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生平简介(巴金生平)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1 08:05:55 浏览
1、巴金生平

张振川、张振华和巴金张振川、张振华和巴金似乎是没有任何联系的三个人,但实际上这三个人又有着戏剧性的联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情是这样的:一九八六年的秋天,为了征集一九四九年解放宁夏的d史革命史资料,我和宁夏石嘴山军分区参谋赵建义同志在河北省军区招待所,采访了时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的张振川同志,张司令员热情接待了我们。一九四九年秋天,兰州战役结束后,我十九兵团挥师北上,向宁夏进军。张振川同志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六十五军一九四师五八一团参谋长,六十五军的任务是解放宁夏北部重镇石嘴山。为了加快进军速度,六十五军在宁夏青铜峡叶盛强渡黄河后,集中全军的汽车,由五八一团组成先遣团,乘汽车快速向宁夏北部挺进,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带领先遣团前进的正是五八一团团长杨万华,团参谋长张振川。采访期间,张司令员不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解放宁夏,部队驻扎石嘴山地区协助政府、帮助老百姓恢复发展生产的情况,还向我们介绍了部队奉命开拔入朝参战的情况。入朝作战,张振川升任团长,巴金深入部队体验生活,就在张振川所在的团,与干部战士们朝夕相处。巴金在该团采访过程中,很为我们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强烈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特别是赵先友烈士在阵地上就剩下他一个人,他高喊“向我开炮”的英雄形像,令巴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巴金回国后根据深入朝鲜战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写出了小说巜团圆》。根据小说巜团圆》改编的电影巜英雄儿女》在全国上映后,久映不衰,教育了几代人。电影中团长张振华、王成的形象,更是令人十分难忘。到了九十年代,有记者采访张司令员,问他巴金笔下的张振华是不是就是他?张司令员说,当时巴老在他们部队深入生活,他们接触比较多,张振华的形象可能有他的影子,但张振华作为一个英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反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广大干部战的光辉事迹和形象!

2、巴金的生平描写

巴金:中国籍,曾被提名诺贝尔奖沈从文:中国籍,曾被提名诺贝尔奖林语堂:中国籍,曾被提名诺贝尔奖钮经义:中国籍,曾被提名诺贝尔奖伍连德:中国籍,曾被提名诺贝尔奖2022年度诺贝尔奖的得主将在近几天陆续产生。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几人获得诺贝尔奖,不过获得过提名的却有不少。曾设计我国第一枚口罩的伍连德,是第一位被提名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伍连德和助手利用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控制住了东北地区的鼠疫,这是人类历史上用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住传染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为其他地区的鼠疫控制提供了宝贵经验。1935年,伍连德被提名为诺贝尔医学奖候选人。出生于1920年的纽经义主要从事天然有机化学研究,在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自然》期刊的称赞。1979年我国提名纽经义为诺贝尔奖候选人,次年批准他为中科院院士。文学层面,曾被提名诺贝尔奖候选人的中国作家实际上并不在少数。曾担任评委的瑞典作家埃斯普马克表示,曾写出《边城》等著名作品的沈从文一度距离诺贝尔文学奖很近。1988年沈从文进入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候选名单,但可惜的是就在揭晓结果前数月,沈从文不幸去世。林语堂曾两度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但遗憾的是无一获奖。林语堂的代表作为《京华烟云》,而这部作品帮助他获得提名。2001年,巴金被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推举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者。巴金在中国近现代文坛具有重要地位,如能获奖,也是实至名归。遗憾的是,上述被提名诺贝尔奖的中国人终都没有得奖。不过,并不能否认他们的成就和功绩。不知道接下来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会是哪一个。

