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云谷禅师接着又再问我说孔老先生,算你一生的命运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把详细的情形都据实警告。禅师说你自己想一想,应该考取科第得到功名吗?应该会有儿子吗?我醒察了很久才回答说不应该。考中科第而做官的人,大致上都颇有福相,但我相薄福轻,又不能积功德累善行来奠定厚福的根基。同时,也没有耐心去处理繁杂琐碎的事物,肚量狭窄而不能容忍他人,我还时常以自己的一点点聪明才智,来压盖别人。心里想到什么未经过思虑就贸然去做,又喜欢清率的胡乱说话。像这些言语行动都是福薄的相。怎么能够考取科第,得到功名呢?不干净的土地上,才能生长出许多的植物。水落是过干,水若是过于清净,通常都比较没有鱼类生存。我过分爱好清洁几乎变得不近人情,这是缺少子嗣的第一个因素。天地宇宙之间必须是一片祥和之气,才能使万物自然生长。我的性情暴躁容易发怒,是无子的第二个因素。是无子的第二个因素。仁爱乃至万物生生不息之本,缺乏宾敏,缺乏悲悯心是不能生长的。缺乏悲悯心是不能生养的根源。我太爱,我太爱惜自己的名节,心肠太硬,往往不愿牺牲自己来救助他人,这是不应该得到子嗣的第三个因素。说话过多而损伤元气影响身体的健康,应该是缺乏子嗣的第四个因素。我又好喜饮酒,我又喜好饮酒,致使精神消耗过多成为没有儿子的第五个因素。爱好整夜常坐,缺少睡眠,不知保护元气,常养元神是无子的第六个因素,其他的过失与坏习气还有许多无法完。阿猫阿弥。
2、云谷禅师第二十三章 豪杰与凡夫只是一念之差原文: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问其故?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译文:云谷禅师笑道:“我本来认为你是一个了不得的豪杰,可你原来只是一个凡夫俗子。”我问他何故?云谷禅师说:“一个平常人不能到达无心的境界,终究被阴阳气数束缚,哪里会没有定数呢?只有平常人才会被数所束缚住;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他不住;而极恶的人,数也拘他不住。你二十年来的命都被孔先生算定了,不曾把数转动一分一毫,你不就是凡夫吗?”新释:豪杰与凡夫只是一念之差,并且豪杰也有善恶,有可能成为极善或者极恶之人,也只是一念之差而已。我理解,读过圣经就知道,撒旦原本是天使长,孔子、老子、释迦摩尼的弟子也有成为魔鬼转过来反对老师的。愿佛祖慈悲,上帝怜悯!
3、云谷禅师一生简介因果因果。一个不为人知的真相。网络上似乎只要有人吐槽自己生活不顺,福报不够就会有人出来开除药方,快来做功德。福报大了就什么都好办,要么就是快来修这个法门,这是盈利的捷径。很多人听的也是兴奋异常,似乎马上就能改变命运。过上有钱人的生活,有人可能会说福报不够,通过做各种功德、修各种法门赔福,难道有错吗?没错,但并没触及到问题的根本。有人可能会觉得可笑,对一个福分薄的人开出增福的方子,难道还没触及到根本?不要急。先来听下了凡先生的故事话。说很久以前了凡先生的命运被高人算得一分不差,直到遇到云谷禅师才有了一段精彩的对话。云谷禅师问别人算你的一生怎么样?凡先生就如实说了,不仅一生无子,还考不上科帝。云谷禅师就说了,自己想一想,你应该考的上科帝吗?你应该有小孩吗?凡先生反思了很久,终于说不应该能考上科。第一的人都有福相,我福伯又不知道鸡公类型,以积厚福心量小、容不下来人,经常仗着自己才智过人。每边跟人聊天都要压人一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轻言妄谈,这些都是薄夫之相。怎么会考的上课地?又把不应该得子的原因一一反思了一下。看到了凡先生的反省很到位。云谷禅师这次开始指点,你现在既然已经知道自己不发课,人中无子的原因就要好好改正,以前没积功累德,从此一定要多积德了。凡先生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而一般很难对自己有这样的认识,以前不能容忍,从此一定要多点包容,以前脾气暴躁,从此一定要多点和气,以前不爱惜精神,从此一定要多爱惜自己的精神。很多人说云谷禅师是大德得道高人,我是认同的,仅从这段对话就能看出来云谷禅师确实不一般,很有智慧。当了凡先生说自己的命运被算定后云谷禅师并没有一上来就跟他说要多行善,多积福报。也没有一上来就推销哪个法门,而是通过提问汝自揣英德柯蒂否,因此小凡先生也很有慧根,为啥说有慧根?假设这段话发生在现在,估计会是这样的画师,觉得自己的人生应该顺风顺水吗?你觉得应该发财吗?有的人可能会回答:怎么不应该?我念了这么多经,明明是老天不公好吗?