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野史】民國25年(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以後,張季鸞(山東鄒平人氏)寫了《致西安軍界的一封信》。這封信後來成為《大公報》的一篇社評,其內容為促進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宋美齡大喜之下,請他們加印10萬份,用飛機到西安的上空去散發。遙想當年10萬份《大公報》口中飄落的情景,那是一個怎樣的場面啊!——摘自《萬條微博説民國》
2、张季鸾先生史量才是中国老牌报纸《申报》的老板,虽身列风云人物,但平时衣着随便,甚至一年四季都穿一件蓝竹布长衫,这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老板中,是不多见的。他走路更有特点,两脚的脚跟都不着地,看上去一跳一跳的,有如雀跃,因此得名“麻雀先生”。《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体态消瘦,面如黑炭,看似一大烟鬼,因而常被误传为瘾君子。张学良就曾遣人持大包烟土相赠,被张季鸾拒绝。
3、张季鸾年轻照片1934年,郭沫若与于立忱相恋。于立忱因疾病抑郁自杀后,他又看上了于立忱妹妹于立群。令人惊奇的是,几十年后,于立群的结局与姐姐一样,也死于自杀。郭沫若有过三段婚姻。原配叫张琼华,是一个没有读过书的旧式女子。这桩婚姻郭沫若不满意,是父母强塞的。1912年,两人成婚。新婚仅仅五天,郭沫若就去了成都读书。张琼华一人独守空房。张琼华是旧式婚姻的牺牲品。如果说朱安不幸,那么张琼华也同样很不幸。她在郭家独守空房68年,没有一儿半女。郭沫若对她的歉意,是一个深深的鞠躬而已。1914年,郭沫若赴日本留学。1916年,郭沫若与一位叫佐藤富子的护士相爱,郭沫若还为其取名安娜。安娜父母不允许女儿与郭沫若交往,为此,安娜断绝了与父母的关系,毅然与郭沫若同居在一起。安娜在郭沫若困难的时期陪伴了他,两个人在一起共同生活21年,生育了五个子女。两人的关系在1934年亮起红灯。1934年,文学青年于立忱去日本调节肺病,治病的空隙顺便兼了一回东京特派记者。她住在东京郊区,离郭沫若家距离不远。便经常上门拜访郭沫若。于立忱长相秀丽,皮肤白皙,又喜爱文学,聊起天来条理分明,留给郭沫若的印象很好。两人相谈甚欢,一见钟情。这把《大公报》社长张季鸾气坏了,他曾苦苦追求于立忱,她却痴情于郭沫若。于立忱在东京三年,两人应该没有放过任何甜蜜的机会。直到1937年初,《大公报》不再承担于立忱旅日的费用,于立忱只好在1937年初返回上海。回来仅几个月,于立忱便留下十七字的遗书,自缢身亡了。遗书上她写:「如此国家,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于立忱的自杀,众说纷纭。但猜测居多的,还是因为自身疾病所致。于立忱去世后的2个月,卢沟桥事变爆发,郭沫若也回了国。他的五个子女,留在日本归安娜抚养。郭沫若回国后,积极投身抗战中。在诗人林林的介绍下,认识了于立忱的妹妹于立群。那时于立群经常参加抗日救亡文艺演出。于立群身上有姐姐的影子,郭沫若对她很有好感。他认为自己对于立忱好的纪念,就是把爱她的心,重新转移到妹妹于立群身上。1938年1月,郭沫若娶了小他24岁的于立群。他们的婚礼是周总理主持的。婚礼上,总理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希望这是你的后一次婚礼了。」于立群是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也如总理所言,也是后一个。郭沫若很喜欢生孩子。当然,不爱的除外。原配张琼华就没有跟她生个一儿半女。安娜为她生了五个孩子。于立群和郭沫若结婚后,为他生下四男二女。两人婚姻持续40年,直到1978年,郭沫若离世。值得一提的是,郭沫若去世8个月后,于立群自缢于北京。死因猜测有两种。第一种,郭沫若死后,于立群发现一封信,信是郭沫若写给姐姐的情书,信上得知姐姐曾为他堕胎,于立群不能接受。第二种,与姐姐一样,被病痛折磨,于立群生前曾患严重的神经官能症,身体被折磨得不轻。但不管死因是哪种,于家两姐妹如此相似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头条#
