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仲连(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5年),又名鲁仲连子、鲁连子、鲁仲子和鲁连,战国末期齐国稷下学宫后期代表人物,著名的平民思想家、辩论家和卓越的社会活动家。鲁仲连生于今聊城市荏平县冯屯镇望鲁店村,长期学习、生活于临淄稷下,隐居于今桓台锦秋湖附近(起凤镇华沟村有鲁连陂;五贤祠中,鲁仲连为所祀五贤之一),游于赵,死于今高青(高城西北大王村东南有鲁仲连墓)。其著作为《鲁仲连子》14篇。燕国将领攻克齐国聊城,因谗言,燕王不信任这位将领,这位将领害怕不敢回燕国,据守聊城,齐国军队不能攻克,鲁仲连写信陈述厉害,这位将领回不了燕国,又怕齐国人会羞辱他,于是自杀了。齐王为了表彰鲁仲连,要给他爵位,鲁仲连不接受而逃到海边,说“我与其因获得富贵而屈从他人,宁可忍受贫贱而能放荡不羁、随心所欲”。魏国安釐王询问孔斌谁是天下高士,孔斌说“天下没有这样的人,如果次一等,就是鲁仲连了”。魏王说“鲁仲连是强求自己这样做的,而不是本性使然”。孔斌说“人都是要强求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不停的做下去,就会成为君子,始终不变地这样做,习惯与本性渐渐融合,也就成自然了”。
2、鲁仲连论势魏安釐王问子顺天下还有什么高士。子顺说:“现在没有这一类人了,如果退一步说,鲁仲连算一个吧!”魏王说:“鲁仲连也是勉强装出来的,不是天性自然。”子顺说:“人都是做出来的,如果他始终坚持这样做,从来没有变过,那就是君子。始终坚持,从不改变,就习惯成自然,就是天性自然了。”【华杉讲透】君子的表现,有三个不变:一是他的观点、立场始终不变,二是他始终坚守做事的原则,三是他做的事情一直坚持在做。这三条,鲁仲连都符合。魏安釐王要找高士,找出一个,他又不服,说人家“装”,这也是一种原型人物的典型话语——把对别人要求的标准无限拔高,好像那是他自己做人的标准似的,其实他自己什么都不准备做。他若能知行合一,切己体察,对照自己想一下,别人做的这些,自己能不能做到,他就不会这么轻佻地说话了,以至于还被写进史书里,示众三千年,让大家引以为戒。内容来源参考书目:《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头条创作挑战赛##大有学问# #学问分享官#
3、鲁仲连的真实照片国学经典《战国策》鲁仲连谓孟尝君曰
4、鲁仲连简介及个人资料“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古文观止·鲁仲连义不帝秦》游说之士遍布天下的那段时间,靠嘴生活的人很多,都是“士”,但有几人像鲁仲连毛遂自荐、“义务劳动”而分文不取,功成身退,杳然而去的?几乎无人!如苏秦、张仪之辈,大多都是为谋取自身功名而奔走于诸侯之间。“义务劳动”的避免了战争,使普通民众免受战乱之苦,高尚[赞]!为自身功名奔走的,也不低俗,毕竟谁不想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耀门楣,青史留名!时势造英雄,只要有能耐,在任何时候,每个人都大有可为。#鲁仲连简介#
5、鲁仲连典故战国时期,齐国人鲁仲连与魏国将军辛垣衍争论不休,情急之下,鲁仲连给他讲了一个纣王剁美人的典故!故事是这样的:商朝时期,有一天,纣王步入宫殿,发现自己的龙床上竟然躺着一个绝妙美人!美人躺在床上香肩微露,身上仅有一块薄薄的纱布遮住重要部位。微微倚在龙床上的美人一看见纣王,立刻用娇滴滴且带着一定魅惑的语气喊道:“大王,你怎么才来呀?妾身等您很久了。妾身有点热,只好褪尽衣衫在床上等大王来,希望大王不要怪罪妾身。”如此香艳场景,换成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迫不及待地、如饿狼扑食般扑上去。可是纣王却不一般。只见纣王一边慢条斯理地脱下自己的衣物,一边用自己的眼光扫视美人全身。看得床上的美人心痒痒的。没想到纣王只是脱下了自己的朝服,随后换上了在殿中的便服。美人很纳闷,便问:“大王,你怎么还不过来呀?”只见纣王拍了拍手,唤来守在殿外的士兵,说:“这个人就赏赐给你们了。”士兵很是震惊,因为这是鬼侯的女儿!从小长相惊为天人,不知纣王为何要赏赐给他们。万一这事让鬼侯知道了,只怕自己吃不了兜着走。鬼侯又是何人呢?鬼侯是殷纣王的三公子之一。(另外两人分别是文王和鄂侯)只见纣王喃喃自语道:“居然献这么丑的人给我。这鬼侯怕是不想活了。”随后勒令士兵拖走床上的美人——鬼侯的女儿。第二天,纣王便命人剁了鬼侯。鄂侯得知消息后,震惊,立刻跑到宫殿与纣王争辩。纣王嫌他啰嗦,也派人把他做成了肉干。文王得知另外二人被杀的消息时,不由得长叹一声,也因此被纣王关在了某地,长达100天。以上就是鲁仲连,游历到赵国与“亲秦派”辛垣衍辩论时所讲述的故事!说到这里,鲁仲连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我要是想要让秦王剁了魏王,也是分分钟的事儿。”