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期待点赞,谢谢!)五、新诗发展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成为衡量诗歌的重要标准。新诗发展中的民族形式的讨论,对欧化倾向的批判,更肯定了民歌和古曲诗歌对于新诗发展的价值。内容上强调诗歌与革命斗争的关系,形式上强调诗歌与群众欣赏习惯、鉴赏水平的关系,大体上决定了40年代新诗的主要面貌。在解放区,作为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直接产物,出现了形式是民间和民族的长篇叙事诗的高潮。配合人民解放运动的开展和人民战争的进行,解放区诗歌以长歌的形式,记载了人民的受苦、抗争和胜利的艰难历程。代表作品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田间的《赶车传》(第一部),阮章竞的《圈套》,张志民的《死不著》,《王九诉苦》,李冰的《赵巧儿》,以及阮章竞的定稿于战争年间、出版于新中国诞生以后的《漳河水》。当时致力于通俗诗歌写作的还有王希坚、贺敬之、戈壁舟、严辰等。而在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里,“枪杆诗”颇为盛行,集中体现这一成就的是毕革飞的快板诗,它同样注重内容上的革命性和形式上的大众化。在国民d统治区,诗歌的直接社会功能表对于腐朽没落事物的揭露与抨击。主要形式民谣、小调的形式,因之有袁水拍的《马凡陀的山歌》、臧克家的《宝贝儿》等作品出现,但也有一批诗人以自由体新诗作为基本形式。他们分属于“七月”与“九叶”两个诗人群。前者团结在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七月诗丛》周围,主要成员有绿原、阿垅、曾卓、鲁藜、孙钿、彭燕郊、杜谷、牛汉、鲁煤、化铁、罗洛、徐放、方然、芦甸、郑思、钟瑄、胡徵、朱健、朱谷怀等。他们大多受到艾青的影响,肯定诗的战斗作用,并将诗所体现的美学上的斗争和人所意识到的社会责任统一起来,用朴素、自然、明朗、真诚且有独立个性的声音为人民的今天和明天歌唱。代表作品选编成20人集《白色花》出版。后者以《中国新诗》、《诗创造》、《森林诗丛》为中心,代表诗人是辛笛、穆旦、郑敏、杜运燮、陈敬容、杭约赫(曹辛之)、唐祈、唐湜、袁可嘉。他们从战争动乱中感知人民的希求,重视诗人自身对社会现象的体验,注重诗艺的磋磨与意象的新颖,追求形像的流动性和雕塑的立体感。他们不同程度地熟悉外国现代诗歌并受到陶冶,由于注意熔哲理诗的思辨、社会诗的技巧、抒情诗的魅力于一炉的艺术效果,故与当日诗风相比,偏于蕴藉深沉。代表作集中于编成的《九叶集》。40年代后半叶是灾难深重的岁月,也是黑暗将要退却、黎明为期不远的岁月。无论是解放区的诗人为明朗的白昼而高歌,还是国民d统治区的诗人为凄冷的长夜而低吟,新诗的主调都是对祖国黎明的呼唤,象一只在暴风雨中搏击奋飞的英雄之鸟。(待续,谢谢关注!)#牛汉简介#
2、关于牛汉的资料有哪些婚外情像一个魔咒,知道是悬崖,还是奋不顾身往下跳。老舍与赵春阁同居,一个才子,一个佳人,看起来天作之合,后却落得一个投湖,一个孤老终生。1937年,“七七事件”爆发,老舍告别妻儿,辗转来到武汉,靠自己的声望,众筹建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主持工作,投入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中。老舍忙不过来,给他安排了一个助手,这个人就是赵春阁。时年,老舍39岁,名满天下,赵春阁24岁,在文坛崭露头角。“她没有陆小曼的风情慵懒,也没有萧红的古怪灵动,她英姿飒爽,但眉目间的哀婉,似乎裹挟着红尘的风霜,而那些生命的隐忍及倔强,全都坚毅地收在嘴角旁。”《文艺》月刊主编胡绍轩,说:赵春阁有男性的健美又有女性的温柔。赵清阁邀请老舍为自己主编的抗战刊物《弹花》撰稿,又共同执笔,先后完成剧本《虎啸》、《桃李春风》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久,两人同居。诗人牛汉,后来在《文学报》上撰文说:赵清阁在重庆时期和老舍在北碚期间,二人均是公开同居,一起从事创作,共同署名。这几乎是重庆文化界公开的秘密。绯闻不胫而走,传到了老舍发妻胡絜青的耳朵里。