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简介(唐高宗与李世民的关系)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1 16:14:09 浏览
1、唐高宗与李世民的关系

唐高宗李治是个懦弱的皇帝,像他这样的男人,一般都是惧内型的,所以老婆只要温柔的。可是这个李治偏偏很奇怪,放着温柔贤良的老婆不爱,非要反男权社会之道,喜欢起女强人来了。说起来,李治有个大的心病,那就是朝中大臣的势力越来越大,自己这个皇帝却愈来愈孤掌难鸣。他既怕丢了江山,又不得不忍气吞声受大臣的窝囊气。唉,大概李治尝够了臣强主弱的滋味,感觉惧大臣远比惧老婆问题大得多!看来,天下真正可惧的还是男人,而不是老婆。女人再强大,总是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皇帝和皇后的利益永远是一致的,军功章里有自己的一半,还有她的一半。总而言之吧,失颜面事小,失江山事大。皇帝的位置坐不稳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老婆强大一些没什么,不过是给自己多了个帮手,多了份力量。只要有龙椅坐稳了,李治的心里还有什么忧愁呢?唐高宗的第一任皇后——王皇后,据说是一个温柔、贤良、随和的女人。当代历史学家对她赞誉颇高,非说这女人堪称妇德楷模,甚至可以与长孙皇后相媲美。当然,历史已经碾尽尘埃,专家们的舌头爱怎么鼓搔就怎么鼓搔,咱们这些看客、听客们,只能坐在电脑、电视前点头罢了。不然,谁能穿越到遥远的大唐拿出真凭实据来见证呢?闲话少叙,笔者觉得这个王皇后可能性格较武则天、萧淑妃温良了一些,但她着实地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拿才能来说吧,不要说比武则天,恐怕连萧淑妃都不及。再拿品德来看吧!既然她这么贤淑,这么温良,干吗又跟萧淑妃争风吃醋呢?按照古代《女四书》、《烈女传》里的说法,女人是要胸怀四海,淡定一切的。自己的老公三妻四妾,哪怕后宫粉黛三千、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他爱宠谁就任他宠谁,他愿意跟谁好就任凭他跟他谁好,这是男权社会赋予男人的特权,皇帝更不用说。倘若你王皇后严守妇道,不管丈夫怎样宠爱萧淑妃,你正妻只能淡定到不理不问、不闻不察、视而不见,不就可以了吗?可你何苦又算尽,整个了一个大你好几岁,而且还是先皇才人的武则天参与进来呢?你这不是唯恐天下不乱吗?一个精于算计、长于勾心斗角、容不下别人受宠的皇后,怎么能算得上封建社会里的有德之妇,又怎么能够称得上“母仪天下”的国母呢?这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王皇后的伎俩实在是太不高明,她老人家才智不足,德操不全,结果枉算计一番,还反算了自己的性命!当王皇后与萧淑妃双双被打入冷宫,据说王皇后仍然步履雍然,从容赴死,而萧淑妃却嚎嚷道:希望来世我变成一只猫,阿武变成一只老鼠,我活活把它给掐死……王皇后不失威仪,萧淑妃性格刚烈。在刚烈与平和之间,李治皇帝不爱贤淑,喜欢的却是硬梆梆的女汉子。面对于武则天,估计李治皇帝心里更清楚:谁更知他的心,谁有优势帮他坐稳皇位?当年唐太宗临终托孤,李治懦弱年幼,面对权臣的强势,李治不仅从性格上不占优势,而且从智商、行为以及个人综合能力方面,都不足以与权臣们抗衡。据说,夫妻相配大多都是互补型的。这种互补的差异愈大,夫妻双方的磨合与融入感愈是到位,因此相互补充的空间愈大。唐高宗不仅需要一位贤内助帮他处理国家大事,还需要一位女强人帮他制衡权臣。这个人,王皇后不行,她这人啊,自己将自己卖了都不知道,显然她愚蠢得有些惊人。萧淑妃看来也不行,这女人性格刚烈,平日里只喜欢耍点小性子,只知道博得皇帝的欢心,不过只擅长于取悦领导罢了!真正的大手笔却是武则天,她不仅个人能力超强,而且极富政治手腕。