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简介(珞巴族常用的一句话)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0 17:24:30 浏览
1、珞巴族常用的一句话

揭開西藏珞巴族人之神秘面之四:经济直到20世纪中期,珞巴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各部落主要从事农业,仍以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为主,农业生产工具简单粗糙,除了少量的铁制砍刀、长刀外,大多数地区还使用着木质工具,如播种用的木尖棍、锄草用的木楸、木锄等。种植玉米、龙爪粟、旱稻及其它杂粮,粮食产量很低,在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着采集栎类坚果、块根补充粮食不足的习惯,有的地区甚至仍以采集“达谢”等棕榈类植物的茎心制作淀粉为主要食物来源。普遍兼事狩猎,捕获到大型动物时,在民族或村落内平均分配。手工业还没有从农业中完全分离出来,但已出现兼事制陶、制造铁器等手工匠人及纺织、编织等家庭副业。珞巴族男女都会编制竹筐、竹席、竹笼和竹绳。这些器物,作工精细,品类繁多,反映了珞巴族物质文化的特点。他们用农闲时制作的这些物品和鲁皮、黄连、麝香、熊掌、辣椒、染料草等土特产品和猎物,到察隅、米林、墨脱等县城附近,从藏族那里换回铁质工具、食盐、羊毛、衣服、粮食、茶叶等生活必需品。新中国成立后,珞巴族地区先后获得解放。1959年西藏三大领主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以后,陆续进行了民主改革,实现了珞巴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在西藏自治区以及县、区、乡各级人民政府中,珞巴族人民都有自己的代表参加。在国家和各兄弟民族的大力支援下,迅速摆脱了经济、文化的原始落后状态。四十年来,珞巴族人民大力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引水灌溉,精耕施肥,放弃了多年延续下来的刀耕火种的耕作习惯,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牧业生产也得到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良。过去珞巴族地区道路崎岖,交通险阻,行路极其困难,现在从县城到偏僻村寨都修上了宽阔的公路、马路,在白浪翻滚的江河之上架起了钢索吊桥,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良。国家还在珞巴族地区兴建了新村,办起了学校和医疗站。本民族有了自己的干部、医生、文艺和体育工作者。

2、珞巴族简介视频

珞巴族人家#珞巴族简介#

3、珞巴族民歌

在巍峨的喜马拉雅山南麓,生活着中国人口少的民族——珞巴人。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珞巴族人口总数仅为2965人。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这些居住在雪域的高原人常年以打猎为生,有祭祀灶神和猎神的传统。每次打猎前,珞巴人都要在火塘煨桑,请猎神引路。据说,西藏珞巴人祭祀猎神的习俗,是从一位因失去猎狗而痛心不已的猎人开始的,祭神的歌曲也早由他唱出,一代一代传唱至今。从前有一位猎人,他生性懦弱,却娶了一个凶悍的妻子,整天在老婆威压下过日子的他,只能和形影不离的猎狗说心里话。有一天,被妻子刁难的猎人,和猎狗狩猎的时候,猎狗为了完成任务和保护主人失去了生命。猎人失去猎狗,就像失去自己的眼睛,他这才知道自己身边重要的伙伴不是妻子,而是一直保护自己的猎狗。后来,猎狗的灵魂回来和猎人见面了,激动得热泪盈眶的猎人收留下猎狗的灵魂。从此,猎狗的灵魂就长住在猎人家里,依附在火塘石边,成了猎人的灶神和保护神。这幅唐卡为47页唐卡中央局部#头条# #今日头条# #故事#

4、珞巴族读音

人口少的民族是珞巴族。珞巴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总人口约60万。其中处于中国控制区的有2300余人。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和狩猎。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基本上使用藏文,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5、珞巴族简介200字

珞巴族聚居地,南伊沟!

