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道祖师取名来自哪些诗句【100句精选短句合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07-19 10:41:24 浏览

魔道祖师取名来自哪些诗句

1、【魔道祖师取名来自哪些诗句】我们读佛经,佛经上说,佛的神通智慧大到什么程度?所有一切众生心里想什么?他都知道!世界上每次雨下多少滴,他也知道。真可怕!后来我突然知道了,你若问我:“世界上雨下多少滴?”“一滴!千滴万滴就是这么一滴。”“一切众生的。心里想什么。”“乱想!”当然,我还没成佛,这不是佛的境界,只是凡夫境界。所以你要问:“这个人想什么?那个人想什么?”那你慢慢去钻吧!钻到神经病院去,还没钻通呢!

2、很奇妙,釋迦牟尼佛所裁定的八识与中国上古文化中的八卦竟不谋而合。虽另有法师再细分为九识,甚至十二识,经后世学者再加研究,还是以佛陀所裁定的八识好。

3、道友们应该都记得,含光君的武器被叫做忘机琴,甚至还曾被模仿,当然也是不伦不类。忘机琴和忘机古曲,交相辉映,恰好证明了蓝忘机名字的由来。

4、“思君不可追,念君何时归。”这句诗不但寄托了蓝湛对魏婴的无尽思念,也表达出了蓝湛对思追的期许和疼爱。

5、这叫见道。到达法身无相境界,始叫见道、明心见性。永明寿禅师把硬性的佛学名词,变成软性的文学美。他说这是怎么达到成佛的?完全靠自觉自悟。

6、注意!不管大乘、小乘,学佛有五个程序: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譬如学净土、密宗、禅宗、天台宗……,你说没有受戒,何必受戒?不敢乱动妄念,一心不乱念佛,已经是戒了;由戒生定;千百万解脱,非经过定不可,否则便是狂慧。真的大智慧来了,一一在定境界上、智慧上,定慧不可分,讲程序则分开,由戒得定、由定得慧,得了慧然后才得真解脱。真解脱以后呢?大觉之用、所知所见,解脱知,解脱见都来了,所以称“解脱知见”。

7、比如大家打坐,刚刚上座,眼睛一闭那一刹那,很清净,那是很短暂的一刹那,接着想保持清净,那就完了。由这个理由来说明本体来源,清净光明忽起动心,是倒果为因的说法。是佛没有办法,只好从果来说因,初万有是“觉明为咎”来的。

8、(可以深挑见刺,永截疑根。不运一毫之功,全开宝藏;匪用刹那之力,顿获玄珠。)

9、“重重即入之门,唯种智而妙达”

10、第五个就是金光瑶,我们的瑶妹天生就长着一张妖精的脸,不但面色红润有光泽,还就像一只经常埋伏在山里的吸血鬼一样,这皮肤也太白了吧,额头还有有个美人痣。

11、“于无脱法中,自生系缚”。用不着解脱,自然解脱,就叫“无脱”,并没有一个东西给你跳出来,只要自己一念清净自然出来,这叫“无脱之脱”。众生认识不到自己本性本来没有束缚,都是自己找烦恼,所以大家打坐想找开悟,实际上只要真懂得两句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就开悟了,你不扰乱就开悟了。拼命在修道、打坐也是在自扰,跟自己过不去,这叫“于无脱法中,自生系缚”。

12、不给他迷糊,他不感谢你,“老师又传我一个”,早就上了老师的当!“丧力捐功”有什么用?所以,要想眼睛不看见幻相,只要清净眼睛;要想身体没有影子,无心即无影。如何能做到?

