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生平简介(柳公权生平介绍)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1 13:01:54 浏览
1、柳公权生平介绍

褚遂良这幅小楷书,欧颜柳赵都自愧不如,写“江湖体”的应该看看褚遂良是何人?正儿八经的唐初四大家之一,唐朝书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更是使唐楷走向成熟的一号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对其十分看重!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父亲褚亮和欧阳询、虞世南是同事,褚遂良书法从小就得到两位名家指导,可以说是上追魏晋风韵,下启唐楷风华。他在唐朝曾经担任过“中书令”的职位,这个职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级别,而且因为李世民在未登基前就做过“中书令”,所以这个官职一般不轻易与人。历来唐朝能担任中书令者,必是李唐皇族的心腹。而褚遂良明显就是。他的书法学虞世南、欧阳询,上追“二王”,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风格,使得唐楷走向了成熟,又影响了后世的柳公权以及徐浩等书法家,可以说是功莫大焉。他平生擅长的书体,就是楷书,其楷书端正严谨,有盛唐气象,后世学习者数不胜数。就比如这幅在民间流传有序的小楷《诗唐风》,这幅字让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汗颜,当代那些写江湖体的人,真应该好好看看。这幅小楷《诗唐风》是褚遂良从《诗经》之中挑选的诗数首,每一个字都写得极其精彩,刚柔相济,潇洒而清秀,乃是后世学习小楷的上等范本。《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就连狂人米芾看了,都佩服到五体投地,连连赞叹:“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这句话用来评价褚遂良的书法,再合适不过了,到现在过去了1000多年,这幅字仍旧是书法史上的经典大作。今天,就将褚遂良小楷《诗唐风》进行高清复制,字字与真迹一模一样,以供大家学习和临摹。——编辑十九#行楷##书法##书法爱好者#

2、柳公权生平简介50字

柳公权孤本楷书现身敦煌,10余米碑刻未损分毫,如今却藏于法国!唐代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四人都曾在朝廷任职,但是要论起谁的字受历代皇帝喜欢,那还是当数柳公权。柳公权在当时就是皇家御用文书,曾侍奉过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皇帝。从唐穆宗到南唐中宗李煜一直到清朝乾隆皇帝,柳公权的书法一直深受历代皇帝推崇。唐朝时期佛法兴盛,甚至出现了以专门抄写佛经为生的“抄经人”,柳公权作为当时的翰林书诏学士,也曾奉唐文宗之命抄写过一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既为柳公权亲手所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当时所有佛经作品当中的无上精品。有一次,唐穆宗问柳公权怎么把字写好,柳公权答曰:“心正则笔正”。这五个字不仅是柳公权书法的写照,也是后世学习书法,品评书法的一大箴言。“心正”“笔正”不仅是对书法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书写者人格的高度肯定。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曾经这样评价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延年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宝为神物。”这不仅是说柳公权的作品骨力刚毅,也是对柳公权作品流传状况的说明。这一帖《金刚经》就是柳公权散落人间的宝物之一。唐代以后,中原王朝力量削弱,无力再控制河西走廊,于是这一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和众多珍贵的佛经作品一起,被封存在敦煌大漠的洞窟之中一千余年。1908年,这一帖楷书《金刚经》被发掘出来,法国的文物贩子希伯和以极低的价格将众多无价文物贩至法国,其中就包括柳公权的这一帖孤本楷书《金刚经》。这一帖《金刚般若波罗心经》一共被刻在十二块石板之上,横1166.6厘米,纵28.5厘米,这件作品也是已知的大的楷书作品。碑刻每行十一个字,全文一共五千余字,在敦煌的黄沙之中封存了一千余年,竟然一字未损。根据落款显示,这一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作于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这一年柳公权四十七岁,书法已经完全成熟,也是其书法创作的高峰期。《金刚经》作成以后,又被皇家御用刻手邵建和刻于石刻之上,储藏在敦煌。柳公权传世的作品本来就少,知名的只有两件:《神策军碑》和《玄秘塔碑》。两部作品当中,《神策军碑》被侵蚀得过于严重,字迹不清,给学习本身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一件《玄秘塔碑》保存虽较为完好,但终究不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成熟,显得过于严整,不利于初学者学习。经过多方努力,我们采用进口微喷技术,终于将现藏于法国国家博物馆的这一帖《金刚经》真迹进行了一比一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欲购此《金刚经》全卷本,您可以请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

