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的故事简介(董存瑞的故事简介50字)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1 16:05:02 浏览
1、董存瑞的故事简介50字

老年画欣赏:董存瑞的故事

2、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

董存瑞刚满6岁,就拿起放羊的鞭子,帮助家里照看牲口,南山堡山前山后的沟沟坎坎留下了他蹒跚的小脚印。7岁的时候,董存瑞就跟着家里人干起了繁重的庄稼活儿。风里来,雨里去,终于碰上了一个好收成的年头。这年秋天,正当董存瑞一家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时,地主刘大肚子带着人来到他们家,以交租和还债的理由将粮食抢了个精光。一家人辛苦一年,后一粒粮食也没留下,母亲和姐姐难过得哭了。年幼的董存瑞不明白,刘大肚子从来不下地不干活儿,穿着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而自己一家和村里的其他穷人一样,一年吃糠咽菜累死累活,到头来还要受他的欺负。他问父亲,这是为什么?老实的父亲只能说自己家生来命穷,别的也回答不出来。董存瑞心里充满了愤恨,想着一定要找机会好好收拾一下这个恶霸地主。董存瑞把村里的穷苦孩子叫到一起,商量收拾刘大肚子的方法。有的说烧他家房子,董存瑞摇摇头:他家房子宽,全烧着了,没准把左邻右舍的乡亲家一起烧了。有的说朝他扔石头,有的说朝他放狗。董存瑞都摇头说:明着和他干,不但咱们要吃亏,家里人也会跟着遭殃!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董存瑞望着村子前边那棵大榆树,突然有了主意。“什么办法?快说说!”孩子们显得急不可待。董存瑞指着前方大榆树上的马蜂窝说:这个马蜂窝要是突然从上面掉下来,刚好砸在刘大肚子的脑袋上,你们觉得怎么样?小伙伴们拍着手哈哈大笑起来,他们明白了董存瑞要做什么,都觉这个主意妙。原来刘大肚子每天出来散步,都要从这里经过,有时还会在树下坐一坐。董存瑞从兜里掏出妈妈纳鞋底用的麻线,指着树上的大马蜂窝说:只要把麻线拴在马蜂窝的根上,然后牵着另一头,藏在一旁的草垛里,等刘大肚子前来就行了……一个孩子没等董存瑞说完,拿起麻线就朝大树爬了上去,没爬到一半就哧溜一声滑下来:不行,马蜂太厉害了,围着脑袋嗡嗡叫,差点就被它蜇了。另一个孩子抢过麻线就要朝树上爬,董存瑞拦住他说:还是我上吧,我爬得快。董存瑞说完用牙咬住线头,两手抱住树干,像猴子一样灵巧地爬了上去。他扯下线头,正要去拴马蜂窝,马蜂窝受到摇晃,几只马蜂朝他胳膊蜇去,董存瑞的身体晃了一下,就在大家正为他担心的时候,董存瑞已拴好线头,顺着树干滑了下来。“你的胳膊没事吧?”小伙伴们担心地问。董存瑞望了望红肿的胳膊说:没事,就当被蚂蚁咬了一口。就在这时,一个孩子说道:“快藏起来,刘大肚子出来了。”董存瑞向孩子们挥挥手,大家立即朝一旁的草垛里藏去。看见刘大肚子踱着方步,一路摇摇晃晃地朝这边走过来,董存瑞一手牵着线头,一手用手指压在嘴唇边,对紧张又有些兴奋的孩子们做了个噤声的动作。刘大肚子喜欢饭后在村里溜达溜达,这是他得意的时刻,一手端着水烟袋,一手摇着大蒲扇,挺着大肚子,威风凛凛架子十足地在大家面前走过。看到谁不顺眼,顺便还要呵斥几句。董存瑞一眼也不敢眨,等刘大肚子走到榆树下,使劲一拉手里的麻线,只听“啪”的一声,马蜂窝正好落在刘大肚子的脚下。成群的马蜂嗡的一下从窝里飞出来,将刘大肚子团团围住。刘大肚子被这一突如其来的“灾祸”吓得魂飞胆破,他扔掉水烟袋,丢下大蒲扇,双手一会儿抱脑袋,一会捂屁股,嘴里疼得哇哇乱叫,连滚带爬跑回了家。草垛里的董存瑞和小伙伴们看见刘大肚子落荒而逃的惨样,捂着嘴笑了个够。自从摆了“马蜂阵”,董存瑞在小伙伴中的威信更高了,大家认为他遇事有主意,有办法,有事都愿和他商量。以上内容来自军事科学院解放军d史军史研究中心编写组《董存瑞(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丛书》有句老话说,从小看大。小小年纪的董存瑞就有这般胆识和魄力,实在不简单。虽然在一个成年人看来,这或许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小事,但对于一个7岁的孩子来说,这其实还是需要莫大的智慧和胆识的。单单就冲那句“明着和他干,不但咱们要吃亏,家里人也会跟着遭殃!”就足以证明,小小年纪的他,做事情就已经学会考虑到身边人的感受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六七岁的董存瑞就知道为家里人分担家务,还知道做事情不能连累到大家。身为一个成年人,倍感自愧不如。

