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弼士简介(张弼士祖宅)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1 10:38:34 浏览
1、张弼士祖宅

1898年,张弼士准备乘轮船从新加坡回国。他来到窗口:"我要四张到中国的头等舱票。"不料,售票员冷冷地说:“公司规定,中国人不能坐头等舱!”张弼士听后愤怒地说:“这个规矩,很快就会改变!”原来,那天张弼士一行四人,要从新加坡到香港办理公务。出人意料的是,管家只购得一张头等舱的票,其余三张都是统舱票。那的头等舱,还是同行的德国籍医生出面才买到。张弼士亲自到售票窗口一问,得到的答复竟是:“头等舱只卖给德籍与本地人士!”而中国人,只能买三等舱都不如的统舱票!张弼士气坏了,气极之后,他反倒是平静地撕掉了那几张票。然后,决定要创办自己的远洋航业。经过一番筹备,张弼士准备买下三艘轮船,并在巴城、亚齐创立了“裕昌”“广福”两家航运公司。从此飘着大清龙旗的轮船自由往来于南洋、香港、上海,中国人不仅扬眉吐气,还给了德国轮船一次痛快的打击。原来,张弼士这两家船运公司,与那家德国船运公司走的是同一航线。不仅如此,轮船设备、规格都与德国轮船一样,不同的票价减半!一时间,百姓纷纷叫好。可德国船运就不好了,不仅市场迅速被瓜分,还被挤兑得连连亏损。于是他们盛气凌人地找上门来,指责张弼士故意搅乱市场,声称要对他做出严厉的惩罚。面对气急败坏的德国人,张弼士呵呵一笑,将他们的警告当成过堂风,转过身继续提升轮船服务。以的低价跟高品质的服务,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不久后,又买了一艘轮船继续扩大业务。这回,德国人着急了!这小子不仅盐油不进,还不按规矩出牌!这样下去,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再派人前去沟通,先是对之前的无礼表示真诚的道歉,然后又废除了所有歧视中国人的条款。至此,两家船运公司的交锋才算是平息下来。此事传回国内,慈禧高兴得立即赐了张弼士“入朝免跪”的特权!然而,面对这样的赏赐,张弼士却觉高兴不起来。在外打拼多年,他顶着南洋华商首富的头衔,也有一定的地位,可仍被歧视。这一次,张弼士的自尊心被大大地刺激了。他深深感受到:国家弱小,子民就会被欺!自此,一份爱国情怀,在张弼士的胸中澎湃。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强国?由于长年旅居海外,他得以接触到更多西方发达的工业及科技,深知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工业。于是他开始在国内大兴实业,将国外辛苦积累了几十年的财富,大部分都投资到了国内。修铁路、开矿厂、办银行、创建农垦公司、玻璃厂、轮船公司、人寿保险、张裕酿酒公司……他不仅将资金带回来,还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经营理念及管理经验。张弼士花费毕生精力推动实业的发展,希望国家能真正从积弱走向富强。只有国家富强了,国人才有尊严。除了实业,张弼士也极为重视下一代的教育跟培养。他曾说,国家贫弱,都是因为人才不出;人才不出,皆由学校不兴。旅居海外的华侨,虽然积有财资,但孩子们上的都是西式学堂,学习西方的教育,又如何能让中华传统薪火相传?于是,张弼士拿出数十万两白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相继办了8所华文学校。为身在海外的华侨子弟搭建了学习和继承中华文化传统的桥梁。1840年,香港沦为殖民地。英国人开办的贵族学校只针对本国子弟,而香港本土的孩子大多数无法走进学堂。张弼士得知情况后,特意给港大捐款10万两白银,作为本地学子的助学基金。一次,他回国时看到当地居民生活贫困,孩子们的学习条件简陋,又在汕头拨款设“育善堂”专用于文教事业和资助外出学子读书的经费。晚年留有遗言,要捐助广州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据统计,张弼士在教育方面的捐款不下数百万元。这些砸出去的钱,都是他对后辈殷切的期望。他深知,唯有少年强则国强!除了助学,在其他方面张弼士也一样慷慨。甲午战争的失败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悲愤之余张弼士拿出80万大洋重振北洋水师。1889年,黄河缺口造成灾,目睹灾民的惨状后,张弼士立即回南洋募捐200余万紧急汇回国用于救灾。1916年,直到他去世前还在为筹办中美银行的资金,冒着酷暑远赴南洋四处接洽。终,因积劳成疾病引发心绞痛逝于印尼。享年76岁。【安昕书影】早年间,因为张弼士经商的成就,荷兰当局为了挽留人才,曾几次要给他封官进爵,他都婉言谢绝。他的推辞是:“吾华人,当为祖国效力。”而他后来所做的一切,也都在身体力行地诠释着这一句话。他把“为国家争光、为民族富强”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这样一位兼济天下的企业家,让我们尊敬,也值得我们铭记!对心怀天下的张弼士,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关注@安昕书影 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2、张弼士后代