得了这样一位女才人,李治象似得了一个大救星,她不仅能帮他处理朝政,而且做事颇富心机,里里外外帮李治打理得得心应手。有了武则天,李治不再担心皇位坐不稳,也不再受大臣的气。有了武则天,多少难以摆平的事,都在她谋划中摆平了,多少利害的大臣,都被她的威势吓破了胆子!李治得武则天,犹如鱼儿得了水,夫妻二人个真是一唱一和,整了一个安定团结的家国天下,搞得权臣们只能背地叹息,心里又有几多奈何呢!与其说李治是在选皇后,不如说他在选自己的红颜知己,事业的伴侣,在政治上辅佐自己的高手。武则天可以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她的到来,立即将萧淑妃和王皇后比了下去。李治恰恰就是需要这样的女汉子制衡权臣,而权臣们也只能乖乖地臣服在武则天的石榴裙下。李治做皇帝不费一兵卒,只要老婆一露面,自己也不用操什么心,只管端端正正地坐到龙椅上,一切听任夫人安排去吧!这真是吉人自有天相,懒人有懒人的福气,笨人有笨人的牛气。估计,这也是李治老儿不同寻常的心机吧!

2、唐高宗李治长相

唐高宗李治正在朝堂上和众官员争论,正当僵持不下之时,龙椅后的帘幕处突然传出一声女人的怒喝:“斩此老贼!”在很多人眼里,大唐的第三代皇帝唐高宗李治被视为“懦夫之君”,因为他的软弱无能,才得以让武则天找到机会,随后创立了武周皇朝。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是很准确,李治如果不生病的话,或许就是另一番局面了。事实上,李治的上位还是有点传奇色彩的,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按照“立长立嫡”的传统,除非前面八个哥哥都不在了,李治才有可能成为太子。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却让这位九皇子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元643年,李承乾被李世民废掉了太子之位,原因是他联合另一个皇子李泰打算发动一次政变。事情发生之后,李世民也开始担心,生怕自己的孩子们跟自己一样,满脑子就想着依靠政变当上皇帝,于是就选了李治当太子。当时,李治并不被李世民待见,不过李世民觉得这个看起来傻乎乎的家伙应该也没有胆量发动政变。李治大概也没有意识到他的缺点在这一刻,反而成了他的一大优势。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李治成功登上了皇帝宝座。武则天原本是李世民的妃子,后来李世民死后,所有的妃子都被安排到了庙里当尼姑,武则天也不例外。不过,好在武则天有远见,及时攀附上了李治,于是在李治登基不久后就被接回到了宫中。从那一刻开始,武则天的心里就有了一个极为伟大的计划,那就是自己登上皇位。带着这样崇高的理想,武则天回到宫中之后开始处处打压自己的敌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女儿,来陷害李治的原配夫人王皇后。渐渐地,王皇后在李治的心里逐渐没有了分量,李治还想着废掉王皇后,让武则天成为后宫之主。不过,废后是朝廷大事,并不是皇帝一人就能决定的。当李治在朝堂上表明了要废掉皇后的意思,顿时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强烈抗议。李世民死后,找到了两个人当托孤大臣,一个是褚遂良,一个是长孙无忌,这两个人都反对李治废掉王皇后。此外,朝中三师三公和中书令等一众位高权重的大臣也极为反对,为此还基本上把所有的大臣都聚集在一起,齐心协力,坚决反对高宗废后。此时,整个朝廷上下支持李治的就是吏部尚书许敬宗,许敬宗虽然身居高位,但也经常不干正事。他之所以支持李治,是因为他觉得李治废王皇后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如果这个时候他能力排众议,那么李治肯定会对他刮目相看,到时候想不升官都难。