3、董存瑞故事演讲稿

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一名刚刚成年的小战士为了炸毁敌人的碉堡,竟然甘愿用生命去拉响炸药包,小战士牺牲后,百姓替他请愿,希望毛主席能够为他题词,但却遭到了主席的婉拒。这个小战士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董存瑞,董存瑞,本名董春睿,1929年出生于怀来县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小时候的董存瑞就很有英雄气质,抗战时期,曾经机智地掩护过区委书记躲过日军的追捕,有着“抗战小英雄”的称号。1945年的时候,正式参加八路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他因为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被任命为班长,那个时候的他年纪虽小,但获得的军功却是不少。1948年5月,隆化战役打响,解放军要吹响反攻的号角,董存瑞所在的连队接到了攻打国民d守军防御工事隆化中学的重要任务,只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那隆化的解放肯定就在眼前。董存瑞作为队伍里的“模范爆破手”,带着爆破小组顶着敌人凶猛的火力摸到防御工事边上,在接连炸掉四座炮楼和五座碉堡之后,部队随着三颗信号弹的爆炸发起了总攻。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们以为火力已经压制住敌人时,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突然冒出来敌人的六挺重机枪,强悍的火力让不少冲锋的战士都不幸倒下,发现不对的连长连忙让战士们寻找掩体规避伤害。看到那座伪装得近乎的碉堡,以及中弹牺牲的战友,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向连长请战,提出由他带着炸药包去炸毁那座碉堡,但连长却有些犹豫不决,那座碉堡的位置太过隐蔽,而且里面的火力极强,不管是过去,都会面临着随时丧命的风险。但董存瑞却丝毫不在意这些风险,他眼神坚定地告诉连长,自己是共产d员,炸掉碉堡,解放隆化是他的任务,他必须得去,看到他的态度如此坚决,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之后,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不过还是在他出发前千叮万嘱,让他注意隐蔽,一切小心。在得到指示之后,董存瑞夹着一块炸药包就冲了出去,他身后的战友们用火力替他做着掩护,然而,敌人的火力实在太猛,尽管他已经在快速移动,不断地靠近碉堡,但在凶猛的攻击之下,董存瑞的腿还是被打中了。身受重伤的他依旧不忘炸毁碉堡的任务,他艰难地到达桥底,只要把炸药包放到碉堡的下面,那任务肯定能顺利完成,但是此时的他却遇到了一个难题,那桥面离地面有着一个人的身高距离,两旁又都是砖石,根本就没有放炸药包的地方。就在这关键时刻,董存瑞听到了后方的冲锋号角,他意识到大部队马上就要发起总攻了,如果这个碉堡还拿不掉,那势必会有更多的同志牺牲,于是,他一咬牙,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只见他用身体做为支撑,一只手拿着炸药包,一只手拉掉引线,随着炸药包爆炸发出的声响,董存瑞也说出了自己人生的后一句话:“为了新中国,冲啊”,董存瑞的战友们看到这一幕,纷纷热泪盈眶,他们强忍着内心的悲痛,一鼓作气地攻进了隆化中学,一举摧毁了敌人的防御,成功地将隆化全面解放。1948年7月,冀察热辽d报将董存瑞英勇炸碉堡的事迹发表到报刊之上,让全国人民都认识到了这个刚刚成年的小战士,小英雄,建国之后,隆化地区的老百姓,为了纪念董存瑞,他们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园,并且还联名上书,请毛主席为董存瑞题词。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竟然婉拒了这个请求,不过,为了表彰董存瑞的功绩,他特意安排了元帅,给董存瑞题上了“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这八个字。当地的老百姓十分不解,为什么毛主席不愿意给董存瑞题词,而让元帅给他题词呢?原来,毛主席是考虑到董存瑞的身份,他是一名军人,为了战斗而光荣牺牲,由他的高上级元帅题词,这才是真正认可他是一位为国为民的好战士。在得知毛主席的苦心之后,当地的老百姓也纷纷表示理解,在曾经的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诞生了许多英雄,他们的年龄不一,性别不一,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着一颗无私奉献,为国为民的心,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应该继承先辈们的精神,努力奋斗,为新中国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4、董存瑞的故事儿童版

