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生平简介(丰子恺的生平日记)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1 05:55:05 浏览
1、丰子恺的生平日记

1942年一个夜晚,弘一法师感到自己大限将至,赶紧叮嘱弟子,等会落棺的时候,要记得在四只脚下各放一个盛满水的碗。不久,在留下“悲欣交集”四个大字后,他就安然离世了。曾经,朴树在唱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时,总是没唱两句就已泣不成声,因为这首词出自不一般的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师。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的一个富贾之家,在很小的年纪,凭借天生的聪颖,早早就能诵诗书法,是大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天才。但他的母亲却身份卑微又年轻力薄,使得他们母子在深宅大院里的日子并不容易,一直是谨小慎微的活着。被一众妻妾漠视、指指点点,在他26岁时,母亲离世,棺材都不能从李家的正门进入,气愤之下,李叔同改办西式葬礼,写挽歌、寄哀思,陪母亲走完了后一程。“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瓦上霜”,这是李叔同对母亲凄苦一生的不甘,更是对世态如此凉薄的感叹。后来,他的好友许幻园,接连遭遇妻子去世、生意破产,只得抛家弃舍狼狈出走,于是,在冰天雪地里,就有了李叔同的那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繁华不过转瞬,只剩苍白一片,红尘不过一世,却能将自己葬于浮沉之中,这世间哪有什么永远,也没有什么得到,体悟之后,不过是满眼的虚无。换言之,人生是一次随兴的旅程,而身躯是一间灵魂暂坐的客栈,在看似无涯的时间里,我们只是过客,一路上有很深的缘分或孽障,也在不同的地方执着过、迷醉过,但终,我们依旧渺小孤独。这就是生活的真相,不容更改,只得接受,然后渐渐与自己和解,舍弃过去、着眼当下,而李叔同后来会遁入佛门,正好印证了“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的至真至理。1.艺术造诣上的得与舍。他年轻时远渡日本,钻研画技,创办话剧团,是个开创人体模特、素描写生的美术教育家。回到祖国,他又认认真真地教书育人,把今生所学拳拳倾注于自己的学生们,像丰子恺和刘质平都是他教出来的。可以说,他在追求艺术造诣的同时,也像一盏红烛释放着全部的热情和光芒。随后,在他出家之前,将自己平生积蓄的艺术品、收藏和财物都一一赠予亲友和学生,也把自己的油画,寄送给北京美术学校做教学资料。林语堂说,“李叔同是我们这个时代里有才华的几个天才之一,也是奇特的一个人,遗世独立的一个人”。2.情感和家庭上的风流与决绝。19岁那年,为了逃避大家庭给他带来的童年创伤,就和母亲,还有新婚不久的妻子俞氏来到了上海。在上海时,李叔同可谓如鱼得水,他的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吸引了不少貌美的女人,并和沪上几个响当当的花魁来往密切,他们执笔挥墨、吟诗作对,俨然成了当时的一道文化奇观。后来,从异国归乡,还带回了一个日本妻子雪子,住在南方,而把妻子俞氏留在天津。可是在他皈依之后,毅然决然。不管俞氏带着两个儿子长跪寺外苦苦哀求、泪流满面,甚至磕出血来,他仍然无动于衷,闭目念经。雪子也去找他,“叔同”,他却说,“请叫我弘一”。雪子不死心,“弘一法师,请问什么是爱”,他回,“爱是慈悲”,然后转身离去。从多情到无情,从衣食无忧到做苦行僧,貌似游走在两个极端,实际上用马斯洛的层次理论就能很好的解释。人的一生是成长的过程,就像上台阶,会从世俗的物质需求,走到爱与成就的精神归属,后来到自我实现的觉悟。而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就是他的人生阶梯。前半生他全情投入理想,流连儿女情长,是李叔同,后半生他出世斩断尘缘,与青灯古佛为伴,是弘一法师;前半生他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后半生他又发扬律宗,传承佛家的因果、善行、谦逊和慈悲。连一向傲娇的张爱玲都低下了头,“在弘一法师的围墙外,我是谦卑的”。而返璞归真的弘一法师,有他自己的悟彻,“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放下,才能得到;放下,才能长久;放下,才能承担;放下,才能拥有;放下就是幸福”。万事皆有心生,万念皆可毁于执着,在外面过分抓取欲望,不如求索内心的宁静,李叔同选择做弘一法师,就是不想再沉沦于爱恨情仇、俗世迷离,而是用自己的余生回归内心的平和、简单和纯粹。但我们并不是弘一法师,世间的繁杂也不会被轻易割舍,总有一些重要的人、事、物牵绊着我们,但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去追寻真正值得的活法。虽然,我们没有弘一法师的彻悟与修行,但我们可以通过品读弘一法师的《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把自己的生活做减法,不让自己掉入欲望的黑洞,徒劳一生却一无所获。让渡给有意义的人生使命,来圆满自己吧!让心灵也不枉人生一遭,来放下自己吧!如果你正处于人生的某个重要阶段,对生活感到吃力,对未来焦虑、甚至恐慌,别急!不妨先翻阅圣人的智慧,从精华的思想和深度中,你就会找到想要的答案。现在有套装了,你可点击下方链接,按需收入囊中。

