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绾简介(卢绾后下场)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1 09:38:20 浏览
1、卢绾后下场

公元前195年,刘邦生命垂危,正是大汉王朝,皇位交接的关键时刻,燕王卢绾却造反了,刘邦生气,卢绾可是他的发小,从小玩到大的那种,这样的人都背叛自己,刘邦还能信任谁呢?暴怒之下,刘邦命令自己的连襟兼发小,樊哙出征,把卢绾抓回来,好好拷打他一顿。没想到,樊哙刚出发,又有人来打报告了,那人对刘邦说,樊哙已经答应了吕后,一旦您去世,他就亲自带兵,杀了您的小儿子,刘如意。病床上的刘邦,欲哭无泪,身为大汉皇帝,他身边连一个值得信任的人都没有,竟连自己的小儿子都保护不了,他又下令,让周勃去讨伐卢绾,让陈平去杀掉樊哙。周勃和陈平犯嘀咕了,这樊哙可不是一般人啊,樊哙的妻子,是吕后的亲妹妹,万一刘邦死了,以吕后的性格,她还不弄死咱们。要知道,吕后可是看重娘家人的。于是,陈平决定,不杀樊哙,而是将他装进囚车,押回长安,要杀要剐,让刘邦自己处理。免得自己背锅。不料,陈平走到半道上,长安传来了消息,刘邦死了,现在的大汉朝,是吕后说了算。陈平一听,赶紧快马加鞭,赶回长安,并吩咐底下的人,好好照顾樊哙,不能伤害他一根毫毛。到了长安,吕后还以为陈平已经杀了樊哙,直接下旨,陈平不用回来了,去荥阳镇守吧。可陈平却跑到刘邦灵堂前,大哭了一场,哭诉自己没有杀掉樊哙,没有完成刘邦的遗命。吕后一听,既然你没有杀我的娘家人,那就留在长安吧,就这样,陈平不仅没有被贬职,还做了汉惠帝的老师。从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陈平这个人,对大汉朝的时局变化十分敏感,所以,他才能够十分精准的避开雷区,保全自我。在吕后掌权时期,很多跟随刘邦的重臣元老,都遭到了打压,唯独陈平,平步青云,后升任至大汉右丞相,就是因为陈平做事,从来不单独做决定,他凡事都要向吕后请示,然后执行。这让吕后对他信任,把他当做自己人看待。。不过,陈平表面上明哲保身,暗地里却很着急,因为他知道,吕后总有一天会离开,到清算的时候,自己怕是没有好果子吃。陈平该怎么做?才能将明哲保身贯彻到底呢?且听下回分解。【西汉史·一】#汉朝##历史##刘邦#

2、樊哙简介

卢绾心虚,犯了错不敢面对。我心虚,犯了错也不敢面对。卢绾错了,我也错了。[捂脸][捂脸][捂脸]

