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方简介(官方简介怎么写)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1 03:57:53 浏览
1、官方简介怎么写

清末高官中,若说谁死得惨、悲催,非端方莫属。端方,满族人,21岁考中举人,做事不拘小节,十分高调。他曾积极鼓吹变法图强,受到光绪重用,任他为农工商总局督办。可是没有想到“百日维新”很快失败,端方不愧是一个“人才”,脑子反应飞快,迅速打通关节,通过大太监李莲英向慈禧表忠心,专门写一份奏折,大赞老佛爷处理维新人士是英明之举。慈禧这个人就是那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主,你改弦更张,跟她站在一块,她有时候就会既往不咎。见端方如此识时务,慈禧感到欣慰,还提拔他做了陕西按察使。宣统初年,端方升任直隶总督,还是那么高调做人,竟向摄政王载沣进言,大谈特谈用人之道。不仅如此,他又开始重拾起改革旧梦,推行政治改革,他还与袁世凯一起,鼓捣政治改革方案,比如裁撤无关的衙门,开除不干活的官吏,也包括那些吃饭不干活的旗人。这一下就得罪了越来越多的人。人家袁世凯得罪一大批旧官僚、旗人权贵不要紧,谁让人家有牢固的军权呢,军队捏在手,一切全都有。可是端方却只是一个文人,他与袁世凯其实有着本质区别,在他的心里,还是想维系王朝体制,骨子里还是一个保皇派。悲剧的是,他给保皇派的印象是一个改革派,要扔掉皇帝不要了,给真正的改革派的印象却是一个保皇派,是潜伏进来的卧底。他的命运就此注定将会是一个悲剧。1911年,四川爆发保路运动,端方被清廷朝堂上那些恨死他的权贵们保举为督办铁路大臣,兼四川总督,这是权贵们给他下的套,就是想借川人之手除掉他。端方当然知道前面是火坑,他寻找各种理由不愿意赴任。但是朝廷连发圣旨,逼迫他早点进军四川。毫无办法的端方,只得从武汉带了两个标的新军,慢悠悠地向四川进发。当时的四川民怨早已沸腾,各地百姓多有揭竿而起者,地方上的官僚与地主都拒绝与清廷合作,端方带队入川后,得不到军需物资,朝廷根本也没有拨付什么军饷。如此一来,催命鬼离端方越来越近。致命的是端方选错了兵,湖北新军的革命倾向性在当时是强的,端方也隐约感觉到他带的兵不是省油的灯。一路上,他小心地维系着与部下官兵的关系,有士兵生病了,他嘘寒问暖,有士兵在路上病亡了,他亲自修书哀悼,有的士兵因身身体羸弱中途掉队,他竟然下令雇轿抬着走。尽管他的这些举动赢得了部分军心,却也让更多的官兵视他为无能,对他越发蔑视。四川局势越来越乱,端方眼看大势不妙,想回军北京。但是当地的官绅围住他,希望他能带头起义,选他为都督,带领四川脱离清政府统治。此时的端方彻底露出保皇派的本性,他一再拒绝大家的请求,坚持回北京,并说:“如果我带头与朝廷做对,有何面目见慈禧太后、德宗皇帝于地下哉!我计决矣,君等毋为我虑也。”而现实的问题就是军饷,他带来的两标军队,开始断粮,军心浮动,他本来可以偷偷地扔掉军队跑掉,可是他却没有这么做,因为他已经向成都银行借款四万两银子充做军饷,想等等银子彻底借到后,就给官兵发饷,再把这两支军队带回去。辛亥革命第一枪已经打响,他的新军官兵很多人都知晓这件爆炸性的消息,他却还被蒙在鼓里。端方“带军队重返北京”的盘算挺好的,但是老天没有再给他机会。12月27日黎明,军官董海澜带着部分官兵冲入端方的行辕,他们翻箱倒柜,想寻些金银财宝,却一无所获,愤怒之下,他们将端方逼至一间屋中,乱刀齐下,砍死端方,并将其首级割下,带着它投奔武汉革命军。一天之后,成都银行四万两现银抵达军营,剩下的官兵分银子的时候,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笔银子的来历......