4、张季鸾墓地他是位“特派记者”,视金钱如粪土,拒绝军阀张作霖的30万元封口费后惨遭杀害。1949年4月,亲自批文追认其为革命烈士。他叫邵飘萍(1886-1926)名振青,飘萍是他的笔名,浙江东阳人。著名记者,《京报》创始人兼社长。邵飘萍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报人,新闻教育家,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新闻界的全才。1925年邵飘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d。1916年,上海《申报》社长史量才聘请邵飘萍为驻京特派记者,这是中国新闻史的第一个有“特派”称号的记者。邵飘萍主张记者应该“其脑筋无时休息,其耳目随处警备,网罗世间一切事物而待变。”他身体力行,践行理论,运用这理论准确判断出1917年3月中德断交,轰动一时。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中德断交前,邵飘萍在国务院偶然听到院仆打电话通知美国公使,说总理段褀瑞下午将前往美国使馆,这个电话立即触动他的新闻神经,他联想到当时正是美德断交,美方一定会来拉拢中国,因而此时段祺瑞的会唔很可能会涉及中德关系。于是他抢先来到美国使馆,单刀直入向一位参赞询问双方会晤的目的和内容,这个参赞大惊。他趁势表示自己并非局外人,只是想证实一下已经得到的消息。如此虚虚实实,他居然打探到了真实的消息。随后他又赶回国务院,向段祺瑞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内情,现在希望了解中德断交的确切日期,后他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内幕新闻。还有一次,他在北京饭店宴请政府官员,其中包括国务院秘书长,总统府的一些官员,觥筹交错之间,这些政府官员已有些醉意,邵飘萍借机与他们攀谈起来,从他们嘴里套出了不少机密信息。他还事先在隔壁房间安排了人,备好了电报纸,又让两辆自行车在门外等侯,消息随写随发,宴会还未结束,消息已经到达上海,两天后,那些政府官员见到《申报》上的报道,大惊失色。著名报人张季鸾对邵飘萍大加赞叹:“飘萍每遇内政外交大事,感觉早,而采访必工。”1918年,邵飘萍创办《京报》,他在创刊词中明确提出自己的办报宗旨:“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的民意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作为也。”为此,他还在报社的墙壁上书写四个大字:“铁肩辣手”,其意思是: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邵飘萍反对奉系军阀,声讨北洋政府,宣扬马克思主义。他在《京报》上讽刺张作霖,“一世之枭,亲离众叛”,他还说张学良“忠孝两难”。奉系军阀派人送给30万元,他全部退还,并说这种钱我不要,枪毙我也不要。邵飘萍是个铁骨铮铮的男人,敢于直言、视金钱如粪土的品质,受到国人的钦佩,同时也为他埋下了祸根。1926年邵飘萍在《京报》撰文声讨三.一八惨案,彻底激怒北洋政府。北洋政府后一任总理潘馥张以“勾结赤俄,宣扬赤化”的罪名,将他杀害于北京天桥,时年40岁。邵飘萍是我国第一个因宣传马克思主义而被杀害的著名报人。1949年4月,亲自批文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头条中国史# #民国风月##张季鸾简介#
