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春,司母戊鼎发现于河南安阳武官村。抗战胜利后,被运往南京,在“中央博物院”,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博物院展出。展出期间,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大多都前来参观过。后来国民d逃往台湾,大鼎因为过于沉重,落在了机场,解放军将其转交给南京博物院。再后来,中国历史博物馆成立,大鼎运往北京,展出至今。这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大重的古代青铜器。#司母戊鼎的简介#
2、司母戊鼎的相关资料今天玩了一个历史知识问答的小游戏,问中华第一大鼎是哪个,答案是司母戊鼎。答案严格的说是错的,因为这个鼎现在已经改了名字,叫后母戊鼎。后母戊鼎是商王祖甲或是祖庚为了祭祀母戊而铸,母戊是后世的尊称,她本名妇妌,是商王武丁诸多妻子中的一位。但说起武丁的妻子,人们更熟悉的应该是另一位——妇好。妇好墓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让人了解了她的很多故事。比如妇好既是帝后,又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她曾经征讨过好几个方国,还协助武丁征召士兵讨伐羌人。甲骨文里有一句“贞戉不其获羌。贞呼妇好执。”意思是一位名叫“戉”的将领在捕猎羌人,武丁命令妇好也去“获羌”。妇好堪称是初始版本的花木兰了。武丁和妇好的关系也很好。妇好后死于疾病。在她病重期间,武丁多次向祖先献祭占卜,希望“妇好不延有疾”。说起商朝还有个有趣的地方,商王的名字全是根据出生日期的天干地支起的,比如武丁,祖甲,还有从郑州迁都到安阳殷地的盘庚,封神里的商纣王,本名是叫作帝辛的。
3、司母戊鼎的资料再说司母戊鼎:史树青先生题跋:"后母戊鼎"司母戊鼎出出后,关于器物的释读就有"司"与"后"两种不同观点。1995年正月初七,史树青先生为司母戊鼎拓片题跋,跋文中名确指出著名学者于省吾先生释读此鼎铭为:后母戊鼎。原器一九三九年河南安阳出土,重八三二.八公斤,为世界现存大美之彝器。铭文三字,在内壁,旧释司母戊。吾师于思泊先生释"后母戊"。后者,王也。此盖商王武乙之配文丁祀母之鼎也。一一乙亥人日史树青史先生跋文中所言"吾师于思泊",即指著名学者于省吾(1896一1984)先生,字思泊,号双剑誃主人,辽宁海城人,中国古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史树青先生在辅仁大学读书时,曾受业于于省吾先生,在古文字、训诂学方面受益良多。
4、司母戊鼎的详细介绍#头条创作挑战赛#司母戊鼎大方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司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大重的,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喜欢吃各种食物的神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以下图片来源东莞展览馆高仿的司母戊鼎,也是值得欣赏观览的。
5、司母戊鼎的简介和图片飞上天的司母戊大方鼎这是纪念母亲的戊,如同纪念碑是孩子为了追思母亲而铸造的大鼎。据说,“司母戊鼎”的主人,是商朝中兴帝王武丁的儿子——商王“祖庚”或者“祖甲”。现在,用无人机组成司母戊大方鼎的样子,升到高空让更多的人看到,很有意义。#让世遗活起来##在头条看世界# #请回答,你的年度知识点# #历史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