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大师马金凤本不姓马,原籍也不是河南人。她姓崔,小名叫金,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一个贫苦艺人的家里。她的父亲叫崔合利,是当时很有名但很穷的河北梆子艺人。3岁时,父亲生病没钱看,母亲自卖自身。成了没娘妮的崔金6岁随父亲学艺,小小年纪就成了角儿,被誉为“七岁红”。1930年,她要饭来到开封,拜豫剧名伶马双枝为师,从此改唱豫剧。9岁时,她又被卖到开封卢殿元的戏班,改名叫卢金凤。10岁时,被失散7年的母亲用200块大洋从戏班赎回,随继父姓,改名为马金凤。有意思的是,马金凤的丈夫叫崔炎寿,和马金凤和本姓同姓。
2、七岁红演唱马金凤先生的家乡在山东舞台再无穆桂英,人间再无马金凤。豫剧大师豫剧五大名旦之一马金凤大师因心力衰竭于2022年5月29日上午7点15分在青岛市病逝,享年100周岁。马金凤,1922年农历十一月初八生,原名崔金妮,山东曹县人。据曹邑崔氏族人介绍,祖籍山东省曹县古营集镇力本屯村(直系亲属已无),出生于曹县东关车马行(即王家老店)。所以马金凤先生籍贯是山东曹县东关人。她3岁随父学习,7岁登台演出,艺名“七岁红”。9岁被开封马姓戏班班主收为义女,遂更名马金凤。马金凤说;父亲是唱河北梆子的,3岁跟着父亲唱河北梆子,我八岁以前是在山东生活。1983年春天,马金凤率团到山东寻根演出。回到了阔别五十多年的山东曹县老家。在老家曹县演出时,乡亲们像对待女儿回娘家一样接待了她。“曹县的父老乡亲,老闺女回来了!”幼时的小伙伴现在已是儿孙满堂的老人了,大家一见面,互相叫着当年的小名,紧紧拉住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大家回忆起童年苦难生活的情景,泪水忍不住流下来。马金凤当年出生的那间小屋前,有棵老槐树,马金风和儿时的伙伴以及他们的子女在老槐树下合影留念。老槐树是马金凤儿时的快乐园,经常和玩伴爬树玩。大师崔兰田先生也是曹县东关崔家胡同人,和马金凤先生的父辈为同一族人。先生基本是对有一定地位与身份的人的一种尊称。一般用于称呼男性如孙中山先生;也有用于称呼有较高学识与地位的女性,如:李清照先生、张爱玲先生、吴健雄先生。所以对大师马金凤可以称马金凤先生。#七岁红简介#
3、七岁红二人转悲喜剧•风俗录•浮世绘——我读《书院门1991》文|刘岩松我在作家康铁岭先生的《书院门1991》的一百多万字里,看到的是悲喜剧、风俗录和浮世绘。透过人事描写,我看到了那时文化市场的悲喜剧。自1990年惊蛰那天晏子敬走进书院门、踏入百年老店聚贤堂,自称“看看”因代公购笔打过交道的江湖人称赵先生的掌柜赵怀仁起,至1992年初春三月一个清晨天亮时分,晏子敬在书院门里一个“上好风水”的院子里一间寄居的小屋内收拾起自己的简单衣物,出门巧遇刚干上开出租车工作、原蹬三轮拉散物维生的乡d小虎被后者送到火车站,下车后手中拿着私心迷慕的异香道姑灵仙子留给他的道观地址直奔火车站止,近两年的时间,以书院门为主舞台,辐射西安小巷、东六路图书批发市场、深圳、六原剧团、河南某县豫剧团、河南某佛教寺院、河南乡下、渭北乡村、崆峒山道观、西安南郊乡村、陕北农村、临潼乡村与矿区......众多场景及几十个人物,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悲中有喜、喜中亦悲、悲喜交织、喜悲难分、先喜后悲、似喜实悲的人间活剧。