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彦钧简介(华彦钧简介资料)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1 06:03:03 浏览
1、华彦钧简介资料

东亭华彦钧(瞎子阿炳)古居,阿炳其实是东亭人。阿炳古居(祖居)位于现在东亭春合村委(社区),锦绣花园东边,蓝光五彩城南,那里还有私房,正在拆迁中。 东亭原名隆亭、龙亭。明嘉靖学士华察辞官退归故里,传说华蔡就是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华太师。因涉于地名之嫌,华太师一夜改隆(龙)亭为东亭。1949年为东亭镇,属查桥区。1950年改置东亭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8年置镇。1995年为锡山市治。2000年为锡山区治,古迹有祗陀寺、倪瓒故居。 2002年,东亭镇政府把这里原阿炳古居修缮一新。 当然,崇安寺那阿炳故居,也是旧社会瞎子阿炳栖息生活地方,穷困潦倒,串街走巷拉二胡为生……对于东亭阿炳古居,真正知道的有多少人呢?[呲牙]

2、华彦钧个人资料

《二泉映月》的作者华彦钧(阿炳)沁人身心灵的音乐体现了他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真的是越听越有味,就像中药一样!

3、华彦钧个人照片

1892年,江苏无锡雷尊殿(道观)隔壁,寡妇吴阿芬正在默默垂泪,就听道观里传来悠扬的二胡声,其意境凄婉,正如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谁也没想到,一段孽情由此发生!吴阿芬听得入迷,不知不觉顺着声音找来。当他看到了相貌英俊的道士华清和(正一派)后,当即被他的风姿所吸引。寡妇听完二胡喜欢上了道士,道士对貌美的寡妇也有好感。一来二去,两人就偷偷走到了一起。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男女都是单身,两情相悦、自由结合,谁也管不着!可在封建礼法森严的清朝,寡妇“偷人”可是要被浸猪笼(宗族私刑)的。吴阿芬是大户出身,因为娘家有些势力,所以也没人敢治她的罪。可族人的唾骂和鄙视,让她整日以泪洗面。1893年8月17日,吴阿芬产下一子,取名华彦钧(阿炳)。有了儿子,吴阿芬在有了寄托的同时,污言秽语也几乎把她淹没。3岁时,阿炳在外面被大孩子欺负,便跑到母亲身边哭诉:“他们说我是野孩子……我说不是,他们就打我!”儿子的无心之言,使得吴阿芬羞愧万分,沉重的精神压力终于让她走上了绝路。一天深夜,吴阿芬哄睡了阿炳,便投井自尽了。年幼丧母,一个同族的好心婶母将阿炳接回家里抚养。婶母对他很好,甚至出钱让他上了3年私塾。1901年,华清和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长,便将8岁的儿子接到道观中团聚。因怕儿子一时接受不了自己的身世,二人一直以师徒相称。华清和除了精通道法之外,还擅长演奏弹拉各种传统乐器,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他样样精通。为了能让儿子长大后继承自己道观观主的位子,华清和将毕生所学都教给了阿炳。学吹笛子时,华清和不仅在笛尾上挂铁圈(增加腕力),还让阿炳迎着大风吹;学拉二胡时,琴弦上经常能看到血痕,阿炳的手指上也结满了老茧。