3、巴金的生平简介及主要事迹

90岁巴金为何说:长寿是对我的折磨?晚年多次想要安乐死,与亡妻骨灰共眠30年,或许比起死亡,孤独才更可怕!1972年夏,与巴金度过了28年婚姻的萧珊,因病去世了。巴金枯坐在妻子的遗体旁,泪如雨下。萧珊临终前还在挂念着他,担心自己走后没有人来照顾他了。萧珊爱了巴金一辈子,如今她走了,或许还有人会爱巴金,但没有人能取代她在巴金心中的位置。丧妻后的巴金痛不欲生,不想将萧珊葬在冰冷的地下,便将妻子的骨灰罐带回家,放在了床头。巴金的亲朋好友见他如此痛苦,都想劝他让萧珊入土为安,巴金却说萧珊独自一人太孤独了,要陪着她,直到他也去世后,两人骨灰放在一起了,才是他们真正的结局。其实,巴金说萧珊会孤单,但是他自己才是无法忍受独活的人。两人相识的时候,萧珊刚刚18岁。说是相识,其实只是通过书信往来而已。1936年,凭借一部《家》成名的巴金,已经获得了大批书迷,每天都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这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回复读者的信件,却在其中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女孩面容清丽,梳着短短的学生头,简单的衬衣和裙子,却将她衬托得如同出水芙蓉一般。出于好奇,巴金与这个神秘的女孩成了笔友,开始频繁地通信。女孩的落款总是写:“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巴金就称她为:“我的小友”。半年的通信后,在女孩热情地邀约下,两人约定见面一谈。席间,巴金与这个叫作萧珊的姑娘相谈甚欢,他们的关系从笔友变成了挚友,他们的感情也从友谊,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经过了对年龄差距的纠结,两人终于敞开心扉,正式开始了恋爱关系。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逃至桂林的巴金与萧珊,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分离。巴金要留在桂林出版社,边写作边展开救亡活动,萧珊却要返回远在昆明的学校完成学业。离别前,萧珊还与巴金约定好要一年见面一次。哪成想这一别,就是整整6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别说见面,保持通信也是难如登天,萧珊在返回昆明不久后,两人就失去了联系。面对杳无音讯的恋人,巴金并没有放弃,他将追求者统统拒之门外,任凭弱水三千,他只等自己的那“一瓢饮”。1944年,国内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巴金也等来了他的挚爱。这一年的夏天,两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生活虽然清苦,但平淡的生活,依然给了这对爱侣无限的幸福。巴金本以为,日子会这样一天天地过下去,要面对的无非是些生活琐事。可惜天不遂人愿,美好的日子仿佛泡沫一般,在1964年的那场噩梦里被打碎了。十年浩劫开始不久之后,作为知名文人的巴金,就成了批斗的“头号目标”。巴金在那段时间里,每天都要去作家协会接受批斗,萧珊也受到牵连,天不亮就得拿上扫帚去扫大街。遭受了一天的折磨,夫妻俩回到家中仍为对方打气。巴金起初还会说自己没事,可是两人亲密无间地生活在一起,萧珊怎会不知道他的遭遇呢?在巴金面前,萧珊永远是满怀希冀的,不断告诉他一切都会熬过去。而萧珊自己的心结,却被她地掩饰起来了。除了长年的殚精竭虑让萧珊患上了抑郁症,在1972年,她不幸被确诊患有直肠癌。巴金四处打点,终于排除万难为萧珊安排了手术,但术后短短5天里,萧珊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间。萧珊病逝后的岁月里,巴金也曾几次患病。在病床上,巴金要求家人为他安排安乐死,说要去陪他的“小友”。2005年,巴金留下了要与萧珊一起海葬的遗嘱后,安然离世了。常言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巴金与萧珊却并非如此。生活的琐碎、命运的重担,无论前路是如何坎坷,爱也给了他们携手面对的勇气。爱情对他们来说,绝不是一时的激情,是不被磋磨的初心,更是苦难中开出的花。

