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古诗词#今天是兔年的二月初一,老朽送上一首顺口溜:二月二,龙抬头,千家万户乐悠悠。七九河开风光秀,俊男靓女四处游。疫情消退心情好,幸福美满暖心头。再推荐一首唐诗:除夜作一唐,高适作品,请欣赏!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简介:《除夜作》是唐代高适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除夕之夜,游子家人两地相思之情,委曲婉转,感人肺腑。诗精练含蓄,故前人谓此诗:添著一语不得。用语质朴浅近,而寓情深微悠远。译文: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旅馆里一束微弱的灯光照着辗转反侧不能入睡的游客,那客人到底是什么事引起的悲伤和凄苦呢?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后两句就是答案来了:诗人与家人相距千里之遥,家人此时也一定在思念我的一切,可是毫无办法,只能接受明天早晨又长一岁的事实。(古人计算年龄是虚岁,不管是什么时候生的,反正每年初一要长一岁)。
2、高适简介及代表作品经过一年的研磨,槐序姑娘的「文化专栏」终于与大家见面了!在这里,大家将读到38位大唐诗人的一生,以及他们各自身上发生的有趣故事。并且,槐序将这38位诗人的生平全部串联起来,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始末。一个王朝的兴衰,将由这38位诗人而演绎。这个栏目未必是全网好的,但一定是特别的。同时,也谢谢各位读者一路以来的支持和理解,有你们,总是很好!【专栏诗人目录】:初唐:上官仪、上官婉儿、陈子昂、张若虚、王勃、贺知章、张说、苏味道、杜审言、宋之问等;盛唐:张九龄、李白、王维、孟浩然、杜甫、王昌龄、高适、岑参、王之涣、王翰等;中唐诗人:杜牧、武元衡、裴度、李贺、韩愈、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刘禹锡、孟郊、贾岛、张籍等;晚唐诗人: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杜荀鹤、韦庄等;这些诗人、政客之间到底有怎样的故事,相互间又有哪些恩怨,让我们拭目以待!
3、高适一生经历简介董宇辉说:“很难过,我在这讲了半天李白,你跟我说他是刺客。”李白的剑法究竟怎么样?他在《与韩荆州书》中做自己介绍:“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特别强调自己的两大特长:剑术、文章。他回顾少年行迹,说:“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资深粉丝魏万讲述李白的经历:“少任侠,手刃数人。”不过,魏万也是听别人甚至可能是李白讲述的。《新唐书•文苑传》评价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可见,李白喜欢击剑,自己也以此为荣。与李白交情很深的杜甫,一直反复称赞李白,夸他文采好笔落惊风雨、夸他名气大冠盖满京华、夸他酒量大痛饮狂歌空度日、夸他性情高傲天子呼来不上船,都词穷了,但就是没有夸剑术好。李白的朋友,孟浩然、高适、王昌龄这些人,都没有夸他剑术好。估计李白的击剑术也就那么回事,自己迷之自信,朋友们看破不说。
4、高适的资料【唐诗诵读】:塞上听吹笛高 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作者简介:高适(700—765年)河北人。唐天宝八年进士及第,官至河西节度使,后辞官漫游。高适曾两度出塞,十分熟悉军旅生活,他的诗作大多与边塞生活有关。现传世作品有《高常侍集》。诗赏:作者从军时曾两次到过边关,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该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结合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前两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这月明又清澄的夜里,不知那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可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特别是三、四句与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意近,是说风传笛声,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后两句之妙再于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自己家乡的梅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战士们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高适简介资料#
5、别董大作者高适的简介#暑假深阅读计划#读正史,才能知道历史原貌。从《史记》到《清史稿》,有名气的文人都有传记。下举《旧唐书》文人传记目录,可依法炮制,逐一找寻。若读原文有困难,可读白话译本。先观其大概,再深究。苏味道,赵州栾城人也。(卷94列传44)韩愈,字退之,昌黎人。(卷160列传110)张籍,贞元中登进士第。(卷160列传110)孟郊,少隐于嵩山,称处士。(卷160列传110)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卷160列传110)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卷160列传110)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卷166列传116)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卷166列传116)杜审言,进士举,初为隰城尉。(卷190上-列传40)卢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人也。(卷190上-列传40)杨炯,华阴人。(卷190上-列传40)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卷190上-列传40)沈佺期,相州内黄人也。(卷190中-列传40)陈子昂,梓州射洪人。(卷190中-列传40)宋之问,虢州弘农人。(卷190中-列传40)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卷190中-列传40)开元、天宝间,文士知名者,汴州崔颢、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孟浩然,皆名位不振,唯高适官达,自有传。(卷190下-列传40)崔颢,登进士第,有俊才,无士行,好蒱博饮酒。(卷190下-列传40)王昌龄,进士登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卷190下-列传40)孟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卷190下-列传40)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卷190下-列传40)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卷190下-列传40)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卷190下-列传40)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卷190下-列传40)温庭筠,太原人,本名岐,字飞卿。