胡絜青与老舍同为满族正红旗人,也是才女一枚。她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喜欢绘画,师从齐白石大师,深受器重。两人系自由恋爱,传说,半年间,老舍就为胡絜青写了一百多封信。终抱得美人归。婚后,两人育有二女一子。惊闻绯闻,胡絜青也是拼了,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孩子,一路闯关,穿过重重封锁线,辗转三月之多,到达重庆。去之前,她并没有告诉老舍。当文协的同志急匆匆跑来告诉老舍,他的妻子儿女均已到达重庆时,一时间,他是真的慌了神,吃饭的筷子都掉到了地上。也许他不止一次想过会有这一天,但当这一天突如其来时,他还是惊慌失措。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因为无法面对,老舍没有去见胡絜青和孩子们,而是让文协的同志,在别处帮忙安排了住处。之后,在长达二十天的时间里,老舍既没有勇气向胡絜青提出离婚,也舍不得对赵清阁说再见。他就那么挣扎着,一筹莫展。见老舍这样,赵清阁真是失望透顶了,她觉得老舍毫无担当,干脆收拾东西,离开了重庆。赵清阁说:老舍骗了她。在她和老舍交往的这些日子里,关于自己的妻小,老舍只字未提。赵清阁走后,老舍难以割舍,又一路追到了上海。与此同时,胡絜青也追到了上海。但赵清阁,已不愿再这样不明不白地过日子,他要老舍做出选择。他对赵清阁说:“我们想法子逃到遥远的地方去,找一个清净的住处,我著书,你作画,与清风为友,与明月为伴,任天塌地陷,我们的爱情永生!”但这近乎童话的浪漫,已打动不了赵清阁,他对老舍的“逃避”,又一次含泪说:我不!那么决绝与失望。老舍又一次乖乖地回家了。好男人与男子汉之间,也许隔着不止一个太平洋。1946年,老舍受邀赴美讲学,原本说是去一年,他却在那里整整呆了四年。四年里,他对妻儿不冷不热,却独对赵清阁念念不忘。1948年,老舍写信给赵清阁,说:“我在马尼拉买好了房子,为了重逢,我们到那儿定居吧。”从1942到1948,6年过去了,老舍一直在挣扎。他像一个乡下土财主,什么都想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许多仁人志士纷纷回国,老舍接到再三邀请,却迟迟不动。但当他收到赵清阁的信后,立马动身回国。其实,赵清阁是受周总理所托劝他回来。老舍毫不知情,内心小鹿乱撞,满心以为赵清阁会在机场迎接自己。岂不知,等来的却是一纸书信,里面八个字:“各据一城,永不相见!”1947年,赵清阁在自传体小说《落叶无限愁》中说:“一个中年人的感情,本质是世故的,偶然的天真,不可能持久!即如你不爱你的妻,可你会爱你的孩子!”这句话,是说给老舍听的。文革期间,老舍遭受了批斗和毒打,每一天,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在批斗期间,妻子胡絜青又写大字报,告发他的婚外情。1966年8月24日,老舍在外挨了批斗之后,拖着破碎的身心回家,却被妻儿拒之门外。老舍在太平湖畔呆了整整一天,又徘徊了小半夜,终生无可恋,在半夜投湖自尽。“因为我们是活在现实里的,现实会不断地折磨我们!除非我们一起去跳江,才能逃避现实,才能克服矛盾。”《落叶无限愁》中的一句话,一语成谶。2006年,李普在《随笔》上刊文说:“家是一个人的窝,是他或她的避风港,是这个人后的退路。如果回到家里也被当成敌人,就真是走投无路,只有死路一条了。”胡絜青的背叛和永无休止的批斗或许让老舍怀疑人生,但对赵清阁的辜负和爱而不得也许才是压垮骆驼后的一根稻草。或许,此时,他再想决绝地选择,也没有选择了。老舍去世后,胡絜青在痛苦的回忆中,挣扎度过了余生,而赵清阁则以“晨昏一炷香”的缅怀为其孤独终老。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故事##头条故事挑战赛##婚姻、爱情与性#
