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刘墉简介(清朝刘墉的儿子)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0 20:24:55 浏览
1、清朝刘墉的儿子

乾隆第一次见刘墉,就说:“相貌丑陋之人不能为官,你辞官回乡去吧。”谁知,刘墉一番巧妙的说辞,把乾隆逗得哈哈大笑,心甘情愿留下了他。乾隆用人,有时会以貌取人,喜欢相貌英俊、看着顺眼的。他第一次见到唇红齿白的少年和珅时,当场失态,回宫就让和珅做了内务大臣。乾隆初见刘墉时,见他有些驼背,心中不悦道:“大清祖制,相貌丑陋之士不能为官。你既讨封罗锅,罗锅属残疾之人,朕当无法再用爱卿,你辞官回乡吧。”但刘墉很机灵,一听就明白了,立即反驳道:“万岁,罗锅并非残疾之人。”乾隆道:“就算不是残疾,那也是相貌丑陋了。从古至今,哪有在朝大官是相貌丑陋的呢?”刘墉道:“有啊,三国庞统,生得黑面短须,秃眉掀鼻,算相貌丑陋吧?可官至中郎将、副军师,封关内侯。貌丑而才高,不妨封侯拜相。”乾隆心想,他还真找到了这么一位。庞统的确长得够磕碜了,但后来也真当了大官。这时,他突然有了应对之词:“庞统光有帅才,却无文才。诸葛亮就不同了,有前后出师表传世,你可见过庞统的诗词文章?像这样的不全之才,不值一提。”刘墉一听,眼睛一转:“万岁,东晋陶渊明,人称五柳先生,著有《归去来辞》,写过《桃花源记》,任过参军,当过县令,够全才了吧?”乾隆道:“不错。”刘墉接着又说:“万岁,您可知,陶渊明是个斜眼儿。”这下把乾隆给气乐了:“刘墉啊,陶渊明什么时候又成了斜眼儿啦?”刘墉:“万岁,他生来就是斜眼儿嘛。”“嗯?谁说的?”“他自己说的呀!”乾隆心想:他自己说的,你怎么听见了?于是问道:“刘墉,陶渊明说他自己是斜眼儿,有何为证呀?”“万岁,陶渊明有首诗叫《咏菊》,您可曾记得?”乾隆说:“朕当然记得,还经常咏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对,就是这两句,便足以证明他是斜眼啦。万岁,您想啊,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边采菊,能看见南边儿的山,这不是斜眼儿吗?”乾隆听刘墉这么一说,又见他学的斜眼状,乐得哈哈大笑:“刘墉啊刘墉,你竟这么琢磨的!于是只好说:“既然陶渊明是斜眼儿,都可为官,那.....你这官儿,还接着当下去吧。”不得不说,这刘墉的脑回路,真是清奇得很啊。“臣,谢主隆恩。”刘墉对乾隆叩谢。这官算是保住了。但乾隆哪那么容易就认输呢,他心想:罗锅二字去不掉,也不能让你舒坦了。我作首《罗锅儿诗》,让你难堪难堪。“刘墉,既然你已封为‘罗锅儿’,朕就再赐你一首《罗锅儿诗》吧!”刘墉闻言,不急不慢道:“微臣恭候万岁作诗。”乾隆开始作《罗锅儿诗》:人生残疾是前缘,口在胸膛耳垂肩。仰面难得观日月,侧身才可见青天。卧似心字缺三点,立如弯弓少一弦。死后装殓省棺廊,笼屉之内即长眠。乾隆这诗,的确不厚道啊,这是在嘲笑刘墉的罗锅啊。刘墉一听,虽然心里很生气,但脸上却不动声色。乾隆一看,这家伙倒还沉得住气,我倒要看看他怎么对,于是说道:“刘墉,你才高八斗,你就对下这首诗吧。”刘墉当即吟出:背驼负乾坤,腹内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跃农门。丹心扶社稷,涂脑报皇恩。以貌取人者,岂是圣贤人。刘墉这首诗,做得精妙而胆大,既表明了心志,又指出了乾隆的问题,尤其后两句,这不是在骂乾隆吗?但乾隆却龙颜大悦。因为乾隆确有“以貌取人”的嗜好,清人有一则笔记:乾隆年间,江西萍乡人刘风诰殿试得了第三名,中了探花。但当乾隆召见进士们时,见刘风诰是个独眼,不觉心生厌恶,就出了一副上联戏弄他:”独眼怎登龙虎榜”。刘风诰当即回道:“半月依旧照乾坤。”乾隆一听,觉得他还真有些才学,气魄也很大,倒像是个人才。于是又出了一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是摘星汉。”刘风诰又随口答道:“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乾隆上联以“四方星辰”为题,刘风诰下联以“四时花卉”相对;乾隆自称“摘星汉”,刘风诰自称“探花郎”,既合帝意,又合君臣身份,对得极为精妙。乾隆从此对刘风诰另眼相看。@三分笔墨在职场中,以貌取人不可取,尤其对领导而言,以貌取人往往会让你失去一个得力的人才。真正做事业的人,往往注重的是才干而非长相。在民间有很多关于乾隆、刘墉“君臣斗智”的演绎故事,但大多都是虚构的。比如“刘罗锅”的传说,历史上虽没有刘墉仪表堂堂的记载,但他至少也是身体端正,而绝非驼背。因为清朝选拔官员很严格,有四个标准:身、言、书、判,即要求体貌端正、口齿伶俐、书法俊秀、思维敏捷等。显然,刘墉要符合这四点,才能入乾隆的眼。回顾刘墉一生,忠君、爱国、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正义的化身,他以智慧贯通权谋,成为后世楷模,他的传奇故事当被流芳千古!#头条创作挑战赛#