2、丰子恺生平作品

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丰子恺曾说:“不是这个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意,不如释怀。”人生的每一份经历,不管是顺境还是坎坷,都会增加生命的厚度。衣食无忧的生活当然让人羡慕,但是忙忙碌碌的生活,何尝不会让我们体会到更多的人情世故,曼妙风景。没有人的人生是的,但是每个人都有别样的风景。如果生活将你置于低谷,也一定给你留了上坡的路。与其抱怨,不如保持自律,积极用心,可能就会出现转机。我们都要学会慢慢平复焦虑,接纳人生的不,以及所有突如其来的失去。花繁密柳处,心安人自静。不要放弃,带着坚持努力成长。没有人,能拽住岁月的衣襟,人生百味,随遇,随安。请珍惜每一天,时间从来不会亏待任何人,明天的你会感谢今天阳光坚强的自己!此生有涯,需惜芳华。愿你我,在顺境中,扬面如蕾;在逆旅里,笑颜若花。日出有盼,日落有念;心有所期,忙而不茫。好好爱生活,生活才会来爱你。任日月往复来去,愿许欢喜慰平生。#记录头条的每一天##头条创作挑战赛##人生感悟与你分享#

3、画家丰子恺的生平

昨天下午,被视为当代“弘一法师的俗家弟子、漫画家丰子恺”再来的仁文居士,著名画家,书法家,思想家赵文竹老师寄来50多幅作品,捐赠给我们睿德学校,在此表示衷心感谢。赵文竹,自学成家。曾以独创之玻璃画、水泥画闻名于世。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大公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其作品和生平做过报道。在四十不“惑”之年,遂尽弃世业,退入帝京之燕山归隐20余年,青灯下黄卷侧,淡泊以自持,妙悟绵绵,慧解连连。绘画写书,风格清奇脱俗,有意无意间创作了大量诗词、杂文、小说和书画作品,境界大开,豁然悟道,淡泊自守,参圣贤之法,悟人生真谛。偶有所得,形诸笔墨,风格通俗易解,蕴涵哲理,作品广受欢迎。图一,赵文竹老师,仙风道骨图二,天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勤奋。图三,想得到真正的自由,先学会约束自己。图四,掌握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远胜于背下一千条标准答案。图五,放过别人,就不会狂躁,放过自己就不会抑郁,看淡世情,就不会焦虑。图六,平和是美容的妙法,慈悲是长寿的灵丹。图七,生命是用来奉献的,不是用来浪费的。图八,追求天边的黄金,不如欣赏眼前的石头。图九,专心致志的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情,无意于成功,却总是成功。赵老师的画不仅是看,重要的是读,品味其中的人生哲理。