阿炳没辜负师傅的厚望,在他17岁时,阿炳代替父亲参加法事。因相貌出众,吹奏技艺深厚,被百姓誉为"小天师"。华清和十分欣慰,他想再过几年,等儿子成熟一些,就将观主之位传给阿炳,自己这一生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可惜,世事难料。华清和身患重病,临终前告诉了阿炳真相。父子相认竟然是在死亡离别之际,师傅竟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想起幼时母亲的遭遇和自己寄人篱下的委屈,阿炳的心乱了。他怨恨父亲对母亲的无情,也不能原谅幼时遭到抛弃的事实。在父亲死后,阿炳虽然接管了道观,可他没心思去经营,而是染上了各种陋习,抽(大)烟,逛青楼……后来,因花柳病导致双目失明。观里的道士们一合计,觉得阿炳留下影响道观声誉,便狠心把瞎子阿炳赶出了道观。流落街头的阿炳,为了养活自己,只能靠弹唱为生。从此以后,在无锡的大街小巷、酒馆戏楼,经常会看到一位双目失明,戴着墨镜,一脸沧桑的瞎子用音乐诉说自己的愁苦。虽然已沦落到街头卖艺的地步,但阿炳骨气犹在,他有三不穷:志不穷(不畏权势)、嘴不穷(不吃白食)、名不穷(正直敢言)。一个瞎子,虽然能凭技艺吃饭,可生活上却无法照顾自己。好心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寡妇董彩娣,二人互相需要,便成了个小家一起过活。在往后的日子里,一个以“瞎子阿炳”而闻名于世的民间艺人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乐曲:为抗日而作的《听松》豪气干云;《寒春风曲》表达了对苦难的抗争和美好的憧憬;《二泉映月》讲述自己苦难的身世……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为了发掘和保存民间音乐,专程派人到无锡为他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6首乐曲。录音后23天,阿炳支撑着病体走上舞台演奏了《二泉映月》。阿炳说:“我给无锡乡亲们拉琴,拉死也甘心!”演出结束,台下掌声雷动,阿炳脱帽致意,完成了一生中后一场演出。1950年12月4日,阿炳去世,葬在无锡西郊“一和山房”道士墓。阿炳音乐成就有多高呢?上世纪80年代,《二泉映月》被评为受西方人欢迎的东方流行乐曲10大金曲榜首。英国音乐家称赞他为:“中国的贝多芬!”日本音乐家小泽征尔在聆听《二泉映月》原曲时,情不自禁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地说:“这种音乐应当跪着去听,坐或站,都是极不恭敬的。”作为一个草根艺术家,阿炳音乐的传播方式,就是街头巷尾的谈唱。如果活在当下,阿炳的成就显然不止于此。贵州一个80后音乐达人罗应星,也是眼部有疾,可活得十分潇洒。不仅可以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还通过抖音直播获得了百万粉丝。#视障男子同时演奏4种乐器直播养家#民间音乐与直播相结合,让一个连初中都没毕业,一度失去生活勇气的小伙子获得了新生。一边弹吉他,一边吹口琴,身上背着架子鼓和铜镲还会有节奏的配乐。虽然罗应星的演奏技艺不是很专业,但他有自己的特色,很难被人模仿。罗应星说,他会一直追求梦想,在获得好的生活的同时,也把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头条故事会#

