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简介资料(李绅是贪官吗)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1 18:20:18 浏览
1、李绅是贪官吗

为何现在农村抛荒地越来越多?唐代诗人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就是农村种田地辛苦劳作的真实描写。现在农村出现抛荒地,主要是农村种田的确是辛苦,种养的农作物产生的经济价值不高,以前没打工挣钱地方,家里的收入和生活依赖的粮食,蔬菜,全靠从田地庄稼里种出来,现在农村的劳动力,除有特殊种养殖能力,规范从事农业,基本上都出去进厂务工或经商务工。我是70年代出生的,记得在小时候的时候,村里实行家庭联承包制后,家里分得6亩田地,在刚刚开春时,父母就要忙着包稻种,耙秧田,要把稻种均匀播到秧田,等秧苗长到十公分左右,开始拨秧苗,栽种到水田中,那时冬天的寒气都还没有散尽,即使穿着雨靴都感觉到水的冰冷,如果不穿雨靴,水田里的蚂蟥会吸着光秃秃的脚,拼命吸着血,看着水田里一只只扭来扭去蚂蟥,头皮都发麻。当时拨秧栽禾的情景,农夫抛秧妻子田中接,小儿拨秧大儿插禾。不知大家经历过吗?互相感受交流,下期分享介绍割禾,挑禾,收禾等农家活,大家觉得种田苦不。

2、李绅简介资料图片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一、二年级悯农(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祖籍亳州(今安徽)人。与元稹、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由于其身材短小精悍,所以时号“短李”。李绅曾任宰相,官至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注释】①悯:怜悯,同情。②农:农夫。③锄禾:为禾苗锄草,用锄头除去杂草助禾苗生长。④当午:中午,正午。⑤皆:全,都。【译文】农民在正午的烈日下锄地,口汗水滴到了禾苗下的泥土上。有谁知道盘子里面的餐饭,一粒粒都饱含着农民的辛苦。【赏析】这是一首千古名诗。诗的主题是写农民的辛苦,说明粮食来之不易。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景象真实:一个老农夫在烈日下锄草,他的汗水一滴滴地流到了土里……这个场面生动地展示出农民劳作的辛苦。诗的后两句紧跟前两句而来,是对前两句的联想:有谁知道这盘中的餐饭,一粒粒都是农民用辛苦的劳动换来的?诗人用浅显的语言,让读者明白了粮食可贵的基本道理。

3、悯农古诗作者李绅简介

男子与亲戚李逢吉一起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四十年过去了,男子和李逢吉在家乡相遇,男子写下三首诗赠予李逢吉,李逢吉好高兴。他的无心之举给他带来祸端。药都人一直称李绅为短李,是因为李绅生得短小精悍,叫起外号来更有一种偏爱之情。短李生于药都,其曾祖父李敬玄在唐高宗一朝为中书令。短李自幼学习刻苦,其诗以咏时事而名,其画以表当下农人之苦而受世人之誉,一个富家子弟能念想着农人之苦实属不易,不俗。短李二十五岁从药都出发西游长安。以身世来看,他本可做公子哥一派,但他却以卖画为资。这一日,到了长安一壶春茶楼前,他展开一画,上有一丛牡丹,灿如蜀锦表里若生。刚一展开,就听一人吟诗不止:“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原来吟诗之人正是大诗人白居易。短李站起,白居易自我介绍后又把身边站着的元稹介绍给他。白居易收起画后,同元稹两人拥着短李迈进了一壶春茶楼。自此,三人结为挚友,常在长安的酒楼茶肆谈诗论文不止,开中国文坛新乐府诗一派。短李到长安第三年,与药都李氏旁族李逢吉一起擢进士第,从此步入仕途。一晃四十年过去了,第四十一年的夏天,短李终于有机会回到阔别已久的药都。十天之后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也回到药都。二人同为药都李氏,又同为一科进士,久别重逢,短李便盛情招待。酒毕,短李携李逢吉登上药都城东曹操留下的东观稼台。二人临风怀古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自己仕途不顺,遂吟:“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短李听罢长时间无语,此时他的心境与李逢吉正好相反。面对观稼台下挥汗如雨锄禾的农人,短李不禁吟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逢吉听罢,连声叫绝:“好,好!好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短李仰天长叹一口气,接着又吟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逢吉先是一愣,继而赞道:“贤弟所诗切中时弊,入木三分,难得,难得啊!”二人回到短李书房,李逢吉端起盖碗茶道:“贤弟能否手书刚才二诗赠我,也不枉同游一场。”短李不以为然:“区区小诗,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此时,李逢吉已把绢纸伸开,短李看着他笑了一笑,也就提笔蘸墨写将起来。两首录完,短李一时性起,沉吟片刻又挥笔写下:“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李逢吉见诗心中暗喜,如获至宝地收将起来。第二天便笑辞短李起程赴京。李逢吉到了京城,就把短李之诗呈与皇上,并告短李在药都写反诗,辱骂圣朝。皇上读罢三诗遂宣短李星夜进京。短李到了京城,皇上拿出绢纸交给跪在下面的短李,问道:“这是你写的吗?”短李接过绢纸,叩头回话:“这是微臣回乡时见民生疾苦,即情写下的,望陛下明察!”皇上让短李仰起面来,两眼瞅着短李,沉吟片刻,道:“久居高堂忘却民情,朕之过也,亏卿提醒。朕封你尚书右仆射,以便共商朝事,治国安民!”短李愣了,忙叩头谢封。退朝之时,皇上又道:“多亏李逢吉举荐啊。”短李为表对李逢吉之感激,亲自登门向李逢吉致谢,可刚到李府门前,就见李逢吉被官军押着,大门也被盖了黄印的封条封了。短李因祸得福李逢吉因谗获罪,这是药都人按自己的想法传下来的美好愿望而已。其实,短李从此获罪,被贬回药都。短李回药都后不能再作诗,只好终日画牡丹打发日子。要不然,现在药都李氏后人哪能存下短李的真迹牡丹三幅呢。故事改编自《短李》,本文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删除,谢谢!环环想说,李逢吉仕途不顺,为了升官发财,竟然暗算亲戚,为人卑鄙。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我要上微头条# #故事# #情感#