13、“今乃细明总别,广辩异同。”

14、晓星尘的名字也很好听啊,晓星尘这个名字取自一首诗,这首诗的第一句就是明月清风晓星尘,他的名字就和他整个的人设一样,心怀天下,带着一把长剑,洁身自好。

15、大家都想学静坐,两腿一盘。眼睛一闭,满好的!有个什么?有个静在这里,你偏要搞乱,破坏这个静,硬是要找空,拼命打洞钻。象吹尼龙袋一样,刚吹好,它又闭拢,空不了。你就守这个尼龙袋(肉体),把它摆好了,气也打足了,坐在那里满好的,是“有”嘛!你偏要求空。叫你找有呢?没有怎么办?念怫,那守什么东西?守这个皮袋,你那个皮袋摆在那里本来有嘛!现在四大没有分离,我就是我,在这里打坐、念佛的是我。前面提到“你是何人我是谁?”,禅宗参话头:“念佛的是谁?”念佛是我,我在这里打坐、讲话,本来有,在这里,你何必上这个当?这都是见地。

16、谢事返丘壑,退耕理田园。

17、佛学的道理,在中国分为教理、行果。第一先要研究“教”,经、律、论,都是佛的遗教。为什么要研究经典?即要懂理。理懂了,要起行,修行做功夫,做功夫以后才能证果。小乘境界是声闻、缘觉之果;大乘菩萨界是菩萨、佛之果。研究教理由信入,相信诸佛菩萨所说的都是至理。因为我们无法了解其真假,只有一个“信”字,唯信可入,初由迷信,然后可得到正信。什么是正信?比如我说:“在前面这杯茶太烫了!”大家一定相信,这是迷信!你没喝,怎晓得烫?也许是我骗你的,所以这是迷信。必须你亲自喝这杯茶,被烫伤嘴后,才是正信!

18、声闻呢?更小的小乘,证的道为四谛、人空。四谛就是苦、集、灭、道。人我空是罗汉境界,这是讲佛法的部分。在非佛法的部分呢?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宗教。各种各样的修道方法,以佛法看,都有道,不过所见所证境界的范围大小而已,好比在密室戳破一个小洞看天,不能说他所见不是天,不过没有看到全体而已。《百喻经》上有一个对事情没有看到整体的比喻:“众盲摸象”,这是笑人家见地智慧不高,拿到鸡毛当令箭,实际上,令箭上是插了一根鸡毛。虽然把象尾巴当成象,你不能说象尾巴不是象的一部分。

19、魔道的场景和建筑的细节是下了功夫的,就如道友们所说,场景图随便截图都可以当作壁纸,而且风格各异,主要体现在几大家族,地理位置和家风的区别上,姑苏蓝氏居于深山白墙黛瓦与山岚相辉映仙气飘然颇有禅意而云梦,江氏闹中取静加上周围湖泊众多。

20、忽然四大分离后,你是何人我是谁?

21、“此是如来自到境界,诸佛本住法门。”

22、诗中有一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说的正是魏无羡这样的人。羡羡对朋友、对所爱,对所恨,事事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做世人眼中的乖乖郎。

23、魏无羡是原创耽美小说《魔道祖师》中的男主角,丰神俊朗,潇洒不羁,世家公子排行第原身死于乱葬岗。十三年后,莫玄羽为报复一直欺压他的姨母一家,使用“献舍禁术”复活了魏无羡。《魔道祖师》于晋江文学城发布,作者是墨香铜臭,讲述了曾掀起腥风血雨的一代魔道祖师,重生成了一个人人喊打的断袖脑残的故事。

24、邪慢:即实无德,妄为有德,执着邪见,不礼塔庙,不敬三宝,不诵经典。)

25、昔作一水鱼,今成两枝鸟。

26、这些都是永明寿禅师的文字般苦,文采风流。夕魄即月亮,月亮一出来,夜空中小的光都看不见,等于早晨太阳出来一放五彩光芒一样,一切外道知见,如同昏暗烛光皆消逝无影。

27、《魔道祖师》蓝思追恢复记忆在第111章,此小说讲述了因修鬼道被反噬的魏无羡重生之后与旧时蓝忘机一起,以一只有神志的断手为线索,追踪出了前世今生的一系列谜团的故事。小说以插叙的手法,回忆线与当前时空交叉并行,既有主线悬疑剧情的层层深入,又有义城副本的暂离唏嘘。全文有糖有刀、文笔轻松有趣。故事时间线长、人物关系复杂,其中穿插的回忆杀又使人物形象饱满生动。