这些活剧,客观呈现,历历在目,引我读时亦生悲喜而又总觉与人物们有着或远或近的距离——保持着兴味盎然而又清醒无误的看剧感而非感同身受的进入感;这也许与作家铺陈人事看似力求客观,实则深入事中人心并将其特征勾勒出来有关?如131页的第七小段——“还是人家七岁红拿得起架子,坐在上房,品着茶,吃着点心,时不时地吃些水果。这架式一看就是阔太太的摆架。”让人读着倍感生动,而又心生哂笑。书中处理事中人,莫不如此。作家对一幕接一幕的人物命运悲喜剧及其深在内涵完全未预置评,倒是传尽了人物的自身感受。我从人们的悲喜剧中,体味到的大悲喜剧是中国文化在那时及那里,被扭曲、被做假,变为用以谋生的低劣文化商品,兜售给对文化真相与真实价值认知度极低的国内外消费者,这或许是中国文化市场那时的极大悲哀?——同时,或许又是那时部分百姓不幸中的大幸——得以谋生且也扭曲地亲近了文化(喜剧来了!)?历史发展难有理想条件,但仍在曲折前进;人类进步难有纯净环境,然亦有莲花盛开。原生态的悲喜剧,才是真实生动、令人信服的悲喜剧;原生态的悲喜剧,才能给予活生生的人们,以期待理想的迫切和创造真美的决心!从情节内容与语言风格,我看到了西安古城幻变的风俗录。无论书中(大多通过书中人物)对书院门、古城街道、郊区、乡下、寺庙......等地古今历史的陈述,还是对当时风物、饮食、景况、婚丧、娱乐......的描摹,都给人一种类“清明上河图”式的感觉,应该说是场面更开阔、时序更丰富的四季古城风俗画卷。无论画中人物在豪饮、在思忖、在欢唱、在街斗、在吃醋、在调情、在偷情、在孝敬、在暗泣......都刻上了那个时期的书院门式烙印。翻动我与任务下达者王宏民兄的微信对话,看到了两段读中感受。一段是——2020年12月17日书院门1991:很好读!堪称是当时西安市井的风俗画。叙事语言脱胎于古代话本,人物对话活用现代陕西方言,以陕南山区县城小学代课老师晏子敬被夺妻、被长假省城谋生的经历,串写了改革开放十多年后西安市井的一群人物,通过对每人来龙去脉的陈述及对他们关系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西安文化市场的生态群。另一段是——2021年5月6日我感到书院门是一幅时代转折期的西部市井风俗画,对改革开放初期百姓生存与生活空间开阔起来情势下,一个有传承的古文化市场上的众生相的生动描摹。书中人物栩栩如生——两大巨册,犹如两颗硕大无朋的动态“琥珀”。从书的角色中,我看到了那时底层人物的浮世绘。一个个人物,无不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精心提炼的类型特点。让人感到作家所说“个个有原型”应非虚言,更看到作家将原型雕塑为典型人物的不凡功力;还让人感到作家对社会结构各层次人士的外在特征及其内在特质表现得恰到好处。如果非要挑剔作品的不足,在赞叹其为客观表述的巨匠之作的同时,也许可以说其文本过于近话本而非现代小说。这也许是一枚金币的两面——近话本则读书仿佛听书、轻松无碍,却难有雅美之感。不过,其中的严肃文学精神与通俗文学形式巧妙结合,是成功的。我与王宏民兄微信交流时,他认为此著“介乎纯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我深以为然。在结构上,宋仓海及其徒弟这条线,02节就已出现,给人以其与晏的经历线是二声部的感觉,到后来处理成可有可无的插入乐。也许,其内容在张大圣收徒弟时再倒叙出来,更自然些也未见得呢。综上所述,《书院门1991》让我看到——人间的悲喜剧与文化的悲喜剧,在这里一明一暗地上演;生活的风俗画与劳作的风俗画,在这里一表一里地完成;个性的浮世绘与典型的浮世绘,在这里相反相成地勾勒!微瑕不掩巨瑜,我读到了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长篇巨作。2021年6月1日于深圳