2、清朝刘墉夫人

一日,刘墉拉着20箱金子告老还乡。不料,半路却被和珅阻拦,他当即向乾隆禀奏。乾隆一听大怒道:“把箱子打开!”谁知打开箱子一看,里面竟全是砖头!吓得和珅顿时瘫坐在地。刘墉 ,清代乾隆年间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还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外号——刘罗锅,得此外号的由来是据说刘墉个子很高,约有一米九左右。但长年来伏案写字帮乾隆处理政要,以至于造成了严重的驼背弯腰,导致他的后背厚厚地隆起了一块,于是百姓们便戏称他的背上背了一个大罗锅。刘墉平日里便是个深得百姓爱戴的好官,他也只当是百姓对他的喜欢,乐得和百姓们打成一片,欣然接受了这一“爱称”。乾隆十七年,江南接连下了一个月的大雨,导致江南地区发生了极为严重的洪涝灾害,江淮两岸泛滥成灾,百姓流离失所,叫苦不迭,而偏偏这个时候,因为连年战乱导致国库亏空,朝廷拿不出多余的银饷来赈灾。向来体恤百姓的刘墉为了帮乾隆分担忧虑,便提出让朝中大臣募捐的建议,一众大臣或多或少都拿出了一些财产,而到了和珅这边,这只铁公鸡竟只是简单地声称自己家中没钱回拒了捐款。而和珅的家产刘墉自然心知肚明,唯有和珅愿意捐赠才能达到赈灾的效果,于是他便趁夜来到和珅府上,想私下和和珅好好谈谈。谁知道和珅为了戏弄,特意刁难他向他提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若你敢去参当今圣上一本,我就同意捐款。”说完还轻笑着端起身旁的茶盏抿了一口。回到家后,刘墉茶不思饭不想,想着灾民们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灾情紧急,和珅又不愿意出手帮忙,他愁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他的夫人走了进来,在得知了丈夫的愁绪后,体贴的她向刘墉献上一计,刘墉听得建议后抱着妻子拍手叫好。刘墉便上朝向乾隆参奏,他提议将盗墓贼处死的刑罚太过严厉,应该改为发配边疆充军,乾隆听后觉得也有道理,便点头同意了刘墉的提议。谁知刘墉立即惊呼:“既如此,皇上您可是犯了重罪了。”乾隆一时摸不着头脑便向刘墉询问道:“朕何罪之有?”刘墉缓缓道来:“皇上您拆除明陵建东陵,这样算不算盗墓呢?”乾隆气急,一怒之下便撤下他的官。然而,刘墉对这些事浑不在意,退朝后的他立即赶去和珅府上,准备去找和珅拿钱,嘴里还不停念叨着:“这下终于有钱了!”然而刘墉没有料到的是,和珅竟然出尔反尔,根本不承认自己说过的话,一分钱也不给刘墉。刘墉愤怒至极,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和珅亲手奉上这笔钱。没过几天,刘墉让手下人放出风声,说自己准备回老家安享晚年,又准备了二十个木箱,贴上封条用马车驮着在城中绕圈,随后又派下人去和珅府上告自己的密。那下人来到和珅府上,向和珅告密道:“和大人,刘大人带着20个箱子的黄金回老家啦。”和珅一听,瞬间来了精神,他平时便和刘墉不对付,此时正是对付他的好机会。于是和珅立即穿好官服上朝面见乾隆,跪地禀报:“皇上,刘墉贪赃枉法,此刻他正收拾家产准备跑呢。”乾隆听后立即派和珅将刘墉和那二十个箱子带来朝廷之上,刘墉毕恭毕敬地向乾隆说道:“皇上,这二十箱金子是刘家先辈所留,臣此刻拿出来只是为将之捐赠给江南灾区,以赈灾所用。”乾隆旋即命人将箱子打开进行检查,谁知箱子打开,在场所有人都傻了,箱子里哪有黄金,清一色的全是砖头。而正在此时,刘墉突然从地上站起身,上前抓住和珅的衣领,厉声质问道:“和大人,你怎能如此用砖头换走了下官的金子,我该拿什么去救济江南的百姓啊!皇上,请您明鉴啊!”和珅傻了眼,慌忙摆手:“我可没动过你的箱子啊,你看这封条都没动过。”乾隆是个聪明人,转念间便明白了这是刘墉的计策,刘墉为官清廉,哪里拿得出二十箱的黄金,他只是面无表情地坐在龙椅上轻抚着胡须。而刘墉紧接着和珅的话语说道:“和大人有没有偷换下官的黄金,让皇上派人去和大人的府上一查便知。”和珅一听瞬间慌了神,他哪敢让乾隆去自己府上搜查,只能咬牙承认了自己调换了刘墉的黄金,并立即派人从自己府上装来二十箱黄金奉给刘墉。经过此事件,乾隆知晓了刘墉为百姓着想的一片苦心,于是便将刘墉官复原职,继续让他为江山社稷做贡献,刘墉也不负众望,终成为一代名相。作者:琅生参考资料:《宰相刘罗锅》

