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魏征简介(唐朝魏征夫人)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2 07:55:04 浏览
1、唐朝魏征夫人

公元643年,魏征病重,躺在床上奄奄一息,李世民在知道这件事情后,他很快地来到了魏征的府邸探望,并且还带上了自己的年仅9岁的女儿,魏征看到皇帝来了之后,他艰难的起身,但被李世民劝躺下。似乎历史上每一位明君身边都会有一个敢于直言进谏的“言官”,而想要成为明君的必经之路就是必须要能忍得住言官的劝谏,其实说劝谏是好听的,直白点说就是批评。李世民和魏征就以一个很好的例子,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李世民则虚心接受,并且对于魏征很是宠信,曾经就打算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魏征的长子,魏征死后还要让其在皇陵中陪伴自己。不过,在魏征去世后不久,李世民不仅作废了公主和魏征长子的婚约,还愤怒的将魏征的墓碑砸坏,这是为何?根据《旧唐书·魏征传》记载:“魏徵,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父长贤,北齐屯留令。徵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这里就交代了魏征的出身,哪里人,祖上是做什么的,年少有志,等一系列官方背景。其实,魏征遇见李世民之前,他的“从主”经历还是挺坎坷的,与其说魏征成就了李世民,不如说李世民成就了魏征。他开始跟随的是李密,一起反隋反唐;后来又跟随了窦建德,对抗李唐;好不容易进了潜力大的李唐军队中,又投入到李建成的门下,魏征跟着李建成的时候,还给李建成出主意,让他杀了李世民,不过没有被采纳。兜兜转转终于成了李世民的门下臣,他在李世民身边大的成就就是直言进谏,推行王道,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后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名相中的第四位,凌烟阁相当于清朝的太庙。魏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言官,他和李世民之间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有一次,李世民东巡洛阳,住在显仁宫,由于当地官员供奉的吃食不如皇宫里的好,李世民就下令谴责了很多官员,魏征得知此事之后,直接拿隋炀帝巡游劳民伤财之事“提醒”李世民,让他收敛些。还有一次,李世民偶然得到了一只长得很漂亮的雀鹰,就是大家熟知的“鹞子”,他很是喜欢,放在手中把玩,谁知魏征此时前来,李世民知道要是魏征看见自己“不务正业,玩物丧志”肯定是要长篇大论的劝谏自己,就吓得将雀鹰藏进怀里。李世民的小动作早就被魏征发现了,他故意在和皇帝说话的时候拖延时间,等到魏征汇报完政事,走人的时候,李世民怀里的雀鹰已经被捂死了。关于魏征劝谏李世民的事情还有一封著名的文章,《十渐不克终疏》。这篇文章从皇帝的私事到国家的政事,从皇帝的喜好到言行,全方面的批评了李世民,这要是放在其他皇帝眼中,估计魏征十个脑袋都不够掉的。可是李世民不仅都容忍了,还经常赏赐魏征。魏征去世之前,为了青史留名,博得一个直言劝谏的好名声,竟然把自己和李世民之间的一次辩论交给了史官,按理说这算得上是皇帝和魏征之间的私事,但是魏征此举就是向天下人揭露皇帝的隐私。马周也是唐朝有名的官员,他就曾经说过一句话:“管、晏彰君之过,求身后名,吾弗为也。”马周临终之前把自己写过的所有奏章草稿全部焚烧,还说:“管仲,宴婴,为了博取自己的名声,将君主的过错公之于众,我不屑于做这样的事。”这句话真的是在说管仲,晏婴吗?恐怕是为了讽刺魏征吧,也难怪李世民会愤怒的去掀翻魏征的墓碑,不过后来皇帝又下令重新建造了魏征的墓碑,更没有将其从凌烟阁中移除。可见李世民作为皇帝还是很有气度的。参考文献:《旧唐书·魏征传》《十渐不克终疏》《旧唐书·马周传》#历史开讲##分享历史五千年##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