4、丰子恺生平小报

《杂谈退休后的生活》六十周岁,终于熬到退休了。从此,风儿轻了,云儿白了,草儿绿了,溪水碧了,就连那草丛里虫儿的叫声,也变得格外的动听了起来。想起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有两段美好的时光,一是童年;二是退休以后的年轻晚年。”退休老人必须要做到三大自由:第一是财务自由,要做一个有钱的退休老人,只有财务自由了,才可以随心所欲的享受生活;第二是时间自由,每天一定要睡到自然醒,然后,在心态充分放松的壮态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尽量不要参加任何带有强制性质的、有固定时间要求的团体和活动,不给自已增加毫无意义的压力,不要去揽闲事,更不要去管闲事,要放松心态,保持平和的心态,这点重要;第三是精神自由,思想上再也不用受到谁的牵制,信自已喜欢的信仰,不要再看任何人的脸色生活,一定要活出自我。因此,退休后,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财务自由、时间自由、精神自由,具有独立思想意识的现代退休老人。退休后的生活为什么好?除了三大自由以外,还有就是可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用愉快的时间来消磨抵御老年的孤独。年轻的时候,听到职场里、商场里那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总是让人羡慕不已,也曾跃跃欲试努力打拼;现在,我们年纪大了,退休了,我们自己的励志故事也成了下一代孩子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清初赵翼在《论诗·其二》中曾作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啊,纵观我们的一生,正应了那句话: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郑板桥在《糊涂难》中说: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清文学家纪晓岚的先师陈伯崖写给弟子的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近代著名的大诗人郁达夫说:人家骑马我骑猪,仔细一想我不如,回头再一看,还有挑脚夫。知足常乐吧。一晃儿,我们从懵懵懂懂的少年,一下子就变成了年愈花甲的老人,这其中的辛酸苦辣坎坎坷坷,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知道。这几天,老婆知道我喜欢丰子恺的诗配画,于是,她给我买了丰子恺所著的四本书做为祝贺我六十周岁生日的礼物。看了关于丰子恺的生平简介,我才知道:原来丰子恺先生是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俗家弟子,难怪丰子恺的诗画作品中处处透漏出一股豁达、乐观、率性的禅性。写到这里,我的心里忽然灵光一闪,好像触摸到了一丝关于禅意的一些东西,似懂非懂的理解了一些孤独、独处的点滴道理。忠才辛丑年腊月初八写于家乡鹤岗

5、丰子恺生平50字

1914年,16岁的丰子恺,以第一名考入浙江名校第一师范,师从李叔同。没想到第一次音乐考试,他竟错漏百出,李叔同严厉批评,却还是收下了他!谁成想,丰子恺却跑偏了,成为了一代画家,漫画大师!身为国漫鼻祖,丰子恺的天才,不仅仅是绘画,各方面都优秀得令人发指。1914年,他同时报考了三所学校,全部通过,其中甲种商校甚至还是第一名,风头一时无两,众人皆惊。不过,丰子恺却选择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原因朴实得不像话——“呃……我是师范学校规模大……所以……”哎嘿,这孩子从小就是这么实诚!实诚的都快赶上二傻子了!浙江第一师范是名校,前身是两级师范学堂,鲁迅、张宗祥、沈钧儒都在这里任教过。名校多学霸,即便如此,丰子恺依然独占鳌头,一年级考试稳居第一,稳得不行。1915年,丰子恺多了一门音乐课,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李叔同先生,就是那个个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的创办人。对于李叔同,丰子恺是极其崇敬的,对其生平倒背如流,简直就是个小迷弟。可惜的是,就像恋爱一样,越在乎,越出错——轮到丰子恺还琴了!还琴,就是指弹琴教学中的还课,相当于一个单独的考试。丰子恺由于太紧张,弹得那叫一个错漏百出,越弹越急,越急越乱,硬生生把一个柔和的曲子,弹出了“跑马的汉子”的感觉!李叔同大加批评,严厉地告诉他:“去吧,下次再还!”在偶像面前表现如此差劲,丰子恺既失落又郁闷,以为李叔同“会把我看成一个没有音乐细胞的傻瓜”吧。但万万没想到,一个玩得好的同学却偷偷告诉丰子恺,说是李叔同暗地里表扬过他,知道他是初次还琴过于紧张,愿意收下他……这,差不多是要收关门弟子的意思了!何其幸也!可是,如果你觉得丰子恺会因此成为一个音乐大家,那就大错特错了。他,跑偏了!跑到绘画上去了!其实,这也不算跑偏。早在孩童时代,丰子恺就在绘画上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甚至在私塾时还得了一个“画家”之名。好在,李叔同琴画双绝,也教绘画!在第一堂绘画课时,李叔同就看出了丰子恺的天赋异禀,对他进行了多番指导。丰子恺学习能力很强,总能领悟到李叔同的意思,不管是画石膏模型,还是画裸体人像,都画得相当不错。跟其他学生不一样,丰子恺并不觉得李叔同的教学方法太前卫,深刻理解到中西画法不同之处,但基本原理却是相通的,中西结合,才能更进一步。自从李叔同收下丰子恺这个得意门生后,他就一直在考虑,如何才能让丰子恺的艺术视野更开阔。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教丰子恺日语!因为,当时国内很少能够看到绘画方面的英语原著,多是日本介绍进来的,好的理论书籍都是日语写的。就这样,李叔同一直教丰子恺日语和绘画方面的知识,直到1918年……李叔同正式出家,更名弘一法师!虽然老师离开了,但丰子恺的绘画之路已经被李叔同铺好。后来,日本留学回来后的丰子恺,一跃成为数一数二的画家!1925年,《文学周报》恰好要用插图,主编郑振铎向丰子恺索画,并给这些冠以“漫画”的题头。从此,中国才有了“漫画”这个名称。这个“漫画”是不一样,它即有中国画风的萧疏淡远,又不失西洋画法的活泼酣恣。当丰子恺出版第一本画册《子恺漫画》时,作序的人,乃是大名鼎鼎的朱自清:“一幅幅漫画,如一首首小诗,带核儿的小诗,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除了国漫鼻祖这个称号之外,丰子恺还是个文学大师,散文风格与漫画风格一样——率真自由、不卑不亢、宠辱不惊。再平淡的生活,他也能从中找到生趣;再大的艰难,他也能笑看人生。我第一次接触丰子恺,是朋友推荐了他的散文集——《人生就是要过成自己舒服的样子》。朋友当时说得很气人,却又很有道理:“你个锤子天天只知道搞钱,你不焦虑谁焦虑?多看看丰子恺吧,轻松一些,悠闲一点,免得未老先衰进医院!”于是,我花了两个白天看完了这本书——医生嘱咐不让熬夜,担心我焦虑症复发。在丰子恺的的散文集中,汇聚了他毕生智慧和生活态度,帮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轻松”下来,至少不用那么焦虑和痛苦。“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这本书,看起来真的很轻松,聊的都是孩子、家常和猫,其间还穿插着可爱的漫画,给人一种轻松悠然的感觉。如果你也觉得生活工作太累,手机也暂时不想刷了,不妨读一读《人生就是要过成自己舒服的样子》,试着让自己真正舒服一下。这本书,不管是自己阅读提升,还是拿来送亲戚朋友,都是合适的,受欢迎!书不贵,才一顿饭钱而已,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链接在下方,自取!

