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澄甫简介(杨澄甫拳照)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2 07:15:29 浏览
1、杨澄甫拳照

1929年春,被誉为“史上灵活胖拳师”的杨澄甫仅仅靠着两根手指轻轻便将陈微明扔了出去。陈微明俯首拜服。陈微明是杨澄甫的徒弟,文学水平很高。在这一年的春季,正好在上海的一个阁楼上与一众师兄弟向杨澄甫学习太极拳。学了一会儿,陈微明说道,“师傅,听说您太极拳劲力高明,能不能让徒弟感受一下?”杨澄甫淡然一笑,“发劲伤人,我就和你推个手试试!”当下两人双手相搭。陈微明率先向杨澄甫发动攻击。杨澄甫不慌不忙,以彼之力,还施彼身。陈微明只感觉自己的身体如脱弦之箭,丝毫不受自己的控制,倏忽之间便往窗口飞了出去。一众门徒大惊失色,要是陈微明从几丈高的窗户跌下,不死也得致残。此时只见杨澄甫一个箭步,往前直窜,顺势一手拉住了陈微明的脚踝,只听他大吼一声“回来!”陈微民只是感觉向外飞的身体有一个巨大的力量,将自己往回拉,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便被拉回了窗前。陈微明吓得大惊失色,面色如土。陈微明颤着声音说,“师傅,您的下手太重了,弟子功力浅薄,可承受不住!咱不是听您说,杨氏太极拳的发劲是能轻能重吗?您能不能下手轻点!”杨澄甫也感觉自己的徒弟功力不到,真怕一不小心就将陈微明弄伤了。当下微微一笑,“那有何不可呢?”两人再一次搭手。还是陈微明率先发动攻击。只见杨澄甫伸出两根食指,粘住陈微明的肘部和腕部,手指微微一沉,陈微明只感觉自己的身体完全不受控,瞬间失去平衡。万般无奈之下,只能随着杨澄甫的劲力向后跃了开去。经过这一次,陈微明对杨澄甫可以说是心服口服,而且再一次感受到了杨澄甫高深的功力,自己对太极拳劲力的理解也更为深刻。注:杨澄甫是杨氏太极拳第三代著名的拳术家,身体壮实,重时身体达到270斤,有着“史上灵活胖拳师”的称誉。

2、杨澄甫真实地位

看了几段传闻,不管是哪个版本,都能看出杨澄甫其人不管本事高低,也就是一莽夫,毫无武德可言。先有妄言少林谭腿引出万籁声比武,再有狂言看低萧聘三引来杀身之祸。另外,他徒弟说比武前一夜通宵打麻将,跟萧聘三比武说好了让对方打三拳不还手后却偷袭出掌,都能看出这人人品武德都不咋样

3、杨澄甫之死

被杨澄甫带走的太极真传!从此太极实战淡出江湖,太极推手也只限门内玩玩,师兄弟互相“捅几下”就当太极神功!一代宗师陈发科找到初心时,年仅14岁;一代宗师杨澄甫找到初心时,已经34岁了。我们大多早就过了这个年龄,又不知初心(本心)在哪里。要身心齐飞,复制陈发科走过的路,还有机会吗?答案是肯定的:有!有机会!错过了20岁以下的佳年龄,可以通过自然打坐,把自己的身体松开、松透、松空,恢复到20岁以前,甚至回归婴儿身,然后再练全凭心意用功夫的真太极!这样练太极,就是张三丰创立太极拳的本意:让打坐久坐的道士活动筋骨,达到益寿延年不老春。找不到初心,可以通过学习自然打坐和自然练功,来慢慢修掉后天心,彻底回归自在本心,建立本心思维,学会用灵感思考。这一切的关键,就是自然打坐,就是从自然练功再出发!这也是拯救太极拳的机会。马可五年走遍中国找到的民间高人,55岁因病从自然打坐和站桩入手学太极,一年一身病没了,两年推手,三年打人如走路!如果你都人到中年了,还不知什么是正确的打坐,每天低头用你的后天心去埋头苦练,那基本就没戏了。太极拳是聪明拳,是智慧拳,不是苦练练出来的,而是学会用心以后明白出来的!(本文作者马可微信号:marcopolo1963)。

4、杨澄甫弟子

1917年,这时的杨氏太极拳发生了一件转折性的事件。此时,78岁的杨建侯弥留之际,在病床上挣扎着用后一口气,对儿子杨澄甫说道,“你要是再不成器,杨家的太极拳就完了!九泉之下,我也没有脸面见你的爷爷!”说完,便满怀遗憾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作为杨氏太极拳第3代卓越的杨澄甫先生为什么被他的父亲说是不成器呢?原来啊,这里面有一个故事。杨建侯从小学习武术的时候特别刻苦,父亲杨露禅教学的时候也严格,饱受毒打。因此他的儿子出生之后,便不再特别严苛,尤其是特别宠爱第三个儿子杨澄甫,练功夫的时候,也从来不强逼。因此虽然杨澄甫每天都到拳场练功,拳剑刀枪、推手、实战等等都练过,从表面上来看也符合杨家的功夫。但实际上都是没有真功夫的,手底下不扎实。加之杨澄甫天生性子就慢,做事情慢吞吞的,在外人和老爹眼中就是不上进。因此,在杨门第三代所有弟子眼中,杨澄甫是出了名的没功夫。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王府护院的工作是没有办法干了。时年29岁的杨澄甫为了养家糊口,于是就在北京的中山公园设立了一个拳馆,以教拳为生。公开传授杨式太极拳以及刀、枪、剑等等。但由于自己没有真功夫,于是就只能教一些拳术架子。大家如果真要学功夫的话,要想学得深入,比如说散手、推手实战等等,就要去杨家的老院子请教杨建侯先生。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一个故事,当时军阀出身的李景林先生,特别喜欢太极拳,于是便向杨澄甫当面请教,但杨澄甫深知自己的功夫不高,因此不敢和李景林交手。于是李景林就向杨健侯请教。此时的拳馆由于有杨建侯先生的大力支持与周密布置,因此杨澄甫先生虽然没有真功夫,但教拳开馆也是一帆风顺。但功夫再高也怕时间。1917年,杨建侯先生病重,眼看自己无法支撑拳馆,也无法成为自己儿子背后的有力支撑,心下十分心痛,却也倍感无力,于是便说了开头的那一番话。杨澄甫先生听到自己的父亲,这样的语重心长,临了还难以瞑目,心下也十分羞惭。他也知道以自己的功夫,无法在江湖立足,就以太极来说,当时北京的另一只太极拳的壮大,形成了和杨氏太极拳分庭抗礼的态势。父亲一走,自己肯定是没有办法和那一支太极拳派抗衡的。痛定思痛,杨澄甫先生关闭了北京的拳馆,回到老家,开始了长达6年的闭关苦恋。6年之后,重出江湖,便是风云化龙之时。那么问题来了,当时与杨氏太极拳分庭抗礼的另一支太极拳派是哪一支太极拳呢?#头条创作挑战赛#

