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恪简介(唐朝李恪被打)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1 15:27:42 浏览
1、唐朝李恪被打

653年,吴王李恪谋反,李治哭着向大臣乞求说:“吴王是我的兄长,荆王是我的叔叔,我想赦免他们的死罪,可以吗?”大臣不同意,长孙无忌说:“大唐律法谋逆者不可饶恕,陛下不应该宽恕他们。”李治听后,还想为李恪求情问:“那将他们废为庶人,派人严加看守,把他们囚禁到老如何?”众臣无一应答,兵部尚书崔敦礼回答说:“周公杀管叔、蔡叔,汉景帝平七国之乱,汉昭帝时,燕王和长公主谋逆,都是依律处理的,如今陛下为吴王而改动律法,难道就为了施舍恩情吗?”于是,李治下诏赐死李恪和叔叔李元景,两个妹妹高阳公主夫妇、巴陵公主夫妇也被赐死,而李恪临死前大骂说:“长孙无忌陷害善良,若祖宗有灵,他的家族离覆灭也就不远了。”李恪,李世民三子,生母为隋炀帝杨广的女儿,李渊破长安时废帝自立时,将杨氏赐给了李世民,杨氏生下两子李恪、李愔。两岁时,李恪以皇孙的身份受封汉中王,李世民继位后晋封汉王,因其性格被李世民认为像他而受到宠爱。李恪十岁时改封蜀王,受封益州大都督兼统领行政上下辖的36州都督府,而整个益州接近十八万户的人口,仅次于长安,但由于规定十五岁才能就藩,所以李恪只能遥领职位留在长安。634年,年满15岁的李恪改为齐州都督并遥领益州大都督,临走前与李世民用膳,走后李世民对魏征等人说舍不得儿子的离开,魏征说:“现在陛下功业大成,声名远扬,怎么能与平民一样与子孙时常同处一室。”637年,已经改封吴王的李恪,改任为安州都督,当时李恪因外出狩猎过度和损坏庄稼遭到御史柳范的参奏,李世民却偏袒李恪,想惩治长史权万纪,柳范进谏说:“房玄龄辅助皇上,尚不能阻止皇上狩猎,怎么可以独怪罪权万纪呢?”李世民大怒,质问柳范为何犯颜指责他,柳范解释说:“我听说君上圣明,臣子就正直,皇上仁德圣明,我不敢不进自己的愚钝的正直。”于是,李世民削去李恪三百户食邑,免去安州都督作为惩罚。不到一年,李世民又命李恪为安州都督,写信告诫李恪说:“我是一国之君,而你因为是我的儿子让你作为屏藩保卫社稷,你应该多学河间献王、东平宪王的美德,用义来处理政事,用礼节制欲望。”643年,李世民废李承乾立李治为太子,很快李世民就后悔了,觉得李治性格仁弱不适合当太子,私下跟长孙无忌说要废了李治改立李恪,长孙无忌反对,李世民大怒问:“你是因吴王恪不是你外甥,所以才反对废了太子吗?”长孙无忌回答说:“太子仁慈厚道,是守成之君,而储君的位置如此重要,怎么能一改再改,希望陛下考虑清楚。”李世民觉得有道理,放弃了打算。同年,李世民将李恪召进宫,对他说:“父与子虽是亲近的,但儿子如果有罪,国家的律法是不能徇私的,汉武帝已经确立汉昭帝为储,燕王刘旦不服而私下谋逆,霍光则凭借诏书就将他诛杀,你为臣子,不可以忘了这个事。”言外之意,暗示李恪太子的名分已定,好好遵守本份做个王爷,然而长孙无忌听说此事后,对李恪犹为记恨。649年五月,李治继位,李恪作为在世大的兄长,不仅拜为三公之一的司空,还兼领安州都督,这让以元舅身份辅政的长孙无忌更为记恨。当时,高阳公主与丈夫房遗爱、巴陵公主夫妇和驸马薛万彻,暗中商量废李治立荆王李元景。653年,高阳公主一事败露,房遗爱为了活命,顺长孙无忌的心意诬告李恪谋反,李治杀了妹妹和妹夫后,想赦免李恪和李元景,崔敦礼说:“管叔蔡叔、七国之乱的七王以及燕王刘旦都是按律法处置的,如今陛下为吴王改动律法,难道就为了施舍恩情吗?”后,李治下令赐死李恪,李恪临死前大骂长孙无忌说:“长孙无忌陷害善良,若祖宗有灵,他的家族离覆灭也就不远了。”李恪死后,诸子和弟弟李愔流放,江夏王李道宗和驸马执失思力也被长孙无忌诬陷而夺爵流放。过了六年后,长孙无忌被许敬宗诬陷谋反自杀,家族流放岭南。李恪,被李世民称为像自己的皇子,但没能继承皇位是挺可惜的。不过,在嫡庶之分的条件下,李恪再优秀,再厉害也不会继承皇位,哪怕废嫡立庶,李恪也定会遭到一群大臣的一致反对,所以李恪被立为太子是几乎不可能。#唐朝李恪简介#