2、唐朝魏征简介资料

公元643年魏征去世,唐太宗终日以泪洗面,无法释怀,但在魏征死后不久,唐太宗竟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这是为何?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签就是明君,而魏征更是以贤臣之名广为传诵,这对君臣演绎了一幕幕堪称史诗般的对话。实际上魏征并不是始终跟随李世民的,他初跟着李密混,后来被窦建德抓住,又当了他的参谋,之后是被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收归帐下。可惜李建成没有听从魏征的建议,终导致兵败玄武门。当然从这时候开始,魏征的生活终于上了正轨,他开始为李世民效力。开始魏征的职务是谏官,这正好符合他的性格,所以每天干得十分卖力,看到不顺眼的谏一次,听到不对劲的奏一本。有时候魏征的话让唐太宗心里不舒服,可是魏征根本不管不顾,照说不误,好在唐太宗是真有识人之明,也就没有太怪他。有一次魏征又让唐太宗下不来台,有与魏征不对付的人就借机给魏征上眼药,唐太宗还笑呵呵地说:“你们都说魏征粗鲁傲慢,实际上这却正好体现出他妩媚可爱的别样风采。”看到李世民连这样不要脸的话都说了出来,那些大臣你看看我,我望望你,都无话可说。然而人有生老病死,公元642年起,魏征就得了重病,李世民派使者多次到他家里探病、送药,还让御医出诊。可是转过年,64岁的魏徵不但没有丝毫起色,反而越来越重,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带着太子和衡山公主到他家中看望。这时的魏征已是起不了床,李世民为了振奋他的精神,指着衡山公主告诉他:“魏爱卿,你看仔细了,这就是你的儿媳妇。”可是无论何等好消息,也无法振作魏征的精神,很快他就驾鹤西游了。得知消息后,李世民痛哭失声,直接宣布五天不上朝,然后亲自到魏征家里参加他的丧礼,与文武大臣一起哭送魏征。随后是一连串的追封官职、赐谥号、送礼品,李世民还亲自提笔,为魏征撰写了碑文,可以说死后的魏征已是极尽哀荣。然而世事反转来得是如此之快,还没有过去两年,就冒出一个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当时参与其中的侯君集、杜正伦都是魏征举荐的。这时候作为皇帝多疑的通病终于在李世民身上发作了:“好你个魏征,当初你对朕表示,这两个人都是宰相之材,可是他们却想把朕推翻,作别人的宰相,真是罪无可恕。”想到这里他心里再次一动:“你魏征活着时,与这两个人好得仿似能穿一条裤子,难道那时候你们就在算计朕?哼,即使那时还没有反意,你们也是一个三人帮团伙!”此时的魏征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形象已经是大打折扣,从的忠臣向奸臣的方向慢慢地滑落。当然这时候李世民还没有想对魏征搞清算,毕竟这是他自己亲手树起来的一个良臣样板,没有真凭实据,毁了实在是可惜。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李世民忍无可忍,终于对魏征动手了。原来每次魏征看到李世民做事不对,他就要上去劝谏一下,这些内容他都仿似记日记一样写了下来。如果只是自己留个纪念也就罢了,可是魏征却没有秘密地搁起来自己保存,反而将这些东西都拿给当时负责撰写起居注的史官褚遂良一一看过。这可就犯了李世民的大忌,他是注定要做名主的,形象必须伟光正,可是魏征这么一搞,将他那些不好的一面就全部展露出来,岂不是有污英名。而且那些谏词里,魏征就是一切正确,而李世民反而处处不对,简直就是良臣对庸主的格局,这放在谁身上都会不舒服。李世民恨恨地想到:“你魏征想当名臣,但是却不能踩着我李世民上位。”到这时候李世民心里已经是恨上了魏征,他立即下令取消衡山公主与魏征儿子的婚约。如果说这个决定大家还不太惊奇,李世民下一个动作就让唐朝炸了锅:他让人将魏征的墓碑推倒了,那可是李世民亲自撰文并题写的,可以说是魏征荣耀的一个标志。李世民这个举动,彻底断送了一段群臣和谐的佳话。世事无常,谁都不能自己一生都是正确和幸运的,因而要过好每一天,身后的事情只能留待历史慢慢地淡忘。#历史开讲#文/蓝风烛尘

3、唐朝丞相魏征

在中国古代,曾经有一位极具人民群众基础的政治家——魏征。魏征是唐朝名臣,以他的才华和公正深受皇帝和百姓的尊敬。有一个小故事能够很好地展现魏征的清廉和正义。魏征出使新罗(位于中国的朝鲜半岛地区)时,发现当地的土地税,虽然按照规定是每年10%的收入,但是由于税吏们的贪腐和官府的失职,实际上被征收的比例远高于10%,严重剥夺了百姓的生存基础。魏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愤怒。他首先调查了事情的真相,并且随即上书朝廷,要求废除地租,并将官吏治罪。虽然他的行为可能会给他带来皇帝和权力集团的反感和对抗,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坚持了自己的信念,为百姓们声援了起来。后,尽管有些人对他的言词不满,但是唐玄宗还是重视了魏征的意见,并相信他所说的情况是真实的。于是,废除地租和治罪的政令下发,为百姓带来了缓解,同时也让朝政更加公正和透明。魏征这种为正义和人民发声的行为,成为了传统廉政文化的代表。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政治家和公共人物必须保持清明和正义。必须不惜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福祉,走在正义的道路上。唯有这样,才能在历史中留下真正有价值的回忆,成为后人学习和敬仰的榜样。#唐朝魏征简介#

