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的简介(关于炎帝的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1 06:29:54 浏览
1、关于炎帝的简介

“神农”之旅上星期天,几个朋友邀我去焦作的神农山游玩,正好我工作了一个星期,也想出去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就愉快的答应了。早上六点,我们几个准时登上了旅游大巴,开始了神农之旅。一路上,我的脑海中都在想象神农山的美景,思考神农山究竟“神奇”在什么地方呢?下了车,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海,群山上都被郁郁葱葱的树木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特别鲜亮。走进神农山的大门,一座巨大的塑像吸引了游客的眼球。听导游介绍这是炎帝的塑像,炎帝远古时候在神农山一带尝百草,种五谷,传给人们许多生存的技能,所以这里的人们一直供奉着炎帝。顺着山路上山,我们来到了一片树林,看见林中有许多猴子。神农山的猴子可真神呀!竟然不怕人。有的游客手拿食物,猴子就去手里抢。有的猴子趴在路中央,游客去哄它,它还和游客做鬼脸,把游客们逗得哈哈大笑。还有的猴子自娱自乐,在树林中穿梭做杂技表演,卖弄本事。过了猴区,山势陡峭起来。我们歇歇走走,到达了神农极顶。极顶真开阔呀 !周围的群山簇拥着神农极顶,在薄雾的笼罩下,像披上了一层轻纱,朦朦胧胧的只能看见山顶,我好似有登上天宫的感觉。山顶上有一个巨大的紫金坛,我虔诚的上前拜了几拜,保佑人们五谷丰登,幸福安康。更为神奇的是,神农山顶有几颗松树,竟然是白皮的,我还没见过呢!有一颗大树上写着“白鹤松 树龄1500年”。这棵松树有十几个枝桠,形状奇特,就像一位鹤发童颜的神仙。我们在山顶向远方眺望了好一阵,心情有说不出的开阔,真舍不得离开呀!下山的路上,我们还一直啧啧称赞着神农山的美景。

2、炎帝简介

话说会同一一作者:张葛老作为会同人,总是要介绍自已家乡的。当然,现在的会同县,只是大湘西的一个小县城,人囗不足四十万。但若回放到古代大会同,辖境为周边靖州、天柱、洪江、安江、沅芷,并以此为炎帝神农氏部落统治中心,一统天下九州,威名播镇九州。会同,字面意思是:会集认同。早见于《 周礼 ·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是为会同也!郑玄在这段话下注释时说:“时见者,言无常期;殷,犹众也。”就是说不定期见者为会,大家约好一起见为同。即为会同。这就有很多人会问了,谁有如此大的权力,会使得天下人需要:“时见殷见的安排呢?下面听我讲讲会同炎帝故里的传奇故事。一, 带古只有带的有相传,炎帝神农氏诞生在会同连山。这里现有的盘古庙、伏羲庙、娘娘庙等八庙,分别建在八个方位的山坡上,对应着现今广泛使用的罗盘定位,这就是神农氏发明的八卦连山易,是中国易经的源头。炎帝在会同叫“火神",今连山火神坡、大坪火神庙等等都是古老的原始记忆。《周易·系辞下》:“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楺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管子·轻重戊篇》:“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其他如《史记》、《吕氏春秋》、《帝王世纪》、《通典》、《太平御览》等史籍,都记载了炎帝制造农具,教民耕种,种植五谷的事实。炎帝耒耜,始作耕具。农业生产逐渐发达了,生产力提高,粮食产量增加。有了富余的粮食,为酒的酿造提供了条件。《淮南子·说林训》:“清盎之美,始于耒耜。”清楚地说明了耒耜与酒的关系。据会同县江边村出生的龚教授介绍,炎帝在此驯服了牛,用以犁地,振兴了农业,创造了陶,发明了酿酒。神农大帝用会同山边田头屋边大量生长的葛根,取其根茎打烂捣碎,在农历四月初酿成糟酒,取其汁澧为酒,剩余糟佐以新生葛根藤叶以饲牛,以奖赏牛耕之劳,我在生产队时,每逢农历四月初八牛的生日这天,妇女队长都会叫我们放牛娃去领酒糟给牛吃。后来才知道,四月初八这天,是神农大帝驯牛耕地成功的纪念日。如果你来会同了,可以去看一看:炎帝神农氏在火神坡、常羊山一带种粟、在连山、伏龙、攀龙小平原一带种稻的地方。也可以去洪江高庙看看,7800年前的稻作文明遗址,让现实留存的上古历史传承,告诉你,上古楚南有着全世界先进的农业文明。而天下诸侯必须“赶连山"来会同干什么呢?孔圣人在《先进》中说“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这就是会同县名字的好注释:炎帝神农氏经常在会同连山召见天下诸侯。历经这些事的祖辈们,随着连山九龙泉的水,而不断在岁月中流逝。见证了这一切的,是炎帝洞的那个山顶上,那个一直不动的连山石。悠悠万年,从未改变,神农北去,榆岗败回,轩辕接力,继开五千年文明。今杜家坪村中,还存有一个九井奇观,是炎帝出生时九龙喷泉的遗存,人在九龙泉一井打水而其它八井联动。七千年过去了,如今还有六井在动,村民们在用这里的水,生活了七千年,九龙泉还在联动着神农氏故里村民的心,如果你去了,村民会热情地为你向导,并指点门前四眼水井和远约数百米的二口水井,神秘兮兮地告诉你: “带古只有我带的有,跑遍全世盖(界),带古只有带古的有"。二、龙腾八方会同原居民都是龙的传人,杜姓、龚姓、龙姓、粟姓都是大姓人家,都属于炎帝后裔分出的族人。他们都对龙的传说有着极深的情感。从连山往北五公里,那里是小南岳,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峰之境,过去一直叫攀(盘)龙。由当地楚汉古语语音对照汉字,取名为攀龙乡,在河道进会同县城边的地方,建了一座桥,就叫攀龙桥。攀龙桥头右弯500米上坡,有一个“龙太师墓",墓主人就是明成祖朱棣的老师。该墓地火石砌筑,高约2米,直径3米,墓碑上刻有“奉旨钦赐翰林院侍读燕府纪善国师龙公讳文渊字公器号云轩之墓”等字。碑文显示,清嘉庆三年(1798年),龙文渊的后裔重修了此墓。据《会同县志》记载:明永乐年间,一名骑着高头白马的朝廷官员,在二十多名卫士的簇拥下,抬着一顶大红官轿,来到会同县城北门外庄坪的龙家大院。官员下马,毕恭毕敬地朝屋内喊道:“有请龙太师!”(未完待续)湘台谱局筹备组作者:张葛老