28、我们街上看到的《烧饼歌》、《推背图》等,不过是十二万多年演变里的一小劫,差不多只包括了一万年的文化而已。我们看起来已经伟大,而且数字算得很妙,每一代历史的兴哀成败都算得颇符合。实际上邵康节这一套学问是由佛学里钻研出来的,邵康节的老师三代以上的传承是陈抟,陈抟属道家,陈抟以上的传承是和尚,和尚是传承曹洞宗的。曹山、洞山佛学的《易经》思想哪里来?这个学术问题牵涉得大,一般写中国哲学史碰到南北朝的佛学,已经写不下去,那碰到这个问题更写不下去!但是“劫数”的观念是由佛家来的。为什么扯得那样远?就是为了“一代时教”这个观念,而由横面来解释,不是转开话题。

29、“虽云味静冥空”,一味贪图打坐、清净,认为那才是道;“冥空”,这个空是脑子什么都不想,啊!这个是道,不这样就不是道。

30、旧隐縠溪上,忆归年已深。

31、回转来我们说到建立真如,见道的道体叫真如。唯识有一派学者根本不建立真如,把第八阿赖耶识净化了就是道。

32、魔道祖师:每个人物的名字都有深刻的含义,名字的出处你还记得吗

33、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34、【魔道祖师取名来自哪些诗句】“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魏无羡和蓝忘机名字呼应而出,羡慕青山所有功成归隐,对应魏无羡不贪恋人间繁华;刚好蓝忘机人如其名,不理会世间繁杂的权谋和世故,一心修道

35、在东西文化哲学中,首先提出人性平等的是释迦牟尼佛。但注意啊,佛所提出来的不是政治性,而是形而上本性的平等,形而下,一切作用起后就不平等了,三乘五性有所不同了。

36、蓝湛,字忘机,号含光君。“湛”有很多意思,划重点,“湛”有清澈透明的意思,如果想不到什么算是清澈透明,请参考蓝二哥哥的眼眸!

37、出自明代诗人徐贲的《闲居》

38、然而,到了唐代玄奘法师译经这么一翻译后,在中国又引出一个偏差。因为禅宗以中国文化的观念标榜,“明心见性”,为什么有这个观念呢?因为性与情这两个字,在中国文化的根基久,比如三代以后,周代文化在礼记上提到“性”与“情”,佛法传来中国翻译后,很多都采用中国文化本有的名词,象“众生”一词出于《庄子》;“功德”出于《书经》;“居士”则出于《礼记》,佛经翻译采诸子百家之名词者多。此乃因翻译不同的文字,必用其原有文化使用惯了的名词,才易使人了解社会。

39、这一节统统跟我们说完了,重点在“根本性离,毕竟寂灭”。下面的文辞都是形容这个本体。

40、很妙!这是宋代真实的故事,陆放翁认识这对夫妇,特将这段故事记载下来流传后世。

41、文字很明白,就是我们大家的根器太差,太弱了。“靡鉴”,看不清楚;“学寡”,学问、学识太孤陋寡闻;“难周”,不能圆满周遍;因此不能了解性宗与相宗。

42、“不运一毫之功,全开宝藏,匪用刹那之力,顿获玄珠”不用丝毫的力量,就打开自性之宝藏,不用刹那的力量,顿获智慧之珠。

43、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诗中的经典名句“澄江静如练” 而这首诗的题目正是谢朓晚登三山望京邑时所作。故而,江澄的“字”是晚吟。不得不佩服这一波操作啊,看似随意的名字却是很有深意的。

44、科学文明发展至今,谁也还拿不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宗教有宗教的说法,哲学、科学也各有各的说法,莫衷一是。总之一句:都非定论。

45、三身的成就与解脱、般若、法身三样缺一而不可。悟道即已证得法身的境界,法身就要解脱,一切烦恼结使都解脱掉。为什么能够解脱?大智慧的般若。

46、“剃妄草于真觉之原”,把妄心剃掉。“愈入髓之沉疗”,一切众生无始以来,骨髓里都是毛病。“截盘根之固执”,执着离开了,此时不仅我空、物空,一切都空。

47、“约事则深契正缘”。一切宗教家、哲学家,各种修道做工夫的,每个传道的人都说自己的道是正宗的道,别人的是外道。实际上你的对不对、我的对不对,很难讲呀!也是“众盲模象,各执一端。”