为此,许敬宗还私底下找到了长孙无忌,想劝说他,但是差点没被长孙无忌给打死。不过,许敬宗也没有就此放弃,反而是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大肆宣扬立武则天为皇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的,但效果还是微乎其微。现在朝廷上下几乎全部反对李治废后,几个想支持的也被其他大臣给打压下去了,李治可以说是孤军奋战。当然,李治为了废后也做过不少努力,一开始是打算威逼利诱的,通过让长孙无忌的三个儿子当官的方式来买通长孙无忌,但被拒绝了。既然软得不行,那就只好来硬的了,在武则天的建议下,李治直接将长孙无忌给革职了。没多久,朝中另一位重臣裴行俭也被革职了,原因是裴行俭在与反对废后的大臣们秘密开会时,曾说过一句:“若让武则天当上了皇后,则朝政之乱也就由此而来。”不得不说,这招还是挺管用的,朝中的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是一脸的惶恐。但即使如此,褚遂良还是不打算就此放弃说服李治的想法,在朝廷之上,褚遂良又拿出了先皇的威严,说自己是唐太宗钦点的托孤大臣,必须为朝廷负责。随后,褚遂良说要将朝笏还回去,那就是用自己辞职来要挟李治。李治见褚遂良如此固执,心中又是震惊,又是愤怒。就在这个时候,武则天居然悄悄地跟在李治身后上朝,而且还躲到了帷幔之后。见褚遂良已经将李治逼入绝境,武则天索性大喝一声:“杀了这老妖怪。”李治也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就有了底气,于是当即下令革去褚遂良的职位。至此,朝中三名重臣都被贬官革职,剩下的人也渐渐改变了态度,武则天也顺势成为了皇后。参考素材:《武则天传奇》

3、唐高宗李治电影

[微风]公元654年,日本送给唐高宗李治2个美女,李治很喜欢,当晚就和她们春风一度。然而第二天一睁眼,2个美女突然变成2个白面红唇的“女鬼”,李治吓得魂飞魄散,跌倒在地上。[微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一直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当时强大的国家之一。此前日本与大唐一直有过冲突,眼看着大唐越发繁荣昌盛,而日本却因为缺乏足够的文化底蕴而逐渐衰退,便主动放下身段并派出使者去大唐求学。当年日本派出的使者名为高向玄理,大唐是一个宽宏大量的国家,对于外来的使者从来都是来者不拒,甚至还很受大唐的礼遇。在大唐的帮助下,日本学到了不少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实力突飞猛进。但借助外力获得的强大实力终究是短暂的,日本很快就开始走起了下坡路,而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大唐则是越来越强大。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决定再一次派高向玄理去大唐求学,而这个时候的大唐已经改朝换代了,当朝者已经成为了唐高宗李治。高向玄理为赢得李治的好感,将奇珍异宝和两个日本美人献给李治,同时还对李治毕恭毕敬。奇珍异宝这种东西在李治的皇宫里多得是,李治压根就看不上,但那两个日本美女就不一样了。这两名日本美女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低着头,迈着小脚步,一股浓厚的异域风情让李治十分心动不已。这种“特殊”的贡品立刻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李治当即答应日本可以继续派遣使者来唐学习。