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生平简介(萧红生平图片)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1 10:17:38 浏览
1、萧红生平图片

1932年,怀孕的萧红被丈夫丢弃在旅馆,被萧军搭救,她义无反顾地爱上萧军与他同居。可没几年,萧红转身就嫁给了萧军的好友端木蕻良。人们直言:“萧红太悲惨了,萧军就是个渣男!”萧红,原名张廼莹,1911年,生于哈尔滨呼兰区。8岁上小学,读初中时,就以笔名悄吟写文发表,开启自己的写作之路。1928年,家里给她定了门亲事,男方叫汪恩甲,往家门第好,家族旺,哥哥汪大澄还在教育局做高官。汪恩甲也是个读书人,思想开明,两个年轻人也合得来。可一切被萧红的一个决定改变,连同她往后的一身也被这个决定消灭了。1930年,萧红不顾家人反对与表哥同行到北平读书,这一举动遭到全家人的反对,连同影响了自己的婚姻。家里断了两人的经济。1年后,萧红被迫回到老家,汪家也顺势提出解除婚姻。当时,女子要是被解除婚姻,那对于整个家族来说都是奇耻大辱。张家人在呼兰区脸面无颜,举家搬到了阿城县。同年,萧红逃到哈尔滨,汪恩甲追到这里,与萧红再续前缘,两人同居在一家旅馆。(当初婚姻是哥哥汪大澄代他解除,本人不愿意,只是出于家族面子才答应。)不久,萧红怀孕,到临近临盆时,汪恩甲外出却不见了踪影,此后再也没出现过。旅馆老板催着萧红交房费,不交就将其卖到红楼。萧红无奈,写信给自己投稿的副编裴馨园求救,裴馨园派萧军来搭救她。在相处的过程中,两人逐渐产生爱慕。1932年,深夜,萧军弄来一艘船,挺着大肚子的萧红爬出窗户,逃离了旅馆。之后就与萧军同居在一起。那段时间,两人都很穷,萧军只能去当家庭教师补贴家用,勉强度日。不久,萧红生下孩子,因无力抚养就将女儿送人了。自己则投身写作,那段时间,是萧红创作的高峰期。她先后创作了《弃儿》,《跋涉》,《生死场》等作品,为当时人民思想解放起到积极的作用。夫妻二人,日子虽苦,但有着共同理想的二人也过得很甜蜜,尽管萧军从不提与她结婚,但萧红还是爱他到痴迷。也许男人都是一个样,得到了就不珍惜,随着两人相处的时间,萧军逐渐露出他的真面目。稍有不顺就大骂萧红,还说出极不负责的话。直言:“她单纯,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这话,简直不是人说的。果然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萧军自小生活在无爱的环境中,父亲常殴打母亲,母亲死后,又打他,整个童年萧军都是在噩梦中渡过。与萧红在一起后,萧军则释放了这个梦魅。多次外遇,与3个女子不清不楚,还殴打萧红。奈何自己又爱着这个男人,萧红只得忍受。但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为了缓解矛盾,摆脱殴打,萧红东渡日本,远离了萧军。1937年,战争爆发,为了事业,萧红回到上海,与萧军合好。但萧军依然毫无所动,对自己还是百般殴打。1年后,两人分手,萧红转身嫁给萧军的好友端木蕻良。与萧军不同,端木蕻良欣赏她的作品,维护她的自尊,懂得理解,尊重她。所以,尽管知道萧红怀着萧军的孩子,但端木蕻良还是娶了萧红。还给了她一个女人的体面,举办了婚礼。如果说与汪恩甲在一起只是年少的冲动,与萧军在一起是浪漫的爱情,那与端木蕻良在一起则是萧红在历经了冲动与幻想浪漫后诚挚的爱。萧红曾说:“我与端木蕻良没有罗曼蒂克的恋爱,我只想过正常的夫妻生活。无争无闹,忠诚,爱我,会体贴,谅解我足以。”而这一切,端木蕻良都做到了。婚后,萧红生下儿子,可没多久却夭折了。1940年,夫妻二人前往香港进行活动。在这里,萧红完成了两件事:纪念鲁迅先生60岁诞辰,并向香港社会活动者报告了鲁迅生平事项,出演哑剧《民族魂》;写下《呼兰河传》。可命运总是捉弄人,它不让得到幸福的人稍微享受下这片刻的幸福就当头一棒毁了一切,打得人错不及防。1941年,萧红的生命到了后阶段,她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当时又正值太平洋战争,日方占领了香港大部分地方。作为社会活动者,他们无处可去,只能东躲西藏。疾病缠身,不得调节,变得越发严重。终,在友人的帮助下,1月18日,萧红转入玛丽医院。次日,萧红回光返照,在病床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的绝语。4日后,萧红去世,年仅31岁,萧红过完了自己悲惨的一生。有人评价萧红:对她人性的不洁和过错要作同情的理解,她有文学才华但做人不及格。31年的人生路,萧红不过是想得到一份诚挚的爱,一个勇于追求爱,追求幸福的人,难道有错吗?怎么就人性不洁,做人不及格了?小编认为,生活在当时的时代,萧红勇敢寻爱的行为是值得辩证看待的,她疯狂,绚丽,不拘一格,她是时代进步的推动者,是垫脚石,也是佼佼者。愿她来生不做凄苦女子,做一朵绚丽开放的花朵。尽情释放自我,不依附,不委屈他人。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2、才女萧红生平