48、字与名常常有关联,譬如辅助式、并列式、矛盾式、扩充式等。

49、我们提出“了万物由我,明妙觉在身”、“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宇宙在手,万物由心”三个观念,大家研究一下,是同是异?后可说都是一样。

50、蓝湛,字忘机,国产小说《魔道祖师》及其衍生作品的男主角。素衣若雪,美如冠玉,雅正端方,气度雍容,眸色呈浅琉璃色。世人评价“有匪君子,照世如珠,景行含光,逢乱必出。”外表清冷严肃、不苟言笑,内心正直内敛、严于律己,自少时便有逢乱必出的佳名。

51、善财童子后来参的都不是和尚,他后见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的宫殿很科学,比现在还要进步,种种无尽的楼阁,房间里还有房间,大的小的一间套一间,没有门。一脚进去,门在哪里搞不清楚;站在哪里也不知道,始终进不去。东西南北、上下十方,弥勒的楼阁无门可入啊!一切根本智、差别智都完成了,后却进不了弥勒菩萨的楼阁,这下惨了!只好找老师文殊菩萨。

52、振策升崇巘,扬舲溯长川。

53、梢梢两竹枝,甘露叶间垂。

54、(遂则编罗广义,撮略要文,铺舒于百卷之中,卷摄在一心之内。)

55、慢:即同类相傲。士。于相似中,执己相似,于下劣中执已为胜。

56、(若具用而失恒常之体,如无水有波,若得体而阙妙用之门、似无波有水。)

57、幼年不幸,父亲被失控的鬼将军温宁误杀,母亲为保护魏婴而受剑身死,只剩舅舅江澄、小叔叔金光瑶两个对他好的亲人,由他们共同抚养长大,因从小失去父母而痛恨魏婴、温宁和修鬼道之人。在与魏婴等人同行夜猎的过程中受到其保护和指引,渐渐被其打动,终原谅魏婴等人。

58、已幸驻灵药,复能讽瑶编。

59、我们为什么打坐用功?在报身上修。不过大家还未修成功,因为还是业报之身。所以生病的人,苦啊!难过啊!是自己在受业报,这是前生种的因,所以现在受报应。如果悟了道的人,入定在四禅天定境中受乐的福报,就叫报身,这个报身在大智慧之智德。再由报身修成功后,化身“由利他故,立恩德之事。”《法华经》上即说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化身。比如几天前有位同学出家,本来头发留得好好的,现在出家了,何以如此?“应以比丘尼身得度者,即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这是化身的比喻之一。化身是为了利他,因利他故,有大恩德。

60、“缘觉悟之”,悟到这个由用归体,由有返空的道理。例如我国的章回小说《红楼梦》,自始至终讲的是缘觉的道理。开始是一个和尚、一个道土出来唱人生毕竟空的歌;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看到的诗词也是缘觉境界。这说明了一切因缘所造都是假的,后由“用”归“体”,由“有”归“空”。缘觉悟到缘起,证了道,看到了道体空上的一面。

61、广证此宗,利益无尽,遂得正法久住。摧外道之邪林,能令广济含生;塞小乘之乱辙,则无邪不正,有伪皆空。

62、《魔道祖师》中含有主角名字的句子,

63、他说《宗镜录》的著作,是集中了所有经典的骨髓、要点。我们不多讲,但是要注意每一个字,文字太美了!往往文学气韵盖过了思想。

64、永明寿禅师帮助我们在这本《宗镜录》上详细的分析。总法就是明体,别法,就是差别的法门。即把佛法的修持理论归纳起来,详为分析,广为论辩其中相同、相异的地方。

65、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66、“可谓香中爇其牛头”。青年同学注意!别以为佛经说牛头香,到中央市场买个牛头来烧,看香或臭?包你臭的要命!牛头香是植物名,是檀香中好的香。