3、炎帝姓什么

黄帝和炎帝打捶的地方先说一下打捶陕西关中平原东部渭水末尾地域,农村人把打架,打仗,打群架等叫打捶,有两口子打捶,两个妇女,两个男人,两个小孩,两个家庭,两个班级等等一系列的打架统统叫打捶。今天下午骑电动车第一次到今年春节投入使用的刚建成的城市公园去转,车停西门口人行道,先看公园简介。啤酒广场,老腔广场,軍事广场,廉洁广场,文化广场,,到其中两个历史名人文化墙下一一拜读,其中有黄帝,曹操,马超,杨震,等等。在介绍黄帝简文中提到,黄帝和炎帝在此交战多年,后瓦解了炎帝方的好多部落。我就把这个头条过去的战争用成当地习惯性叫法一一一一打捶。此地就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潼关

4、炎帝手下十大神将简介

湖北随州一座古代墓葬,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与秦始皇兵马俑齐名!随州,一座低调的湖北小城,虽然是地级市,但它无论是GDP排名,还是地域辖区,又或者知名度,不要说与省会武汉比较,就是与宜昌、襄阳、荆州等城市也无法比,可以说没多少存在感。但当我们走进随州,才知道它被严重低估了,它不仅是炎帝故里,而且区位也十分重要,它北扼中原之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要地。在春秋战国时期,它是楚国问鼎中原必经之处,从地势看,随枣走廊和南阳盆地作为当时南北要冲,又是华夏北方中原文化与南方楚文化交汇之地。战国时,这里曾存在过一个小诸侯国——曾国,由于它实不强,以至于在留存至今的史籍中很难找到对它的相关记载。要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好的方式就是走进它的博物馆,而随州虽然很低调,但博物馆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所以我们自然不能错过,到了博物馆我们正好赶上《编钟乐舞》的演后,随后又参观了【曾(随)国迷踪】展厅,后才来到随州博物馆重要的展厅——曾侯乙墓。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曾侯乙墓属于战国早期墓葬,墓主人曾侯乙是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的一位国君,此曾国与史书中的姬姓随国一国两名,始祖为赫赫有名的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括),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于1978年被人们发现,整个墓坑呈卜字形,墓坑南北长16.5米,东西宽21米,深13米,面积约为220平方米。曾侯乙墓现世后,举世震惊,因为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而且保存十分完好,青铜器宛如刚放入地下,漆木器鲜妍如新,竹简墨迹清晰,尤其是配套完整的编钟、编磬等乐器更是世所罕见,仅青铜器就共计6239件,总量更是超过15404件。15000多件文物之中,其中有不少是罕见珍品,其中曾侯乙编钟一套65件,是迄今发现的完整大的一套青铜编钟(不包括楚王所送镈钟),音域宽达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们所体现出的精良铸造技术,的工艺成为中国先秦时代青铜艺术的顶峰。另外还有镬鼎2件、升鼎9件、饲鼎9件、簋8件、簠4件、大尊缶1对、联座壶1对、冰鉴1对、尊盘1套2件及盥缶4件等。曾侯乙墓出土青铜礼器、用器、乐器众多,是我国出土青铜器数量多,种类齐全的古代墓葬。而且曾侯乙墓青铜器具有工艺精湛、纹饰华美、造型奇特的特点,采用了浑铸、分铸、熔模铸造等治铸技术和平雕、浮雕、圆雕、透雕、错金、镶嵌、铸镶、铜焊、镴焊、铆接等多种工艺,集先秦青铜制造技术之大成,集中反映了我国当时先进的冶铸科学水平。【楚王酓章镈钟】属于战国早期文物,通高92.5、钮高26厘米,于1978年在随州擂鼓墩一号墓出土,是楚惠王五十六年(公元前四三三年),楚国国王熊章送给曾国国王曾侯乙的国礼,一方面可以证明该镈钟的珍贵,同时也证明当时楚国与曾国关系密切。何以见得呢?因为镈钟上刻的铭文:隹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酓章乍曾侯乙宗彝,之于西阳,其永时用享”。【鹿角立鹤】鹿角立鹤为战国早期文物,与楚王酓章镈钟年代相近,也是1978年出土于曾侯乙墓,器形以底座、立鹤,鹿角以榫卯构连,鹤为长颈圆首,尖嘴上翘作钩状,硕腹拱背,翅展尾垂,高腿扁足,头两侧生有枝权丛生、朝上内卷呈圆弧状的一对鹿角。自古以来,鹿都是一种象征长寿的仙兽,而鹤自古也被视为吉祥鸟,两者合二为一,估计多半也如楚王酓章镈钟一样,是其它国君送给曾侯乙的贺寿礼器。【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是曾侯乙墓重大的文物,原件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而且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它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多、保存好、音律全、气势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高成就,不仅改写了世界音乐历史,而且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曾侯乙编钟全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共有65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钟架之上,它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头条创作挑战赛##自驾露营趣湖北##从今天起记录我的2023#

