在了敦煌,等稍微安定下来,他就迫不及待地将陈芝秀母子三人接到了身边。陈芝秀一到敦煌,也被石窟中的塑像和壁画深深地吸引住了,她披着羊皮袄,踩着高跟鞋,兴奋地走来走去,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下手。回到住处,陈芝秀还特意从行李中找出一块花布,用铁线穿好,挂在窗户上,还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似乎做好了长期居住的准备。次日一早,在常书鸿的催促下,陈芝秀跟着研究所里的另外两名女同志,入窟临摹。临行前还特意画了淡妆,常书鸿调笑她,她就嘟囔着说:“女为悦己者容。”日子就这样一日一日地过去,但时间一长,这一些就失去了新鲜感,日子就彷佛老旧的影片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片段。这里地处戈壁,物资匮乏,时常好久不见一次荤腥,更别说其他的物资,高跟鞋也不适合这里,用完的口红许久没能换新的。也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几个女同事都是晚辈,她们经常叫她“师母”。让陈芝秀受不了的是,常书鸿将全部的精力投入了工作中,不关心家庭更不关心自己,甚至几次自己故意怄气,常书鸿还跟她吵架,甚至还有一次动手打了她一巴掌。这样的生活让陈芝秀感到悲伤,以及麻木。1945年,常书鸿带着赵忠清来找陈芝秀,高兴地跟她介绍:“芝秀,你同乡来了。”赵忠清之前在军队里待过,后来军队撤离,他被留了下来,来所里当总务主任。他个子高挑,长得白净,却是个十分会来事的年轻人。初次见面,赵忠清就瞒着常书鸿,给陈芝秀送了一块枫桥的香榧子,这份礼物让陈芝秀对他有了好感。后来常书鸿更忙了,赵忠清就时常出现在陈芝秀的跟前,跟她聊天,送她礼物,甚至连接着好长一段时间给陈芝秀送各类汤水。渐渐地,常书鸿也听到了不少关于赵忠清的抱怨,许多人说他不干实事,对常书鸿夫妇热情,却对别人敷衍了事,还跟陈芝秀走得很近。起初常书鸿都还不放在心上,直到发生了开头那一幕,他气得直接让赵忠清收拾东西走人。陈芝秀跟他闹脾气,说自己病了要去兰州看病,不料这一去就是跟赵忠清私奔了。常书鸿知道后,骑着马在戈壁上追了一天一夜,一路上又冷又饿又焦急,终体力不支从马上摔下来,晕了过去。三天后,待他醒过来时,陈芝秀已经在报纸上登了声明:陈芝秀与常书鸿脱离夫妻关系。常书鸿和陈芝秀的爱情,曾被传为一时佳话,但终还是分道扬镳。看似是因为常书鸿的工作原因,更深的原因是夫妻间的相互不理解,常书鸿以事业为重,陈芝秀以家庭为重,长久如此,导致俩人感情破灭。所谓志同才能道合,在感情上亦是如此吧。#头条创作挑战赛##常书鸿简介#
7、常书鸿个人资料介绍常书鸿,杨寬麟,钱钟书三位大家儿女感情恩恩怨怨……杨伟成和常沙娜,钱瑗二人先后的婚姻关系,把不相干的三位大家牵扯到了一起,常沙娜是“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的长女,杨伟成是建筑大师杨宽麟的长子,钱瑗是钱钟书杨绛的独生女儿!1953年,22岁的常沙娜和26岁的杨伟成结婚,在美国相识的杨伟成与常沙娜,应该也有过一段美好的恋情吧!只是常沙娜小小年纪就和父亲常书鸿泡在敦煌莫高窟的大沙漠里,母亲在她未成年的时候又狠心的离开了她,常书鸿又是一个为了敦煌莫高窟忘我奉献的艺术家,小小年纪的沙娜依然担当起了照顾父亲和年幼的弟弟生活的责任,严峻残酷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她的坚韧不屈的意志,还有她继承父亲的那骨子里的顽强和执着,还有她们父女对敦煌艺术的痴迷和热爱!而这一切都显得和杨伟成那个家教甚严的封建大家庭格格不入,杨家条件优越,精明能干的母亲掌管全家,家里有保姆,有厨师,有大家庭的规矩,杨家的长辈认为,常沙娜在基本学养上不尽如人意,再加上常沙娜又是一个工作狂,婚后双方屡有冲突!所以这段婚姻虽然在外人看来双方品貌相当,珠联璧合,后还是败给了岁月蹉跎,生活日常,虽然是有儿有女,但还是以离婚收场!不过,对常沙娜来说,前夫后来成为钱钟书女婿这件小事,根本就不值一提,在她的传记中一笔带过,甚至,连对方的名字都没有提。她的人生,多的是精彩的事。离婚后的常沙娜不再奢望感情,在林徽因指导下,她投身工艺美术设计,小到为外宾设计的礼品,大到人民大会堂建筑装饰,她让千年的敦煌壁画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1961年11月,常沙娜在受邀访问日本的旅程中,邂逅了她的爱情,她结识了代表团的日文翻译崔泰山,之后成就了一对神仙眷侣的爱情佳话!钱瑗在前夫自杀寡居四年后,37岁那一年再嫁给了常沙娜的前夫,比他大10岁的建筑师杨伟成,他们门当户对、才貌相当、性情相投、父母也彼此欣赏,杨伟成婚后虽然带着一双儿女一起生活,但钱瑗没有自己的孩子,对杨伟成的一双儿女也不错,再加上钱瑗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只有到了周末才过去和丈夫孩子们团聚,双方父母的经济都比较宽裕,对他们还多有接济,杨伟成与钱瑗的婚姻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他们也是一对幸福的伴侣。可惜钱瑗在不到六十岁就病故了!杨伟成在悼念杨绛的文章中说,我找到理想的人生伴侣,能娶到钱瑗这样的妻子是我毕生的福分,我深深感谢岳父钱钟书,和岳母杨绛对我的垂青和器重。