4、七岁红原名叫什么听京剧,从迟小秋,听到了李胜素,听到了张火丁,也听了下张佳春,昨晚又听到了赵燕侠。真的是越来越上头了,号称歪门邪派的赵派,字正腔圆,发音清晰,韵味别致,拖腔有度,我怎么感觉像正宗的京剧呢,我们的国剧应该就是这样子吧。很多人说赵派,才是京剧的正宗走向,是创新,我也感觉是这样的,它的真假腔结合,拓宽了京剧的戏路!其他的宗派都是独立的,排它的,只有赵派是融合的,吸收的,兼容并包的。难得的是赵奶奶现在还健在,九十多岁了,从七岁红到现在,她老人家对这门艺术不要太了解。看过她的简介,发现她这一辈子真的是经历了很多的苦难,但她的韧性是的强,赵派京剧艺术的生命力应该也有这种韧性。京剧越听越上头,有没有一起的?我们一块儿交流交流[呲牙][作揖] #京剧# #戏曲#
5、七岁红简历和照片听刘薇想到小杨月楼和杨菊萍郭玉昆伉俪一说刘子薇近几年湖北省和武汉市京剧团很是火爆,名角倍增好戏连台,虽未达到高百岁陈鹤峰高盛麟杨菊萍等十大主演高光时刻,也不枉京津沪汉四大京剧码头之誉。湖北省和武汉市京剧团,能有今日的红火离不开省市二京的团长,湖北省的朱世慧和武汉市的刘薇。刘薇不仅领导才能突出,而且艺术水平也很高。听了她的唱,不少戏迷甚致报端也介绍说她是黄桂秋一派,实际上仔细听标准黄派继承人李慧和刘薇的唱法还是有所区别的。刘薇是标准的杨派(小杨月楼)。刘薇现改名叫刘子薇了,安徽人,1968年出生,武汉京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第22届及第26届),湖北省文联副主席丶武汉戏剧家协会主席。刘子薇十岁入杨菊萍家学戏后入中戏得李维康、孙毓敏、刘秀荣、蔡英莲、朱绮婉、张敏智等指教。她艺术风格独特,扮相俏美、嗓音园润,娇媚动人。是小杨月楼派的主耍传承人。刘子薇演的一些剧目,使用了不少杨菊萍的唱腔,而报刊宣传时不知详情,往往把这些唱腔说成是黄派行腔。刘子微感到过意不去,特意对杨菊萍说明此事,杨菊萍笑了笑,说:“由他们去说,说什么并不重要,只要观众认可,比什么都好。”二说刘薇师太祖小杨月楼小杨月楼原名杨慧侬,祖居天津,出生于绍兴(1900—1947)。上海“四大名旦”之一,即冯子和、毛韵珂、欧阳予倩、小杨月楼,上海四大名旦几次变化,小杨月楼始终位列其中。其父杨天宝是杭嘉湖一带名小生,小杨月楼七岁登台人称“七岁红”。【当时天津也出现了胡碧兰、马艳云、徐东霞、金友琴的“天津四大名旦;东北出现了蓉丽娟、秦友梅、雯蒻彧、武帼英的“东北四大名旦;票界也出现了蒋君稼、朱琴心、林钧甫、臧岚光四大名旦。后来台湾,也有秦慧芬(罗慧兰胞姐)、章遏云、梁秀娟、马述贤的“台湾四大名旦”;还分之翠、碧、朱、黄四旦,即小翠花与徐碧云,黄桂秋,朱琴心。还有四大霉旦徐碧云、朱琴心、黄桂秋、黄玉麟。】1926年,小杨月楼140余人东渡日本,在东京、大阪 、神户等地,演出《芸娘》、《金刀阵》、《花木兰》、《贵妃醉酒》、《水帘洞》。1947年某日,小杨月楼演完戏回上海马力汇司仁昌里旧居,豪饮后仙逝睡梦之中,安葬于苏州东山香山仙桥公墓。