“中国人想去头等舱?下辈子投个好胎!”1898年德国售票员大肆嘲讽张弼士,但半年之后德国船公司却痛哭流涕:中国人太阴了!我们错了!张弼士到底做了什么,以至于半年后的德国船公司总经理竟然登门道歉,向他们瞧不起的中国人低头?一切得从张弼士这个人说起。张弼士的一生堪称一个传奇,开端是放牛娃,结尾却是晚清首富,个人资产达到8000万两白银,比清朝国库资产还要多1000两。从身无分文的放牛娃到富可敌国的大富豪,张弼士人生的转折点出现在18岁。人生的前18年,张弼士跟着当穷酸秀才的父亲习了三年字,后因家里实在负担过重,不得不辍学整日跟在哥哥后边放牛。17岁那年,家里倾家荡产为张弼士讨了个媳妇,完成了生儿育女的人生大事。在花样年华里完成了人生大事,张弼士按理说也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但令他感到焦头烂额的是,家里人口增长太快,一家子都跟着吃了这顿没下顿。媳妇孩子有了,却养不活,这叫什么事?年轻气盛的张弼士饿着肚子,郑重地对妻子承诺道:“有朝一日,我一定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不再挨饿受苦!”为了生存,18岁的张弼士终决定跟随同伴远渡南洋,去淘金。在张弼士的心里,南洋是一个遍地金银之地,每一个从南洋回家的人都穿金戴银,买下很多土地,光宗耀祖。但等他真正踏上南洋土地时,他才发现作为一个什么技能都不会的小伙子,赚钱难如登天。搜遍全身上下,绞尽脑汁,张弼士能够出卖的也只有浑身的力气,靠苦力吃饭,养活自己都难,更何况让家人过上好生活。好在,张弼士头脑灵活,为人仗义老实,拥有一双发现身边机会的慧眼。张弼士来南洋没多久,就被一家米行的老板看上。米行老板坐拥无数财富,但名下却只有一个女儿,在虎狼众多的年代里,他不得不为女儿精打细算。当时的张弼士是米行里的一个小伙计,平日里爱吃苦,肯吃亏,与人和善的形象早已被米行老板看在眼里。一番计较下,张弼士摇身一变就成了米行老板的女婿,米行老板死后,他顺理成章继承了遗产,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张弼士观察到南洋的外国人很多,但外国人喜欢的高档酒在南洋却很少见,他见机行事,在南洋开设了一家专营各国酒类的商行,将米行老板的遗产又翻了几番。除此之外,张弼士还利用平日里积累的人脉关系,顺利拿到荷属东印度一些岛屿贩卖鸦片的专卖权,这一桩生意更是让张弼士成了南洋数一数二的大富豪。之后,张弼士又拿着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经验,回国创办了家玻璃厂、第一家机器织布厂以及第一家葡萄酒厂等企业,资产翻倍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快超过了清朝国库的资产。可令张弼士没想到的是,即使他是个富可敌国的大富豪,在某些国家眼里却依旧是下等人。1898年,张弼士携妻带娃准备归国,没成想在上船时遇到了几个傲慢无比的德国售票员。德国售票员一看到中国人的面孔,立即哈哈大笑,嘲讽说:“就凭你中国人的身份,只配低等舱。”张弼士听了这话,勃然大怒,要知道以他的身份,去哪国都是座上宾,他甚至还登上过美国的《纽约时报》,被称为中国的洛克菲勒。张弼士愤然离去,心中暗下决心,他一定要让这群德国佬好看!之后的半年,张弼士利用手头的资金和人脉,创办了一家和德国船公司几乎无差的船公司,服务更好,票价却只收德国船公司的一半,还规定德国人不准乘船。这样一来,谁还愿意乘坐德国的船,德国船公司几乎破产。因此在张弼士创办船公司半年后,德国船公司总经理亲自登门道歉:“对不起,之前是我们的过错,您大人有大量,放我们一码吧!”看这德国人低头下气的样子,张弼士心中感到一阵痛快,终撤下了这个规定。实际上,张弼士除了以“豪”闻名于世外,他的乐善好施也流传百芳。张弼士坚信达则兼济天下,富了以后,一直致力于发展中国的商业、教育、工业等。他投资建设了粤汉铁路,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的校舍,在福建修建了数十所“育善堂”,真正做到了为富也为仁。@格桑读书张弼士的故事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启发,即国家强大了,作为国民的我们才有底气。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落后腐朽,只能受西方各国的欺辱,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站起来了,我们也站起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也是未来千千万万个“我们”的底气所在。