有的人可能会说不应该。为什么?因为我福报不够,如果再深问一层,为啥会福报不够?很多人可能就会支支吾吾答不出个所以然来了。所以说了,凡先生能把自己身上的薄夫之相一件件反思出来,是有大慧根的表现。一直以来了,凡先生至今都是改命的一面旗帜,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所以我们要想大幅增加自己的福报,就要把自己的薄福之相改为厚福之相。除此之外的一切途径都是治标不治本,不能彻底的根本的改变我们的命运。比如孝顺父母好好工作,开车上班遵守交通规则不给别人添乱。在生活的小区做贡献,给别人让个座扔垃圾,扔在垃圾桶,不给环卫工人增加劳动量等等。其实起心动念,就是在众善恶因,比如住宾馆离开之后会收拾的干干净净,不给服务员增加劳动量。虽然是服务员的本职工作,但这是举手之劳。如果自己是一个索取性强的人,那么在生活当中一定是一败涂地,索取型的人只为自己不懂得感恩,总觉得必须应该怎么样?自以为是越索取就越自私,越自私福报就越小,福报越小就越自私恶性循环。就完蛋了,自己给自己画了个圈,自己把自己圈死,把索取新的性格变成付出新的性格福,报智慧就会同步增长。人生将会三百六十全方位发生大翻转。其实人心都是肉长的,就是说在心里动的念头和行为,对方是能感觉到的。比如我网上买东西下单的时候会备注快递小哥,我不着急,您慢慢的送过来就可以了。所以说做一个付出型的人智慧是会增长的,付出的过程就是积累福报。在生活当中积累福报容易,发生任何事情,不要问苍天我为什么要经历这个事情。需要想的是这个事情给我带来了什么,让我得到了什么,让我反思了什么,这就是事情发生的意义。
4、深度解析云谷禅师《了凡四训改变命运》第三十章 个人福报自作自受原文: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译文:云谷禅师说:“哪里只是限于仕途功名!这个世上能够拥有千金产业的,一定是享有千金福报的人;能够拥有百金产业的,一定是享有百金福报的人;应该饿死的,一定本是受饿死报应的人。上天只不过根据他的作为定他的福报罢了,哪里曾经有增加一丝一毫的意思。”新释:云谷禅师认为袁了凡的话没毛病,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找自己的毛病,乃是明智之举。但禅师更进一步开导了凡,上天赐予的福报全是根据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定的。禅师后面如何继续循循善诱地开导了凡,且看下一章。
5、云谷禅师心经《了凡四训改变命运》第二十八章 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原文:因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余以实告。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类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译文:云谷禅师问我:“孔先生算你终身的命运如何?”我就把实情告诉他。云谷禅师说:“你自己想想,你应该考得功名么?应该有儿子么?”我反省过去所作所为,想了很久才说:“我不应该得功名和有儿子。因为有功名的人,大多有福相。我的福相薄,又不能积累功德善行,以足够的根基厚福;并且我不能忍耐琐碎繁重的事情,不能包容别人;有时候我还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盖过别人,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随便乱讲议论别人。像这样种种言行都是薄福的相,怎么能考得功名呢!”新释:有的人遇到挫折怨天怨人,怪天怪低怪别人。我觉得袁了凡的可贵之处有两点:一是心底实诚,如实相告;二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能够深刻反省,找自己的不足,说命里考不上功名和没有儿子的原因是自己的言行欠缺,福相太薄。
6、云谷禅师经典名录云谷禅师说:“孟子的话说得不错,但是你理解错了。你没听见六祖慧能大师曾说:‘所有各人的福田,都决定在各人的心里。福田离不开心,心外没有福田可寻,所以种的是福还是祸,全在于自己的内心。只要从内心里去求福,没有感应不到的!’能向自己的内心去求,那求得的就不只是心内的道德仁义,就是身外的功名富贵,也是可以求到的。心内的仁义道德,身外的功名福贵,这两方面都可以得到。这就是说,求是有益处的,但得向心里头求。一个人命中如果有功名富贵,就是不求也会得到;若是命里没有功名富贵,就算是用尽了方法也求不到的。所以,一个人若不能自我检讨反省,而只是盲目地向外面追求名利福寿,那么就算你有很好的求的办法,能不能得到,却只能听天由命了。如果你一定要求,不但身外的功名富贵可能求不到,而且可能因为过分乱求,过分贪婪而不择手段,导致把心里本有的道德仁义也都失掉了,这就是内外双失了。所以,乱求是毫无益处的。”——《了凡四训》#云谷禅师简介#