8、常书鸿详细资料1945年,陈芝秀抛弃敦煌大师常书鸿和年幼的子女,跟下属私奔了。19年后,她衣衫褴褛,目光呆滞,已下嫁工人,还生了个儿子。和女儿在杭州相遇时,她伤心地说了一句话,女儿听后,每月给她寄钱,还说:“理解妈妈。”常书鸿 ,擅长油画,敦煌艺术研究。满洲人。1904年4月6日(清光绪三十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生于浙江杭县,满姓伊尔根觉罗。因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保护等工作,被人称作“敦煌的守护神”。1925年17岁上午陈芝秀邂逅了油画大师常书鸿,他们一见钟情,再加上家境相仿,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夫妻恩爱,陈芝秀亲切的称呼自己的丈夫为“四哥”。1927年陈芝秀随常书鸿远赴法国学习,本就对雕刻小有造诣的她,在法国雕塑界,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并且还拿到了奖学金。他们在这座美丽而又浪漫的城市,努力学习,共同进步着,还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平静了数十载的生活却被一本书改变。一天在巴黎塞纳河畔散步的常书鸿在旧书摊前发现了一本名为《敦煌图录》的画册,里面记录了将近400幅敦煌的壁画和雕塑图片,就此为常书鸿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身为国人的常书鸿竟不知道国内有如此宏伟的艺术宝库,对此他感到羞愧。渴望去探索,复兴这埋没在大戈壁的艺术宝库,于是他决定地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奔赴祖国的怀抱。常书鸿突然做出了回国的决定,这让已经习惯了法国生活的陈芝秀很难接受,也为日后夫感情的破裂,埋下了伏笔。1937年国内动荡不安,战火连天,全国上上下下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只能迁移,在重庆他们生下了第二个孩子。生活虽然艰苦,但夫妻二人还是同心协力地撑下来了。从不曾忘了敦煌梦的常书鸿,无一时刻不想去敦煌。在梁思的帮助下,常书鸿终于带着家人几经辗转到达了敦煌。初到敦煌,五彩斑斓的壁画震撼到了陈芝秀,对艺术充满了好奇的她,主动承担了临摹壁画的任务。但这里环境很恶劣,遍地都是黄沙;地处偏僻,交通也不便,根本就吃不到新鲜食物。长期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陈芝秀,很难适应当地干燥缺水的气候,日复一日,她初对敦煌的好奇完全被磨灭了。与法国生活环境巨大的落差,使得陈芝秀在心理上开始厌恶,而常书鸿却下决心在这待一辈子,这让陈之秀不满,于是恩爱的夫妻开始了争吵,持续的争吵,使家庭气氛寒冷如冰。就在这个时候,艺术研究所来了一位新总务主任,此人恰好与陈芝秀是同乡。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常书鸿,对妻子的疏忽很快就成了,这位主任的趁虚而入,在这位同乡的备至关怀下,陈之秀变心了。1945年,陈芝秀以去兰州检查身体为由,抛弃了自己的丈夫和一对儿女,和那位常书鸿的下属她的同乡私奔了。得知真相的常书鸿,焦急地在沙漠上骑马追赶,茫茫沙漠戈壁滩该往哪里去追?终常书鸿累倒在马下,抢救了三天才保住了性命。1947年9月,常书鸿与学生李承仙结婚,几十年里,与他人交谈时也不再提及陈芝秀。而与人私奔之的陈芝秀曾在给儿女的信中,写下过这么几个字:“一失足成千古恨。”女儿曾回信说道:母亲,我十分理解你。并且还会给母亲寄一些钱什么的。对于母亲的私奔儿子,一直怀恨在心,说什么都不愿意原谅母亲,拒绝与陈芝秀见面。‘一失足成千古恨’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作为女雕塑家的陈之秀,有多后悔自己这段抛夫弃子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