5、炎帝和黄帝

神农介绍:炎帝神农氏,羌人视为宗神。神农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据《帝王世纪》记载:“神农‘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为尝百草,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炎帝在与大自然,与疾病作斗争中,为后世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医药出于炎帝。炎帝躬行,阅历察时山川水土之宜,考五金八石之性,尝水、陆、草木之味,以定其有毒无毒,寒、热、温、平、攻、补、缓、急之用。故草药治病为古羌人,人们尊姜(羌)炎帝为药王。羌人的释比(巫师)继承了神农文化,成了兼职的尔玛优氏布姆(羌医)。

6、神农炎帝简介大全

传奇女子刘思齐与湖北随州炎帝故里的不解之缘近日,惊闻刘思齐女士在京逝世,不禁让我们想起9年前她不顾80多岁的高龄,满怀着对华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的深深敬仰之情,来到湖北随州炎帝神农故里景区,拜谒始祖,并亲自植下一株樟树,回想往事,刘思齐同志的音容笑貌仿佛萦绕在耳畔。那是2012年4月1日上午,解放军总政治部离休干部、毛岸英生前妻子刘思齐女士,在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炎帝神农故里建设基金会理事长丁凤英,时任随州市委书记王祥喜,时任市长刘晓鸣,时任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胡清兰的陪同下来到炎帝故里景区,刘思齐一行乘坐电瓶车沿线参观,仔细地听取景区建设情况介绍,一路上,老人看得仔细,听得真切,对景区的一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值壬辰之季春兮,圣典列张;聚炎帝之故里兮,怀此诚惶……”穿过壮阔的谒祖广场,拾阶而上,刘思齐老人身披黄丝巾,来到庄重的炎帝神农大殿内。一路走来,老人神采奕奕、步伐稳健。在主持人的引领下,刘思齐、丁凤英等向炎帝神农敬献花篮,三鞠躬,虔诚地拜谒始祖炎帝神农,瞻仰始祖圣容。走出炎帝神农大殿,步行来到谒祖广场右侧的钟楼前。钟楼内,巨大的挂钟吸引了刘思齐的注意。“我来试试看。”老人高兴地抬起木杠,饶有兴趣撞了三下钟,浑厚的钟声在景区上空久久回荡。来到炎帝神农圣象广场旁,刘思齐女士亲自拿起一把铁锹,挥锹培土,施肥浇水,植下一株翠绿的樟树。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饱含着老人对华夏人文始祖炎帝的敬仰之情。旧人已逝,昔日小苗如今挺拔伫立。睹树思人,我们油然而生对刘思齐女士深深的怀念,怀念她即将离开景区的那一刻:“我想多看一看”,离别前,82岁高龄的刘思齐女士一次次满怀深情的回望着炎帝神农大像和景区的一切,那不忍离去的眼神,是一颗不忘始祖的赤子之心和根系故里的家国情怀。(作者:隋炎轩 编辑桂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