回顾百年梨园,小杨月楼由老生改花衫辉煌南方艺坛,与麒麟童、盖叫天并立为京剧南派之三鼎甲!与麒麟童、赵如泉、小达子李桂春并列为上海滩戏院班主执事者之四大金钢,与赵君玉、刘筱衡、黄玉麟并居为南方四大名旦之首席。台上声势、台下人缘极好。小杨月楼无论大小戏码,台上表现卖力、风格火炽,唱得过瘾、打得解恨!每逢与麒老牌、赵老开、小达子、盖叫天、刘汉臣、赵君玉、刘奎官等同台、上得台去谁也不让,其气势之夺人,令同台耆英望而生畏!带给观剧者老尺加一之欢悦,当年上海滩戏迷惊呼:强盗花旦者也!小杨月楼原工文武老生行,艺宗杨月楼,故艺名“小杨月楼”。上演剧目有《四郎探母》、《空城计》、《辕门斩子》、《李陵碑》、《文昭关》、《取成都》等。时每演《辕门斩子》一剧,必由其父配演杨宗保。后因为嗓子倒仓,而改唱了青衣。他十四岁开始倒仓,后拜在张国泰老先生门下改习花旦,并请益于赵君玉、毛韵珂诸角。还向牛松山老先生学习了不少武生戏。为了生计,他又与当时的名旦毛韵珂艺名“七盏灯”的二妹毛韵玑结亲,毛家与杨家结亲后,小杨月楼就向这位内兄学习旦行。没几年,但凡旦行之青衣、花旦、刀马旦与武旦戏俱擅,且在承袭传统演剧规范的基础上,形成文武结合、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被誉为“南派名旦”“活妲姬”。在《石头人招亲》独门戏中真刀真枪上台,社会上评为“女中丈夫身手不凡”。当年南方菊坛评论四大名旦者,先期评选为:毛韵珂、冯子和、小杨月楼、欧阳予倩,这四位皆以私生活严谨自律著称,而小杨月楼更独占鳌头;后期评选为:小杨月楼、赵君玉、黄玉麟、刘筱蘅,评论四位台下的生活人品,则唯有小杨月楼这一位可称:洁身自爱、五毒不沾。为当时社会公认之京剧南派四大名旦首席!遥想当年,多少艺人大红大紫之时之所以折戟于舞台,均为声色犬马所累,而江南名旦小杨月楼,身处花花世界之上海滩,台上美艳娇娃、台下铮铮铁汉,称梨园豪杰、海上奇人。
6、七岁红都演哪些电视剧“王德彪”安震江安震江,1928年生。北京昌平人。1948年入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1951年入文化部电影局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学习。1955年任长影演员。1957年调北影任演员。电影作品:《平原游击队》中饰演杨老忠。《虎穴追踪》中饰演高军如。《地下尖兵》中饰演张德发。《红孩子》中饰演肖振五。《红旗谱》中饰演刘二卯。《沸腾的群山》中饰演周彪。《烽火少年》中饰演黑田。《暴风中的雄鹰》中饰演敌谭营长《飞越天险》中饰演安队长。《红河激浪》中饰演孙百岁。《战地黄花》中饰演七岁红。《侦察兵》中饰演敌搜索队长王德彪。《暴风骤雨》中饰演张富英。《沙家店粮站》中饰演尚怀宗。《矿灯》中饰演黄监工。《红色邮路》中饰演张治上。《红河激浪》中饰演孙百岁。《如此多情》中饰演照相师。《五彩路》中饰演小管家。《粮食》中饰演四和尚。《巨澜》参加演出的后一部影片。1977年9月12日14时猝然发作的心脏病和脑血栓,夺去了他的生命,终年仅四十九岁。一个个丰满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了良好的艺术享受,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