3、张弼士个人资料

“中国人没有资格坐头等舱!”1898年,华人首富张弼士携眷乘船,德国售票员这样嘲讽道,气得撕碎船票转身离去。半年后,这家德国船公司老板亲自登门道歉,并取消这个规定。1898年,印尼港口一座由德国人运营的游轮即将开船,一个华人携家眷正要登船时,却受到了德国售票员的歧视,华人愤而下船。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很快就会为他们的歧视付出代价!这个华人就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张弼士,也是我国著名的红顶商人!张弼士于1841年出生在广东。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但是上天偏偏折磨命苦的人,在他18岁那年,家乡爆发了百年难得一遇的灾荒。无数人在此次的灾荒中丧失了生命,无奈之下,张弼士只能跟着大部队前往南洋寻求一条生路。到了南洋后的张弼士很快便在一家造纸厂打工。因为张弼士在工作中十分细心,而且也很快就上手了相关的工作。他的出色表现被造纸厂的负责人看到了眼里,很快就将他升任成了纸厂的管账先生。在工作了几个月后,造纸厂的老板十分欣赏这个出色的年轻人,他认为如果让这个年轻人接手了自己的家业,那它一定能够发扬光大,到时候自己就算是死也瞑目了!在打定主意之后,纸厂老板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而张弼士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通过他不断的努力,很快便挣下了一大片家产。而张弼士也顺势成为当地的首富,从此在南洋混得风生水起。但是他没有想到,有着如此强大身家的自己竟然会遭到歧视。当时的张弼士带着自己的家眷要从印尼出发,前往新加坡。为了路程上能够舒服一点,张弼士便让自己的管家去德国渡轮上,为一行人购买头等舱的船票。但是他没有想到,管家带回的只是普通舱的船票。张弼士十分不解,自己明明已经交代清楚了,为什么管家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面对张弼士的质问,管家只能吞吞吐吐地解释说,德国的售票员不愿意将头等舱的船票卖给他。管家的解释让张弼士十分愤怒,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受到这样的待遇,于是他便怒气冲冲地去找售票员,想要一个说法。但是德国售票员面对他的质问十分不屑,他表示张弼士的太太可以买头等舱的船票,但是张弼士是华人,按照公司的规定就是不可以买头等舱的票。售票员脸上的轻蔑深深地刺激了这个中国人,他愤怒地将自己手中的船票撕碎,撒到了大海里,立志要给他们这些看不起人的德国人一点颜色看看!回家之后,他马上邀请了张榕轩、张耀轩两兄弟,三人一起出资创建了两家船运公司。并且公司的经营和服务全部按照德国船运公司的模式来,但是整个船票的票价比他们低了一半!在同等的条件下,人们自然更愿意选择便宜的商品。于是张弼士创办的船运公司很快就占据了大半个船运市场,那家德国船运公司的业务也开始急速下滑。而且张弼士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也禁止德国人乘坐自己公司的船只。这一系列的操作终于让那些瞧不起人的德国人付出了代价,他不得不亲自登门道歉。张弼士终于狠狠地出了心中的一口闷气,除此之外,张弼士也心系中国。他在发达之后,在国内创办了大量失业,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张裕葡萄酒厂。当初他受邀参加了一场宴会,偶然间听到一个法国人盛赞山东烟台酿造的葡萄酒。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弼士将这个法国人的话听到了自己的心里,马上返回山东烟台进行实地考察。在确定烟台具有酿造葡萄酒的优质条件后,他便在烟台出资创建了自己的葡萄酒酿造基地,而且为了打出自己的名声,他将葡萄酒公司命名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经过精心的酿造,张裕葡萄酒很快就在世界上打开了市场,获得了一致好评。直到如今,张钰葡萄酒依然在中国广受好评,受到了千家万户的喜爱。张弼士为中国创办了很多实业,促进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和工业的发展。虽然没有能够改变中国当时备受压迫的现状,但是也为中国打下了工业基础。正是因为有了和张弼士一样的爱国商人为中国不断付出,我们才能建立起现代的工业体系,才能拥有现在这般强大的国力。中国的强大离不开他们的付出,相信当他们看到如今强盛的中国,都将发自内心地感到开心和自豪!#张弼士简介#

