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 檀弓下》说:“师必有名。”意思是,出兵打仗一定要有正当的理由。春秋时诸侯作战很讲究礼仪,要彬彬有礼,打人也要找块遮羞布;不像现在,“我消灭你,与你无关”。于是《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围攻郑国的理由之一便是郑国“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嗯,一仆二主,三心二意,教训一下它也是应该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联手揍“塔利班”,这下有郑国好看的了。吃瓜群众快搬小板凳围观!但是,郑国有一位资深“弼马温”——圉正烛之武。圉正是管养马的官员,这个官职小吗?马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是将士征战沙场的无言伴侣。从燕昭王千金市骨、汉武帝盛赞“天马”、唐太宗刻像“昭陵六骏”来看,养马的官职无论大小,应该都是很重要的。不知为什么,这位“弼马温”与那位孙姓“弼马温”都对自己这个职位不满。孙大圣说“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烛之武在国难当头,国君相邀时,还发牢骚道:“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你怎么早不用我?“今老矣,无能为也矣”——我不想干!话扯远了,能管得了桀骜不驯的野马的人,肯定都有一番好手段。果然,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烛之武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哄的一代霸主秦穆公喜笑颜开,当下抛弃盟友兼亲家晋文公,转而与郑国结盟,然后就招呼也不打,脚底抹油——溜了。还记得秦晋围郑的理由吗?郑国“贰于楚”,这是背信弃义啊,那秦国现在是怎么回事?不知道事后秦穆公想起烛之武的话“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心里会不会有愧,脸上会不会发烫,继而又理直气壮地说:他晋国可以忘恩负义,我秦国怎么就不能朝三暮四?
2、烛之武退秦师涉及哪些事件居然有人天真地认为,英美要置俄罗斯于死地,甚至落井下石使其解体[捂脸]看一看《左传》就会知道,如果这次俄罗斯一败涂地,大胜者不是英美。看看这篇《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说的多清楚——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如果俄罗斯一败涂地,国势衰微,获利大的就是近在咫尺的欧盟,或者说就是德国和法国。经济上,欧盟获得了更加廉价的石油天然气;军事上,欧盟失去了大的潜在威胁。到那个时候,欧盟就不需要看美国的脸色了。北约必将分崩离析,美国的影响力也会逐渐从欧洲大陆上排挤出去。英国也将彻底被欧洲边缘化。当然,欧盟和俄罗斯彻底融合,大家穿一条裤子,结局也一样。英国和美国处心积虑,就是要挑起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后的利益若是落到欧盟手里,那必然不答应。俄罗斯和欧盟打打合合,才符合中美利益。区别在于,中国希望俄罗斯略站上风,美国希望欧盟赢得优势。欧美大获全胜、俄罗斯辉煌归来,都不是中国想要的。
3、烛之武退秦师的全过程╭╮?┊【原典】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译文】凭借别人的力量取得成功,反而去伤害他,不合乎仁义;失去友好邻邦,是不明智的;以关系破裂代替和睦,这不是勇敢。?╰┈┈┈┈┈┈┈┈╮┈?ིྀ 【品读】晋、秦两个大国联合起来攻打郑国,郑国危如累卵,于是派出了烛之武去瓦解离间两国。烛之武的说辞完全围绕着秦国的利益展开,秦穆公为了自己的利益,同意了烛之武退兵的要求。春秋时的结盟往往以各自的利益为鹄的,烛之武抓住这点进行击破,所以取得了胜利。?ྀི 【思考】烛之武在关键时刻展示了他的才能,但他回答郑文公的话“臣之壮也,犹不如人”,饱含辛酸,足以引起人们深思。各级领导应善于发现人才,早些利用人才,不要等到人才老了才用。╯