一天下午,王平来到南山堡布置秋后的坚壁清野工作,还没有回区上,外面突然响起了枪声,有人高喊,鬼子来了。董存瑞听了十分着急,对母亲说:“王主任还在村里,我去找王主任!”母亲见儿子焦急,跟着董存瑞往门外跑。刚出门口,就见王平端着盒子枪急匆匆跑了过来。原来他留在后面帮助民兵组织转移,这时鬼子已经将村子团团围住,已经没办法撤离了。董存瑞见状,拉起王主任就朝自己家院里跑去。王平推开小存瑞的手说:“不行,一会鬼子搜出来,会连累你们全家的!”说完提枪就要冲出去。董存瑞死死关上大门,对王平说:“出去了你更跑不掉了。”说完指了指院里的菜窖,“就藏在这里。”王平摇了摇头:“这个鬼子都知道,来了就翻菜窖。”董存瑞着急地说:“那藏到柴火垛里吧。”王平还是摇了摇头。忽然,他看见院里有几卷破席子,对董存瑞说:“我藏到这里边,鬼子来了,让你开门你就开,千万不要怕,要沉住气,明白吗?”董存瑞使劲点了点头。这时,院外传来脚步声,接着又响起了“咚咚咚”的砸门声和鬼子的狂叫。董存瑞刚打开门,四五个鬼子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冲了进来。随后,一个挎着洋刀的鬼子军官走进院里,伸出手指比了个“八”字,问道:“这个的,有没有?”董存瑞听出这家伙并不知道王主任藏在院里,心里稳了稳神,灵机一动,故意打岔说:“什么,手枪?”“什么手枪?八路的,有没有?”董存瑞摇摇头:“不知道!”“八格牙路!说了糖块大大的,不说,死啦死啦的!”鬼子军官抽出刀,厉声吼道。面对鬼子明晃晃的刺刀,董存瑞沉着回答道:“说了不知道嘛,真的不知道!”鬼子军官朝身后挥挥手,几个鬼子兵开始在屋内屋外搜寻,掀草垛,翻菜窖,锅碗瓢盆扔得到处都是,连炕洞都搜遍了,结果什么也没搜到。这时外面响起了哨音,鬼子兵要集合了。那个鬼子军官还不死心,四处张望,目光落在几卷破席子上,接着走了过去。董存瑞心里一惊,感觉心都蹦到了嗓子眼儿。他正准备上去拦住鬼子,突然想起王主任说过的话,马上又冷静下来,站着一动不动,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鬼子军官指了指破席子问:“这里,八路的有没有?”董存瑞几步跑过去,抱起一卷又破又脏的烂席子,扔到鬼子面前:“这破席子能藏人吗,不信你看!”破席子打开,散发出一股霉味。鬼子军官捂着鼻子后退了几步,挥挥手,带着几个鬼子兵灰溜溜地离开了院子。王书记对机灵的董存瑞满意,从此以后只要来南山堡开展工作,他就带上董存瑞。一来二去,董存瑞认识了许多像王书记这样的八路军叔叔。董存瑞也感到格外高兴。他因此也成了村里的名人,大家都知道他竟然在鬼子眼皮底下成功救助了八路军。当时在南山堡,正好流传着放牛郎王二小为掩护八路军后方而牺牲的故事,人们把它编成歌,在华北各地传唱。南山堡乡亲们在传唱这首歌的时候,很自然地就联想起本村冒死救八路军的董存瑞,于是乡亲们都夸他是掩护八路军干部的“小英雄”、南山堡的“王二小”。以上内容来自军事科学院解放军d史军史研究中心编写组《董存瑞(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丛书》