4、张弼士视频

他富可敌国,顶峰时期他的财产达到8000万两白银,比清政府当年的财政收入(7000万两白银)还多1000万两白银,比当时江南首富胡雪岩的财产多出5000万两白银以上,成为富甲南洋的侨领、当之无愧的华人首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葡萄酒第一人,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传奇的一生。张弼(bi)士,名肇燮,字振勋,1841年12月21 日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黄堂车轮坪村。父亲张兰轩是清朝道光初年的秀才,在乡村当塾师。因家境贫困,张弼士只随父读过三年书,13岁就辍学到姐夫家放牛,后来从师操习竹篾工,编箩织篓做鸡笼,学得一手好技艺。1858年,17岁的张弼士告别父母和妻子,只身奔赴荷属东印度的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做苦工,三年期满后到一家福建华侨开的纸行当店员。他工作认真勤恳,深得老板信任。不到两年,老板将独女许配给张弼士作偏房。岳父病逝后,张弼士继承岳父家遗产。张弼士看到当时巴达维亚外国人逐渐增多,经常出入夜总会,还有许多欧洲的富商需要高档的欧洲酒类,但在巴达维亚还少有这类商品。他敏感地捕捉住这一天赐良机,果断地调拨资金,开设了一家专营各国酒类的商行,也因此张弼士对各类葡萄酒很了解。1890年,张弼士任巴城商务领事时,有一次参加法国领事举办的酒宴。所品饮的法兰西上等葡萄酒,其香习习,其味绵绵,的确让人不忍释杯。席间,法领事不经意间叙述了烟台等地漫山遍野的野葡萄,以此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别具特色。说者或许无意,听者却是有心。自此,在张弼士的心中产生建立葡萄酒公司的念头。1891年,张弼士应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之邀到了烟台。盛宣怀跟他商讨兴办铁路事宜。张弼士借此机会对烟台进行了全面考察,了解到此地靠山面海,气候湿润,土质肥美,确是种植葡萄的好地方。盛宣怀对张弼士的想法大力支持。后来,盛宣怀把张弼士开办张裕葡萄酒酿酒公司的奏折上奏朝廷,光绪皇帝准奏。1892年,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购置占地千亩的两座荒山,开辟3000亩葡萄园,雇请民工2000多人,建造了个也是亚洲大和世界第三大的葡萄酒工业园基地,成立“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张弼士把公司取名 “张裕”,有其深意,以其“张”姓开头,“裕”为祖国“昌隆兴裕”之意。为了酿造优质葡萄酒,张弼士从德、法、意等国引进了124个品种和120万株葡萄苗,栽培试验、驯化育种、淘汰选优。同时借鉴外国的经验,采用进口的白橡木贮酒桶贮酒。每一年都要给藏酒“转桶”,也就是从一个桶里转到另一个桶里去。在转桶的过程中,将沉淀在底的结晶体酒石酸除去,使酒色更为清纯。1915年,经过20余载的努力,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张弼士经营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此次送展的“可雅白兰地”、“红萄萄”、“雷司令”、“琼瑶浆”(味美思)一举荣获优等奖和4枚金质奖章,这是中国商品在国际上获得如此殊荣,“可雅白兰地”也因此而命名为“金奖白兰地”,成为驰名世界的名牌。从此,葡萄酒这种酒只属于西洋的历史被永远改写,而这位历史的改写者就是当年编歌自唱的放牛娃张弼士。他在山东烟台创办了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成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1916年9月,张弼士为庆祝“可雅白兰地”酒荣获金奖和赴美之行成功,在印尼巴城五知堂设中秋宴会答谢中外宾客。会上他异常兴奋,频频举杯祝酒,导致心肌绞痛,12日,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荷兰皇家医院,享年75岁。张弼士病逝后,移柩返籍途经新加坡、香港时,英荷政府下半旗致哀,国学大师章炳麟敬送挽联“南人光祖国,天际以归魂。”孙中山先生在得知噩耗后,还特派代表送挽联:“美酒荣获金奖,飘香万国;怪杰赢得人心,流芳千古。”历史的契机加上强烈的爱国之心成就了这位中国葡萄酒酿造第一人,此文主要介绍张弼士和葡萄酒姻缘,随后我会更新一篇更详细的文章介绍张弼士传奇的一生,欢迎关注。