4、悯农的作者李绅的简介

接昨天张籍的故事,今天带大家了解几个与张籍有关的中唐诗人,品味古代文人的人情世故与风花雪月。张籍(约766年 — 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安徽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愈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与李绅、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王建与张籍是同学,曾有诗《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张籍是通过孟郊认识的韩愈,孟郊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多。郊寒除了诗词,也是其生活的体现。孟郊40岁时除了写诗还是写诗,生活也一贫如洗,有诗《秋怀》:“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为记。其情况可见一斑,正是如此,其母才劝慰他去考取功名。孟郊两试进士不第,46岁在母亲的劝慰下考中进士,一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写尽其内心的喜悦欢快。孟郊50岁得到溧阳县尉这个官职后,先想到的就是把老母亲接到溧阳奉养,才有了这首感人至深、流传千古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李绅唐代诗人宰相,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参与者,著名的诗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悯农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不知道的是,李绅发迹后不仅生活奢侈,而且爱耍,无情无义。李绅由于生活豪奢、为官酷暴、滥施淫威,被定性为酷吏。按照唐朝的规定,即使死后也要被剥夺爵位,子孙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韩愈,元稹,白居易不多赘述,后说一位曾经拜访张籍的诗人朱庆馀。朱庆馀,名可久,字庆馀,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兴“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参加进士考试前夕,此诗投赠的对象,是时任水部郎中的张籍。《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洞房里,昨天夜里留着的红烛一夜没熄;新媳妇等待天亮到堂前去拜见公婆。她梳妆打扮完低声问丈夫:我描画的眉毛,颜色深浅是否合宜?此诗作者以新媳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一句画眉深浅入时无,把媳妇的娇羞与作者的不安期待刻画的细致入微淋漓尽致。朱庆馀呈献的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朱庆馀越州人,张籍以越女比作朱庆馀,前两句是回答入时无,新妆很漂亮且自知明艳但又暗自沉思。后两句是说穿着精美并不被人看重,唯有内在的歌喉才价值千金。也就是说作者认可朱庆馀的为人,认为他不是一个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人。同时也是告诉朱庆余你的文章很有价值,金榜题名没有问题。朱的赠诗写得好,张籍也答得妙,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想想古人打交道全是内涵!张籍以节妇自喻,委婉拒绝藩镇;朱庆馀以新媳妇自喻,问新郎张籍“画眉深浅入时无”。古人的智慧与才情让人叹服,每次读到这些诗词,画面感十足;让人叹服!手机前的你们觉得今天的分享咋样?喜欢了解文史百科的,留下评论我尽力满足。

5、李绅终结局

【反差大系列-2】爱民如子or 贪官污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人人会背,朗朗上口,意思是农民伯伯耕作不易,要珍惜粮食,不浪费。作者唐-李绅,按理能说写下《悯农》这样意蕴深厚的人,肯定深知民间疾苦,想必如果为官的话,一定是廉洁奉公、爱民如子的大清官。万万没想到,我结合史料,看了下李绅生平,这位仁兄在当上大官后,生活居然极为奢靡,令人汗颜。这里有个小故事,昔年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曾经受邀参加扬州节度使李绅的宴会,老刘看到老李家中歌妓舞妓成群结队,其中还有一个歌妓色艺无双,搞得老刘一激动诗兴大发,遂写下《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另外,史料还记载了李绅残暴酷吏的一面,而且还参与d争,制造了唐朝知名冤案“吴湘案”。不过,这位老兄运气好,寿终正寝,死后居然还被朝廷追封。还在“天道循环,善恶有报”,若干年后还是遭到了清算,不但爵位被剥夺,还祸及子孙,后世子孙终身不得当官,“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历史真相官#