3、清朝刘墉故居

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刘墉。有一次,刘墉正好得罪了乾隆皇帝,乾隆一怒之下,把他打入了死牢,等候午时问斩。不少大臣知道了前来求情,乾隆又念及刘墉往日的功劳,决定用抓阄的方式,让老天爷决定刘墉的生死。他让人用纸条写字做成两个阄,一个阄上写着“生”字,另一个阄上写着“死”字,然后把这两个阄放在坛里,让刘墉当着众人的面,从坛里抓取。如果抓到的是“生”字,就让他官复原职,如果抓的是“死”字,就推出去午门斩首。很不巧,这事被刘墉的死对头——和坤知道了,他想置刘墉于死地,于是暗地里买通了做阄的官员,让他在两个阄上都写了“死”字。幸好有一位好心的太监,把这个消息偷偷地告诉刘墉,刘墉知道后,反而很高兴地说道:“真是老天有眼,我可以不用死了!”第二天,准备开始抓阄了。只见刘墉坦然地从坛里抓出一个阄,看都没看,然后当着乾隆和众大臣的面,直接将纸团吞进肚子里。这下好了,大家都不知道刘墉吞下的阄上写的是什么字,只好打开另一个阄,来确定刘墉的生死。可坛子里只剩一个“死”字,乾隆只能放过刘墉,让他官复原职了。不得不说,刘墉这波操作真的太秀了,比和珅的无赖更胜几分!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这种爱耍无赖的人,一味地谦让退步不一定是好事,因为有些人就喜欢得寸进尺、不守规则。遇到这种人,我们不能为了当老好人,甘愿做颗软柿子任人拿捏,但也不能硬杠,而是要多点虎口脱险的智慧。就像刘墉一样,不争不吵、不急不躁。你无赖,我比你更无赖,你不守规则,我也不按套路出牌。当对方知道你不是那种好惹的,自然也就不敢对你乱来了,从小养成这样的习惯,可以杜绝很多霸凌事件的发生~你觉得呢?#清朝刘墉简介#