5、董存瑞的故事阅读

1945年农历九月初九,我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对赤城展开了全面的攻击。董存瑞所在的部队参加了这次战斗。冲锋号吹响后,董存瑞一马当先,冲在全连的前面。来到城墙根后,在营连强大火力的掩护下,他和战友们迅速爬上软梯,首先登上了城墙,紧接着向城墙两侧射击,掩护其他战友爬上城墙。敌人渐渐支持不住,慌忙向城内逃去。城墙很快炸开一个缺口,部队像潮水一样涌了进来,敌人已无心再战,纷纷投降。白耀珍见势不妙,正准备弃城逃跑时,被我军活捉。攻占赤城的战斗结束后,董存瑞所在的部队立即离开赤城,当走到河北龙川与大阁之间的堂子沟时,迎头碰上了一群四处奔跑的村民,行进中的队伍感到可能有情况,便立即停了下来。董存瑞随手拉住一个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老乡,焦急地问:“老乡,怎么回事?前边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又遇到日伪军了?”“原本是的,可现在他们都变成国民d军了。简直是一群‘遭殃军’哪!比以前还要坏!”这个老乡边说边不住地回头看,“他们都骑着马,正在到处抢东西哪!”董存瑞义愤填膺,这和日本鬼子、土匪有什么两样呀!他想起连队在进行形势教育时领导讲过,现在的敌占区一片混乱,民不聊生。国民d部队正四处招降纳叛,接收日伪财产。不少当官的利用这一时机中饱私囊,发了横财;被招降的部队也是浑水摸鱼,借机敛财。这时,部队接到命令:迎面冲来的,是一支被国民d收编的骑兵部队,正在这一带搜刮民脂民膏,如果遭遇,可出其不意,就地消灭。只见连长拔出手枪,怒目圆睁,大声喊道:“各排按战斗队形散开,占领有利地形,注意隐蔽,准备战斗!”全连迅速有序展开。这支耀武扬威、自诩为“国军”的骑兵,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眼下迎接他们的不是“财运”,而是一场“厄运”。就在他们拉着抢来的财物旁若无人地前进时,一阵雨点般的子弹突然迎面扫来。这队骑兵一下子慌了神,以为遇到了八路军的主力部队,一枪未还,掉头就跑。战士们见状,立刻从两侧的高地冲了下来,落马的“国民d兵”一个个乖乖地举手投降了。董存瑞端着一支旧式步枪,飞快向前追去。这时,他发现100多米远的小林地里,有一个敌机枪手跨上了一匹战马,正向不远处的一片林子逃去,眼看就要溜出视线了。他迅速举枪瞄准,只听“砰”的一声,没打中。敌人好像发现了追兵,急忙伏在马背上,拼命地催打着马臀。董存瑞见状,赶紧推弹上膛,对准马背又开了一枪。只见那马一个趔趄,后臀一扬,跪倒在地上,紧接着翻起了跟头。马背上的敌人随之被摔了出去,手中的机枪也甩出好远。董存瑞见状,一边大声喊道:“不许动!缴枪不杀!”一边迅速冲了过去。敌人大概被摔蒙了,在地下顿了一会儿,才挣扎着爬起来。看见董存瑞向他奔来,赶紧向机枪边跑去。当他就要抓起机枪时,只听距他只有十几米远的董存瑞厉声喝道:“不许拿枪,要不然我开枪了!”敌人抬起头,看着黑洞洞的枪口,心有不甘地举起了双手。董存瑞命令他退后几步,离开机枪,自己迅速上前将枪提在手中。这时,战友们也冲了过来。大家一看,高兴极了,原来这是日军使用的当时比较先进的“歪把子”机枪。以上内容来自军事科学院解放军d史军史研究中心编写组《董存瑞(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丛书》。在一次次的历练中,小小年纪的董存瑞从一个民兵逐渐成为一个身手敏捷的革命战士,战斗技术进步神速不说,思想觉悟也逐步提高了。但无论他改变了多少,成长了多少,可仍然不变的是首当其冲,每一次冲锋陷阵都在前面,这份赤诚,太令人钦佩了。