追寻新文化运动的足迹!鲁迅生平陈列展厅27日开放​​26日北京鲁迅博物馆公告,自2022年12月27日(星期二)起,“鲁迅生平陈列”展厅恢复开放。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之一,赴京游客来此可以追寻史上新文化运动的足迹。​北京鲁迅博物馆,由原来北京鲁迅博物馆和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于2014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鲁迅博物馆是首批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新馆可了解鲁迅生平事迹,感受新文化及五四运动发源地的精神风貌。​​博物馆内有鲁迅民国年间自己设计的小宅院,陈列室有鲁迅生平的展览,包括手稿、生平史料、藏书、藏画、藏碑拓片、藏友人信札等文物藏品。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包括北京大学红楼旧址一层和院内平房展厅,馆藏许广平、周作人、周建人、章太炎、钱玄同、许寿裳、胡风、江绍原、魏建功、瞿秋白、冯雪峰、萧军、萧红、叶紫、柔石、冯铿等新文化运动时期历史人物的遗存。​​华夏民意网综合史料编辑

3、萧红生平视频

南朝、北朝:萧梁的统治:萧衍即位后,改国号为梁,史称萧梁(502—557年)。梁武帝萧衍与南齐皇室同宗,亦出身寒微。萧衍称帝之后,虽然政务繁忙,但仍手不释卷,常常秉烛夜读,平生著述颇多。大量选拔出身低微而真正有才能的人,提倡佛教,广建寺庙佛塔,萧衍晚年更加醉心佛事,朝政日趋昏暗,终因招降纳叛而导致一场灾难一侯景之乱。侯景是北魏怀湖镇鲜卑化的羯族人,曾为六镇兵士,后任东魏将领。后率众叛投西魏,继而又向梁朝请降。梁武帝欲招纳侯景,以收复中原,遂封其为河南王、董督河南诸军事。后来,因梁武帝打算用侯景与东魏交换战败被俘的梁宗室子弟萧洲明,促使侯景于548年举兵叛梁。侯景顺利地渡过长江,攻入建康。第二年。549年侯景攻破台城(皇城),困死萧衍,立萧纲为帝.自为丞相。不久侯景又废掉萧纲,另立萧栋继位。551年,候景废萧栋,自立为帝,国号汉,建年号太始。侯景十分残暴。552年,侯景被将军王僧辩和高要太守陈霸先等打败,在逃亡中为部下所杀。侯景之乱,严重地破坏了南方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使江南人民遭妥一场空前的灾难。人口大量死亡,城市萧条,建康儿乎成为一片废墟。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梁朝的宗室诸王及地方豪强相继拥兵割据一方。在侯景败亡的当年(552年),萧衍子萧绎于江陵称帝,是为元帝。与此同时,萧绎的弟弟、武陵王萧红在成都自立为帝。第二年,萧纪发兵进攻江陵,失败被杀。554年,萧绎侄萧察又勾结西魏攻破江陵,杀死萧绎。西魏立萧察为帝,建立起后梁政权,作为自己的附庸。西魏大军在江陵残酷杀掠,并把10万余人强迁北方为奴。这次事件,史称“江陵之变”,当梁元帝萧绎被杀后,王僧辩和陈霸先在建康拥立萧绎子萧方智为帝。不久,陈霸先杀王僧辦,完全控制了萧梁政权。557年,陈霸废掉萧方智而自立,国号陈(557-589年)。#萧红生平简介#