5、张弼士历史事件

张弼士博物馆???

6、张裕张弼士

1898年,张弼士带着妻子登上了一艘即将回国的邮轮,想买两张头等的船票。没想到那德国的售票员轻蔑地盯着他说:“中国人不许购买头等票,你有钱也不行。”张弼士愤怒至极,直接转身下了船。然而半年后,那售票员就被开除了,邮轮公司的老板亲自找到张弼士道歉。张弼士出生在广东,小时候家里很穷。好在父亲是乡里的教书先生,勉强能养活他。父亲坚持要求他学习文化知识,对他的管教也比较严格。即便如此,张弼士也只读了三年书。之后他还想继续读书,但是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为了吃顿饱饭,张弼士每天都在地里放牛,很少有时间再看书了。等到他15岁这年,乡里突然闹饥荒,几十年难得一遇的倒霉事就恰巧让他给碰上了。眼看着陆续有人饿死,大家都不愿意坐以待毙,纷纷都跑到外地去了。大家都说,先到外地生活一段时间,等过几年再回来。可一转眼三年过去了,出去的人越来越多,回来的人却基本没有。张弼士知道,自己也必须要出去谋生了。但是该去哪儿呢?他想,既然要出出远门,索性干脆就走远点,也不算白出去一趟。于是他背起行囊,直接跑到了巴达维亚,也就是如今的雅加达。那时,巴达维亚还是荷兰的殖民地,那里建设了不少工厂,有许多工作机会。他先到一家米店打了几个月的工,每天倒能吃饱饭,但实在赚不到几个钱。于是他从米店辞职,选择做了矿工,危险程度高,但给的钱也多。他踏实肯干,几个月后交到几个朋友。在朋友的介绍下,张弼士来到了温氏米行干活儿。老板看他干活勤恳,脑筋又不错,抽时间还会教他做账房。学了一段时间后,他就不干体力活儿了,成了米行的账房先生。每隔一段时间,老板的女儿就会来店里找老板,也就顺带认识了张弼士。两人都是年轻男女,一开始见面还不好意思说话,之后才慢慢熟络起来。小姐对张弼士的印象很好,觉得他既有脑筋,又勤劳踏实,是不可多得的好男人。小姐的心思被老板看出来以后,老板便做主将女儿嫁给了张弼士,他一向看人很准,相信张弼士会带着女儿过上更好的生活。果然,张弼士压根没有因为能接手米行就得意洋洋,反而有着更加长远的打算。因为米行的收入,他手里已经有闲置的资金。他用这些钱开了一家商行,主要就是卖酒,凭着他的经营头脑,商行发展得不错。之后他又投资垦殖业,也赚了不少,成了当地为富有的华人,他终于等到了衣锦还乡的好时候。然而在登上邮轮买票的时候,张弼士被售票员的话狠狠地侮辱到了,他没有忍耐,而是在售票员嚣张的眼神中走下了船。不久之后,他便花钱开了一家邮轮公司,邮轮的规模与航线都与那家公司一样。他亲自设定票价,要求每张票都要比那家公司的便宜。不仅如此,乘坐张弼士家的邮轮必须不是德国人。邮轮公司刚运行了十天半个月,那家邮轮公司的老板就发现了端倪。仔细观察了几个月发现,张弼士应该就是冲着自己来的。他在公司里仔细调查,才发现是不正当规定惹出的问题。于是他赶忙登门给张弼士道歉,还将那个售票员解雇了,希望能与张弼士和平发展。此后,邮轮的票价统一,大家自然选择乘坐的邮轮,再没有出现过什么侮辱人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