6、董存瑞的故事连环画

董存瑞牺牲后,妻子为其守孝3年后改嫁,开国中将一生照料他全家少年英雄董存瑞,在1948年用自己的身体做支撑引爆炸药,炸掉了敌人的碉堡,让我军得以顺利前行。这个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那么他的家庭在失去这个年轻的生命以后怎么样了呢?董存瑞牺牲的时候年仅19岁,但他在家里却有一个已过门三年的妻子。当时的社会,乡下还有包办婚姻的旧俗。董存瑞就在家长的安排下与卢长岭结为夫妻。两人之间关系和睦,没多久董存瑞就成为一名正式的八路军,随军出征了。妻子必须留在家里照顾两位年迈的老人。没想到,董存瑞出去仅三年,就传来了离世噩耗。卢长岭在家里一直勤勤恳恳,把所有事情都做的很妥当。悉心照顾两位老人和一众弟弟妹妹,任劳任怨,一直为自己的丈夫是军人感到自豪。她常做的事情就是祈祷董存瑞能打赢仗,平安归来。此时这一希望已落空,大家都以为卢长岭会离开董家。但她没有。她不忍心留下一家老小没人照顾,更何况这三年虽然她与董存瑞聚少离多,但两人的情分是十分深厚的。就这样,卢长岭这个小女人继续伺候一家老小直到三年孝期满。董家二老对于这个懂事的媳妇的满意,但他们也深知卢长岭此时正值大好年华,他们就经常与卢长岭商量改嫁的事情。但卢长岭多次严词拒绝他们。陈仁麟是董存瑞所在军队的首长。战争结束后,他亲自上门看望董家人,送去慰问的同时,也为董家解决了不少问题。首先就是卢长岭的不肯再嫁的问题。陈仁麟向卢长岭讲述了董存瑞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并承诺d和国家不会亏待烈士的家人。卢长岭想了很久才决定另嫁他人,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但她却因为难产而离世了。另外董存瑞还有两个弟弟妹妹,家里没有大的经济来源,陈将军就自费供他们读书、上大学,时不时的还与董家二老寄些钱财补贴家用。英雄在战场上厮杀,而他背后的家人也是英雄。d和政府不会亏待任何为国家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人。对于董家人来说,失去年轻的儿子让他们难过,但儿子是因为战争而牺牲的也让他们感到无比自豪。组织上无时无刻的关怀更是宽慰了他们的心。#董存瑞的故事简介#

7、董存瑞故事读后感

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许多大事,2007年的今天,抗日名将孙元良逝世,他参加过淞沪会战,也参加过南京保卫战,后来去了台湾直到逝世。1948年的今天,解放军战斗英雄董存瑞牺牲,董存瑞的故事广为人知。1942年的今天,我d高级军事将领左权在掩护高层转移时牺牲,年仅37岁。1915年的今天袁世凯签订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1870年的今天,英国爆发爱尔兰自治运动。