67、蓝忘机抬头望去,只见亭台楼阁,纱幔飘飘。一个身形纤长的黑衣人倚在朱漆美人靠上,垂下一只手,手里还提着一只精致的黑陶酒壶,酒壶鲜红的穗子一半挽在他臂上,一半正在半空悠悠地晃荡。

68、这些都是形容词,悟了道的人,真正明心见性,到达佛境界成就了,为众生所敬之天,天中之天此即是佛;作菩萨的大慈悲之父,就是佛境界。

69、“不异足水助冰,投薪益火。”

70、信不退:即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位不退: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而不退转;证不退:菩萨三贤位满,即入初地,乃七地证遍满法身,生无返佛土而不退转。行不退:即菩萨七地功德满足,入于第八无功用地,入等觉位,了烦恼即是菩提,无有烦恼可退转。

71、文章千古无凭据,但愿朱衣暗点头。

72、“论体则妙符至理,约事则深契正缘。”

73、“于一真如界中,开三乘五性”,本体只有一个,比如水:可泡成茶,可制成酒,也可做成毒药,使用很广泛,但它的本体是水。本性是一个,我们修道来返回那个水,回到那个本性去,不是找现象。但是人的妄念一动以后,如苍蝇在电扇里头,永远在转,转惯了,因为长跑、短跑不同,而有三乘五性。

74、再如晓星尘,“明月清风晓星尘,霜华一剑动天下”,端端一句诗便可想象他的模样:翩翩君子朗朗白衣,一尾拂尘,霜华伴身,志在一己之力、救天下之士。晓星尘看似柔弱万分,但却外柔内刚,其心志秉性在世家子弟之中属于上列。晓星尘的字,与其人并无出入。

75、若依《大乘起信论疏》,有五不退之说,如下:

76、第三个问题:后世称专谈修证做工夫的道家为丹道家(炼丹成仙)。丹道家偏重形而下工夫的求证;儒家偏重形而上的精神。真证了道,是“宇宙在手,万化由心”,宇宙掌握在人的手里,万有的变化由于心念。

77、诗句出处是张继《枫桥夜泊》里面的”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里可以对应江澄父亲的字,江枫眠。顺便一说,江澄的字是“江晚吟”。因为江澄有严重的直男癌,目前为止还是单身,再加上他很喜欢狗,综上,能陪伴江澄的只有他的狗。另外金陵养的狗,名字叫“仙子”。这个和他的舅舅很像,江澄的小狗名字就叫“菲菲”“小爱”“茉莉”。

78、你看永明寿禅师多高明,把难懂的佛经,用那么美的文笔写出来。懂了这个就“永息驰求”,不会向外面乱跑,本来就是你家的东西。“觉树”,即菩提树,比喻证了道。“全消影迹”,一切的妄想都没有。“获真宝于春池之内,拾砾浑非”,真正的宝贝在池水中,捡起来就是,不会是泥巴或瓦片。这也是《方等经》中的典故。

79、一切圣贤诸位菩萨依信解行证、教理行果而来,所以佛说的称为“经”,依佛经而起信解行玣的著作称为“论”,故说“论起千章”。“众圣体之以弘宣”,圣贤是中国文化的名词,即佛教的佛等于圣人;菩萨等于贤人。贤分为三贤:声闻、缘觉、菩萨。唯佛称大圣。一切成了佛的大圣,自己证道后,转来宣扬佛法,谈成四辩。因为由佛与弟子的问答讨论所记录下来的经典,就包括四种辩论,也就是四种无疑:法无疑、义无疑、词无疑、辩无疑。

80、达磨祖师讲禅宗二入:“理与行”而且行入重要。达磨祖师对后世的预言:“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顿悟不是玩嘴巴,要注重事行。