4、清朝刘墉诗集

乾隆问刘墉:“朕34岁,属马,刘爱卿,你呢?”刘墉说:“臣也34岁,属驴。”乾隆一脸迷惑:“咱俩同岁,为何朕属马,你属驴?”刘墉的一番话,逗得乾隆哈哈大笑。众所周知,乾隆可不是普通的皇帝,自登基以来一直都希望剿灭准噶尔,将西域重新掌握在朝廷手中。而此时的乾隆刚好34岁,年富力强之际总希望能够成为一代明君,在历史上留下浓厚的笔墨,于是他继承老爹的遗志加速推进改革,不断提升大清的国力。然而皇帝如此英明,底下的那些大臣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无论岳钟琪还是福康安等人在战场上都立下了无数战功,而在朝廷上还有和珅以及刘墉等人,此时大清可谓人才济济。尤其是刘墉,此人不仅幽默、机智,能够巧妙地指出皇帝的不足,然而皇帝对于这样的指责有时候会生气。可是他却总能够保住自己的脑袋,即使面对竞争对手的明枪暗箭,也能轻易地巧妙化解。乾隆和刘墉两人同一年出生,在34岁时乾隆过生日时受到了百官朝贺,而旁边就有大臣说道:“刘墉在地方为官多年深得民心,如今当地有不少人都为他修建生祠。”听到这样的话语,皇帝的内心已经开始有了一些不满,虽然旁边人看不出来,然而跟随乾隆多年的刘墉早就知道这哪里是夸奖,明明就是在放暗箭。要知道此时正是皇帝的生日,偏偏将自己的功绩说了出来,还不是希望刘墉成为众矢之的,果不其然皇帝就说道:“我们大家都同岁,朕属马,为何你却属驴?”对此刘墉回答道:“陛下,因为我蠢得像一头驴一样,如果没有皇上的点拨,我今天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站在这里。”话还没有说完,就将乾隆帝逗得哈哈大笑,就连周围的官员也被他的这番话语逗笑了,其实这样的场面,在刘墉的为官生涯中多次出现,但无论多么艰险总能化险为夷,后来还会深得皇帝的赏识。在春秋佳节之际,皇帝收到各省督府发来的奏报,全国各地大多数地区都迎来了新丰收,面对这样的成绩自然高兴,就要求在京官员到皇宫共度中秋。虽然是要求官员到皇宫,可是大家都知道乾隆能力很强,可是在追求奢侈的道路上同样厉害,若是没有拿得出手的礼物。想要获得皇帝的认可必然是很困难的事情,甚至还有可能受到一些刁难,到时候想要升官恐怕就变得很困难。比如福建巡抚向皇帝一座纯金的马,当众人看到这样的礼物时都张起了大嘴,没有想到居然送如此贵重的礼物。四川巡抚则向皇帝呈上了由藏传佛教法王所撰写的金刚经,而皇帝在看到这样的礼物时,内心很是高兴。至于宠臣和珅自然不愿意落下风,有官员双手端着托盘上面用红布盖着,正当大家好奇到底送什么礼物时,在打开后发现这是来自用西域的羊脂玉所雕刻的白马。这是一件极其贵重的珍宝,就连皇太后钮祜禄氏看了都啧啧称奇,一时间和珅风头无两很是得意,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不用说今天的黄马褂非他莫属。至于刘墉手里拿着一个小木桶,上面用盖子盖上,看不出里面有什么东西,可是当他揭开盖子后,大家却发现哪有什么宝贝呀,里面装满了生姜。皇帝看后不悦说道:“爱卿,难道想要用这个来洗刷寡人吗?”刘墉不慌不慢地说道:“如今,大清国力强盛而远在西北的准噶尔犹如困兽,趁国力雄厚将其拿下,则西域重归故土再造万世之功。”当他的这句话说完后,就让好大喜功的乾隆有些心痒痒,毕竟他希望能够彻底解决准噶尔。至于这个礼物,接下来刘墉又说到名字就叫做“一桶姜山”,皇上听后很高兴,立刻赏赐一件大马褂,并邀请他明日到勤政殿商谈西域问题。虽然有人认为乾隆是极度自负之人,但必须要承认大清正是在他的治理下,国力迅速进入巅峰状态,也正是在乾隆朝时期将脱离中原近一千年年的西域重新收了回来。其实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只是简单地认为伴君如伴虎,可是对于像刘墉这样的绝顶聪明之人而言,只有伴随在皇帝的身边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乾隆不仅在历史上成为著名的皇帝,而刘墉则是清朝时期的著名能臣,即使到了晚年依然能够享受安逸幸福的生活。作者:鲁达参考资料《清史稿》