4、巴金的个人简介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词汇丰富的国家。贪官污吏的称呼巨虎,大老虎,小老虎,苍蝇,知识分子,有大公知,公知,不爱国的,被称为崇洋媚外,舔狗,舔美舔日分子,跪舔欧美的分子,开国的领袖被称为红太阳,伟人,教员,我觉得我们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应该尊重每一个公民的人格,尊重他的隐私权。这是一个现代文明国家基本的人权,我们应该尊重尊重每一个公民的人格,应该尊重每一个公民的隐私权,不能因为他们触犯了我们国家的法律,而使他们没有人格,没有自己的隐私。在现在社会里,只要被查出来贪污腐败,就可以任意搜集他们的相关资料,甚至可以随便胡编乱造,任意把他们描绘那些人所需要的妖魔鬼怪,对他们的称呼可以带任何侮辱性任何贬低性的词汇,他们有罪,自然有法律法规惩治,社会上的人无权对那些人对罪犯进行侮辱谩骂,对人家的隐私进行随意的披露让任意的编造,对他们的人格进行任意的践踏,甚至对他们的家人家族家史进行侮辱践踏,一人犯罪,全家受辱,这是封建社会的恶习,这不是一个文明国家的公民应有的素质。现代法治国家以法律法规为准绳约束人的言行,而不是根据道德和感情把人区分为好人坏人。我们不能把成天给我国唱赞歌骂外国嘲讽外国的人称为爱国,说外国好说出我国的实际情况严重不足的人说成汉奸。#巴金的生平简介#

5、巴金的生平简介50字

1972年7月,巴金深爱28年的妻子突然去逝,他将妻子的骨灰放在床头33年。同时却与冰心有着百年之约,一次大病后,巴金醒来开口的第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巴金原名李尧棠,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官宦之家,却生活在新思潮涌起的年代。他除了在文学上颇有造诣,他在情感上也重情重义,他与妻子萧珊结婚28年,即使萧珊后来因病去世,巴金也不许安葬她的骨灰,而是放在床头33年时刻陪伴。很多男人在妻子病故后,都有再续弦,即使没有再婚,也有新女友,巴金活了101岁,是中国罕见的长寿男作家,他的一生挚爱中只有萧珊。在他生命后的两年,他一度想要安乐死,他曾直言:长寿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他每天都特别的孤独,思念离世的两个女人。巴金是一个特别重感情的人,他与妻子萧珊的爱情故事,让很多人羡慕不已,但他与冰心之间那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更让人感动。1999年2月,99岁的冰心病重,在医院度过后时光,回光返照之际,冰心给巴金写下此生后一封信:“巴金老弟,我想念你,多保重!”写完冰心闭上了眼睛。当时巴金身患重病,一直在医院调节,所有人都瞒着巴金封锁了这个消息。直到3月份的一天下午,巴金终于从抢救室转到监护病房,已有20多天没说话的巴金,有气无力的说了第一句话:“打电话给冰心大姐,告诉她,我想念她”,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秘书赶紧找借口搪塞,说医院的电话打不了长途,让他回家以后再打,巴金不依不饶,让他马上回家打电话,秘书问他想说什么?巴金说:“告诉她,我没事”可见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同一般。巴金与冰心还有个世纪之约,他们要一起活到100岁,但冰心只活到了99岁,在冰心90岁生日之际,巴金送了她99朵玫瑰花,希望她像玫瑰一样,即使活到100岁也是如此美丽热情。后来巴金活到了101,他这样跟冰心说:“冰心姐,剩下这一年我来替你活”,如果两人的情谊用文字表达,用巴金的话说:“有你在,灯亮着”。很多人认为巴金是矛盾的,一边对妻子萧珊特别深情,骨灰都放在床头时刻陪伴,但又跟冰心不清不楚,有人说巴金与冰心是世纪红颜知己,恋人未满,友情至上。其实这世间除了爱情、友情还有亲情,巴金幼年丧母,13岁时丧父,16岁时爷爷也病逝了,从小缺爱的巴金性格孤僻。当时冰心在文坛上声名远扬,冰心的小说和诗集文字优美,字里行间充满温暖和爱,冰心特别擅长写歌颂母爱的文章,比如《纸船》。在巴金的《随想录》里有这样一段话:冰心大姐的文字给了我母爱和温暖,17岁就开始读冰心的文章,里面给了我永远丧失的母爱,冰心大姐犹如明灯,有她在,我才不孤独。巴金对冰心的爱,完全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或者一个弟弟对姐姐的依赖,很多人说男女之间是没有纯友谊的,朋友们你们觉得呢?男女之间除了爱情、友情还有亲情,就像巴金与冰心这样的情谊,巴金把他所有的爱给了萧珊,把对母亲的依赖给了冰心,他们之间的感情是超越了爱情的羁绊,超越了友情的纯粹,他们之间亦亲亦友,都说爱情易寻知音难觅,他们的世纪之约更是奇迹。#人物#作者:小白