5、张季鸾名言1979年,63岁的于立群,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把头伸进打好结的布袋中。她的死讯震惊世人,一代才女陨落。在去世前一段时间,于立群无意间翻看到了一桩陈年往事。于立群来自名门望族,她的祖父和外祖父在清朝的时候,都是声名显赫的大官。但到了父亲这一代,家道中落,一家人靠典当家产变卖字画为生。于立群曾经是上海滩著名的演员,后来又是中国知名书画家。而她的姐姐于立忱,也才华横溢。作为家里的长女,姐姐小小年纪就扛起了一大家子的生计。于立群从小跟姐姐的感情深厚,也理解她的不容易。但1937年的一天,25岁的姐姐突然选择了自缢离世。事发突然,妹妹于立群在姐姐的葬礼上痛心疾首。此时的她,正在演艺事业上冉冉升起。在葬礼上,妹妹邂逅了大自己24岁的郭沫若。他风度翩翩,尽情卖弄自己的才学。情窦初开的于立群,对这个男人有了初步的印象。不久后,两人陷入热恋。仅仅过了一年,他们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于立群抛却了自己的事业,洗手为心爱的男人作羹汤,还给郭沫若生养了6个孩子。她不仅是郭沫若背后的女人:养孩子、操持生计自不在话下;她更是一位能干利索的贤内助,是丈夫的秘书、编辑、也是招待客人的外联。就这样忙里忙外匆匆数十载,丈夫郭沫若在1978年的时候去世。于立群伤心欲绝,仍不忘替他编写诗集。但正是在替夫完成身后事的过程中,彻底要了她的命。有一天,于立群和往常一样,整理丈夫的旧物。无意间,她翻到了丈夫跟姐姐的书信往来。家姐原是国内媒体--大公报的记者。但在1934年的时候,不幸染上了肺病。上司张季鸾欣赏她,就公费外派她去日本东京工作,顺带接受更好的调节。姐姐于立忱抵达后,住处跟郭沫若挨的很近。原先于立忱就对郭沫若早有耳闻,甚至崇拜他。接触后,一来二往地,两人在异国他乡就谈起了恋爱。但当时郭沫若在日本已有妻子佐藤富子,生育了五个儿女。这一任妻子跟郭沫若相识于微时,佐藤为他掏心掏肺,还要打工补贴家用。风姿绰约的于立忱,一下子击中了风.流的郭沫若的内心。在郭的甜言蜜语下,姐姐于立忱沦陷了。她以为对方是爱自己的,也相信他会为自己抛弃一切。但是,得知于立忱怀孕后,郭沫若第一反应是:赶紧去医院,不要这个孩子。于立忱才明白自己有多可笑。1937年,姐姐心灰意冷地回到上海,独自一人做完了流产手术。身体的羸弱,加上心灵的重创,于立忱愈发自怨自艾。终于在5月的一天,她选择了结束此生。但这,并没有叫郭沫若愧疚一丝一毫。他来参加葬礼,瞥见了和姐姐容貌极其相似的妹妹,决心要把她追到手。蒙在鼓里的妹妹于立群,一如当年天真的姐姐,以为自己碰到了真爱。适逢抗日战争爆发,郭沫若毅然决然舍弃了在日本的小家,连佐藤富子卑躬屈膝地带孩子来中,也置之不理。甚至,佐藤还心痛地发现,丈夫又有了新欢。这个佐藤富子原本也是豪门世家之女,婚姻带给她的,是柴米油盐的压力,以及伴侣屡次三番的伤害。解放后,中国出于人道主义,厚待佐藤富子一家。给了她中国户口和副部长级的待遇,她的处境才渐渐好转。等到了1995年,101岁的佐藤去世,为报中国恩情,她还留下遗言,把所有财产全部捐给中国。而郭沫若的第三任于立群,也经历了类似的婚姻悲剧。只不过,她等到暮年,才得知真.相。@黄小读原来,于立群挣来的爱情,不过是一世虚妄。姐姐因丈夫而死,而自己竟然不久后就与他热恋。再就是,当初含情脉脉看着自己的爱人,是否有过一丝真心呢?或许,郭沫若一开始接近自己,就是为了这张熟悉的面孔吧。东拼西凑地,于立群才终于看清了现实。一边是血浓于水的姐妹亲情,一边是四十年真心以待的爱侣。余生她该如何自处,死后她又有何颜面与长姐相见?在羞愤难当下,她和姐姐当初一样,选择了自我了断。这对才貌双全的姐.妹花,所托非人,其命运真是令人唏嘘。盲目的爱情,堪比砒.霜。想想,知人之明与识人之智,真的是女子在世间安身立命的根本吧。一味地付出并不能换来等同的真心,当女人把男人当成全世界的那一刻开始,家庭的天平就失衡了。不是吗?#历史#