4、萧红生平简介及作品

1938年4月,已有身孕的萧红与萧军决然分手。她有她的软弱,亦有她的倔强。仔细想想,导致这次萧红出走的,除了萧军的风流,大概还有萧军内心里对萧红人格和才华的漠视。萧红甘愿以微尘的姿态,去面对他们的爱情,没想到,这个男子对她的爱是有悔意的,而且还将悔意写出来给世界看。同时,在萧军的圈子里,以萧军本人为首,轻视萧红的文字,在他这样所谓革命男人的眼光看来,萧红的散文根本就是锅边灶台的产物,哪里进得了文学神圣的殿堂。可想而知,萧红听到这些声音时的震惊与突来的清醒。不管怎样,往事已矣。爱情落幕,各奔东西。再美的曾经,也不过是岁月尘屑,拾起来只会伤神。然后,那个叫做端木蕻良的男子,走入了萧红的世界。不浪漫,不缠绵,只是平淡地,收敛了她清瘦的年光。但他,同样不曾给她时光静好。1937年秋,两萧在武汉认识端木蕻良,后者因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颇受文坛瞩目。好友蒋锡金回忆,他们四人曾像兄弟姐妹般亲密,端木起初没有住处,还曾跟萧红夫妇同住。端木蕻良曾就读清华历史系,也是当世才子。与粗犷豪放的萧军相比,他是斯文的,亦是秀气的。萧红,这乱世飘零的女子,经历了风吹雨打,加之与萧军的感情分崩离析,遇见端木蕻良这样的清雅男子,渐渐便对他有了好感。对端木蕻良来说,萧红是恣肆而洒脱的才女,他对她不乏仰慕。尽管萧红有着复杂的人生经历,可以说,她是看惯了风月沧桑,逃婚、同居、未婚先孕,每件事都让寻常男子望而却步,但是端木蕻良欣赏她的性情与才华,所以,他爱情的扁舟蓦然间飘入了她的河流。爱情,可以只是刹那莲开,与过往无关。两个人,相遇人海,瞬间将对方看入眼中。爱情于是悄然开始。日若计较太多,那便不是纯粹的爱情。1938年5月,萧红与端木蕻良举行了婚礼。这是不被祝福的婚姻,双方的亲友团都不以为然:两萧有共同的朋友圈,老朋友们对端木那种散漫、疏淡的风格,包括洋派、考究的装束,很是看不顺眼端木的亲朋好友对有着复杂情感经历并且已经怀孕的萧红,更是鄙夷有加。但是,萧红与端木却不在乎。选择了彼此,便顾不了别人的冷眼与嘲讽。如此,纵然不被看好,也算是美丽的开始。至于后来,此时还来不及细想。任性的萧红,总是贪恋片刻的温柔,却忘记了温柔背后,往往有着深不见底的冰冷。细看萧红生平,在某些人生的关节点,因个性独特导致的非理性选择,总让她置身绝境,仿佛立在悬崖,脚下的石头正摇摇欲坠。可是,她若是理性,也就不是萧红了。纵是万劫不复,也要活得飘洒恣意。这是她的性情。在婚礼上,她说,她没有别的希求,只想过安定的生活。经过风雨长路,只求现世安稳。然而,对她而言,这是何等艰难的事情!身处乱世,烽火连天,她又是那样的性格,想要的安定,实在是遥不可及。生活在别处。这大概是萧红钟意的。但也因此,烟火人间的简单幸福,就离她越来越远。后来的事实证明,在男女情事上,萧红再次犯了错。端木蕻良固然温文尔雅,但是自幼受尽宠溺的他,懦弱娇气,少了些大丈夫该有的硬朗。后来,萧红的朋友胡风甚至说,是端木毁了萧红精神气质的健全,使她暗淡和发霉了。两人婚后不久,端木蕻良留下大腹便便的萧红,独自前往重庆。萧红历经磨难到达重庆,端木蕻良连落脚的住所都没有预备。她几次搬家,后无奈地住到友人白朗家中。1938年年底,萧红在白朗家生下一子,孩子不久即天亡。1940年1月,萧红随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抵香港。她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12月,病情加重的她被送进医院,因庸医误诊而错动喉管手术,不能说话。外面是炮火连天的乱世,时光黯淡如长夜。不久后,她孤独地闭上了眼睛,了断了往事尘缘。彼时,端木蕻良并不在她身边。作为她的丈夫,他很不合格。难怪人们对他指摘颇多。可他的确是爱她的。他不顾家人反对,以未婚少爷的身份娶了萧红,他知道萧红想要什么,这是他对她的怜惜,不是高高在上,不是施舍,而是他把她当做自己人,同样有才华的自己人。萧红去世以后,端木蕻良做到了二十年不娶,每年清明都去她的坟头祭奠后来有了妻子,便跟妻子相伴祭奠;香港去不得了,他来广州祭奠,以期离她的墓地更近;后来广州也来不得了,他便托朋友代为祭奠。至于那些往事,多年后再说对错,已没有意义。颠沛流离,聚散离合,戛然而止。生如浮萍,死如尘埃。她说,大的不幸,是生为女子。那些漂泊的年月让她明白,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单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萧红终究是去了,在乱世的角落里。时光落地无声,回首万事皆空。薄情的世界里,她深情地活过。#故事#