2、官方简介和范文

历朝历代,官场中难免有颓风陋习,它表现在官场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官员的待人处事中。这类现象自然也是讽刺联的材料。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上,自恃年长望重,视巡抚端方如无物,而端方遇到张,也不敢与他争高下短长,凡事都谦让于他。有人写了一副对联讽刺两人:端拱无为,遇事全推老世伯;张皇失措,大权旁落丫姑爷。这是一副藏头联,上下联分藏端、张两人。“端拱”是正身拱手的样子,指端方在张之洞面前恭敬有礼,庄重不苟。端方与张之洞之子张权以兄弟相称,有金兰之契,因此以世侄身份谨事总督,遇事罕有自己的主张,只说“待请示老世伯。”总督与巡抚职权上并无高下之分,端方这样做,看上去是尊重张之洞,实际上是在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不过对喜欢揽权的张之洞来说,端的耍滑头恰正合他的心意。下联“丫姑爷”,指张彪,时张彪任提督,湖北人传说,张之洞以其通房丫头嫁张彪,故有人送给他这样一个雅号。通房丫头是指名义上是随女主人陪嫁到男家的婢女,实际是男主人姬妾的人。张之洞揽得大权,又旁落于丫姑爷之手。张之洞凭资望揽权,端方因缺少主见拱手相让,张彪又借妻子与张之洞的特殊关系代张之洞用权,称得上是官场上不是奇事的奇事。官员相接相处私下里常常有各种规矩与忌讳,明显的一点就是,除皇上之外的各级官员,常常需要扮演两种角色:在上司或者高官面前,他们是奴才;在下属或者臣民面前,他们则是主子。扮演两种角色,不仅称呼不同,连神态身姿也各各有别。有一副讥讽知府的对联这样描绘道:见州县则吐气,见道臬则低眉,见督抚大人茶话须臾,只解得说几个是、是、是;有差役为爪牙,有书吏为羽翼,有地方绅董袖金赠贿,不觉得笑一声呵、呵、呵。联中的州县指知州、知县(知州中的直隶州知州相当于知府,散州知州相当于知县);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臬台即按察使,掌管一省的司法、监察等事项的官员;书吏是官署吏员总称。此联将官员的两种角色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画,读后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实际上这是当时官场生活的常态。

3、端方简介视频

1911年,端方带领几千清军出发四川镇压暴乱,图1中坐者为督办铁路大臣端方,此去四川一命归西。端方是清朝末期极少数开明的官吏之一,是少数派到欧美考察的清朝大臣之一,他积极支持清政府改革,深度参与康梁的“戊戌变法”,在清朝后几年的垂死挣扎中,他积极推进新政,试图通过“改革去弊”挽救垂死的清王朝。端方还积极支持中国的教育改革,是所幼儿园的创立者。另外,端方还同情革命d人,他甚至还交了革命d人的朋友,但是匪夷所思的是,终他却为革命d人所杀害。简单地说,他带着几千清军从湖北进入四川资阳,对四川保路运动进行干预,保路运动里的革命d人就联络端方下属清军的革命d人,谋划策反这支原属张之洞的新军。端方平时对手下还是不错的,革命d人却觉得端方是个障碍,于是端方下属军官刘怡凤决定带兵哗变,除掉端方。据说在杀害端方的现场,端方说过这样的话:“我三十年来与官兵弟兄不薄,今奉命领军入川,对你们更是慰勉有加,何苦以刀枪相逼与我?”刘怡凤回答说:“那都属私恩,今日之事乃是国仇大恨,顾不得私恩了!”于是端方及当时陪在他身边的弟弟同时被杀。#端方简介#