5、清朝刘墉书法

乾隆问刘墉:“刘爱卿,你我同岁,我属马,你属什么呀?” 刘墉一听冷汗直冒:“皇上属马,臣属驴!”刘墉,字柯世,号浩然,颍州府安丰县人,清代官员、文学家。刘墉是一位具有特殊政治人格的文臣,他极其重视朝廷政治的清明,对于天下百姓的疾苦也十分关注。刘墉先后担任过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巡抚,他在担任巡抚期间治理军政、财政和民生,关心百姓,力求减轻他们的痛苦和压力。他反对虚假官场、抗议弊病、积极整顿朝廷不良风气,维护了朝廷政治的清明正直。同时,他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学者,他的诗文刚健豪放、风格独特,深受文坛称赞,与袁枚、龚自珍、郭沫若等人并称为清代“四大才子”。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是一个十分爱听好话的人,他的臣子中被大家所熟知有纪晓岚、刘墉以及和珅等人。在人们的印象里刘墉是一个公正廉明,具有浩然之气的人,但是其实刘墉的“话术能力”也是极高的。人们常说皇帝的脸就像天气一样变幻莫测,要想得到皇帝的宠爱,自然要懂得一些取悦皇上的“话术”。一天,乾隆皇帝在朝堂上偶然看到刘墉的驼背,感叹道:“刘爱卿为国家分忧解难,负重过度,竟然已经驼背了,这让朕感到惭愧啊。”刘墉听了赶紧向皇上行礼,然后说道:“多谢陛下关心,但是微臣所做的都是应该做的,与皇上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您才是真正为国操劳,作出贡献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墉也是一个巧言善辩的妙人。下朝后,乾隆、和珅和刘墉三人闲来无事闲聊起来,笑声阵阵,看起来君臣关系似乎十分和谐,突然乾隆说了句:“朕属马,今年都45岁了。”之后,乾隆皇帝还随口问了刘墉今年多少岁了,属什么的。刘墉听到此问题错愕不已,这个问题尽管看似平凡,却具有多重深意,与我们日常生活中闲聊的话题大不相同。如果刘墉回答的略有不妥,很有可能会触怒龙颜,人头落地。其实刘墉和乾隆是同一年生人,都是45岁,属马的,但臣子怎么和九五至尊的属相相同呢,刘墉心里就开始盘算如何让乾隆皇帝高兴起来,怎样能加高乾隆皇帝的地位。突然,刘墉的脑袋灵光一现,说自己属驴。乾隆听到后一下子愣了,继而大怒,乾隆心想:好你个刘墉,竟敢戏弄朕,先是说和朕同岁后又说和朕不是一个属相,况且十二生肖中哪里有驴这个属相呢!这刘墉是不是仗着自己聪明来戏弄朕,看来朕以前对他太宽容了,所以才让他这等无法无天。乾隆越想越气,刘墉见此状况赶紧跪下来说“皇上,您听臣解释。”“那你就给朕好好解释解释,为什么朕属马而你却属驴!”乾隆说道。刘墉说道“臣确是属马,但是臣的马一匹栓在房子旁、湖边上的马。不像皇上的马,陛下的马是一匹挑一地骏马,能在草原上驰骋千里,纵横天下,而微臣就是一匹任劳任怨的毛驴,只会为陛下排忧解难,贡献出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所以皇上的马是马,但臣的马自然就是驴了。”乾隆听后喜笑颜开,说道“你是觉得是我这个房子把你拴住不能大展身手了吗?”刘墉先是一惊,继而沉思片刻,笑答道“臣只有在陛下的身旁才能发挥出长处,陛下是微臣的伯乐。”乾隆皇帝听后哈哈大笑,还称赞刘墉回答的妙极至极,直接让刘墉官升三级。刘墉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还是一个为官清廉的好官。从前,刘墉在地方官任上政绩突出,后来调入京城受到重用。他受到重用其实不仅仅是因为其政绩,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出生于重臣之家,且为人世故圆滑。刘墉被调回京后,就时常用委婉的方式向皇帝告和珅的状,但因为乾隆的十分宠幸和珅,无法惩治。到了嘉庆帝执政时,刘墉不畏强权将和珅及其d羽的罪行一一揭露,终和珅在嘉庆四年时被判处死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刘墉也不是一个的人,他曾因错受到乾隆帝的冷落。但这并不妨碍刘墉为官清廉,为百姓做好事,谋幸福。嘉庆九年,八十五岁的刘墉在家中安详离世。作者:三摩地参考资料:《清史稿刘墉传》