(卷190下-列传40)司空图,字表圣,本临淄人。(卷190下-列传40)传记记述了文人生平,功绩,要言。读史传,可以还原真实的中国古代文人。这样的好处,不至于从野史趣闻找思考的基础。稳妥得很。古代文人的作品,要读名家选注本。注释见解独到,如饮清泉。下举已读文学书目若干,可依法搜寻:文学: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宇文所安《盛唐诗》、陈引驰《庄子精读》、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木心《文学回忆录》、夏承焘《读词常识》、施蛰存《词学名词释义》、吴丈蜀《词学概说》、叶嘉莹《灵溪词说》、缪钺《缪钺说词》、夏承焘《唐宋词欣赏》、周汝昌《千秋一寸心》、杨海明《唐宋词史》、唐圭璋《唐宋词简释》、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吴世昌《论词的读法》、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薛瑞生《乐章集校注》、程千帆《两宋文学史》、程千帆《古诗今选》、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钱钟书《宋诗选注》、刘扬中《周邦彦研究》、沈祖棻《宋词赏析》、《李清照集校注》、才《辛弃疾词选》、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周汝昌《杨选集》远古神话:《山海经》、袁珂《中国古代神话》文章: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王小波《我的师承》、刘锋涛《欲将沉醉换悲凉-浅谈恋情与梦境交织的晏小山词》传记:林语堂《苏东坡传》国学:朱维焕《国学入门》、刘兆佑《国学导读》、杜松柏《国学治学方法》问:做这些事情意义何在?答:不做浅薄的教书匠,要做有底蕴的文人。
6、高适个人资料及简介【语文】我国古代有名的诗人积累、?高适与岑参、王维与孟浩然、(初唐四杰)王勃、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作者简介、知识链接、作品欣赏)#高适简介资料#
7、高适简介资料大全人日游草堂 图中那只青铜鼎冠名《源泉》,以春秋时期文化符号为原型,总高14.5米(鼎高4.5米),宽6米(椭圆形),重7吨。为华夏古今第一鼎,矗立于古诗词大道前,彰显中华三千年诗歌文化的源流远长。 在百度查到一篇关于"人日游草堂的来源介绍文章,感觉不错,摘录转发,以备査阅: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江上风清2022.02.11中国的杜甫,成都的草堂。桥西,百花潭北。草堂之灵,诗韵千秋。锦水春风,浣花流芳。梅园盈香,草木含情。春归人来,深深的崇敬,殷殷的感怀,游草堂,寻芳踪,祭拜诗圣,凭吊先贤。吟诗唱和,传一段人日之翰墨佳话,拜圣祈福,感先贤遗世之精神。草堂迎春,踏青寻芳。感悟文心,共传文脉。人日草堂,好一派春的景象。正月初七人日游草堂,祭拜诗圣,缘起杜甫与高适的神仙友情。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高适、杜甫,李白三人同游梁宋。登吹台,游梁园,狩猎于孟诸野泽,三人饮酒赋诗,怀古论今,结下深厚的情谊,成为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公元761年,高适时任蜀州(今崇州市)刺史,杜甫则寓居草堂,此间他俩过从甚密,高适为解杜甫生活之困,资助很多。高适在人日当天赋诗《人日寄杜二拾遗》寄赠杜甫,以表思念。“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一片肺腑相知的挚言,情长谊深,思念之情笃厚,给杜甫带来极大安慰。大历五年(770年),漂泊于湖湘一带的杜甫偶翻书帙,重读了高适在九年前寄给他的诗。而此时杜甫已至暮年,高适早已故去。睹物思人,感时伤怀直言:“泪洒行间,读终篇末。”于是作下《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一诗以寄哀思。其情真入心,其意深入魂,二人真挚的友情和隔着时空的互相唱和,实在感人肺腑,动人心魄,也为“人日”平添了几分风雅情怀。清咸丰二年(1852年),大书法家何绍基任四川学政,在由果州(今南充市)返成都的途中因感杜甫、高适“人日”唱和的典故,拟就“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一联,到成都后在郊区住了两天。于“人日”来到草堂祭拜诗圣,献上此联,引起轰动。后文人墨客竞相效仿,以至每年人日群贤少长,齐聚草堂,吟诗作对,凭吊诗圣,风雅间情无限,意绵延,穿越时空的感怀,感受着先贤的悲喜,也感受着文化的浪漫。人日游草堂的风俗也流传至今。今天浣花溪畔,人日草堂,归来者无不春风得意在眉宇心田。
8、高适介绍资料大全晨读历史: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dù fǔ]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人物生平家世背景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县令,遂居巩县(今属河南)。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于巩县。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杜甫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杜甫少年时期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他五六岁时在河南郾城看过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后在洛阳尚善坊的岐王李范宅里,遵化里玄宗宠臣崔涤堂前,听过李龟年的歌声;在洛阳北邙山顶玄元皇帝庙里欣赏过画圣吴道子画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这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所反映。当时社会名流崔尚、魏启心看到他习作的词赋,夸奖他有班固、扬雄之风。还有李邕、王翰这样的长辈也屈尊来访问他。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大概这时他父亲正在兖州做司马,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也留下了现存早的几首诗:《登兖州城楼》,是省侍父亲于兖州时的作品;还有《画鹰》《房兵曹胡马》两首,以青年人的热情歌颂了雄鹰和骏马;还有一首《望岳》,更是其中的杰作,结尾的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会见了诗人高适,这是第三次漫游。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天宝四载(745年),他在齐鲁又与李白相见,在饮酒赋诗之外,又讨论了炼丹求仙,而且共同访问了兖州城北的隐士范野人。两人还互赠了诗篇。杜赠李的诗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李赠杜的诗说:“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两人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见面。困守长安天宝六载(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杜甫天宝十载(751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待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