3、柳公权的生平作品

柳公权《神策军碑》全文朗读翻译 柳公权生平第一妙迹 镇中张志新 - 柳公权《神策军碑》全文朗读翻译 柳公权生平第一妙迹 镇中张志新 - 今日头条

4、柳公权生平小故事

文徵明86岁的书法,字字风流、笔笔从容,不愧是明代的“书法一哥”!书法史上得享遐龄的书法家很多,唐代有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诸人,到了明代为著名的要属文徵明了。文徵明是书法史上少有的非天才式书法家,他自幼愚钝,11岁的时候才开始开口说话,大家都一致认为他是“白痴”。其实文徵明属于那种开窍比较晚的孩子,当他遇见了他人生当中的贵人李应祯之后,才逐渐走向了艺术之路,并且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文徵明在整个明代中晚期书坛的影响力,让他足以成为了明代的“书法一哥”,其影响力一直到了清代的中后期的“碑学”兴起,才慢慢淡出书坛。文徵明无论是诗词、音律、绘画、文学、书法,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尤其是他的书法,更是后人手追心摹的对象,在李应祯的指点之下,他自幼便掌握了笔法之妙,而很多人书法人都是在摸索数十年之后才慢慢懂的,文徵明则可以说是没有走过弯路。文徵明一生当中,重复创作多的作品莫过于屈原的《离骚》,文徵明一生仰慕屈原大夫的为人和情怀,并且生平多次以小楷和行草书抄录他的《离骚》,在文徵明86岁的时候,他始终笔耕不辍,并且这个时候文徵明的书法已经达到了一种“入神坐照,人书俱老”的境界,对于学习书法的朋友而言,这个时期的书法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作品。屈原的《离骚》,基本上每个朋友都背过,倘若你想写一手漂亮的行草书,将屈原的原文记诵下来,然后再去临摹文徵明的这件行草书《离骚》,临摹数次之后再去进行背临,用不了几次,你就基本能够熟练创作这件作品了。文徵明乃是“二王”一脉书风的重要传人,当你熟练掌握了其笔墨规律之后,再去上追晋唐诸家,就能够事半功倍而游刃有余了。而文徵明的这件行草书长卷《离骚》经过历代的递藏,现在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我们如今采用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复刻技术,按照1:1复刻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字字细腻清晰,与真迹一模一样。欲购此文徵明行草书长卷《离骚》,请点击下面“看一看”#柳公权生平简介#

5、王羲之柳公权生平

赵孟頫小楷中的无上妙品,纵然羲之再世,也不过如此!有过书法经验的人都听过“楷书四大家”,这四个人分别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子昂,大家对于前三位都很熟悉,欧阳询楷书融合了南朝“帖学”和北朝“碑学”,将楷书的峭拔和险绝写到了一个顶峰。而颜真卿则是从秦汉以来的碑版当中吸取了篆籀用笔和外拓之势,开创了一条有别于“二王”道统却殊途同归的书学之路,柳公权则是作为“唐楷”的殿军,融合了多家之长,成为了后世的“标准楷书”。而赵子昂则是一个非楷书顶峰唐朝时期的人,而是距离唐代有着300多年,他又是凭什么能够跟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呢?首先出身决定了一个人的天资和际遇,他是宋代皇室的后裔,天分超绝,自幼读书便过目成诵,在学问上很快便超越了他的老师,在书法领域,有史料记载他能够在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将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临摹了五百遍,其书法更是少年成名。赵子昂可以说是元代极罕见的奇才,在诗文领域,他被誉为元朝的“翰墨之冠”,在绘画领域,他更是文人画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影响巨大,在书法领域,更是莫有能及者,他精通五体,每一种书体都达到了与前人比肩的高度。在书法领域,赵子昂为精擅并不是他的行草书,也不是他的中楷,而是他的小楷,他在小楷领域也真正达到了与古人比肩的高度。他晚年所写的一件小楷作品,即便是王羲之活着,也不一定能够超过他!这件作品就是赵子昂生平的小楷顶峰《道德经》。此作书写于公元的1305年,也就是元朝的大德九年,这一年赵子昂刚过了天命之年,正是他生平书法水平为鼎盛的时期。赵子昂的小楷在元代的时候,就已经被书林所公认,他在三十八岁的时候写过一件《过秦论》,大书法家鲜于枢见到此作之后,无比惊叹,顿时写下了一段跋文: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此卷笔力柔媚,备极楷则。后之览者,岂知下笔神速如风雨耶。意思是说赵子昂的五体书法都是当世第一的存在,而在这五种书体当中,尤其以小楷写得好,堪称楷书的极则。赵子昂的小楷主要是宗法王献之,又从钟繇和萧子云悟出上乘笔法精要,同时对于唐代经体书法也有过精微的体察,才形成他超凡的艺术风格。十几年后,赵子昂写了他生平小楷的扛鼎之作《道德经》,此卷无论笔法还是气质都更胜青年时期,全卷足足有五千余字,蔚为大观,其字数之巨,其笔法之精,其结体之美,乃是中国书法史上小楷的典范。是一部真正的惊世之作。此作现在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而今,我们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件赵子昂的惊世小楷《道德经》的原作进行了超高清的1:1复刻,复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字字细腻清晰。欲购此赵子昂小楷《道德经》全卷,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6、柳公权生平碑