2、唐朝逆子李恪

吴王李恪是李世民的三儿子,他常打猎骚扰百姓。这还了得,李世民将他罢官,还要处死他的长史,说他没管好李恪。这时,御史做了一个比喻劝谏,惹得李世民大怒。这个御史叫柳范,当时就是他弹劾的李恪。现在太宗要处置李恪的长史,柳范觉得这事儿不合逻辑,劝道:“房玄龄是您的左膀右臂,连他都劝阻不了陛下打猎,怎么能怪李恪的长史呢?”这下可把李世民惹恼了,气得甩袖子走了。等气头过了,找个时机,李世民单独召见了柳范,问他:“你干嘛当面羞辱朕?”柳范回答,“陛下是明君啊,我不敢不尽忠直谏。”这下,太宗笑了。柳范的胆子确实大,敢直言顶撞李世民,不过,就像他后来说的,李世民是明君啊,如果是个昏君,他早就完蛋了。柳范列举的道理,挺戳心的。您自己都做不到,还要求别人?错误是自己犯的,出了事儿反而把责任都推给别人,赖别人没管住自己,这个逻辑有点可笑。再说那个长史,他是地方官儿的助手。在唐代的州郡和王府里面都有设置长史的职位。他是辅佐地方官的,而李恪是安州都督,相应的长史等级也不低,但也只是助手的概念。长史只能向李恪提建议,李恪犯了法,处死长史确实说不通。儿子犯了事儿,拿长史开刀,有点护短的嫌疑,也幸亏御史柳范劝谏,才没有冤杀长史。后说一说狩猎,不仅皇子喜欢,连李世民也喜欢。但是,他的危害很大,你知道为什么吗?欢迎留言讨论。