4、华彦钧人物介绍

瞎子阿炳,江苏无锡人,我们熟悉的便是他流传于世的《二泉映月》。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曾泪流满面的评价“只能跪着听”,阿炳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能写出这样的传世之作呢?有人说“幸福的童年可以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很不幸的是,阿炳从出生起就开始不幸了。阿炳,是无锡雷尊殿道士华清和寡妇秦氏暗通款曲所生,在那个吃人的旧社会,他从出生起就见不得人。母亲秦氏排除万难生下阿炳,偷摸养着阿炳到4岁,便被族人以伤风败俗的名义逼着自尽了,并且拼死保护住了道士华清的名声。母亲去世时,阿炳只有4岁,什么都不懂又什么都知道一点的年纪,也是可以留下记忆画面的年纪。母亲被逼自尽的画面,阿炳当时或许不太明白,而当阿炳明白时,会不会成为阿炳无尽的梦魇?中国俗话说“3岁看老”,而从小被偷着藏着,担惊受怕养大的阿炳,看着亲生母亲被逼自杀的阿炳,仿佛注定了悲剧一般。那时,华清还没有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只能把阿炳送到乡下抚养。以阿炳的出身,可想而知阿炳过得有多惨。“野种”,“你母亲偷人”,或者更难听的话,一直伴随着阿炳。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阿炳变得脾气很差,并且自尊心极强。更准确地说,是自尊包装下的自卑吧。如果阿炳有选择,在那个吃人的年代,他会想要做一个寡妇红杏出墙的野种吗?阿炳8岁时,华清当上了雷尊殿当家道士,他以收徒的名义把阿炳抚养在身边,取名华彦钧,并且教授阿炳二胡,琵琶等技艺。幸运的是,阿炳热爱音乐,也极有天赋,不用担心饿肚子,还有师父(父亲)如师如父的严格教导。翻看阿炳的整个生平,这段时光,算是阿炳人生中幸福的日子了。然而,幸福总是短暂的,阿炳的幸福日子,就终结在师父临终前,告知他身世秘密的时候吧。原来,并没有无缘无故的偏爱,被自己当作再生父母的师父,居然是造成自己悲惨人生的罪魁祸首,更是害死母亲的仇人。就好像信仰的坍塌,一面是授业恩师,一面是杀母仇人,阿炳陷入了无比的痛苦和矛盾之中。阿炳靠着华清留下的遗产,自甘堕落般,染上了各种恶习,抽大烟,上赌坊,逛妓院,还染上了花柳病。很快,华清的遗产被阿炳挥霍一空,阿炳也被赶出了雷尊殿,重新成为了那个一无所有的阿炳。阿炳的眼睛,也因为花柳病越来越严重而瞎了。从出生时的见不得人,到后来真的不用见人了。值得欣慰的是,阿炳还有音乐,音乐就好像阿炳人生里的一道光。阿炳成为了一个街头卖艺人,地位仅高于叫花子的街头卖艺人。“吃喝嫖赌把老本挥霍光了”“逛妓院染了怪病”,阿炳听着旁人的指指点点,就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被骂“野种”的日子。为了生存,阿炳顾不得旁人的指点,背着自己的三弦琴,走街串巷卖艺。阿炳把所有专注都给了音乐,把音乐作为的寄托。也把自己悲惨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写进了曲子里,传世名曲《二泉映月》就是这时诞生的。《二泉映月》看名字多么文雅,会以为是一副别样的美景。实际上却是阿炳如血如泣般,讲述自己如何悲惨的一生。曲名和曲子的矛盾,就像阿炳矛盾的性格脾性。阿炳可以为了生存,在演唱曲目里加上《十八摸》,也能为了伸张正义,得罪权贵,拒绝巨额金钱。一面是迫于生计的妥协,一面又是决不妥协的坚毅。在吃人的旧社会,在被日本占领残暴殖民统治时,阿炳也只能苟延馋喘般,以音乐为寄托活着。《二泉映月》是阿炳拉的多的曲目,在一遍又一遍的演奏中,阿炳就好像一次又一次地回味自己的人生。有凄惨,也有一点温柔,还有不安和愤恨。阿炳只留下了六首曲目,享年57岁。坊间传闻是非正常死亡,有说是被禁止卖艺之后自杀。阿炳后到底有没有和自己和解,还是任命妥协了呢?这个谁也不知道了。抛开阿炳的音乐成就,阿炳只是旧社会无数悲惨民众里不太普通的一个,不光彩的身世,可以留下遗产的父亲。在吃不饱饭的年代,没有人会关注你的童年是不是幸福,是不是会留下阴影。能活着长大已经是幸运之事,能成为传世的民间艺术家那更是祖坟冒青烟了。也有人说,如果不是阿炳如此坎坷崎岖的遭遇,也就不会有《二泉映月》了,大家怎么看?#文史安澜学府##历史##二泉映月##瞎子阿炳#