6、张季鸾是怎样的人五月十四日至十五日,首届“国孚杯”李棠书法海峡两岸论坛暨作品展和陈宝生麻黄梁摄影作品展在李棠先生的故居陕西榆林市榆阳区麻黄梁镇双山村举行,榆林市委统战部长王华胜、市政协副主席惠德存以及台湾书法学会理事长陈铭镜先生,西安交大城市学院副教授、《陕西书法志》主编祁硕森先生,西安交大城市学院艺术系主任解安宁先生,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许还山,陕西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西安美院教授陈宝生先生,李棠先生的后人、文化学者李士孝等领导、学者们莅临指导。李棠先生(1865—1924)字镜蓉,今榆林市榆阳区麻黄梁镇双山人,是民国时期与于右任、王雪谯齐名的“陕西书坛三杰”之一,他14岁考中秀才,29岁中举。在京城做了八年的内阁中书,在京期间他精研书法,尤以楷书和行书见长,其书法字体端庄遒劲,书法功底深厚,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现在榆林大街钟楼上的“北临燕塞”、“南控乌延”、“驼峰险峻”、“蜚英腾茂”等匾额都是他的墨宝。李棠先生和《大公报》创史人张季鸾先生、著名作家柳青、路遥等都是榆林极具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人。双山籍企业家,陕西国孚置地公司懂事长杨万雄先生功成不忘家乡,他发掘家乡历史文化,捐资修复李棠故居,创建李棠书法研究院、李棠书法艺术馆、李棠文化广场,出资收集、整理李棠先生的书法真迹,资助陈宝生先生以摄影、书法、绘画等艺术手法弘扬宣传麻黄梁黄土地质文化。李棠书法艺术研究的挖掘是当地继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之后的又一个文化旅游品牌,将会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7、张季鸾为什么能成功1929年,张季鸾让徐铸成采访被阎锡山软禁在太原的冯玉祥,当时冯处于尘封状态,外界鲜知他的行踪。张季鸾派徐铸成进人太原,运用独特的智慧,居然采访到了冯玉祥,还在山西严格的新闻封锁下发出了这篇新闻。一篇《晋祠访冯记》一炮成功。#张季鸾简介#
8、张季鸾主要事迹#台媒:96岁星云大师圆寂#台湾佛光山星云法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5日圆寂,享年96岁。星云大师说:“我没有什么一张纸可以给你们”,留下来的只有佛法真理。1星云大师:民国以来,众多优秀的媒体记者出自《大公报》,如胡政之、张季鸾、王芸生等,他们都是社会真正的中流砥柱,以文字主持公道的“笔阵群”,他们的功绩不但流传在社会,也深入到人心。2喜欢星云大师一笔字,就像喜欢大师年轻时的一张照片。“處世無畏 和平共存”,记得曾经有人解释过,遇到困难“畏”字讀第4聲,不必害怕;朋友之間“畏”字是第3聲,不必計較。我有欢喜星云大师世界上有金钱、有名位、有富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欢喜"才可贵。如果拥有了世界上的一切而不欢喜,人生有何意义?所谓欢喜,要能与人共享共有,要能不妒人有;能够享有无私无我的欢喜,才是有价值的欢喜。"欢喜"让这个世界充满了色彩,"欢喜"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希望。没有欢喜只有忧悲,是不懂得生活;有欢喜也有忧悲,此乃人之常情。能够"无忧而有喜",则是更高的修养;要能把欢喜布满人生,才是有智慧的处世之道。[合十][玫瑰][太阳]选自《人间佛教语录》【台媒: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圆寂#】综合台湾《联合报》、“中时新闻网”报道,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于今日(5日)下午安详离世,享耆寿96岁,弟子们陪在身旁。报道称,他晚年仰赖洗肾维持健康,但多次出入医院,近期因血压过低、入住高雄长庚医院加护病房,昨天还一度喘到无法进食,惊动医护人员紧急为他洗肾,才得以舒缓,没想到今天就传出圆寂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