6、藏南珞巴族

揭开西藏珞巴族之神秘面紗之二:古代珞巴族和藏族的先民彼此之间的交往见诸文献记载者,始自吐蕃王朝时期。藏文典籍《红史》在记述松赞干布时代的吐蕃疆域时就讲到:“南自珞与门,西自香雄,北至霍尔,东自咱米兴米等均置于吐蕃统治之下”。明末清初,格鲁派在逐渐掌握西藏地方政权之后,也进一步加强了对珞渝地区的管理。1680年,五世达赖发给梅惹喇嘛的文书中,明确指出:“珞渝人等亦入我治下”。受命于清代中央王朝的西藏地方政府以封赠、委派等方式,通过属下宗、奚谷组织对珞渝一些地区实行行政管理。19世纪中叶,西藏地方政府曾一度把珞渝地区划归波密土王管辖。波密土王于1881年在地东村(今墨脱县境)建立地东宗,委派宗本辖五“错”、六寺。20世纪初,波密土王为进一步巩固对珞渝的统治,将地东宗的达岗错扩建为宗,即嘎朗央宗,并在此先后委派过八任宗本。西藏地方政府也经常派人到珞渝地区巡查。1927年,西藏地方政府同波密土王发生矛盾,罢黜波密土王割据势力,将嘎朗央宗仍划属地东宗,恢复达岗错建置。又在达岗错及其以南地区,委“错本”和“学本”,负责收缴租税。当时,西藏地方政府为巩固边防,还派军队到达珞渝南境与印度阿萨姆交界处巡边。西藏地方政府当时对珞巴族的统治办法是:对靠近藏区的地方,直接委派官员管理;对珞渝中部和南部地方,则责成山南十八宗宗本在藏族转山朝圣的时候,准备各种生产生活用品,同珞巴族进行商品交换,通过加强物质交流来巩固对珞巴族的羁縻统治。珞渝地区虽然环境优越,但由于和外部接触较少,珞巴族社会发展比较缓慢,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保留着父系氏族制的浓厚残余。

7、珞巴族简介卡通图片

珞巴族在我国东起西藏的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生活着我国的少数民族珞巴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和狩猎,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西的高山峡谷地带,直到20世纪中期,珞巴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值得一提的是珞巴族依靠祖辈相传的口头传说,延续着自己的文化传统。而且珞巴族他们也有自己的语言,语言方面基本上是使用藏文,而且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珞巴族的服饰是很有特点的,尤其是腰饰和耳鼓极其讲究,腰饰带用兽皮制作,袋面上缀有海贝,腰间还佩戴有链条、彩珠等等小饰品,而且珞巴族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她们很重视佩戴装饰品,因为装饰品是每个家庭多年交换所得,是家庭财富的象征。每逢节庆之时,妇女们都会盛装出席。男子的服饰,充分显示出山林狩猎生活的特色。他们多穿用羊毛织成的黑色套头坎肩,长及腹部。背上披一块野牛皮,用皮条系在肩膀上,内着藏式氆氇长袍。这种服饰不仅可以在打猎时能起到迷惑猎物的作用,外观看起来很是很有阳刚之气的。珞巴族没有明确的年月节令和周密的历法,确定日期多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依据,并参照物候知识季节转变确定月份和节日甚至有些地方的节日是由巫师来安排的。例如“旭独龙”:这是许多地区的珞巴族纪念和标志节令的一个节日,它的主要内容是庆祝丰收。而前面说到月亮圆缺变化十二次代表一年,一般珞巴族在过完旭独龙节以后,耕种的农时便到了。“尼乌节”:“尼乌”意为“开始播种”,可译作“播种节”。具体日期各户自定。尼波布节:“尼波布”意为“盖田间小房子”。这是崩尼部落为夏收作物准备的节日。安地若木节:“安地若木”意为“庆祝割完早稻”。隆德节:为祈求幸福、富裕、在氏族范围内举行的庆祝活动。三年左右举行一次,日期由他们的仪式所决定。另外“洞更谷乳木”说的这是一个隆重的年节,时间在藏历的十二月十五日,经过一年辛勤劳动之后,有庆祝丰收的意思。而对于珞巴族的节庆活动而言,意义都很非凡,不仅具有预祝和庆典丰收和性质,另外也有维护人丁兴旺、驱祛灾保平安的含意。近几十年来,藏汉民族过的节,也成为珞巴族必过的节日,所以很大程度上,他们保存着自己民族的特色文化,同时也有在融入和了解不通过的其他民族文化。以上由小编综合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和学习,谢谢!

8、珞巴族服装

中华民族有14亿多人口,其中,人口多的民族分别是,1、汉族,2、壮族、3、维吾尔族、4、回族、5、苗族、6、满族,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民族只有鄂伦春族、独龙族、赫哲族、珞巴族、塔塔尔族。快来看看你的民族总人口有多少[中国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