3、唐朝李恪小名

653年,吴王李恪谋反被赐自尽,他破口大骂道:“长孙无忌弄权,陷害良善,倘若是祖宗有灵,必让长孙无忌一族覆灭!”旁边的太监拿着白绫,不耐烦催促道:“吴王,是你自己动手还是我们帮你?我还得向陛下复命。”李恪怒目圆睁,质问太监道:“你们就眼睁睁看着长孙无忌诬害忠臣吗?”太监一听就愣住了,心里想着我一个太监能成何事?便立马回击道:“我只是一个传陛下旨意的太监而已。”说完便扔下白绫离开,李恪拿起白绫,含恨自缢……李恪,李世民第三子,母亲为杨广之女,因英武果敢,深得李世民的宠爱。621年六月,李恪以皇孙的身份被李渊册封为长沙王,时年两岁,数年后改封汉中王。直到贞观元年,李恪以皇子的身份晋封汉王。628年,李恪又被改封为蜀王,并被李世民授为益州大都督,但考虑到李恪年龄尚小,李世民没有让他前去益州赴任。当时,王公大臣不管是谁,皇子向他们答拜,王公大臣也必须回拜。然而,中书舍人高季辅向李世民上书说:“臣见皇子拜见皇叔,皇叔也要向皇子答拜。王爵既然相同,家人之间应有礼节,怎么能颠倒长幼尊卑呢?臣请求陛下降下训诫,作为永远遵守的规矩。”于是,李世民下诏自己的弟弟不用向李恪这些皇子回拜。634年,李恪被拜为齐州大都督,李恪离开长安到齐州赴任后,李世民对大臣说:“我和儿子,常常多想与他们相处,但是家与国的事情义理,实际大不相同。我希望子孙可以代代传承……”不料,魏征回答说:“臣听说孝行有三种,大的孝顺是能使双亲被尊崇,二是不使双亲受辱,三是能够颐养双亲。陛下是天下的君主,怎么能与庶民一样与子孙时常同处一室呢!”637年,李恪再次被改封为吴王,以安州都督的身份前去赴任,结果不久后御史柳范参奏李恪损坏庄稼和游猎过度。奈何李世民不想处罚李恪,而想处罚吴王的长史权万纪,李世民对近臣说:“权万纪身为吴王长史,辅佐我的儿子,不能纠正吴王的过错,罪当该死。”然而,柳范直谏说:“房玄龄辅佐陛下,尚都不能够阻止陛下游猎,怎么能独独怪罪权万纪呢?”李世民大怒,可气消后觉得柳范说得在理,终免去李恪的安州都督,并削去三百户食邑作为惩罚。可是不到一年,李恪又一次被李世民任为安州都督,李恪赴任之前,李世民写信告诫他说:“你应好好汉朝河间献王和东平宪王的美德,做到外有忠君的美名,内有孝顺的美德。更应该自励自勉,日日长进。”643年,齐王李祐谋反被杀,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魏王李泰因允诺杀子传弟被废为东莱郡王,而后李世民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可是李世民很快就后悔了,觉得李治性恪太懦弱,想废了他立李恪。结果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反对,李世民为此发怒问:“你是因为吴王不是你的外甥,所以才反对吗?”但在长孙无忌的极力劝说下,李世民终放弃了废李治的想法。同年十二月,李世民召李恪回长安,临走前李世民对李恪说:“汉朝时汉武帝已确定立汉昭帝,可是昭帝的哥哥燕王刘旦不服,私下图谋,然而被霍光凭诏书就杀了他,所以你要以此为戒。”长孙无忌知道此事后,开始记恨李恪。649年五月,李世民驾崩,李治继位,长孙无忌以元舅的身份辅政和主持朝政,而李恪在当时作为李治为年长的兄长,不但被李治授为司空,还加授太子太师,因此长孙无忌担忧李恪名望素高影响自己。653年二月,李治的妹妹高阳公主,与丈夫房遗爱等人谋反之事败露,李治命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李恪也牵连进来。结果高阳夫妇等人被处死,与长孙无忌不和的江夏王李道宗和驸马都尉执失思力也获罪流放。李恪也在长安被赐自缢,同母弟蜀王李愔被废为庶人,李恪在死前大骂长孙无忌说:“长孙无忌弄权,陷害良善,若是祖宗有灵,必让长孙无忌一族覆灭!”李恪死后,他四个未成年的儿子流放岭南。六年后,李恪一语成谶,皇后武则天指使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长孙无忌被罢官流放黔州,途中被许敬宗派人逼其自缢,家属全部流放岭南。李恪能文能武,是李世民诸子中出色的一位,若是他能成为李世民的继承者,大唐会不会更上一层楼呢?参考文献:《旧唐书》#唐朝李恪简介#

4、大唐李恪简介

看了电视剧《贞观长歌》,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在立嗣问题上,犹豫不决,先后放弃了内心善良但性格懦弱的长子李承乾、杀伐果断,酷似乃父但出生不正的三子李恪、饱读诗书但内藏机心的四子李泰,挑来跳去,挑了个庸才九子李治。自以为后继有人,但之后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差选择,没过多久,李世民开创的蒸蒸日上的大唐帝国,险些丧于李治之手,重蹈秦朝二世而亡的覆辙。

5、唐朝蜀王李恪

大唐:身负两朝血脉,我绝不认命 推荐:穿越成大唐皇子李恪,身上流淌着尊贵的血脉。父母双亲皆出自皇族帝裔,祖父是唐高祖李渊,外祖父是隋炀帝杨广,父亲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母亲是隋朝长公主,身负两朝血脉,李恪凭什么认命?他要做皇帝,开创辉煌的盛世。他要华夏子民,安居乐业,人人如龙。他要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6、唐朝历史上的李恪

《唐太宗李世民的六个儿子,为什么只有李治能继承皇位?》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之一,他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唐朝成为强盛的国家。他有六个儿子,分别是李承乾、李治、李恪、李泰、李祐和李愔。1 他们都是长孙皇后的儿子,也都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但为什么只有李治能够继承皇位呢?原因有以下几点:李承乾:他是李世民的长子,本来是太子,但因为他性格软弱,不受父亲喜爱,也不得人心。他曾经参与了李泰和武则天的阴谋,想要废黜李世民,被发现后被废为庶人,流放到岭南。李恪:他是李世民的三子,也是很有才能的儿子之一。他曾经随父亲征讨高句丽,立下战功。但因为他性格骄傲,不服从命令,多次得罪了父亲和宰相。他也曾经参与了李泰和武则天的阴谋,被发现后被赐死。李泰:他是李世民的四子,也是有野心的儿子之一。他曾经担任河北道行台尚书令,掌握了军政大权。他想要篡夺皇位,联合了武则天和其他兄弟,设计了多次暗杀和叛乱。但都被李世民识破,后被赐死。李祐:他是李世民的五子,也是不幸的儿子之一。他曾经担任河南道行台尚书令,但因为无辜被牵连到李泰的阴谋中,被赐死。李愔:他是李世民的六子,也是很低调的儿子之一。他曾经担任河东道行台尚书令,但因为没有参与政治斗争,没有表现出继承皇位的意愿,被父亲忽视。李治:他是李世民的二子,也是继承皇位的儿子。他曾经担任河南尹、司空等职务,但因为他性格温和,不喜欢争斗,没有引起父亲的注意。在李泰等兄弟都被废除或处死后,他成为了合法的太子。 他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继承了父亲的皇位,是为唐高宗。综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的六个儿子中,只有李治能继承皇位