5、萧红生平录音

《红楼梦》与张爱玲,我都读不下去生平也算好读书,但有一件事,始终让我既难以启齿又觉得自卑。那就是,世人皆称“伟大”的《红楼梦》与张爱玲,咱竟然都读不下去,甚至还感觉不到好与妙,至今无法挠腮扪虱强作解人,好不气馁!所谓“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再加一部《金瓶》,我多喜欢。尤其是《水浒》《金瓶》,以为是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水浒》文字简洁漂亮到,而《金瓶》白描功底空前绝后,思想境地尤高不可及,煞是好看。可偏偏其中群众呼声高的《红楼》,让我迷糊了近20年:这部小说,真有那么好吗?我读《红楼》,几番拿起几番中辍:这么伟大的书不能不读,可又委实读不下去,反反复复好不磨人。说起来,我接触《红楼》算是特别早的,小学三年级小镇上就租来看过一章,没兴趣换回去了金庸《天龙八部》;初中二年级,攒了10多块零花钱,终于买得一部岳麓书社的《红楼》,点点滴滴看了两三章,依旧索然无味,索性书都直接送同学了。 那时,总觉得自己年龄小,岂解其中意嘛,心理上倒没什么负担。再后来,包括前年被迫困在家里时,都曾打起精神试图再品品,可惜还是中道作罢。如此,时断时续一二十年,且还是中文专业出来的敝人,呜呼哀哉惭愧无地,竟然至今一遍《红楼梦》都没读完过!我的一位朋友,痴爱《红楼梦》到了近乎倒背如流的地步,在她看来,《红楼梦》显然是世界上的文学。而我都老男人了,还是觉得《红楼梦》没什么太大意思。这里面大的精神困扰,就是对自身的文学品味陷入深度怀疑中:是个人都说它如何伟大,就你偏读的味如嚼蜡,说得过去么?直到后来,看到民国大家吴兴华说也说不喜《红楼梦》,这才安心点了。我读不下《红楼梦》,理由很陋劣:其一,人物关系网太繁杂了,看了前面忘了后头,比《往事与随想》还费神;其二,文笔固然是高了,可还是觉得有点作意,有点类似如今的“文青小说”,这吟诗一首那点缀个古文成语,还不如《西游记》干脆利落;其三,也是重要的,我看不出《红楼》有啥微言大义,无非讲了一个不成器的纨绔子弟,如何不好学而好色,镇日在姐妹脂粉堆里消磨时日的记录,反反复复就那些小情小调,欲言又止磨磨蹭蹭,比起《金瓶》《水浒》的痛快直白何止云泥之别,实在不感兴趣。于《红楼梦》,我大的障碍,其实是欠缺共情。很冒昧,胡适之说,论文学价值,《红楼》还不如《儒林外史》,浅薄如我太同意不过了。人说《红楼》有哲学,但万事皆空那一套,我想但凡稍微翻过一两页禅宗公案的,都会觉得是很平凡的套路吧!实话实说,我觉得《红楼》没有摆脱传统上一般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窠臼。它对我的吸引力,还不如徐枕亚呢!更别说,世之所谓“红学”,那种上天入地进厕所式无所不及的研究法,更缺乏能力去理解了。我读文学,似乎对这类格调有偏见,妥妥的直男情绪。例证之一,就是连带着的,对同类型的张爱玲作品,也始终喜欢不起来。张爱玲是学《红楼》的,可谓这一脉的现代传人,可我的真实观感,就是评价不高——当然也不至于低。在我这妄人看来,张爱玲文笔是很高级的,可问题也很致命:就是琐碎,而且只有琐碎,还是只有病态、颓废的琐碎。我不懂这样的小说,与“伟大”二字有何干系?若张爱玲都是壁立千仞的伟大级了,那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些人,又该如何自处?在我的认知中,即便是现代中国小说,鲁迅可说是的、萧红可说是天才的,张爱玲充其量只能在二流之列,比之沈从文都要逊色半筹。杨绛私下评点,是“(张爱玲)的文笔不错,但意境卑下”,都说她嫉妒且刻薄,我觉得是如实观照的意见,因我就深有同感。尽管,杨绛的戏剧与钱锺书先生的《围城》,我也觉得当下文学史教材,同样是虚高了的。他们的主要成就,都不在于这里。我知道,在头条,满坑满谷都是《红楼》的忠实粉,不计其数的张爱玲铁杆拥趸,如此这番大放厥词,只怕得罪不会少。但不管怎么样,都是我的真实体会。盆友们,原谅我的无知无畏,只因为咱够傻白坦诚好吗?总之,大家教我,容我这后进再补课,以期日后能读出它们那特有的风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