6、悯农其一唐李绅的翻译及作者简介

李绅的第三首悯农李绅的《悯农二首》,千百年来可谓妇孺皆知、人人成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但事实上,李绅还有第三首悯农诗。1907年和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曾先后两次以极其不光彩的欺骗手段和收破烂的价格,从敦煌运走经书和“盗剥”壁画等文物达一万三千余件,这些文物至今仍陈列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第33号展厅。在斯坦因从敦煌“藏书窟”运走的典籍中,有一本《敦煌诗卷》,据古诗词研究专家介绍,它完整地保留了唐诗的原貌,是研究唐诗好的素材和范本。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专家学者终于在2010年赶往英国,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其中就发现了李绅的第三首悯农诗。专家认为,《敦煌诗卷》的存放年代不会晚于宋代,所以其有可能是原作版本。“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这首诗大意是,种地的挨饿,织布的受冻,我希望燕赵之地的美女,都变成嫫母的丑模样,这样就不会有千金买笑了,如此家国便能富起来。据说古时燕赵大地多美女,而传说中的嫫母虽德行贤惠,却相貌奇丑无比,乃古代第一丑女。李绅的这第三首悯农诗因一直被皇家私藏而没有公开,所以鲜有人知。唐会昌年间的一个夏天,翰林学士李绅回故乡安徽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路经亳州回朝奏事,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李绅便邀李逢吉同登亳州城东观稼台。李逢吉登台远望,感慨赋诗:“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升如登台。”而李绅看到的是田野里农夫辛勤劳作的景象,便随口吟出其传诵千古的《悯农二首》。李逢吉慕李绅的文名,便讨要其诗。李绅嫌这两首有点随意,当即又赋了上面的第三首,并抄赠好友。但李逢吉拿到诗后,竟跑到武宗皇帝那里告李绅题反诗。唐武宗是个明白人,看了李绅的诗,自知是自己没有体察民情,不仅没抓李绅,反而升他做尚书右仆射,而降李逢吉为云南观察使,等于被发配了。但唐皇没有开明到让李绅的“反诗”被天下人共赏。遗憾的是,曾为底民不平、为百姓发声,不畏权贵、忧国忧民的儒子士人,后来竟“渐次豪奢”,走向堕落。《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李绅混官场久了,生活奢靡,欺压百姓,拉帮结派,草菅人命,成为实足的贪腐官员,同时代的韩愈、贾岛、刘禹锡、李贺等文人,无不对其嗤之以鼻,死后的李绅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这里还有一个成语典故。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在扬州节度使任上,曾任御史中丞,又称司空官职的李绅请他喝酒,并请了几个歌妓作陪。席间,面对佳肴美酒、歌姬美色,刘禹锡感慨颇多,赋诗一首:“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意思是说你李司空大人早已见惯了这种酒绿灯红,把它当成了寻常事,而我刘某人却觉得很不习惯、很痛心。成语“司空见惯”便由此而来。#李绅简介资料#

7、李绅真实历史

写下“粒粒皆辛苦”的诗人李绅?为什么会被百姓所憎恨?李绅写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让人觉得他是一个高风亮节的君子,勤俭节约的好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悯农是李绅早年未步入仕途写下的,经历了宦海沉浮的他,早就丧失了那颗兼济天下的初心。李绅飞黄腾达后奢侈淫靡,贪图享乐,花天酒地,极重口腹之欲,据说他喜吃鸡舌,一餐要杀300?。这样的贪官污吏怎么能不被百姓所厌恶呢?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浮生梦,现在处于孕晚期的状态,即将成为一名宝妈。我热爱文学,喜欢诗词,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就请关注我一下吧!!!#李绅简介资料#

8、唐代李绅的生平简介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一、二年级(二十六)悯农(其一)【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祖籍亳州(今属安徽)人。与元稹、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由于其人身材短小精悍,所以时号“短李”。李绅曾任宰相,官至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注释】①悯:怜悯,同情。②粟:谷子,北方称脱壳以后的谷子为小米。这里泛指粮食。③四海:古时认为中国四周被海包围,此处泛指全国各地。④闲田:没有耕种的田,闲着的土地。⑤犹:还是。【译文】春天种下一粒谷种,秋天能收获万颗粮食。四海之内找不到一块荒田,但还是有农民被饿死。【赏析】这首诗是李绅组诗《悯农二首》中的第一首,写的是农民一年四季辛勤劳动,然而终还是摆脱不了饿死的命运,对剥削者残酷压榨劳动人民的现象进行了批评和讽刺。诗的前两句先说“春种”“秋收”,形象地展示了农民丰收的景象,有种喜悦之感。然而,诗的后两句却转向描写现实,阐发议论,就算全国的土地没有一块闲着的,但农民还是摆脱不了饿死的命运。这不禁使人联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此一来,隐藏在诗歌背后的剥削者就出现了,这一切都是他们造成的。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很丰富,有很强的社会意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