6、巴金生平小故事

关于彭老总写给巴金、平江一中两封信来龙去脉的说明彭老总写给巴金的信,是因为1952年3月,著名作家巴金带领一个创作组到朝鲜战场进行采访时,曾写了一篇《我们会见司令员》的散文,彭老总看到此篇散文的原稿后,立即写了“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的这封信。彭老总写给平江一中的信,是因为平江一中的校址——天岳书院是彭老总当年指挥起义的地方,学校请彭老总写平江起义的经过和英勇战斗的事迹,以作纪念室资料。彭老总为此回了“我只是六亿人民之一,没有什么值得纪念”这封信。#巴金的生平简介#

7、巴金的生平作品

《说说读书那些事》(原创)在记忆中母亲是个爱读书的人。至今,有印象的是她买过巴金的《憩园》、浩然的《金光大道》、丁三的《一具无名尸体的秘密》,好像还有其他,现在却想不起来了。《憩园》曾记得封面是天蓝色,书名是正方体的白字。大约是我读小学三年级时就有的,我一直把憩读作xi音。其中故事情节的委婉、凄楚直击初读书稚嫩的心灵,使得感叹不已!也是对书发生兴趣的开端。《金光大道》是每天听收音机《评书联播》吵着让妈买的。感到遗憾的是听为激动的《平原枪声》时,很想买回书,仔细看看肖飞买药‘’那一段,可几次到柜台和书架查找也没见到踪影。关于《一具无名尸体秘密》想来封面是一行延伸的脚印。写的是以抚顺露天矿为建矿背景,由台湾特务在火车经绥中段将我d干部马文在夜间熟睡后杀害,掀窗引爆碎尸路段,而后潜伏顶替身份,展开欲破坏坑道,伪造图纸的系列阴谋。小说惊险、迂回曲折、悬念连连。在当年,几乎是主要章节连街道景致描写都能烂熟于心。有印象的是在628女生宿舍晚上,我开始绘声绘色‘’播‘’全篇时,中间有人上厕所,要求我先停顿一会儿,而当时她们要‘’汇伴‘’才敢出去。65年,哈尔滨大哥念大三到‘’东工‘’学习来我家,‘’逼‘’他花0.9元买了本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当时能激动的背诵记叙欧阳海牺牲那段文字。还更有印象的是,哥哥参军前当小学老师那阵,他给我和弟弟从学校拿回的12本小图书。有《乌兹别克民间故事》《幸福花》《xx边防军》《科学太空》等,就此对读书产生了依恋。他参军走后,也曾偷偷拿出他箱子里的书看。(名字忘记了)文化大革命后,不上学了。空出大块时间便是看书。一本《革命烈士诗抄》喜欢的同时,将全部手抄下来。好像靠前就是殷夫的《血诗》——血液写成的大字,斜斜地躺在南京路,这个难忘的日子,润饰着一年一度,叶挺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你自由,还有耳熟能详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那些内容实在难忘。几年里和算(不是在读)是初三、高一的邻居关系很好,从他们那借了不少书看。有当时流行的《牛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战火中的青春》《逐鹿中原》《太阳升起的地方》《三家巷》《红岩》《苦菜花》等等,曾用一个小本统计过所有书名,得有近百本的样子。也和一位家是地主成份的森舅借过一本《秋海棠》他特意叮嘱我不要借别人,记得书后一页后一句是:‘’戏还在唱下去……挺有意思的是看《林海雪原》时,觉得少剑波写小白鸽那段日记:‘’万马军中一小丫,颜似露润月季花,谁说小丫能鏖战,谁说小丫能骑马,后,雪乡我心……被那种情深深打动,觉得写的特别好(不懂是情书),背诵的可起劲。还有,《战火中青春》在上中学后,我被选为大批判代表,自己撰稿,在各校巡回展开批判,恰巧分我的题目是批判以上这本书。所列内容批判许风那一段‘’活着是多么美好‘’我大致记得是这样:她在牢里看到窗外小鸟叽叽喳喳在树上叫着,她想,活着出去是多么美好……而革命志士李玉和在狱中看到的是:革命的红旗高举起,抗日的烽火已燎原,要使那几万万同胞脱苦难,为革命粉身碎骨也心甘。其画面是慷慨念就,底气十足。在所有读过的书,或多或少都会在我少年心中刻下烙印,筑成一道美妙的风景。与感情、理念、或人生观方面,于我成年后的志向、追求不无影响。促成很多方面的理想化、和执拗的忠诚。也尤其显露我笨拙的一面。在打扑克上无人能比拟的缺少谋略。每次春节在婆家过年,大家相聚,先是每家出一人玩‘’百分‘’,丈夫鼓励我出场,他在后面指挥出牌,怎么巡化均不得提高。又说看书,在628期间,一位很正统的中层干部,借我一本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和曹禺的《雷雨》。一改过去的口味,实在有享受到美味的冲动。后来到了新单位,一个月的工作量也就一星期的活,余下时间总往资料室跑,借回一些杂志拿回办公室看。一年之中,以科协会员身份递交几篇小论文,得些小奨。那时,特别羡慕资料室的两位资料员姐姐的工作,为她们在近水楼台,却不想多得月而深感惋惜。结婚后,丈夫从小爱看书。家中床箱里书逐渐多起来。一次,母亲搬家无奈卖废品(全部是旧书)。他从母亲急火火手里‘’抢出‘’一本《古文观止》。他也收藏很多方面的工具书。可我一直没有留心学习过,即不通也不懂。我的一位好同学家中新装饰了衣柜,上面镶有一组篆体诗词。家人都不认得写的什么,我看后觉得特别扭,天天摆着,不知写的啥,闷死个人!决心帮着查清楚。可对字体不通窍,时间也没给力,一直拖到现在。如今,每月从图书馆借出5本书,每天在书中听作者谈天说地,如开辟了一条精神通道,找到一种闲适的纯粹享受和收入。以求精神上不亏待自己,活动活动脑细胞,给自己找乐,是一件特愉快的事。