6、清朝刘墉绘画

“你长得太丑了!像你长得这么丑的不能当官,还是辞官回家吧。”乾隆帝第1次见到刘墉,看到他那个罗锅的样子,就浑身不舒服,想把他赶回家。可是在1/4炷香之后,刘墉就让乾隆彻底爱上了他。刘墉看上去个不高,其实他的个头并不矮,只不过他天生有些罗锅,这使得他的海拔高度出现了负增长,他的身材不再伟岸挺拔,甚至看上去有些猥琐。家里为他请遍了四处的名医,但是都没有效果,没奈何老刘家只能认命。不过好在刘家是官宦世家,有钱有势养一个残疾儿子那是绰绰有余的。我们是家学渊源的刘墉从小就展现出了极高的读书天赋,四书五经样样精通,灵机应变更是举世无双。那个年代讲究学而优则仕,乾隆12年刘墉就已经考取了进士,只等皇上殿试就能做官。其实在古代,殿试只不过是一个流程,凡是参加殿试的人都能够做官,只不过名次不同,状元及第者自然是飞黄腾达,后面的同进士出身,仕途就有些坎坷了。乾隆16年皇帝殿试,人间富贵花乾隆皇帝看到了驼背的刘墉这个驼背猥琐男,心下就很不爽,觉得他和乾隆朝大好形势不符。乾隆开口说道,刘墉,大清朝有祖制像你这样有罗锅的人是不能当官的。我看你还是回乡吧。乾隆皇帝金口一开,如果换做其他人,心中纵使再有不爽,也只能叩头谢恩退出。可是这是刘墉啊,他怎么可能就这么认命呢?只见他淡定的对乾隆皇帝说:“皇上,您错了。三国时期和诸葛孔明齐名的凤雏先生,体黑个矮他那副尊容还不如臣呢,人家照样封为关内侯大将军,可见相貌丑陋的人也是因为国家出力的。”刘墉的说词有理有据,反而将了乾隆一军,沉思片刻,乾隆想出了一个强行挽尊的好招数:“那么刘墉,寡人命你以自己为题作一首诗,如果做得好,朕一定重重有赏,加官进爵。”乾隆皇帝这是太小看刘墉了,刘墉可是大才子,写一首诗,这有何难。刘墉追就一口气吟诵出六句诗。每一句诗都在为自己的外貌做辩解,言辞极为犀利。可是后两句他却迟迟不肯说出。已经被他吊起胃口的乾隆皇帝,急切的问刘爱卿,后两句呢,快快说来。由此可见,刘墉他是懂得饥饿营销的。“启奏吾皇万岁后两首诗,言辞过于犀利,臣不敢说,要陛下恕臣无罪,臣才敢说。”“快说快说,朕恕你无罪!”乾隆皇帝不耐烦的说道。看到乾隆被自己套路了,刘墉这才不慌不忙的吟出后两句:“以貌取人者,岂是贤德人?”乾隆听到这两句话,心中极为不爽,可是这是自己让人家说的,自己挖的坑只能自己填。原本他想把刘罗锅这个丑人赶回家,可是刘罗锅在这首诗中明确指出以貌取人者,那绝不会是一个贤德的人,向来好大喜功爱惜羽毛的。乾隆皇帝怎么肯承认自己就是那种以貌取人的人呢,所以他也不表态,佯装大怒:“好你个刘罗锅,竟敢如此放肆!”“臣刘墉谢陛下赐名!”刘墉的这番话让皇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连忙解释说,皇上不是刺了我刘罗锅这个名号吗?他的这句装疯卖傻,防御性马屁拍的极好,不仅把乾隆皇帝逗的捧腹大笑,也让乾隆皇帝彻底记住了自己,再加上他的能力特别出众,很快就成为了朝廷上的大员。刘墉天性正直和大贪官和珅不对付,他总是能够抓住一切机会调侃和珅。一天皇帝带着和珅,刘墉和一班大神去寺庙拜佛。乾隆突然指着一尊笑佛说道这尊大佛整日笑嘻嘻的,哪位爱卿能让他变哭?“皇上臣保举一人定能办到。”和绅出班奏道。“刘墉,刘大学士!”和珅推荐了刘墉。“皇上臣确实能够办到,不过得和大人配合。”刘墉说道。只见刘墉自己走在大佛身旁,张开大嘴,命令和珅在他和大佛之间来回游走。可是大佛的表情根本不可能有变化。和珅联盟对皇帝说,你看刘墉在欺君。刘墉辩解到皇上别听他说的。“臣张着嘴,是一个口,大佛笑口常开,也是一个口,和大人在两个口之下走来走去,那不就是一个哭字吗?”话音刚落,众人顿时笑成了一片,过了半晌和珅再才意识到,刘墉是在说自己是犬呢。正是因为有这份才华,所以刘墉越来越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他才能更好的为人民办事,和大贪官和珅对抗。#清朝刘墉简介#

