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雁冰简介(沈雁冰是谁)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0 18:43:23 浏览
1、沈雁冰是谁

纪念茅盾先生三月二十七日是中国文学巨匠沈雁冰(茅盾)逝世四十三周年纪念日。从茅盾写的《“我走过的道路"序》可以看出,他的一生也是坎坷不平的。“中年稍有忧患,虽有抱负,早成泡影。不得已而舞文弄墨,当年又有‘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之情势。可见,舞文弄墨者大都是失意文人“不得已”而为之。从他的笔名“茅盾"“动摇”也可以看出他当年的心情是忧忧的。唯有忧忧之情,形诸笔墨,才能成为打动人的作品。“文人自古多薄命”这一“规律”又一次在茅盾身上体现了。不得意的时期,每个人都会经历苦闷。有的人失意而灰心,从此一蹶不振,在世上消失。有的人战胜逆境,愤发图强而有所作为。目前是否有朋友正处于困难时期,是颓废下去呢,还是振作起来?走前条路就意味着死亡,走后一条路或许有希望。

2、茅盾沈雁冰

我只去了乌镇,看到古镇很兴奋。游览沈雁冰的故居很震撼,对这位文学巨匠的成长经历的敬佩油然而生!

3、沈雁冰哪个流派

1959年的第二届国务院组成人员一览!第二届国务院任期为1959年4月至1965年1月!下图为各部委员及时任职务!其中,时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曾创立了地质力学!时任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曾设立“茅盾文学奖”!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赵尔陆,1955年开国上将军衔!参加南昌起义时只是第20军的一位普通战士,一路走来,功勋卓著,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升为了开国上将!

4、沈雁冰新青年

茅盾(1896—1981),原名沈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和鲁迅、郭沫若一起开拓了我国现代文学的新时期。茅盾上小学时,各门功课都不错,课余喜欢看文学作品。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放杂物的房间里找到一部《西游记》,这本书印得很不好,字迹模糊不清,茅盾却爱不释手,他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着。父母发现茅盾并没有把全部心思都用于功课上,并没有制止他看“闲书”,还找来一部石刻的《后西游记》给他看,有时还给他讲《西游记》的故事。父母告诉他说,看小说不能只拣插图有趣的那几回看,要用心琢磨,掌握文理,提高语文水平。茅盾进入植材高小后,学校的藏书很丰富,这对爱看书的茅盾来说如鱼得水。这时,他抽时间看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他在课余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开拓了知识领域,为他后来的古典文学研究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茅盾广泛阅读,对他的语文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有一次老师教《孟子》,把“弃甲遗兵而走”一句中的“兵”字解释错了,茅盾站起来指出老师的错误,使老师觉得很不好意思。茅盾的作文很好,当时的作文是要求写议论文,让学生评古论今。茅盾把学过的内容巧妙地连缀成篇,有理有据,有起有伏,环环紧扣,他的作文常常受到老师的好评。当时老师常出《文不爱钱武不惜死说》《论富国强兵之道》这类作文题,很多学生不知如何下笔。茅盾对这类作文不发怵,写出的作文有条有理,文采飞扬,老师看了大为欣喜,还把他的文章送给他的祖父看!称赞他也有才华。老师曾在他的作文后写下这样的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目光如笔锐如剑,洋洋千言,宛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国文如此,亦可告无罪矣。”茅盾课余还喜欢绘画和篆刻,他认真临摹《芥子园画谱》,还喜欢变化和创新,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来画。母亲鼓励他,让他多写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并找来几本不同的画谱,让他临摹,博采众长。茅盾兴趣广泛,还喜欢体育活动,喜欢唱歌,还喜欢养蚕,每年春蚕时节,祖母着手养蚕,茅盾就仔细观察,学会了养蚕。他晚年曾说,小时候有兴趣的事,就是养蚕。#沈雁冰简介#

5、沈雁冰历史记录

矛盾先生名气够大吧,可他在正式的公开场合要叫沈雁冰。那么多革命前辈用的化名是因为他户口薄上就叫这个化名。#沈雁冰简介#

6、沈雁冰书法

毛主席和政协筹委会常委合影,周总理英俊帅气,的位置很讲究。1949年7月5日,与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委员在勤政殿前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中的毛主席站在居中位置,身着整洁的中山装,头戴一顶标志性的军帽。毛主席面带微笑,精神状态很好,能与全国各界的杰出人士共聚一堂,共商大事是他多年来的夙愿。这张合影的背景特殊,后人对于1949年的了解并不多,大多数只知道开国大典。但是实际上,在开国大典前有繁杂而又困难的工作要讨论和落实。其中,除了军事以外的工作,很多是由政协完成的。中央搬迁至北平之后,就开始想方设法邀请社会各界、各领域的杰出人士共同商议建国大事。毛主席、朱总司令和都在这张合影照片之中,只不过他们三个并未和往常一样站在一起。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被大家推举站在前面,而此时却低调地站在了后一排的左边。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当时尚未建国,还没有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他当时的职务是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军委总参谋长。所以当时的大家并不是称呼他“周总理”,而是“周副主席”。尽管站在后面,但是的精神状态也特别好,英俊帅气、很显眼。事实上这是谦逊的特意选的位置,在他看来自己虽然是军委副主席,但是在政协筹备委员会成员里,很多人都是他崇敬的老前辈。朱总司令一身戎装,他是筹备委员会中军队方面的代表,站在一群知识分子之中,朱老总显得特别突出。而且朱总司令的站位很有意思,好像刻意与毛主席拉开了一点距离,有人因此还做出了一些猜测。而实际上当时他们站在镜头之前,都需要服从摄影师的指挥,那时候拍照留念是一件很庄重、很严肃的事情,必须把好的状态拿出来。朱总司令之所以与毛主席拉开了一点距离,主要是为了照顾站在他俩身后的马寅初。从照片上不难看出,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都是人高马大的体型,如果他俩紧挨在一起,就会把后面的马寅初挡住。所以在摄影师的指挥下,朱老总便向左跨了半步,把马寅初的整个身位露了一半出来。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各位委员的精神状态都好,他们正在参与的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经历了一百多年屈辱的中国,终于可以挺起胸膛重新站立在世界的东方了。这张合影只是筹备委员会的部分成员,事实上很多重要的政协委员都是在开国大典前,历尽艰难才抵达北平。例如,特意推荐携带毛主席亲笔信邀请宋庆龄;地下d组织设法将民盟领袖张澜从国民d的监禁中营救了出来,并护送其至北平。但并非所有我们想要邀请的人士都来到了北平,例如冯玉祥将军就在从苏联回国的船上途经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今日再看这张照片,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和姓名唤起了我们对那段艰难岁月的回忆,也时刻提醒着后人不能忘记为了建立这个新中国,革命先辈们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照片中的人物,依次为:谭平山、、章伯钧、黄炎培、、、马寅初、蔡畅、、张奚若、陈叔通、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李济深、李立三、蔡廷锴、陈嘉庚、、沈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