7、云谷禅师图片袁了凡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位算命先生,把他的命运算得清清楚楚,怎么学医,如何当官,只能活到53岁,一生无子,而且在多年里逐一应验。直到有一天,偶然遇到云谷禅师,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了凡年少时,听从母亲教诲从了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挽救世人性命,不愿再让其他人受父亲所受的苦。有一天,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看到了正在采药的袁了凡,当场叹息道,你不应该行医啊,按道理读书的话,是当官的命,能考上秀才的高级别,官能做到县令。老者得知他的生辰八字后,经过缜密推算,说出了袁了凡小时候的很多经历,并且表示如果现在袁了凡去读书,三年之后考试会得第几名,当官当几年会升官,可惜只能无子活到53岁。说得头头是道,事无巨细,似乎袁了凡的命是固定了一般。袁了凡因此心如止水,觉得命运既然已经天注定,那何必再努力什么呢。公元569年,当官后某一天,他去到栖霞山上的寺庙,恰巧看到云谷禅师在禅坐,他鬼使神差的就坐到了对面,也开始了禅坐。就这样,两人面对面禅坐了三天。和尚对袁了凡感到很好奇,他感觉到,此人在这三天时间里一点世俗欲望都没有,似乎和这个世界一点关联都没有,于是询问袁了凡是如何做到的。袁了凡随口说出了自己的经历,岂料和尚听完后哈哈大笑,笑话袁了凡还是个凡夫俗子,没有脱离命运,反而被一席话束缚了命运。云谷禅师向袁了凡讲了一个道理:“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自己造作而成;每个人的福报,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人的命运好坏,离不开人的心,假如从心的层面上找寻,没有不感应的,求不求在于自身。云谷禅师又拿出一本功过簿给袁了凡,让他每天有所反省,把自己做的好事坏事都记录下来。后,他教袁了凡念“准提咒”,说如果念到烂熟于心的地步,就会有强大的感应。于是,袁了凡按照云谷禅师的说法,重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没过多久,他的命运就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改过,就是矫正自己的行为,有所不为。其次是行善,就是不断地做好事。他分辨何为善何为恶,又细细列了十种善事。后,讲了保持谦虚的重要性。《了凡四训》是一部家训,一位父亲写给儿子以及子孙后代的人生教科书。写给子孙后代,无非是希望把自己有价值的人生心得、经验告诉他们,帮助他们少走弯路,顺顺利利地把家族一代代传承下去。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价值观、生活方式等能从家训里看出。曾国藩、胡适、稻盛和夫对其推崇备至,说自己一生功业,来源就是这本书的教诲,是真正的人生哲学。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获得。#人生# #教育# #智慧#
8、云谷禅师的真实身份做事要深思,做人要反思!古人有一种反思方法叫“功过格”,原始记录功过用黑黄两种豆子,黄豆记善,黑豆记恶,每做一善事,则投一黄豆于器皿中,反之,则投黑豆。明代云谷禅师曾给袁了凡一本功过格,每天记录自己所做的事情,好事与坏事都记在功格里,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敬佩我们的古人用功过格来反省、约束自己的言行,来积功行善,以此来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厘清混乱,更好的纠偏正向,促进自己健康长远发展。看来,只有反思自己,才能少犯错误,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反思是智慧、是本事;深思是澄清、趋向正向。做到了,才能把握人生,走的更长远。#云谷禅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