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抄一首咏襄阳的诗。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湖北襄阳人,祖居太原,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米芾所书《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是天下第八行书,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主要作品有《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诗帖》等。襄阳现存米公祠,始建于元,扩建于明,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抄书#
2、米公祠介绍视频米公祠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汉江之畔,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明、清代古代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米公祠简介#
3、米公祠简介安徽有陕西朋友来襄阳旅游,我照例向他推荐了襄阳古城、北街和古隆中,后来突然想起他擅书法,有一个地方那是必须去的——位于美丽的汉江北岸、襄阳一桥与长虹桥之间的米公祠,是襄阳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文人墨客到襄阳旅游的必去之地。米公祠为纪念北宋书画家米芾而建,他祖籍太原,后迁至湖北襄阳,后长期居住于江苏镇江。他在绘画方面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可惜传世稀少;书法方面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家,后世评价极高,其模仿大家的书法常常能以假乱真,据说现在市面上能看到的“二王”作品,其实大都是他的临摹本。米公祠初建于元朝,明清时期又多有重扩建,现存的米公祠为三进院落,一进院内有照壁、半壁厅、怪山石、墨池;二进院通过“墨园觅胜”圆门进入,有洁亭、曲径通幽、米氏故里碑等等;三进院为石林、四百余岁的银杏树和五通记事碑,祠内两侧建有16间碑廊,内嵌砌米氏父子、黄庭坚、蔡襄、赵孟頫等人的书法精品石刻,是难得的书法艺术宝库。祠内面积虽然不算大,但环境清静雅致,古木参天,怪石嶙峋,书碑林立,文气十足,墨园里亭台楼阁、池水环绕,颇有江南园林的意境,园内还有一个汉江奇石展览馆,是襄阳奇石爱好者的聚集交流之地。美中不足是周边停车位太少,没找到专门的停车场,只好停在五百米以外的临时停车位,来回要走一公里左右。#襄阳头条##湖北优质创作者联盟##我的2023年旅游计划##米公祠简介#
4、米公祠简介图片江畔书林,翰墨香飘。米公祠座落於樊城西南隅的柜子城头,雄踞汉江之滨。与襄阳古城临汉门和夫人城隔江相望,悠悠汉水穿流其间。这里有鸭绿的江水,洁净的庭院,参天的银杏。奇花秀草,尊尊怪石,琳琅碑刻,楚楚动人,予人以洁,净,幽,深之感。看着这瘦,秀,皱,透的怪石,仿佛是在欣赏一幅幅雨雾朦胧的云山烟树,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米家云山”,如饮醇醪,心旷神怡。米公祠原为米氏家庙,名米家庵,始建于元至正年间,明清屡毁屡建,米芾(1051年一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世称“米襄阳”,“米颠”。宋礼部员外郎知淮阳军,好钟鼎,善书画,喜奇石,爱洁成癖。与苏轼,黄庭坚,蔡襄为宋四大书法家。世居太原,先辈迁居樊城,生于此。青少年时期在樊度过,后定居润州(江苏镇江)。现樊城东北20公里米庄村为米芾后裔聚居地。祠内有米氏书法石刻45方。蔡襄,黄庭坚,赵孟頫书法石刻8方,其它碑刻145碣。后又将散落在樊城的石碑皆汇集於此,四壁珠玑碑琳琅,风樯阵马,沉着痛苦,堪称千年书家之圣地。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米公祠简介视频米芾曾在无为任知军多年,居所名宝晋斋,后人改为米公祠。今日前去拜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