7、清朝刘墉抓皇上

【历史诸城】宰相“刘罗锅”与诸城刘氏望族213年前的1805年1月25日 (农历腊月廿五),清朝宰相刘墉“刘罗锅”去世。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大学士刘统勋长子,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工书,尤长小楷,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号文清。他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罗锅来历刘墉与纪昀、和珅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相传其人聪明绝顶、为官刚正,刘墉在民间有着“刘罗锅”的称呼。然而是否真的罗锅,历史上无据可考。据传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也有史料指出,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而成为“刘罗锅”说法的出处。不过刘墉当时已是年届80岁的老人,有些驼背弯腰本在情理之中,并不能成为刘墉是“罗锅”的证据。海岱门第成化(1465~1488年)年间,刘福、刘禄同迁到三庄刘家沟,后刘福因避匪率三子刘恒迁居诸城逢哥庄,将长子刘志干、次子刘志贞托付于刘禄。刘福这一支被称为诸城东武刘氏,而刘福就是刘墉的直系祖先。诸城刘氏家谱是创修于乾隆丙子年,由刘墉父亲,大学士刘统勋创修,在凡例中说:—吾家自前明弘治年间始祖讳福公迁诸城后,至祖讳恒公,家谱因遭兵烬,中间世次莫考。故列祖讳恒公为第二世。—族谱刊于都中,丙子冬间,凡我族人有游宦他省及在家乡者,其新生男口名字家邮未及致,盖不谱载。……,盖未及载,容后纪——统勋谨识。家族世系:刘福-刘恒-刘思智-刘通-刘必显-刘棨-刘统勋-刘墉据黎照堂刘魁博客载:逄哥庄明属青州府诸城县,刘福来到这里,先是为人做耕种收割的帮工,人勤快,吃苦耐劳,赢得主家的喜欢,并被主家留下,定居下来。经过几代人的创业,家境从贫穷渐至小康。传到第五代,即刘墉的高祖父刘通,已考中了秀才。第六代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已考中了进士,当上了户部广西员外郎,是刘氏在外任职的第一任高官。到刘墉的祖父刘棨,已官至四川布政使,刘二哥刘果官至江南学政。父亲刘统勋,官东阁大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刘墉父辈中、同辈、子孙辈为官者就更多了。清代嘉庆十九年(1814年)刘家重修家谱时统计:从刘福五世孙刘通科举考得秀才算起,全家先后科考得中198人,其中进士11位,举人35位。科考取中者,约占其家族男丁比例的百分之二十五;考取进士、举人者又占科考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五还多。在官位上,自清顺治初年六世孙刘必显步入仕途算起,至道光末止的六个朝代中,七品以上的官员就出了73位,接近家族男丁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出任的官职,从知县、知府、道台、学政、布政使、巡抚、总督、御史、尚书直至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各个级别的重要官职都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到了第八代上,竟一门出了“文正”公刘统勋、“文清”公刘墉、“文恭”公刘镮之,祖孙三公二宰相,轰动当朝上下。成为书香门第,名门望族。在刘墉殿试后,乾隆皇帝欣然御赐“海岱高门第,瀛洲新翰林”。诸城博物馆珍藏的刘统勋、刘墉真迹及定州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