81、许多人学佛出了毛病,工夫不进步,智慧不开,都因为“贪嗔痴慢疑”的慢疑来的。比如我经常告诉许多同学:“为什么不来问呢?”“我怕老师忙,不好意思麻烦老师。”假的!此为我慢,总以为自己会摸索得过去,为什么专靠老师?非冲过去不可。你慢慢冲吧!冲个三万年再来找我,没有关系,我再等你。我说你那么笨啊!有一把老骨头还在,已经吃了几十年苦头,你来问一下,我帮忙你一下,不要走冤枉路,多占便宜呢!再不然翻翻古人的书,古书上都是经验,你偏要我慢。“没有啦!”我慢又不承认,就是七慢。这些都是比方。

82、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83、佛法的形上学可与《易经》合参

84、课代表再次发言,”忘机“其实还是古琴曲之名,收录于明朝的《神奇秘谱》中,而他的琴名正是”忘机“。也难怪道友们纷纷调侃,蓝湛是个出场自带BGM的人了。

85、新兰艳迟日,密竹曳丛烟。

86、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87、这是结论,《宗镜录》这本书所揭露的高境界,只有佛,真正大彻大悟的人才能够到达。“自到境界”是《楞伽经》讲的,是佛的一切根本。现在前言,还是在宣传他的书。

88、吹爆!很好听,很有韵味,说实话《魔道祖师》的动漫年龄应该限制在16岁,它的op都是现在大型古装剧级别的好嘛,林志炫演唱能差吗

89、众生对宇宙第一因的困惑

90、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91、俗话说:“人到无求品自高”,这里改一个字:“人到无求心自平”

92、①青羊——溪头忽见梅花发,恰似青羊宫里时。

93、字忘机——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

94、五性指定性声闻,定性缘觉、定性菩萨、不定性、无性。怎么叫定性声闻?比如有些学生,想给他菩萨当当,哄他骗他,他就是高兴小的,就是没法接受大乘。怎么叫定性缘觉,比如我所接触的一些人,一学佛就变得任何人不见,好是峰顶上住茅蓬,鬼也不见。事实上,“思”会来找他的。有些人属定性菩萨,叫他学小乘,不干,万事都管,忙得不得了。不过不定性的也很多,如墨子讲染丝,碰到红就变红,碰到黑就变黑。再有些是糊里糊涂,比不定性还差一等,搞了半天,就如孔子所说:“能使由之,不能使知之”,碰到无性这种人,就只能:“使由之,不能使知之。”叫愚笨的人上去当第智慧的人,他会发抖,会把他吓死,你只有告诉他怎么做,硬是没办法跟他讲道理。

95、魏无羡分明是一个神采飞扬、明俊逼人的少年,眼角眉梢尽是笑意,从来不肯好好走路。而这个人,周身笼罩着一股冷冽的阴郁之气,俊美却苍白,笑意中尽是森然。

96、古人得道而有神通的,要点破灾祸,是有违因果报应,要不点破,又有违慈悲心。这真是互相矛盾而左右为难,有时只好隐约暗示,象济公知道菜等(寺)有火灭之难,只好大叫:“无明发了!无明发了!”等到大家搞清楚,寺已经烧起来了。无明发了,就等于我们常说的无明火。能够空掉无明,解脱了无明,对真正达到明心见性的“明”,贪爱就是无明的帮凶。古人有两句俗语:“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完全不说是非,是绝不可能的,而是非正是由言语来的,言语本来是空的,可是我们听了言语是非还是会生气,那是笨的。听过了就空了,可是我们却配合上观念、分别心而生烦恼。四生就是《金刚经》所讲的胎生、卵生、湿生、化生。

97、“倾秘密藏,周济何穷”?一讲到密宗,大家都喜欢修,以为另有法门可传,口袋摸一下,不要给人家看到,拿去修明天就成功。没那回事。

98、惊湍信汨汨,清溜自涓涓。

99、溪头忽见梅花发,恰似青羊宫里时。

100、有上根利器者,一念之间圆满修成,即禅家所说的顿悟。现在全世界都在讲禅学,以为打打坐,说几句幽默的话都是禅学:春天到了,池塘里青蛙,扑通一声跳下去,就是这样,这就是外国人讲禅,顿悟了!不是这个,顿悟要行到、理到、功夫到,也是行持之一。大菩萨慈悲利世行为也要到,这是真正顿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