4、唐朝魏征传说

唐朝著名谏官魏征,因为直言善谏,深受皇帝李世民的重用。一次,李世民养了一只鹞子,十分喜欢,正在逗趣之际,魏征前来求见,李世民怕魏征看见之后,又要提意见,于是只好将鹞子藏在袖子中。但没想到魏征喋喋不休,提了很多意见,谈话时间很长,而李世民又不敢把鹞子拿出来,后鹞子被活活憋死在袖中。

5、唐朝魏征视频

魏征,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以直言敢谏而闻名。他认为,害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学江海有容得下百川的度量。

6、唐朝魏征的诗

魏征是直臣?别搞错了,他的智慧直到现在都秒杀绝大多数人。我们的历史课本上讲述的魏征是一个铮臣,经常在朝堂上把李世民驳得哑口无言。但实际上魏征如果真的天天怼李世民,恐怕他的脑袋早就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实际上魏征的朱智慧要远远秒杀大部分人。比如在明朝鬼才冯梦龙编写的《智囊全集》中就讲述了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李世民对魏征器重,有什么不知道的都会询问魏征该怎么办。比如那天李世民就跟魏征说:选人才可是大事情。我选人才首先要看他的品德好不好,坚决不能用心术不正的人,不希望大唐朝被他搞得乱七八糟。魏征心里不以为然,这不就是亲君子远小人的翻版吗?可他听完这句话仍然说了一个“然”字。魏征不傻,他知道说话要顺着皇帝去说,和大家对他的刻板印象完全不一样,“然”的意思就是:您老人家说得太对了。如果故事说到这里,各位会发现魏征也不过如此。反正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也没什么新花样。但是《智囊全集》一开头就说了魏征“尤属意纵横之说”。这可不是我胡说八道,你们可以自己去看这本书。翻译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魏征这个人可不是像普通人想象的那样耿直,这只不过是他给自己打造的人设而已,实际上他肚子里面的花花肠子比谁都多。他只不过是通过说话直来直去给人一种勇敢正直的人设。比如网络上有不少网红,说话从来不给任何人留情面,但并不代表他现实中也是如此。你若是相信了,那你就上当了。所以魏征丝毫不傻,他并不喜欢怼人,能说服人才是他的目的。如果顺着别人说话终也能说服其他人,那又何必去得罪自己的老板?如果李世民刚刚说完这句话,魏征就直接说:我觉得你说得不对,你应该这么做。我看就算李世民的脾气再好,魏征也不知道脑袋搬到哪里去了。因此《智囊全集》中认为,顺着别人说话可以让对方对你天生亲近,这时候再讲出你自己的观点,比如:如果你能再做到这样这样那就好不过了。因此《智囊全集》又记载了魏征接下来的话: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咱们大唐朝现在刚刚立国,首先要选择一些有才华的人,品行还是其次的。等啥时候天下稳定了,咱就找一些德才兼备的人,把那些品行不好的人通通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点评道:实际上魏征的策略和鬼谷子的“平素”和“枢机”二分法差不多。平素就是平常的,枢机就是关键的。现在是大唐刚立国的特殊时期,在特殊的状况下还是应该唯才是举才可以。魏征这样一说,唐太宗也不是傻子,当然也就接受了。实际上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发现领导的意见有问题,希望说服他改变决策,后却起了反效果。不妨仔细阅读一下《智囊全集》中魏征说服唐太宗的故事,或许会给你一些新的思路。《智囊全集》为明朝鬼才冯梦龙编写,讲述了一千二百多个名人,三千多则智慧故事。新版本的《智囊全集》属于精装版,包括有原文和译文以及冯梦龙的精彩点评。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编者还将其分为政略智囊,政务智囊,言辩智囊,军事智囊,巾帼智囊,狡诈智囊,适合各个生活场景,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