5、华彦钧个人简介

【到无锡,感受《二泉映月》】到无锡去,肯定要看太湖,看鼋头渚,以及所谓的影视城。那鼋头渚还可看看,有景点、有文化、有历史、有内涵。而所谓三国、水浒城确实没什么看头,看三国城的“三英战吕布"实为虚晃一枪;看水浒城潘金莲扔棍子砸西门庆很俗套。到无锡真正要去拜望的应为阿炳故居,因为那是,而且不可复制,那里有《二泉映月》。阿炳故居,位于无锡市旧城区的中心,阿炳不仅出生于此、生活于此、逝世于此,而且其传世名曲也大都在此创作。当年的阿炳穷困潦倒、贫病交加,后不堪病痛折磨而上吊自杀。阿炳名华彦钧,因双目失明,人称瞎子阿炳,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间音乐家。其一生酷爱民族器乐,精通江南丝竹,吹拉弹唱,无不精通。在演奏技巧和乐曲创作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所创作乐曲甚多,但因抢救较晚,仅录下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独奏曲《龙船》、《昭君出塞》、《大浪淘沙》等六首。其中《二泉映月》为著名,为世界名曲。阿炳的《二泉映月》开始叫自来腔,也叫自来调,没有曲名。是阿炳自己练琴,发泄心情的曲调,与儒雅的二泉、映月等并不搭界。沾点边的是阿炳每当苦闷时便在太湖边二泉(天下第一泉为济南的趵突泉)边的亭子里用二胡拉此曲。每当浩月当空,在洁白的月光下,便有股旋律在优美、激烈、悲怆、悲伤中飘入无锡人的心田,不由得使人们倾耳去听那如泣如诉的怨气。一声叹息、一腔心酸、一生凄凉、无奈的呐喊、绕梁三日,挥之不去。但大家只听其曲,而不知其名。但凡是曲目就得有个名字才天经地义。教授们讨论:既然阿炳在二泉边演奏,就叫二泉吧。有人又说只叫二泉太单调,既为晚上,应有月亮,就叫二泉月吧。后又发现二泉月不风雅,还呆板。有人想到了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叫二泉印月吧,又有人提出这印月与三潭印月重复,便改印为映,《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横空出世了。从此中国名字好听、风雅、名不符实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诞生了。此名一出便独占鳌头,《春江花月夜》等都不如此名。在79年拍了一个《二泉映月》的电影,看得让人有些莫名其妙,但好歹算是人们对瞎子阿炳一生满满的回忆和敬意吧。阿炳能有如此成就,与他的家庭出身和复杂艰辛的人生经历有关。阿炳出生无锡富户人家,阿炳的父亲华清和为崇安寺雷尊殿当家道士,读了许多经书,写得一手好字,并精通各类乐器。40岁时与秦姓寡妇相恋,生下阿炳。一年后母亲忧郁而死,华清和将阿炳托养给同族婶母。8岁后阿炳随父以师徒名义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同时在私塾读了三年书。这时,道教的祖师爷张恩溥巡游到无锡,为阿炳取道名“华彦钧”。后阿炳向父亲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由于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18岁时对道教音乐中的锣鼓和乐器,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在无锡道教音乐界中被公认为技艺超群的“小天师”。22岁时其父亲去世,阿炳子承父业,成了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但阿炳放荡,不善经营,在诱惑下,先后沾染上赌博、宿娼、吸毒的恶习,并由于花柳病导致双目失明。为谋生计,不得不身背琵琶、胡琴,走上街头,自编自唱,沦为街头艺人,靠卖唱讨饭为生。40岁时其与董彩娣结合,出入相随,阿炳由于花柳病而不能生育,两口子相依为命。每天下午阿炳在崇安寺三万昌茶馆前围场演唱。他用三片竹板,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说唱时事新闻,抨击人间不平,深得市民欢迎。每当夜晚他走街串巷,人们大都能听到他如泣如诉的二胡琴声,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名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开始是为代替讨饭吆喝声的存在而传遍无锡的大街小巷,也映入了无锡百姓的心中。阿炳虽一辈子受穷,但人穷志不穷,阿炳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他从不怕权势。抗战胜利后,国民d高官汤恩伯的第13姨太太做生日,叫阿炳去唱堂会,遭到拒绝。阿炳被汤恩伯的爪牙痛打了一顿,伤愈后编了唱词大骂汤恩伯。阿炳走遍锡城,从来不吃“嗟来之食”,一些富贵门第婚寿喜庆,设宴待客,常以怜悯之心,留阿炳吃饭,阿炳无不拱手谢绝。有人问他何故,答道:热粥热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阿炳不只二胡出类拔萃,琵琶、三弦无不指法娴熟。且他的琴艺可以随心所欲,且音色圆润饱满,明澈清亮。阿炳人穷名气大,其《二泉映月》融入了他所经历的无数坎坷、苦难、与抗争。这部不朽杰作,使这位流浪艺人成为世界的音乐家。阿炳当年的流浪曲,讨饭调《二泉映月》,经过几代音乐人的努力,如今已成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外国音乐家在听到《二泉映月》的演奏时,不由得泪流满面,跪听音乐的演奏。如今的无锡鼋头渚为景点,影视城可忽略不计,而太湖边的二泉应该去看看,阿炳的故居应该去拜望,而那首《二泉映月》更应该去聆听,去感怀一代大师的艺术魅力和传奇人生。当然啰,大家都是中国人,咱不要学外国人,站着听《二泉映月》就可以!#华彦钧简介#