高向玄理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而李治得到了两个绝色美女,现场一片欢声笑语,随后李治就带着两个日本美女回到了宫中,当天晚上就宠幸她们。[微风]然而第二天一早,这两名日本美女就被李治关进了大牢之中,日本使者高向玄理也被带到了李治的面前。此时高向玄理一脸不解,昨天下午李治还跟两名美女有说有笑的,今天怎么就突然变了个样子。一番交谈之后,高向玄理才终于弄懂了其中的原因,是因为日本美女的妆容把李治给吓坏了。日本人在学习大唐文化的同时,也将唐妆带回到了国内,受到了日本女性的喜爱,并且在仿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地革新。之前日本的艺伎普遍使用“黑牙妆”,但在微弱的烛光下无法看到演出中的脸部神情,于是他们用一种很厚的白色粉末涂在脸上,脸部表情看起来会更加精致。唐代早期,柳叶眉和蛾翼眉风盛行,日本人也效仿了这一点,在黑牙妆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于是就有了李治看到的蛾眉白面以及红唇黑牙的特殊妆效。对于我们而言这种妆容看起来跟魔鬼一样,但日本人却觉得十分漂亮,很喜欢化这种妆容。这两位日本美女受到了李治的青睐,很是欢喜,经过这一夜他们也算得上是名义上的夫妻。为了表达对李治的敬意,两个美女特意早早起来进行梳妆,涂上了厚厚的白粉,在牙齿上抹上了黑色的涂料,用日本受欢迎的“黑齿白面”来觐见皇帝。只是没想到李治没有见过这种画面,一醒来看到昨晚两个国色天香的美女变成了这种恶魔的样子,差点就被吓死在了床上。[微风]李治被吓得声嘶力竭地大叫起来,两个日本美女被弄得手足无措,试图解释什么,但由于语言不通,李治什么也听不懂。而且她们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就是一口黑森森的牙,让李治更加惊恐。外面的太监们听见皇帝的喊声,纷纷冲了进去,李治仿佛抓住了后一根救命稻草,缩在了一个小宫女的后面,不想再往里面瞧。两名日本美女就这样被李治关进了牢房之中,随后高向玄理就向李治解释了“白面黑齿”的由来。这种涂在牙齿上的黑色涂料是把铁粉末浸泡在醋、茶和米酒的混合物中做成的,并非真的黑牙齿,在日本只有已婚的女子和孕妇才有机会使用这种黑色涂料。听明白了原委,李治长叹一声,命人将两个美女放出来,以免因为自己的孤陋寡闻影响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但从此之后,李治心里就有了很深的心理阴影,再也没有跟这两名日本美女见过一面。参考素材:1、唐朝时期的文化交流  《文史博览》#历史##故事##头条中国史##唐高宗李治简介#

4、唐高宗李治年号

唐高宗李治有个爱好,就是喜欢翠竹,有一年,他选派了一批太监到长江沿岸去挖竹子,想把各种奇异的竹子运往长安栽种。唐高宗李治在历史上出名的一件事,可能就是把父亲李世民的妻子,变成了自己的皇后。他与武则天在李世民病榻前偷情,在感业寺中定情,后放出大招“废王立武”,两人来了个双赢。唐高宗将掌权的长孙无忌干掉,自己拿回了皇权,而武则天则是成功登顶大唐后宫第一人的宝座,母仪天下,一时风光无限。很多人认为在李世民贞观之治的阴影笼罩下,唐高宗李治的存在感太低,尤其是后让李唐皇权旁落,实在是有点窝囊,然而这可能不是一个真实的评价。仅从登上皇帝宝座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李治的聪慧和果敢。李治只不过是李世民的嫡三子,上面还有大哥李承乾和二哥李泰,李承乾早早就被立为太子,而李泰又是李世民宠爱的皇子。从哪个角度看,皇位都没有李治什么事。然而就是在这种不可能的情况下,李治却巧妙地利用李承乾和李泰的争斗,来了个渔翁得利。李承乾被李泰逼得不得不谋求造反,然后失去了太子之位,而得意洋洋的李泰居然威胁李治,结果李治没有唯唯诺诺,而是拿着证据直接去李世民那里告了一状。李世民一查,原来李泰干了那么多坏事,于是李泰也被李世民拉入黑名单,终李治上位成功,那一年李治才15岁。