3、牛汉介绍据说是的中国近现代作家排行榜,居然没有莫言,中国的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个人评价,莫言有资格进前十!大家看下面的榜单,前十里面别的不敢说,叶圣陶和舒婷的文学成就比不上莫言吧?叶圣陶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不错,但是在文学方面,有什么好的作品吗?舒婷除了一篇《致橡树》,好像没有其他名作了吧?其作品的思想性,社会性跟莫言有的比吗?完全就是小资情调罢了!还有李大钊,也不能什么称号都往人家身上安吧?别的就不说了,只想说,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相信历史会给莫言一个公正的评价!中国近现代作家排行榜前100名1.鲁迅2.老舍3.朱自清4.冰心5.曹禺6.矛盾7.巴金8.叶圣陶9.郭沫若10.舒婷11.林语堂 12.光未然 13.李大钊 14.王蒙 15.余秋雨 16.余光中 17.三毛 18.金庸 19.魏巍 20.钱钟书21.席慕容 22.丰子恺 23.臧克家 24.海子 25.冯骥才 26.沈石溪 27.牛汉 28.高维生 29.林海音 30.曹汉文31.曲波 32.郭小川 33.王小波 34.碧野 35.田汉 36.周而复 37.赵树理 38.陈残云 39.柳青 40.汪曾祺41.贾平凹 42.梁晓声 43.史铁生 44.沈从文 45.梁羽生46.刘心武 47.余华 48.秦牧 49.白桦 50.沙汀51.夏衍 52.丁玲 53.杨沫 54.周扬 55.贺敬之 56.周作人 57.杨朔 58.柯岩 59.李季 60.周立波61.孙犁 62.萧军 63.萧红 64.吴晗 65.刘流 66.路遥 67.陈忠实 68.王安忆 69.胡适 70.张爱玲71.梁实秋 72.王国维 73.张天翼 74.吕叔湘 75.吴伯箫76.顾颉刚 77.冯铿 78.胡也频 79.鲁彦 80.许地山81.丁西林 82.莫应丰 83.艾芜 84.冯雪峰 85.李健吾 86.古龙 87.姚雪垠 88.萧乾 89.吴强 90.马南邨91.唐弢92.杨骚 93.叶君健 94.严文井 95.刘白羽 96.袁珂 97.查良铮98.田间 99.王力 100.古华
4、牛汉简介及作品读书3:《开卷闲话八编》董宁文(子聪)著(签名本),10万字,271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8月。闲话平真,深读味浓。皆文人、作者、书人的书来信往,人来人往,或谈人、谈书、谈事。以月为章,文坛琐事,真实记录(2012年6月-2013年12月)。种种逸事句章,虽未达赤膊上阵,却斯文着你考我证,往来拼杀。这年崇敬的散文家、版本学家、藏书家黄裳去世,追思裳翁文风真性情。隔年,有“老顽童”之称作家车辐仙逝,正筹资买其著两部。还有离世者,称“活化石”的散文家章品镇;“南张北梅”的传奇梅娘(孙嘉瑞),去年读过考这“称号”的文章,这不便证;“收集癖患者”翻译家傅维慈;弥留不忘作品的剧作家宋词;“七月派”著名诗人牛汉;身世坎坷的翻译家吴劳等等。逝者记录,无论详简,读了都很难让人平静。开卷有益,又发现几本好书,银钱少了,书柜添香。#都来读书# #阅读# #正月十五#
5、牛汉简介及图片文学史的生成与回望就有关文学史上白洋淀派和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区分问题,诗人严红卫回答微信公众号槐树花主办者、作家董植林老师的提问1,孙犁的那个叫荷花淀派,也叫白洋淀派,林莽老师这批下放白洋淀而写诗的北京知青,是自发形成的文学群落,叫白洋淀诗歌群落,两者完全两码事。而且这个白洋淀诗歌群落,是著名的七月诗派老诗人牛汉在1994年寻访白洋淀的过程中,加以科学命名的。2,一个文学背景是抗日战争期间,一个文学背景是文革知青下放期间。地点都是白洋淀,叫法也不同。后者完全是诗人身份,林莽老师还兼具画家身份。他在白洋淀画了不少画。3,孙犁不写新诗。林莽老师这批人是建国后出生的,林莽老师本人1949年生,真名张建中。他们文革下放,在白洋淀知青点写诗,国内的受食指诗歌影响,国外的受西方诗歌影响。他们是高干子弟,当时能够搞来专家研究用的灰皮书,黄皮书,并不对外出版发行。因为是文革,西方文学基本封杀。他们读书的渠道,也是秘密的,书籍是内部搞来的。食指诗歌,是知青中流传的手抄本。当时诗人食指下放在山西杏花村。当代文学史把食指称为文革诗歌第一人。而且,食指也是林莽老师挖掘出来的。不然,完全会被埋没和埋葬。文革开始,知青下放,食指先生写出了著名的诗歌《相信未来》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2022年9月16日上午,南羊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