8、董存瑞的历史故事简介

毛主席为何拒绝给董存瑞题词?1948年5月,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壮烈牺牲。 8年后,董存瑞的牺牲地河北隆化县决定为其修建一座纪念碑,为了让董存瑞的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隆化县专程派人到北京请主席为董存瑞题词。但没有想到的是,拒绝了隆化县的请求,不给董存瑞提词,这是为何?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所在部队收到攻打河北隆化县城的指令,隆化是承德的屏障,四周全是国军挖好的坑道和战壕,还有树林一般密集的碉堡群。隆化的后面是苔山,左边是隆化中学,苔山有着隆化的全部火力,隆化中学又是敌人防守的核心地标,因此,如果解放军想要解放隆化,就必须先拔除苔山和隆化中学这两颗钉子,在解放军各部队的默契配合下,先后炸毁了国军的3个炮楼和5个碉堡,终于打开了隆化中学东北角的门。就在这时,敌人突然开始把火力集中在学校外侧的桥型碉堡里,阻止了董存瑞所在连队的前进道路,也将他们与前面已经进城的部队隔开了。董存瑞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几步窜到桥底,抱着炸药看四周,环视了一圈,想找一个合适的地点放置炸药,但是桥离地面远1米多高,两侧是光滑的墙壁,顶上是水泥板,把炸药放在平地上发挥不出威力,但高处又没地搁。就在董存瑞着急的时候,总攻的号声吹响了,部队如潮水一般涌了上来,惊天动地的喊杀声扑面而来,碉堡上的国军部队开启了疯狂的扫射,董存瑞身后的队友急得攥紧了拳头。时间紧急,董存瑞来不及犹豫了,他站在桥中央的下面,以身体为支架,手举炸药包贴住桥型碉堡,右手猛地拉开了导火索导,导火索冒着火花和白烟,他冲着队友高声喊道,卧倒,快趴下。随着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暗堡被炸得粉碎,董存瑞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部队开辟了一条胜利通道,用生命铸造永恒,他的一声高喊,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1956年的冬天,国家民政部批准了隆化县扩建董存瑞烈士陵园,相关负责人冀兴坡接受上级指派的任务去北京找毛主席题词。政府的工作人员对这件事重视,说一定替他向主席转达,让他先回去等消息,下周三再过来。等时间到了,冀兴坡来到政务院的内务部,由优抚司的邹司长亲自为他办理手续,邹司长听到冀兴坡的诉求之后,又让其回去等消息。恰好这时候北京也在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500多人在天安门广场紧张地工作着,于是,冀兴坡又找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关负责人李琛,向他介绍了董存瑞烈士的事迹。李琛听了深受感动,表示一定会大力支持隆化县修建烈士陵园,并为其办理好了赠送隆化县碑料一块的手续。后来,冀兴坡又到了优抚司寻找邹司长。周司长无奈地说,题词,这事领导们还没定下来,你先回县里等消息吧。1957 年,隆化县的烈士陵园正式开始施工了,可题词还没拿到,于是,冀兴坡再次动身到北京,收到的回话依然是,上面领导还没定下来,他们会尽力促成此事。7月,冀兴坡第五次到北京找邹司长,终于拿到了一张16开的大题词,上面是朱老总写的,舍身未果,永垂不朽。冀兴坡看着题词,心中无比激动,但又有一个疑问,但是县里人民说好了请求毛主席题词的,怎么换成了朱老总?当初毛主席不是还给刘胡兰烈士题词了吗?怎么没给董存瑞烈士题词呢?邹司长听了他的疑惑之后,耐心地解释道,刘胡兰是群众,董存瑞是军人,所以朱老总来题词更合适,冀兴坡觉得这个解释很合理,于是赶紧将朱老总的题词带回家乡。1956 年,隆化县决定为董存瑞修建纪念碑,请求毛主席亲自题词。毛主席了解事情原委后,请朱老总代为题词,因为董存瑞烈士是军人的题词,应当由十大元帅之首的朱老总亲自动笔才更合适。这既是毛主席对朱老总的尊重,也是对董存瑞烈士的重视。其实鲜为人知的是,毛主席题词谨慎,下笔绝无随意之写,他有自己的原则,绝不是有求必应的,根据相关记载,毛主席也曾多次拒绝题词,尤即是拒绝为湖南老家题词。周世钊先生是毛主席的同窗好友,相识超过了60年,是无话不谈的知己,但周世钊担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后,请主席题词,主席等一等再讲,婉言拒绝了。还还有曾任毛主席历史教员的罗元鲲,看到湖南新化县古寺被严重破坏后,请求毛主席提写新化古寺的牌匾,以求保护古寺,主席收到信后也拒绝了,他觉得自己不能够越权干涉这些事,于是在回信里说,古寺遭遇破坏是不应该的,这些是要交给政务院来处理,他不能单独去提字,希望罗元鲲能够体谅,这也能侧面反映出毛主席为何让朱老总来为董存瑞题词,一代伟人的行事风格真的是不服不行。1957 年 10 月 18 日,为董存瑞烈士题词的八个大字被镶嵌在了高 14. 5 米的烈士纪念碑的正面,这是对烈士短暂又辉煌的一生的高度评价,鼓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他立在隆化的大地上,也立在了老百姓的心里。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历史开讲##历史##董存瑞的故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