柳公权11米楷书长卷,现藏法国巴黎卢浮宫,这才是中国汉字的典范!在书法的学习领域,对于普通的书法爱好者而言,其大的障碍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对于学习者而言,难以有一个为正确的选择。学习书法从楷书学起,乃是唐代以后书法人的一条铁律,而在唐代的楷书名家当中,有一个人的书法是真正可以作为“标准汉字”的,这个就是柳公权。柳公权的楷书没有欧阳询的寒俭之气,也没有颜真卿的粗野,可以说是唐代楷书的集大成者,也是唐代楷书的殿军。但可惜的是目前柳公权存世的楷书作品不过寥寥数件而已,在楷书当中,也仅有《玄秘塔碑》以及《神策军碑》负盛名,而这两件作品,前者多有字法不成熟之处,后者却因为过于残破而对于临摹者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但值得庆幸的是,在上个世纪初,从敦煌的莫高窟藏经洞当中流出一件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此作也是目前我们发现的一件唐代10米以上的长卷,全卷前面略有剥蚀痕迹,但字迹清晰,是一件难得的“楷书教科书”!此作便是柳公权的楷书《金刚经》。很多人不知道柳公权的书法地位,在唐代的中晚期,唐文宗以及唐德宗的时代,柳公权的书法之盛,远远超越前代的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诸人,甚至文宗曾经感叹道“即便是王羲之再世,也无法超越柳公权”,又因为柳公权为人刚直,品行极好,且有着“心正则笔正”的论述,这使得他的书法被称之为“君子书风”。在柳公权的时代,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皇亲国戚,皆以得到柳公权的片纸尺牍为荣,先人故去之后,倘若得不到柳公权亲笔书写的墓志铭,那便是不孝,由此可见柳公权书法之盛名,可谓是一时无两。在唐代“以书取仕”的大背景之下,柳公权自然免不了奉敕抄录经典,以便于传之后世,这件藏于巴黎卢浮宫的这件《金刚经》便是文宗皇帝下令,让柳公权抄录的经典范本之一,虽然真迹已佚,但这件极为罕见的唐拓孤本,却能够保存了下来,实属书坛的一大幸事。唐代的纸张多为麻纸和黄表纸,正常环境之下难以保存至今,而在敦煌埋藏700多年的这件拓本,长期保存于莫高窟极度干燥的环境当中,是其能够完好无损的一个重大原因,也因在1903年被伯希和劫掠到了法国,免于百余年间的一些变革得以保全。对于学习楷书的朋友而言,这件柳公权的《金刚经》可以说是学习楷书的一大法宝,将此作临摹数通,不仅能够规范你的字形,更能从文意中开悟智慧,增加福报。是真正值得每一个书法人毕生正藏的旷世经典。而今,我们经过多方找寻,将藏于卢浮宫的这件柳公权楷书《金刚经》长卷的原作进行了超高清的1:1复刻,复原出了跟原作一模一样的作品,细腻而清晰。并且加以手工装裱,以便于保存、临摹和收纳。欲购此柳公权楷书《金刚经》,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7、韩愈柳公权生平