7、唐朝李恪简介资料大全

为什么李承乾名字是三个字,李泰李恪李治名字都是两个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姓名既讲究长短,又讲究意义。取名字的时候,要从八字、八字、父母的名字等方面去考虑,力求给孩子取一个吉祥、有寓意的名字。因此,一个人的名字长度和寓意往往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名字是个性化的,它往往与家庭背景、文化传承、性格特点、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名字的长度和构成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和传统。一般来说,名字的长度和字数应该适中,不能太短或太长,而且构成要符合一定的韵律和语法规则,以便口音清晰、易于记忆和传承。名字的构成还可能与家族的历史、信仰和文化传统有关,或者有着某种象征意义或预示作用。李氏是一个有名的姓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李氏出现的时间早,李姓的祖先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存在。而在唐代,李这个姓氏更加兴盛,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李氏自唐代以来,尽管其势力逐渐衰微,但仍是中国史书上的一个主要姓。因此,李姓的命名传统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命名有着严格的规定和传统。一般来说,人的名字应该由父母或祖父母等长辈来决定。名字的构成要符合一定的韵律和语法规则,以便口音清晰、易于记忆和传承。在名字的构成中,常常会使用一些有象征意义或预示作用的字。例如,“泰”字代表着安宁、太平,“恪”字代表着尊重、恭敬,“治”字则代表着治理、治国。这些字的使用反映了家庭对儿子未来的期望和希望。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同一个家族中,每个人的名字长度都不一样。就像李泰,李恪,李治,都是二字,李承乾,却只有三字。这是否意味着李承乾和其他李姓皇帝的命名方式有所不同呢?这个问题可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命名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皇子的名字往往寓意深刻,寄托着对国家、民族、天地万物的祈求和期望。例如,李泰的名字中,“泰”字代表着太平盛世、吉祥如意的意思,寄托着皇帝对国家和民众的美好愿景。李恪这个“恪”字,就是为人处世,也是为人处世之道。李治的名字中,“治”字则代表着治理国家、善治民众的意思,寄托着皇帝对于自己儿子能够成为一位有道的君主的期望。而李承乾的名字中,承字则代表着接受、承担的意思,寄托着皇帝承担天下重任的决心和信心。这与其他皇子的名字有些不同,可能也是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导致的。作为长子,皇帝对他寄予了厚望。唐太宗在李承乾还是个孩童时,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根据历史记载,李承乾从小就很聪明,懂事能干,唐太宗经常会赞扬他,甚至在他还是一个婴儿时就预言他将来会成为一位出色的皇帝。唐太宗在他临终前还让李承乾前来求见,叮嘱他要多加注意国家大事,体恤百姓,这表明他对李承乾的能力和才华看重,寄予了他重要的任务和使命。除了历史和文化因素外,语言因素也可能影响到一个人的名字长度。在汉语中,一些字比较常见,可以在多个名字中出现,而一些字则比较少见,只在部分名字中出现。因此,一个人的名字长度可能会因为所用字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例如,“李”、“泰”、“恪”、“治”这些字都是比较常见的字,可以在很多名字中出现,因此这些名字的长度比较短。而“承”这个字则相对比较少见,只在部分名字中出现,因此李承乾的名字长度就比其他李姓皇子的名字要长一些。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长子的原因,李世民对于这个儿子的看重,也的看重。他一向相信李承乾是个有领袖才能的人,并且在多个场合表扬和鼓励他。这也说明,李承乾在唐太宗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历史开讲#在阅读此文后,您可以点击一下关注,以便后续作品的及时推荐,给您的闲暇时光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您的支持,也将成为我创作的源泉和动力。谢谢您![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