4、官方简介2019

平原 书摘:端方必须承认,他有点喜欢顾先生的谈话了,他的谈话带有开阔和驰骋的性质,特别地大,是天马行空的。端方还注意到顾先生说话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特征,那就是他从来不说“我”,而说成“我们”。这一来就不是顾先生在说话了,他只是一个代表。他代表了一个整体,有千人、万人、千万人,众志成城了,有了大合唱的气魄。这气魄就成了一个背景与底子,坚固了。端方仔细地望着顾先生,这刻儿顾先生坐得很正,面无表情。端方意外地发现,这个晚上的顾先生特别地硬,在月光的下面,他像一把椅子,是木头做的,是铁打的。顾先生的身上洋溢着一种刀枪不入的气质。端方相信,他自己在顾先生的眼里肯定也不是端方了,同样是一把椅子,是木头做的,是铁打的,面对面,放在了一起。是两把空椅子,里面坐着无所畏惧。——《平原》

5、端方简介20字左右

清朝两江总督端方酷爱摄影,他用冲洗技术将岑春煊与梁启超的照片“ps”到一块,还并肩亲切交谈,袁世凯又将照片呈给了慈禧。慈禧大惊:“让他退休吧!”慈禧哪里知道还有这等技术,稀里糊涂就上了当,岑春煊就此罢官。一张照片扳倒了慈禧厚爱的重臣。袁世凯和盟友们开心地笑了。那袁世凯为什么要这么做?岑春煊,云贵总督岑毓英之子,绰号“官屠”。此人祖上据说是东汉时排名云台二十八将第六位的猛将岑彭,还是后个名将后代。此人曾与袁世凯并称“南岑北袁”,而且二人都受荣禄提携,躲过了戊戌政变后的清算,但彼此却逐渐发展成了死对头。能与袁世凯并列,可见岑春煊此人是有实力的。不过,与袁世凯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个积极的维新派,属清流派,袁世凯则属于北洋派。他在晚清以维新领袖自居,与立宪派亦关系密切,是光绪帝的积极支持者,还曾试图帮光绪夺回政权。另一方面,他因救驾有功,又受到了慈禧的赏识。1900年8月14日,北京失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岑春煊赶来救驾,令慈禧感动不已。对老佛爷有恩,岑兄此后自然是不断升迁。志得意满的岑春煊竟然与庆亲王奕劻干上了,而时刻想着扳倒岑的袁世凯则与奕劻结盟,共同对付岑春煊。1907年,双方斗争逐渐白热化。时任邮传部尚书的岑春煊,拉上了另一个军机大臣瞿鸿禨为盟友,双方随时都准备给对方致命一击。岑春煊一方先出事了。事情的起因,是《泰晤士报》泄密了慈禧可能要罢免奕劻的事情。这件事知道的人很少,慈禧必然怀疑就是军机大臣瞿鸿禨泄的密。奕劻趁热打铁,拉拢翰林院伴读学士、御史恽毓鼎弹劾瞿鸿禨,给他安上了四条罪状:一、暗通报馆,二、授意言官,三、阴结外援,四、分布d羽。瞿随即被撤职,接下来,北洋派矛头直指岑春煊,势必要将其陷于万劫不复之地。在多方弹劾无效的情况下,北洋派抛出了这张伪造的照片(一说,此照出自袁世凯亲信上海道蔡乃煌之手),一击致命。这张照片为何威力这么大?一种观点认为,1907年8月10日恽毓鼎上了一道奏折,弹劾岑春煊外派不去,却滞留上海,内结康梁。事实上,梁启超的确也在上海等过岑春煊,只是二人见没见面无法考证。不仅如此,他还外“借日本以倾朝局”,并以近日本利用韩国“丁未七贼”逼迫大韩帝国高宗李熙退位为警告。这,直接戳中了当年慈禧被外国逼迫归政光绪帝的痛处,终导致慈禧失去了对岑春煊的信任。随后清流派人物林绍年被排挤,该派系的《京报》被查封,“丁未政潮”就此落下帷幕。@写在历史边上至于岑春煊本人,辛亥革命后曾做过四川总督,袁世凯当政后,也出来做过官。几番沉浮之后,岑春煊终隐居上海,不问世事。#我要上微头条# #头条创作挑战赛#