8、巴金生平在哪里

1994年,90岁高龄的巴金意外摔倒导致骨折,住进了医院,他对记者悲哀地说:“我不能工作了,是一个废物、包袱。”这一年,距离妻子萧珊逝世,已经22年。长寿的巴金多次对朋友说“长寿,于他而言,是一种惩罚”。二十多年孤独寂寥的生活,他一直在思念亡妻的痛苦中度过。巴金的一生有一个不变的主题:爱。爱祖国、爱人民,也爱他的妻子、儿孙和朋友。巴金对妻子萧珊的爱情是严肃、真挚而专一的,28年的婚姻生活,他们相亲相爱,从未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始终相濡以沫,相互关怀。他们的爱情是如此忠贞和灼热。以至于在妻子肖珊去世之后,巴金把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卧室里,床头也放着萧珊的译作。在骨子里,巴金对萧珊是一往情深的,妻子故去后,他写了《怀念萧珊》《再忆萧珊》,还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等文章。巴金的这些文字平静而沉痛。细细读来,让人心里隐隐作痛。巴金向往与萧珊在另一个世界相会,他在《病中集》中说:“想到死亡,我并不害怕,我只能满怀着留恋的感情。”巴金曾说过这样的话:“等我永远闭上眼睛,就把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2005年10月17日,百岁老人巴金终于走完了他人生的后一程。令人动容的是,巴金去世后,亲友们遵循遗嘱,将他的骨灰和萧珊的骨灰掺在一起,撒向大海。巴金终于如愿以偿地和妻子萧珊在另一个世界相会了。#头条创作挑战赛##民国爱情##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