6、丰子恺生平简介简短

1918年,39岁的李叔同在杭州出家。第三天,他的妻子带着2个儿子,在寺庙外长跪不起,磕头4小时,头上鲜血直流,只求见他一面。可李叔同却托人带话:不见。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曲《送别》委婉缠绵,感动了无数人,也让我们 认识了李叔同,也就是后来颇具盛名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出生于金门一个富裕家庭,少年初慧,出家前有妻。他是一位潇洒的才子、学者、艺术家和教育家。无论是诗词歌赋、碑刻、篆刻书法的旋律,还是丹青文学、戏剧,李叔同都有极高的造诣。在中国近百年的文化发展史上,李叔同先生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天才,是卓越的艺术教育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是杰出的思想家和创新家。为什么李叔同如此“有才”,一直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按他得意弟子丰子恺的说法,那是因为他“认真”。“他做一件事,就得做彻底。”这里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能说明李叔同有多认真。有一次,在李叔同任教的学校,一个学生偷了别人的东西。作为负责人,夏丏尊焦虑,向李叔同寻求对策。“李叔同”的方法是监考老师先向学生承认错误,因为学生偷东西,老师没教育好。然后宣布偷东西的学生出来认错。如果学生不承认错误,老师会自杀道歉。他说,君子不开玩笑,说这么重的话,学生肯定会出来认错的。夏丏尊担心如果学生不站出来承认错误该怎么办。李叔同的回答是,那就自杀。你怎么能欺骗学生?后,夏丏尊用了什么方法?他没有说,而且这件事好像也没有“后续报道”。但是可以发现的是,这所学校后来出了音乐教育家刘质平,美术教育家吴梦非和李洪亮,文学家曹聚仁、蔡改音、黄,画家丰子恺、潘天寿、沈本谦……这样的榜单,至少说明李叔同和他“认真”的为人处事方式,确实是在“滋养”人。1918年春,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年,一个日本女人带着两个儿子找遍了杭州所有的寺庙,终于找到了在一个叫虎跑寺的庙里找到了出家的丈夫。但是李叔同硬着心肠,连进都不让进。妻子跪在殿外,头上磕流了血,只要求见他一面。但李叔同请人传话:刚出家,不见俗世人。妻子见他如此坚决,只能对着庙门哀怨道:“你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然而回答她的只有无边无际的沉默。李叔同出家后,世上便只有弘一法师。在世人眼里,弘一断然抛弃前尘,何其残忍!可这世俗之人眼中的残忍,恰恰却是佛家眼里的慈悲,因为有爱便有苦,爱无边,苦亦无边。所以就算残忍,也是不得不残忍,因为当一个人深爱着你而你又不能再爱时,你就是这个业的主宰,你不放下就会让对方遭受更多的苦,那才是真正的残忍。在寺庙中,弘一法师潜心修行写书,在这本《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中,留下了太多豁达的智慧之言:“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跳出红尘俗世之后,即便做和尚,李叔同做的也是“第”的和尚,竟然让失传多年的南山律宗再度兴起,后被尊为振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据说很多老和尚至今在提起“弘一法师”时,仍不免眼睛发亮、声音颤抖。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佛学,几乎涉足了文化艺术的所有领域,用丰子恺的说法就是,“文化艺术的园地,差不多都被他走遍了”。弘一临死前曾题4字:“悲欣交集。”叶圣陶在纪念他的诗作中写道:“悲见有情,欣证禅悦,一贯真俗,体无差别。”这些豁达而又充满智慧的词句,现在读来依旧可以开释我们浮躁而混乱的心。张爱玲曾说自己在弘一法师的庙墙外,卑微到了骨子里。在《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中,弘一法师教你如何放下那些阻碍你人生幸福的欲望和执念,如何快速获得幸福自在的人生。我们身处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各种各样的欲望和诱惑不断挑拨着我们的心,很多时候都被琐事牵绊,苦苦执着。不如读一读弘一法师的著作《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细细品味弘一“半世繁华半世僧”的豁达人生,让我们疲惫的灵魂得到解放。不要让纷杂和诱惑迷乱了你的心。人生没有那么长,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彻悟一生的人生智慧真谛,走出困惑痛苦!帮助你重遇未知的自己,逆袭人生!如果你想寻找为什么要放下的答案,如果你想拥有属于自己的追求,领悟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那么,这本《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适合你,点击下面“看一看”就可以拥有!#丰子恺生平简介#