证明李治并不是窝囊废的另一个证据就是,李世民没有征服的高句丽,被李治给灭了,而李治时期的疆域,是整个大唐历史上大的。由此可以看出,李治至少不平庸,只不过碰到一个更加厉害的武则天,才相形见绌。李治不但文治武功都不错,而且本人也多才多艺,他极喜欢并且擅长骑射,每逢出猎,都收获颇丰,鹿和兔子都成为他箭下之物。李治的诗词歌赋也很有水平,每次打完猎、饮宴赏景后都会赋诗一首,后居然汇成了86卷文集,也算是一个多产作家。李治书法师从于父亲李世民,擅长飞白体,当然真草隶书也都可以,留下了《审行弘福帖》等若干书法作品。李治的音乐素养也非同一般,作词、作曲都没问题,而且所作音乐作品还编入了乐府,更有舞曲行世。由此可见,唐高宗李治的爱好是极为广泛,而且都有所成就,非一般人所为。作为在文学、音乐、骑射等上都有所成就的李治,当然不会就只是这样一点爱好,就像他喜欢美女一样,他还喜欢翠竹。作为一个皇帝,他如果喜好某样东西,那就会做到,就像一骑红尘妃子笑一样,李治爱翠竹也是爱到了骨子里。他派太监四处搜罗珍奇的翠竹品种,在皇家园林、猎场,特别是皇宫内院,遍地种植翠竹,在郁郁郁葱葱的翠竹林中,李治弹琴复长啸,宛然一个出尘的高士。后来有一次,有人奏报,在长江沿岸发现了许多珍稀品种的翠竹,李治闻言大喜,立即派出大批太监赶往长江沿岸,特别是四川、湖南、湖北、浙江一带。动用官府的力量,采挖大量的翠竹,其中不乏观音竹、凤尾竹、湘妃竹、楠竹、佛肚竹、方竹、龟甲竹、枪刀竹、菲黄竹、黄金竹、红哺鸡竹、斑竹、刚竹、紫竹、毛金竹、雷竹、菲白竹、茶杆竹、慈竹等诸多名贵品种。无论是哪种翠竹,只要看着漂亮,均是整株挖起,带着泥土运回长安。这项工程十分浩大,以至于长江沿岸的官府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寻找、挖掘、运输,当时的官道上总能看到一辆辆满载着翠竹的车辆,缓慢地向长安驶去。上有所好,下必趋之,那些达官显贵,也纷纷加入寻找珍稀翠竹的行列,每逢他们发现一款没有见过的翠竹,他们就会快马加鞭地运到长安,然后献给唐高宗。如果是唐高宗没有见过并且还特别喜欢,这些大官就走了大运了,李治不但会给予丰厚的赏赐,关键是在唐高宗眼里,这是一个会办事的人,这个印象很重要。于是在唐高宗的身体力行之下,长安内外简直是化身翠竹之海,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曾经作诗:“聊将仪凤质,暂与俗人谐”。意思多有感慨。而大诗人杜甫也曾吟诵:“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这里更多的是对翠竹的喜爱和夸奖,不管如何,李治是过了一把翠竹瘾,而老百姓则遭了一把翠竹灾。#历史开讲#文/蓝风烛尘

5、唐高宗李治演员

《矫情篇》:杨弘武怕老婆遇上唐高宗俗话说得好:“怕老婆有饭吃!”这是在民间的情况,老百姓如此;上升到官方,宝塔顶的皇帝,也是如此。如大唐王朝的高宗李治和中宗李显父子俩都是的,这中间也许是武则天的影响太大,落下的“病根子”吧!杨弘武是高宗的臣子,后来干到了宰相,与唐高宗同病相怜,也是怕老婆的主儿,并落入民间成为谈资。杨弘武,本名杨武,字弘武,弘农华阴人。唐朝时期大臣。隋尚书令杨素从子、苍山公杨岳之子。杨弘武谦慎自守,由门荫入仕。武德年间,辅佐太子李建成。贞观年间,不得重用。唐高宗李治即位,迁吏部郎中、太子中舍人,出任荆州司马。参加泰山封禅,迁兵部侍郎。乾封二年,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工作中刚正不阿,政事清简;生活里温柔有余,十足的暖男。《隋唐嘉话》中说,杨弘武为司戎少常伯,高宗谓之曰:“某人何因,辄授此职。”对曰:“臣妻韦氏性刚悍,昨以此见属。臣若不从,恐有后患。”帝嘉不隐,笑而遣之。这事的背景是,当时朝廷任命官员有点乱,高宗觉得太不象话了,就责问杨弘武。杨弘武因妻子韦氏秉性刚悍,让他干什么就必须干什么,不得违抗。搞的他常常要授予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官职。