4、烛之武退秦师背景资料烛之武退秦师自从齐桓公晚年昏聩,齐国开始走下坡路,而楚国势力越加强大,等到齐桓公死后,齐国陷入混乱,已经无力维持霸主地位。楚国开始接过中原霸主的接力棒,郑国开始靠拢楚国,甚至得到楚国铜料赏赐。期间宋襄公蹦哒了一下,想号令中原诸国,去攻打郑国。结果被楚国收拾了一顿,爆发了泓水之战,宋国不敢嚣张了,也归附楚国。后来晋文公回国即位,晋国逐渐强大,于是宋国背叛楚国,投靠晋国。楚国决定讨伐宋国,找回场子,郑国和楚国一起出兵伐宋。晋国联合秦国、齐国一起伐曹、卫,随后同楚国爆发城濮之战,楚国大败,损失惨重。郑国害怕晋国找自己麻烦,赶紧派人去晋国求和。晋国经过一场大战,暂时也没精力再去攻打郑国,于是便和郑国结盟。待第二年,晋国缓过神后,因为郑国在晋文公流亡期间没有以礼招待,去年又随楚伐宋,不服从晋国,于是召集秦、宋、齐、陈、鲁各国,准备伐郑。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郑国岌岌可危。佚之狐向郑文公推荐烛之武,如果派烛之武去出使,向秦穆公陈述利害,秦国一定会退兵。烛之武刚开始还不乐意,觉得年轻的时候你都不任用我,现在国家危亡了,才想起来,叫我救急。郑文公只好道歉,没能及早的任用你,现在形势危及才来求你,都是自己的错。但是郑国如果亡了,你作为亡国灭家之人,也没有好处,甚至整个家族也会遭到覆灭。烛之武答应了,趁着夜里溜下城墙,偷偷跑到秦营,面见秦穆公。告诉秦穆公,秦晋两国联合起来攻打郑国,郑国肯定无法幸免。但是灭亡郑国对秦国一点好处也没有,秦国离郑国这么远,就算灭亡郑国,也没办法增加秦国的土地。但晋国却能得到大片的国土,晋国就越发强大了,晋国强大了,作为晋国的邻国-秦国,威胁就更大了。若保存郑国,郑国必然感激秦国,秦国的使者前往东方诸国,郑国可以作为东道主,提供方便。而且您也知道晋国言而无信,您曾经帮助晋惠公夺取君位,他答应割让河西之地给您,结果他刚渡过黄河,就筑城对抗秦国。晋国受灾的时候,秦国竭尽全力帮助晋国,结果秦国受灾的时候,晋国不但不帮忙,还攻打秦国。曹国的僖负羁曾有恩于晋文公,结果还不是被晋军灭了满门。晋国贪婪没有满足,向东兼并了郑国,肯定又要向西扩张,西边与秦国接壤,不侵害秦国,他又怎么获取土地。损害秦国而使晋国获利,这怎么可以。秦穆公觉得有道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逄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5、烛之武退秦师后续历史河洛春秋之鲁庄镇桑家沟桑林祈雨、休水河、滑国故城、犒师救国桑家沟(当地人称仨沟)位于巩义市西南鲁庄镇的西南,南西北三面被洛阳市偃师区包围,营君路穿村而过,因此桑家沟也成为巩义市西南的村庄。成汤灭夏桀后定都西亳(偃师),连续五年(亦说七年)天下大旱,农田颗粒无收,商人尚鬼,占卜得知要用人祭祀上天,选址在亳丘(桑家沟)祭祀。成汤开国之君,心怀仁政,不愿连累他人,就选择牺牲自己,剪去头发与指甲,沐浴之后自己走上柴禾堆砌的祭坛。汤向上天祈祷,要惩罚自己一个人,不要连累他人,并命令巫师焚烧祭坛。成汤的仁爱之心感动上苍,顿时漂泊大雨,天下普降甘霖,奠定了成汤殷商六百年基业。这就是桑林祈雨的故事,与修坛沉璧出河图洛书一样,经过历代传颂,是上古有德之君的典范。在桑家沟还有一条穿村而过的季节性河流——干沟河,古称休水河,发源于嵩山南麓,全长五十里,流经巩偃交界一带,在回郭镇干沟村注入洛河。武王伐纣之后,分封姬姓宗亲滑伯于今河南睢县,几百年后平王东迁周室衰,游走于齐楚大国之间的滑伯,不堪大国的羞辱,率领全国西迁到距离周天子很近的休水河两岸,再建新家园。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滑伯安顿之后,发现虽然傍上了周天子,但是春秋小霸王郑伯依然不好惹,又暗中结交卫公,惹得天下尽知。春秋争霸之际,晋国势力大,但是屡次帮助晋侯的秦伯(秦穆公)也想称霸。适逢晋侯办丧事,驻扎郑国的秦人取得郑伯信任,掌握了郑国城门钥匙(典出烛之武退秦师),悄悄报告了秦伯。秦伯派孟明视等率军要偷袭郑国,大军半路遇到了要去洛阳(周天子)卖牛的郑国商人弦高,欺骗说是郑伯犒劳秦军。秦军被弦高欺骗,以为偷袭计划败露,空手回到陕西又无法向秦伯交待,索性灭了因首鼠两端而人神共愤的滑国,就灰溜溜的西撤了。滑伯被灭,晋侯已得到情报,在秦军回师必经之地设伏,就发生了崤之战。滑的本义是地面有水容易跌倒,但是滑国因为首鼠两端被赋予了擅长欺骗之意,有了“圆滑”“狡猾”之意。滑国被灭之后,滑人以国为氏,就有了滑姓的来历。在府店镇滑城河村,尚留有滑国故城。#烛之武退秦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