柳公权孤本楷书横空出世,这才是压箱底的大招,专家为它大打出手在狗血网络小说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桥段:家里老爷子去世了,众兄弟为了遗产继承争论不休,结果这时在外面养了几十年的私生子横空出现,把其他兄弟都收拾得服服帖帖,哑口无言,然后顺利继承遗产。你想不到,类似这样狗血的事情,也在柳公权的众多书法作品之间发生了……柳公权一直极负盛名,他在书坛上享有的地位自不必多说,留下的墨迹也并不算少。在他的众多作品当中,两部著名的作品:一是《玄秘塔碑》,二是《神策军碑》。人们一直觉得柳公权书法的巅峰之作左不过就是这两部作品,也为此一直争论不休,直到柳公权的另一帖楷书孤本《九疑山赋》现世,人们关于前者的争论终于结束了,话题几乎全都转向了这一帖《九疑山赋》。《九疑山赋》是一位名叫马庆才的先生在1997年间偶然得到的,根据作品后面的时间和落款,他将这件小楷公诸于世,一时之间在书坛引起轩然大波。人们对这部作品争论不休,众多专家学者为此创作了大量的研究文献,为之大打出手。他们讨论得多的问题就是这件小楷《九疑山赋》到底是不是柳公权真迹。大家把作品中的落款,文字书写中的讳字,文字行笔结体方法里里外外全都挖掘了一边,后还是肯定这一帖《九疑山赋》就是柳公权真迹的一方赢了。一件作品是否是名家真迹固然重要,但是这件作品在书坛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大家如此关注它是否是真迹还有一个原因:这件作品在艺术成就和保存完好的程度上来说,都无疑超过了《神策军碑》。若这件作品真是柳公权真迹,那柳公书法的巅峰宝座可就要易主了。说这件作品超过《神策军碑》并非是耸人听闻。首先从时间上来看,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作于唐会昌元年,也就是841年;《神策军碑》作于会昌三年;而这一卷《九疑山赋》作于会昌四年(844年)。单是从时间上来说,《九疑山赋》的写作时间要比前两者更晚,也更加成熟老辣。从技法上来看,《九疑山赋》也确实是如此。《九疑山赋》柳公权的书风明显,但是不论是结构还是点画,其中的字迹都比其他的作品更加严谨和精到。柳公权的字一向以严谨著称,笔画差之毫厘却失之千里,这也是柳公权楷书难学的原因。虽为石刻拓本,但《九疑山赋》中的点画粗细和长短变化却十分精微,每一笔都恰到好处。作为颜真卿的正统继承人,柳公权的字在颜体的基础上劲瘦有余。这一帖《九疑山赋》将晋人的劲媚和颜真卿的雍容雄浑结合。笔画劲瘦有力不失筋骨,结体又带有颜真卿的宽博雄强。虽是精细之作,但丝毫不见滞纳之气,笔墨之间足见作者书法功力已炉火纯青。这样来看,《九疑山赋》才是柳公权压箱底的大招。作为柳公权的孤本真迹刻本,其原石刻早已不知所踪。但是当初的石刻,却是由唐代著名的石刻家邵建和所刻。邵建和也是柳公权的老搭档,在大限度上保留了柳公权墨迹的本来面目。作为柳公权的巅峰之作,又是难得的小楷孤本真迹,《九疑山赋》的价值难以估量。其中柳公权用炉火纯青的技法将点画和结构的严谨做到了,这帖小楷对于我们学习楷书笔法和结构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将这一帖《九疑山赋》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期待您的喜欢。

8、柳公权的生平际遇

上海一位退休老人,花了60年狂练王羲之,终于超越赵孟頫,声名远播国外,一件作品轻松上亿!在书法史上,凭借书法征服异族,名号远播的书法家不在少数。比如大唐时异邦来朝,会准备专门的“购柳钱”,购买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日本的国门,也是在日本早有声望的明代书法家姜立纲题写的。在上海有一位仙风道骨的退休老人,他从幼年便开始学习书法,年纪轻轻便名闻国外,他所留下的只字片纸也价值不菲,让人们争相抢购。此人花了六十年时间狂练王羲之,专学魏晋,甚至被认为超越了赵孟頫。此人便是书法宗师董其昌。董其昌是上海松江华亭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曾供职于翰林院,光宗继位以后,被尊为帝师。从三十五岁到八十岁彻底告老还乡,这四十五年间,董其昌先后三次出仕,为官十八年,归隐二十七年;归隐的时间比出仕为官的时间还要长。加上入仕前的时间,董其昌学王羲之学了足足六十年。在复杂的斗争中进退自如,让董其昌拥有了充足地时间钻研书法;帝师和京官尊贵的身份,让他拥有丰厚的财力和书法学习条件,遍阅古今珍稀法帖。自从早年科考时被评字迹不佳,董其昌开始专学书法,并且坚持“晋人之外,一概不窥”,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董其昌从未走过弯路。康熙评价董其昌的书法:“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盖其平生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赵文敏远未及也。”在康熙眼中,董其昌的地位不亚于王羲之,其实力不输赵孟頫;在他的推崇下,清朝掀起了一股学董风潮。董其昌一生喜爱的作品,是古代蒙学著作《读书赋》,他一生曾多次抄录这件作品,并且留下一件行草书墨迹本,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价值上亿是轻轻松松的事情。在明朝,文征明和赵孟頫书风盛行,董其昌却并没有被他们的书风所裹挟;而是综合各家书风,自成一体。这件《读书赋》被董其昌写得灵秀且空松。这件作品的文字结体和章法布局都相当宽疏,其字形极为娟秀。它不像赵孟頫的书法那样精熟到有俗气的嫌疑,反而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之感,在点画间给了临摹者相当大的自我发挥空间。能看懂董其昌就能奠定书法的字形之美,也能理解“二王”的魏晋风度,到底应该如何继承。我们将这件《读书赋》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