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还要从秦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一事说起。当时赵国都城被围,其他各路诸侯都不愿意带头出兵解救赵国。赵国迟迟不肯投降,秦国久攻不下邯郸。双方僵持不下,急需有人来打破这场面。魏王想为秦王效一份力,便偷偷派客将辛垣衍,从小道溜入赵国都城,意图和赵王相约一起尊秦王为帝。当时鲁仲连正好在赵国,得知魏王派人前来游说赵王,便立刻求见平原君赵胜,安排自己与魏国说客见面。两人一见面,辛垣衍道:“凡是住在邯郸这座城中,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但先生这形象并非有求于平原君,那为何又迟迟留在邯郸不愿离开呢?”鲁仲连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说道:“世人皆知秦国一贯崇尚杀戮,背弃礼义。我得知你前来此举,想和赵王相约一起尊秦王为帝。若是秦王能公然称帝,那我宁可投东海而死,也不会做秦国之民。今天我来见您,自然是有备而来。”辛垣衍很好奇:“不知先生今日做何准备,能够解赵国之围。”鲁仲连说:“齐、楚二国本就有意解赵国之围,我打算再说服燕、魏两国支援赵国。”辛垣衍笑道:“其他国家我不清楚,但我本就是魏国人。不知先生如何可以使魏国援赵呢?”鲁仲连说:“魏王企图尊秦王为帝,无非是不知晓秦国称帝的害处。若是魏王知道其中害处,魏国一定会解出兵,赵国之围。更何况,在您眼中,魏国和秦国就关系如同主仆。只需一封书信,我便可叫秦王剁了魏王。”辛垣衍不高兴:“先生真是擅长放大话,区区一封书信,不知先生如何能叫秦王剁了魏王呢?”鲁仲连便讲述了文章开头的故事,质问辛垣衍:为什么拥护为帝王,结果反倒被杀死,晒成肉干,剁成肉酱呢?现在秦国是大国,魏国也是大国。双方可以共同称王,但是现在,魏国见秦国打了一场胜战,围住了赵国都城,就意欲尊秦王为帝。这岂不是显得大国国君风度不如小国家臣子。更何况秦王一旦称帝,就必定会更换诸侯们的大臣,任用自己喜欢的人,罢黜自己厌恶的人。甚至也可能让自己的女儿嫁到诸侯国去。是想魏王身边有秦王的女儿。魏王如何能够太平?将军又如何能够一直待在魏王身边侍奉呢?辛垣衍听完,起身拜谢道:“臣有眼不识泰山。先生是天下奇人。我现在就离开邯郸,再也不谈尊秦王为帝之事。”秦国将军听说鲁仲连和辛垣衍辩论之事后,立刻下令秦军后退50里。以上精彩故事,是我从《智囊全集》中看到的,《智囊全集》中共有3000多个精彩故事,每个故事背后都隐藏着智慧和经验,《智囊全集》书中有许多让人大彻大悟的名句,堪称文史上一部智囊锦囊,清朝的康熙、雍正皇帝将这套书当作枕边书,曾国藩也极力推崇这套书,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智囊全集》是国人必备的一套书籍,正在优惠销售中,点击以下链接即可送货到家!#鲁仲连简介#
6、鲁仲连义不帝秦原文及翻译淄博历史上出名的人物:姜子牙、管仲、齐桓公、孙武、晏婴、扁鹊、孙膑、鲁仲连、田横、左思、贾思勰、蒲松龄、焦裕禄
7、鲁仲连与孔子田单准备带军攻打狄城,去之前他先拜见了鲁仲连,没想到鲁仲连却对他说:“将军你这次去攻打狄城,一定打不下来。”田单说:“想当年我用残兵败将在即墨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了齐国七十余城。现在难道还攻不下一个小小的狄城。”他坐车扬长而去。三个月田单也没有攻克狄城,连齐国的小孩子都唱:“大冠像簸箕,长剑撑面皮,攻狄不能下,枯骨垒成丘。”田单害怕了,又去问鲁仲连:“先生上次说我攻不下狄城,请告诉我原因。”鲁仲连说:“你在即墨的时候,坐着就编草筐,站着就拿铁锹。你曾经与士兵一起唱,无可往矣,宗庙亡矣,今日我们能不能度过难关,就看我们的胆子够不够大。”“当时,你有战死的决心、士兵没有偷生的念头,在您的号召下,大家都振臂高呼,与燕军大战,收复失去的城池。现在你有丰厚的俸禄,有自己的封地,你只有生活的乐趣却没有战死之心,所以你不能取胜。”田单说:“现在我有了这样的决心,那也是先生为我下的。”第二天,田单振奋精神,亲临战场,击鼓进军,终于攻克了狄城。田单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打仗无所畏惧,异常勇猛;当他有了财富的时候打仗就会患得患失,顾虑太多。这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负重前行不能走远,轻装上阵才能一往无前,关键的时候逼迫自己一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大家对田单攻狄的故事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评论留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下
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