6、华彦钧采访

无锡阿炳(华彦钧)的户籍底册阿炳,原名华彦钧,是一名出生于无锡的著名民间音乐家,他所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曲名优美,极富诗意,广为流传,享誉中外。阿炳(华彦钧)户籍底册共4件,分别为1947伪国民身份证底册,1949年伪无锡县户籍登记簿,1949年申请将孙女迁入的伪无锡县户籍登记申请书,1950年人民政府登记户籍的老底册,较为全面的反应了阿炳的户籍情况。该套底册也被列入无锡市首批珍贵档案遗产名录。#华彦钧简介#

7、华彦钧二胡

华彦钧,不高兴,但是齐奏也是热闹。二胡独奏,不适合在这里和民乐西乐器配器合奏。凄凉和孤寂被渲染的荡然无存。也是尝试。华彦钧可能也喜欢这样的热闹和无奈。

8、华彦钧介绍视频

瞎子阿炳,他交友不慎开始吸食鸦片和嫖妓,后来因嫖妓患上梅毒,成了瞎子,不得不上街头卖艺为生。36岁那年,与农村寡妇董彩娣结婚。阿炳的一生如戏剧般充满情节的跌宕。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出生于无锡。4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后来由同族婶母抚养。阿炳12岁那年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1910年,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又精通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25岁时,父亲去世,阿炳继为雷尊殿的当家大道士。父亲死后,他交友不慎,开始堕落,吸食有毒物品等一系列骚操作,直到把自己的道观经营破产。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街头卖艺生活。1927年,阿炳因为不当行为染上的病毒,导致双目失明,两年后,他娶了一个叫董彩娣的寡妇照顾自己。阿炳的命运是从瞎眼那天开始改变的,往日一表人才的少年风光不再。从此在大众形象面前展现的是这样一副窘相:草绳子、破衣烂鞋和一只等待施舍的瘦骨嶙峋的手。娶了董翠娣的阿炳又是幸运的,这个勤劳善良的姑娘,总是尽可能的照顾好阿炳。阿炳每天外出时,会给他穿上家中仅有的地体面的衣裳,虽然大多数破旧不堪,但都缝补、洗干净了。阿炳的手看上去虽然瘦骨嶙峋,但他的手总要比别的乞丐洗的干净,他毕竟是卖艺的,而且仍是无锡城里技艺出众的艺人。阿炳一生的转折点,就是《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这首曲子之所以能够流传开来,还得感谢黎松寿,他是南京艺术学院民乐系的学生,也是阿炳的忘年好友。1948年的冬天,黎松寿没有出门,呆在家里,拉起一些曲子来。拉着拉着突然想起了一些音调,于是就开始演奏起了在无锡家乡阿炳交给自己的曲子,也就是《二泉映月》的主旋律。这曲子引起了曹安和杨荫浏教授的注意,他们觉得太好听了。1950年秋,杨萌浏和曹安和教授以及黎松寿等六人,带着国外进口的便携式钢丝录音机来到无锡,录制阿炳的这首曲子。杨荫浏询问阿炳曲子的名字,但阿炳从来没给这首他常年边走边拉的曲子取过名字。阿炳想了良久,说那就叫《二泉印月》吧。就这样,《二泉映月》就这样问世了。录音后的第23天,阿炳成了新闻人物。常年在街头卖唱的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时值无锡市牙医协会成立,邀阿炳前去成立典礼上表演。那是阿炳第一次在舞台上坐着演奏了《二泉映月》。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只是这一刻来的太迟了。同年12月4日,阿炳咳血不止,溘然长逝。29天后,董翠娣也随他而去。阿炳死了,但他的作品却永久流传了下来。引用《二泉映月:十八人评阿炳》里的一句话:失明者阿炳,长久地生活于社会和人世的黑暗低处。然而,正是因为此种复杂的「低」,使他酿制并终为人类奉献出动人心弦的永恒音乐。#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