3、卢绾简介及作品

刘邦知道,自己恐怕撑不了多久了。在征讨英布的战争中,他一不小心,就被叛军射了一箭。虽然不至于丧命,但从此落下了病根儿。没过多久,他听说自己的好兄弟卢绾也背叛了他,这让他太难过了,想当初两人青梅竹马,相濡以沫,患难与共走到了今天。他始终对卢绾信任,除了韩信、彭越、英布,他只封了卢绾一个异姓王,而像张良、萧何那么大的功劳也不过得了个侯罢了。他以为所有的人都可能背叛他,唯独卢绾怎么都不可能。所以听到卢绾背叛他的消息,他生气,气得箭疮迸裂,血流不止。他又想到,本来当初打英布是准备让太子去的,但是吕后舍不得儿子冒险,来了个一哭二闹三上吊,累得自己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要御驾亲征,搞到被射了一箭,这都是吕后害的。所以,他越想越气,就在这个时候,他身边有个宦官因为和樊哙不和,所以就悄悄说樊哙的坏话,说樊哙和吕后勾结,准备在他归天后杀掉戚夫人和儿子刘如意。戚夫人是他爱的小妾,如意是他喜欢的儿子,都是他的心肝宝贝,怎么能容忍别人对他们动歪脑筋,所以,他马上就派出陈平和周勃去杀樊哙。但是,陈平毕竟是个老狐狸,他预感到刘邦活不久了,他和周勃商量,没有立即杀掉樊哙,只是把他抓住,关进了牢笼,准备送到京城让刘邦自己处置,才走到半路,就听到了刘邦驾崩的消息,樊哙才幸免于难。刘邦死前,做了两件大事。1,缔结白马之盟。他先把手下的文臣武将召集拢来,然后让人杀了一匹白马,一起立誓:以后,不是刘氏的子孙,一律不得封王,谁如果违背这个约定,天下的人就要一起讨伐他。这个约定是针对谁呢?毫无疑问,除了吕家,还有谁有这样的实力。可以看出,刘邦在死前,对于吕家的强大势力已经有了警惕,没有谁比他更清楚吕后的能力和她对文臣武将的影响。吕后杀韩信、杀彭越,他表面上高兴,去除了自己的一块心病,但暗地里,也让他对糟糠之妻产生了防备之心。2,对朝廷未来的重要人事做了安排。这个时候的相国是真正的百官之首,决定着国家的大政方针,所以人选相当重要。他对自己死后相国的人选安排是,萧何死后,用曹参,曹参死后用王陵,而王陵不能一个人任相位,所以要用陈平来辅助。从后来的眼光来看,这个安排,充分显示了刘邦的知人善任,曹参不用说,抱着“萧规曹随”的宗旨不动摇,无为而治,为汉朝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对王陵和陈平的点评很有趣,他说王陵这个人忠厚正直,但不会拐弯,陈平这个人脑子聪明,做人也灵活,但不够厚重。所谓不够“厚重”的意思可能就是过于经过,缺乏原则性吧!后来的发展果然和他所说的一致。王陵因为死守“白马之盟”,不同意吕后封吕家的人为王而被贬,陈平却因为一味迎合吕后,放任吕后杀刘家子弟,大封吕家人为王,终酿成了大乱,刘家的江山差点不保。读到这个地方,真的不得不佩服刘邦,确实有自己的一套,能够打败项羽,的确是有道理的。刘邦安排好以后,过了几天就死了。享年五十三岁。@青阳太史令 :其实,越了解刘邦,越会情不自禁地对他产生好感。以往受影视剧的影响,一直觉得刘邦是个痞子,项羽是一个大英雄,刘邦得天下完全是靠了阴谋诡计。哪知道,看了史书,两个人的形象完全倒转了过来。1,刘邦仁慈,项羽残暴。刘邦在和项羽的战争中,没有屠过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相比之下,项羽两次屠城,特别是坑杀20万秦国士兵,在咸阳城烧杀抢掠,火烧阿房宫,很难让人对他有好感。都在说刘邦杀功臣,但刘邦杀了谁?韩信、彭越都是吕后杀的,和刘邦没有直接关系。他杀的都是实实在在造了反的人。2,刘邦给人实惠,项羽小气。刘邦满身江湖气,一副黑道大哥的做派,重视给兄弟好处。还在沛县一文不名的时候,就带着兄弟去大嫂家蹭饭。凡是跟着刘邦的兄弟,刘邦从来就不吝惜封赏。萧何、樊哙、夏侯婴、卢绾都得到了实惠。项羽对士兵很好,士兵受了伤,他会难过的流眼泪。但是有人立了功,他又舍不得把官位封给人家。他就没想过,别人跟你刀里来,活里去,不是图个荣华富贵,莫非是图你几滴眼泪?拎不清,所以手下有能力的都走了。3,刘邦善于听取意见,项羽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刘邦可以说是善于听取意见的典范。萧何说,韩信有大材,他就果断地拜韩信为大将军。垓下之战,张良说,要把土地分给韩信、彭越、英布,他们才会主动帮助你打项羽,他就马上照办。有人说韩信造反,陈平劝他不要和韩信硬拼,他也照办,结果轻轻松松夺了韩信的兵权。反观项羽,压根儿不听任何人说话,韩信给他站岗的时候,给他提建议,差点被杀。鸿门宴中,范增劝他趁机杀了刘邦,他却因为妇人之仁而失去这次机会。所以,楚汉相争,刘邦获胜,本质上不是天命,而是人为。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历史冷知识# #历史上的趣事# #历史#

4、卢绾为何背叛刘邦

历史上早有记载的太尉是卢绾,卢绾是刘邦的发小,二人同年同日生,打小起二人好到能穿一条裤子。后来刘邦发迹,卢绾跟随刘邦闯天下,卢绾是一个不需要通报便可自由进入刘邦房间的人,这无疑可以证明卢绾和刘邦之间情同手足。后来刘邦得了天下后,给足了好兄弟卢绾面子,让他做了燕王。狡兔死,良狗烹。做了燕王的卢绾逐渐开始了恐惧,代王陈豨被杀,梁王彭越被诛杀三族,齐王韩信被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刘邦是兄弟,但吕雉不是,卢绾看到吕后有清除异姓王的图谋后,于是开始暗地里开始和匈奴勾搭。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害怕被吕雉灭门的卢绾逃亡匈奴,一年后客死他乡。#历史开讲#

5、卢绾封王

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派樊哙以相国之名义带兵平定已经谋反的燕王卢绾。不幸的是在发兵后不久,有小人在生病中的刘邦面前揭发樊哙,谎说樊哙私通吕后,想等刘邦一死,就把戚夫人一家杀完。病中的刘邦听到很是生气,立马派陈平骑马前去传达自己的命令,安排周勃代掌管樊哙的军队,且控制樊哙并处决。在传达命令的时候,私底下与周勃商量说:“樊哙是老功臣,加上又是吕后的妹夫,皇上也就是一时生气想杀了他。如今的皇上已病入膏肓,未来的形势不明朗。所以我们还是暂且不要马上处决樊哙,押他回去让皇上自己下令处决为好。”周勃也认同这样的决定。后来,在押送樊哙回京的途中,陈平收到了刘邦驾崩的消息后,急忙跑去向吕后报告樊哙被押的经过,吕后让陈平把樊哙立马放了。因为陈平并没有按照刘邦的意思杀了樊哙,吕后选择继续信任陈平,安排做太子的老师。有时候急中生智根据形势做出判断,事情会往往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有时候一时的恼怒,亦会做出不对的决定,不能一味听从他人的话,也要自己好好想想。#识人# #我要上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