5、杨澄甫后代现状

1923年,师侄田兆霖固执的要挑战太极拳宗师杨澄甫。没想到直接被杨澄甫打哭了。杨澄甫是杨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体重高达270斤,因此在武术界有“胖拳师”的美誉。而且杨澄甫天生性子比较温吞,年轻的时候对本家的太极拳并没有下很多功夫。因此被很多杨门弟子以及其他太极拳的高手看不起。在父亲去世之后,中年的杨澄甫才意识到传承杨家太极拳的重任必须要自己担起来了。于是回到家中苦练了六年的杨门太极。1923年,大器完成的杨澄甫重回北京开一馆授拳。一时之间,很多成名的武术界拳师都想看杨澄甫的笑话。而同为杨门弟子的众人虽然没有扯杨澄甫的后腿,但内心对杨澄甫依旧还是有些看不起。其中就有在杭州当警察的田兆霖。田兆霖是杨澄甫的大哥杨少侯的徒弟,太极拳的技艺比较高深,在武术界也有了一定的名头。听到杨澄甫要在北京重新开馆授拳,而且功夫突飞猛进,田兆霖便专门从杭州赶到了北京,想要一试杨澄甫的身手。杨澄甫一看是自己的师侄,心下便不太愿意和他交手。但没想到田兆霖一再要求。迫于无奈的杨澄甫便只好答应了。甫一上场,田兆霖便向杨澄甫一拳击出。却没想到杨澄甫只轻轻一掌,便将那势若猛虎的一拳给粘住了。大惊失色的田兆霖当即准备发力挣脱。谁知杨澄甫只是轻轻一个掷放,田兆霖那硕大的身躯便被扔出了一丈开外。田兆霖心下骇然,但也丝毫不相信短短六年不见的杨澄甫功夫居然高到了这个地步,狼狈爬了起来,要求再战。杨澄甫微微一笑,又是一招将田兆霖的攻击化解了开去,然后又是一个掷放将田兆霖扔了出去。田兆霖进攻了三次,被杨澄甫扔出去了三次。田兆霖深知杨澄甫的功力远在自己之上,而自己长期的苦练,显然还是没有得到杨家太极拳的精髓,想到伤心之处,不禁跪在了地下,嚎啕大哭。目瞪口呆的杨澄甫万万想不到年近30的师侄田兆霖居然被打哭了。而田兆霖接下来的举动,更是让他哭笑不得。嚎啕大哭的田兆霖长跪在地,怎么也不起来,只是一个劲儿的叩头。杨澄甫知道了田兆霖的心思。便说了一句,只要你征得大哥的同意,我便时常和你试试手,也无不可。田兆霖知道杨澄甫愿意教他功夫,当即大喜,高高兴兴的拜了师。从此以后跟着杨澄甫虚心学习。不久之后太极功夫,突飞猛进,在武术界也闯出了响当当的名声。

6、杨澄甫的简介

对于国术之一得文/杨兆清(澄甫)(1929年,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应聘担任浙江国术馆教务长,他上任伊始,发表了一篇简短的讲话,全文如下)总理遗训:“无论是个人,或团体,要有自卫能力,才能生存”。近来国势日危,外患日迫。凡我同志,若不疾起以图自卫之方,行见国将不国也。至于救国之道,首在培养自卫能力,而自卫能力之培养,尤以提倡吾国数千年固有国术为先。中央及各省先后成立国术馆,其宗旨在使全国民众,人人研究国术,人人均有自卫能力耳。练习国术之要旨有三:(1)要有名人传授,(2)要用脑力思悟,(3)要有信仰力、坚决心。秉此三者,日日练习,不可间断,一年有一年的进步,半载有半载的成绩,细心研究,日就月将,自能精进宏通也。我国之拳术,夙分内外两派。外家始于达摩老祖,法主外刚内柔,以锻炼筋骨皮内为本力;内家始于张三丰老祖师,法主内刚外柔,以锻炼精气神为本为。但得内固精神外示闲逸,运用气力灌注周身,则用时有如百炼之钢,不用时有如兜罗之绵,所谓重则如泰山,轻则如鹅毫,守女脱兔,忽隐忽现。内外两家,固同具神妙,为我国固有之国粹,不独锻炼体魄,抑亦克敌制胜之利器也。余承家传太极拳术,朝夕练习,已四十余年,对于其中之运用,稍有心得,愿以四十载之修养,贡献国家,凡我同志,有志于国术者,不揣冒昧,雅愿陪同研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