杨弘武对高宗问话也实话实说:“我老婆太厉害了,她让我授予某人某职,我如果不听从,恐有后患。”唐高宗听后倒挺高兴,原来还有跟我一样的人呢!反而觉得他是个老实人,就不再追究了。这事是真事,还是戏说!有人认为,这是借此以讥讽高宗听从武后之言。看官们该怎么看?小编觉得是有这层意思,但同时反映出历朝历代由盛转衰到亡的过程,其中吏治的混乱到坍塌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喜欢贞观之治,喜欢大唐盛世,但还是没落了。(文/蔡驷)(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6、唐高宗李治书法

【闲读后唐书5:可怜的高宗】唐高宗李治,史称“懦弱”,遇事乏决断。其实,他早年是个不错的太子,跟老师学《孝经》,老爸太宗问他有何收获,他回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君子之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太宗龙颜大悦,说他足以事父兄矣!后来太宗驾崩,终年52岁,李治继任,时年22岁。他一登龙位,就接回了被发遣到感业寺的老情人武则天,封为昭仪,这个过程,史家省略了,只说武昭仪曾著有《内训》一篇。此后,为了将武后弄成皇后,朝廷展开了连串斗争,永徽六年九月,“尚书右仆射、河南郡公褚遂良以谏立武昭仪,贬授潭州都督”。一个月后,皇命下达,“废皇后王氏为庶人,立仪武昭氏为皇后,大赦天下”,“追赠后父故工部尚书、应国公、赠并州都督武士矱为司空”。​ 此后,朝廷继续动荡,永徽七年正月,“废皇太子忠为梁王,立代王弘为皇太子”。这位废太子李忠,是王皇后的养子,王皇后被废,其养子也必须滚蛋也。新任太子李弘,是李治与武则天的长子,根正苗红,武后寄予厚望,“侍中韩瑷、中书令来济、礼部尚书许敬宗,并为太子宾客”。同时追赠武后老爹为司徒、周国公。第二年正月,武后开始大展拳脚,当初阻止她上位的朝臣韩瑗、来济被贬,大拍武后马屁的许敬宗上位,“礼部尚书、高阳郡公许敬宗为侍中,以立武后之功也”。​ 那时候,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高宗体弱多病,“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上每视朝,天后垂穷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中书侍郎郝处俊谏止之”。高宗想把天下大权统统交给武后,被中书侍郎郝处俊劝止了,老郝就此埋下了被贬黜的祸根。​ 这一年,太子李弘忽然死了,“已亥,皇太子弘薨于合璧宫之绮云殿”。李弘是跟着父皇母后来到这里逍遥,居然意外毙命,世人大感惊讶,据说太医的结论是“酒食过量”,撑死了。真是胡扯!武后不发话,谁也不敢追究这桩命案,于是立李贤继任太子。他是李治与武后的第二子,却喜欢做学问,“十二月丙申,皇太子贤上所注《后汉书》,赐物三万段”。不久,李贤又被废,李显继任太子。那年夏天,天下大早,到处闹饥荒,“京师人相食,寇盗纵横”,高宗的龙体也每况愈下,且看这段记载——上苦头重不可忍,侍医秦鸣鹤曰:“刺头微出血,可愈。”天后帷中言曰:“此可斩,欲刺血于人主首耶!”上曰:“吾苦头重,出血未必不佳。”即刺百会,上曰:“吾眼明矣。”​ 高宗龙体日见其萎,已进入了后时刻,那时他身在东都洛阳,原准备嵩山封禅,看来只是黄梁一梦了。为祈求上天保佑,下令大赦,他问侍臣:“民庶喜否?”曰:“百姓蒙赦,无不感悦。”上曰:“苍生虽喜,我命危笃。天地神祇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言罢,驾崩,年56岁。可怜的高宗皇帝,就此离开了这个喧嚣痛苦的世界。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