6、端方主要成就如何评价

这一张照片中的人,是两江总督端方(左)和江苏巡抚陈启泰,拍摄于1908年的南京惟肖照相馆。自1907开始到1909年,两人一直都是上下级的关系。曾一起创办了南洋劝业会,推动实业的发展,推行新政。

7、端方雅正

民国年间,前两江总督端方的女儿出嫁时欲以一件家中宝物作为陪嫁,但婆家却不敢接受。这件宝物是端方于1902年从山东潍坊陈家夺来的,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端方于9年后在四川被保路运动中的新军刺死。这件宝物名为“毛公鼎”,是清代道光末年在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发现的,初被古董商人苏亿年收藏。至咸丰年间,毛公鼎又被任职翰林院编修的大收藏家陈介祺以3年的俸禄1000两白银收购,随后他辞去官职,将宝物带回家乡潍坊秘藏了30年。陈介祺对毛公鼎视若珍宝,一直秘不示人,这件宝物在其去世后又在陈家隐秘渡过了20年,直至被端方抢走据为己有,端家人后来将其抵押给俄国人开办的银行。1920年前后,一个美国商人欲出资5万美元买走毛公鼎,消息传出后舆论哗然,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叶恭绰买下了此鼎。抗战爆发后,叶恭绰避走香港,日本人得知毛公鼎留在上海后,抓了叶恭绰的侄子叶公超,逼问其下落。叶公超为了避免国宝落入敌寇之手,坚决不肯吐露任何消息,而叶家人为救其性命,制造了一件假鼎交给日本人,随后叶公超被释放。然而至抗战胜利前,叶家已经家道中落,无奈之下只得变卖毛公鼎,上海商人陈永仁买下了它。毛公鼎随后在战乱中几经转手,被收存于“上海敌伪物资管委会”,至抗战胜利后,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徐伯璞为了防止国宝再次流落,他几经周折将毛公鼎取回,随后移交给当时的中央博物院收藏保管。毛公鼎自出土后始终备受关注,更是享有晚清“海内三宝”之美誉,它何以得此赞美,又何以被达官显贵垂涎呢?#寻找故事家#毛公鼎是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在造型上并无奇特之处,器形为直口折沿,半球状深腹,口沿上树立形制高大的双耳,整体装饰简洁而又朴素。毛公鼎之所以能享受的待遇,其奥秘在于鼎上的铭文。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文明臻于鼎盛的重要历史阶段,生产的青铜器工艺高超且品种繁多,其中一部分还带有文字,称为铭文或者钟鼎文,而青铜器上的铭文,少者三五字,多则上百字。毛公鼎的腹内铸有铭文32行,连重文共计497字,是迄今为止青铜器铭文之中字数多、篇幅长的,称得上是“铭文之”。整篇铭文分为5段,每段以“王若曰”或“王曰”为开头,“王若曰”是商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以及《尚书》中较为常见的一个词语,它出现在王发的“命”或“诰”的前面,起引领全篇的作用。这5段铭文,每段各有一个主题:第一段讲述周文王、武王开国时的文治武功;第二段周宣王策命毛公治理邦家的内外事务;第三段给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特权;第四段告诫并鼓励毛公以善从政;第五段记录了宣王赏赐给毛公的美酒、玉器等大量的华贵物品。毛公鼎铭文还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大部分字体趋于长方,相当一部分字长、宽之间比例接近于黄金分割,是大篆成熟的形态,得到了不少书法家的推崇。毛公鼎铭文是一篇典型的、写实的诰命体史料,亦是珍贵的文献和历史资料,真实地记载了西周晚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既可以印证、还原历史,还能够纠正传统记载的谬误,不失为一篇宏大的青铜史诗。毛公鼎今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与翠玉白菜、东坡肉石并称为镇院三宝。#点亮真知计划##端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