7、丰子恺生平知乎

1905年,李叔同的母亲王凤玲离世,李叔同与妻子护柩回到天津,在天津安置好妻儿之后,李叔同东渡日本。因为学习西洋油画无法避免人体画,李叔同与当时的房东之女发生了一段旷世之恋,还将日本女子带回国内。后李叔同却令他的两个女人肝肠寸断。李叔同是我国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有人说: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李叔同父母笃定佛教,因此李叔同自幼就喜欢学僧人作法的模样玩,用夹被或床罩当袈裟,在屋里或炕上念佛。李叔同五岁那年,李筱楼去世。父亲走后,王凤玲与李叔同母子相依为命,1897年,十八岁的李叔同在母命之下,娶茶商之女俞氏为妻。对于放浪形骸的李叔同而言,在母亲面前,李叔同慧根再深也不足以令他脱胎换骨,母亲仍在,便是李叔同年轻的生命当中重要的精神皈依。可他忘了,有一日,他的母亲也避不开生老病死。1905年3月10日,王凤玲去世。母亲不在了,李叔同对这份婚姻也不可与从前同日而语。又或者,娶俞氏为妻,原本只是因着自己对母亲的一颗极孝之心,并无其他。如今,李叔同是想要与过往疏离。是年,李叔同考入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研习西洋油画。因为学习西洋油画避不开人体写生,李叔同向房东之女求助。可能日本女子对李叔同早已情意暗生,她答应得很快。与日本女子的这一段恋情长达六年。她成为李叔同异国他乡的精神慰藉。后来,李叔同回国,日本女子也跟随在侧,成了李叔同背后有名无分的女人。李叔同回国正值辛亥革命,李家在乱中破产,李叔同开始自食其力,当了一名教师,丰子恺便是他的学生。1918年,正月,李叔同三十八岁。这一年,他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把自己平生藏屋大半的西洋油画和美术书籍送给了北京美术学校;把自己平生自刻和友人刻赠的九十三枚印章赠与杭州西泠印社;把自己平生收藏的字画悉心装裱后送给了友人夏丏尊;把自己平生集纳的音乐和书法作品送给了学生刘质平。后,他带着几件粗布衣裳,两本佛典,竹杖芒鞋来到杭州大慈定慧禅寺,剃度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并在灵隐寺慧明法师座下受具足戒。那一天,是大势至菩萨的诞辰之日。李叔同出家一事,令他的两个女人,家妻俞氏与日本女子肝肠寸断。刹那间,她们爱过的李家公子消失了。据说后来日本女子再无音讯,此生二人再无相遇。连发妻俞氏去世,他也不曾出现。他把前半生给了红尘细软。化把后半生给了佛典梵音。他把是是非非交给了尘埃。他的一生一世恰如他所写:悲欣交集。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