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掉了两个乱伦的诸侯王后,主父偃终于栽在了第三个乱伦的诸侯王手上……主父偃是齐国临淄人,年轻时先学法、后学儒。因观点太过激烈,他遭到了当地儒生们的排挤。后来又蹉跎于燕、赵、中山等国,皆不为权贵所重。当时的主父偃,已经惨到了爹不亲、娘不爱、兄弟朋友都离开的程度。蹉跎了40年,主父偃总算交上了好运,他先是结识了卫青,继而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一年之内连升四次,官至中大夫。“推恩令”和“迁徙天下豪强”两项重要政策,都出自主父偃的手笔。但主父偃的毛病也不少,主要是心眼太小,得势后更睚眦必报。他年轻时曾在燕国受到冷落,正巧燕王刘定国被爆出乱伦恶行,主父偃得知后穷追猛打,竟逼得燕王自尽身亡,燕国也被收回中央。燕国被除,群臣震怖,为了保平安或求升迁,向主父偃受贿者络绎不绝,他也照单全收。前127年,主父偃准备更进一步——把女儿嫁给齐王刘次景,让自己也过一把国丈的瘾。没成想,这门亲事竟被齐国的纪太后给拒了!主父偃深感羞辱,成天想报仇雪恨。好死不死,齐王也爆出了乱伦之行,主父偃如获至宝,马上报告武帝,并撺掇他趁机将齐国收为己有。武帝然之,主父偃遂以齐相身份光荣回乡。兄弟、熟人们夹道欢迎,热情的不行。面对这伙曾经侮辱、伤害过自己的马屁精,主父偃又得意又恼火。他当场撒下五百两黄金,叫他们赶紧拿走滚蛋,从此再不相见!有人劝他,你这事办的太绝了,日后还如何相见?主父偃却说,我早已立下誓言:生不能食五鼎,死必为五鼎所烹,绝不回头!因为办过燕国的案子,这一次主父偃轻车熟路,很快从太监们口中套出了齐王和姐姐私通的大量证据。刘次景又羞又惧,饮药自尽。因为他无后,齐国便被收回了朝廷。但这一次,主父偃却倒了大霉。燕王和齐王的死,引起了天下诸侯的恐慌。因为害怕家中丑事曝光、步了二王的后尘,赵王刘彭祖抢先发难,上书状告主父偃两大罪状:一是受贿,二是谋害齐王。汉武帝没想到事情会闹得这么大,慌乱之下,立即逮捕了主父偃。可他毕竟是自己的功臣,武帝也不想把事情做绝。但公孙弘的一句话,却彻底扭转了事态的走向:“如果不杀他,陛下如何平息天下诸侯的怒火?”无奈之下,武帝只能舍卒保车,便下令诛灭了主父偃的三族。他死后,没有一个人来刑场收殓尸身……
2、主父偃简介资料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到公元前87年,3月29日,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刘彻16岁登基,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开创,在地方设置刺史,选拔人才。主父偃的颁布推恩令,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采用了董仲书的罢黜百家,结束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首开丝绸之路。刘彻,兴太学,在各个领域。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为其整体正面形象,留下负面评价:征和元年。公元前89年,刘彻下罪已诏。公元前87年,享年70岁,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3、主父偃简介是什么样的人公元前127年的春天,主父偃上书刘彻,建议执行推恩令。通俗地理解推恩令的好处就是,如果执行这项政策:刘彻赚了!国家赚了!主父偃赚了,各个诸侯的小儿子们也赚了!只有诸侯的大儿子们亏大了。所谓的推恩令,其实就是采取和平演变的方式,对诸侯进行解剖,削弱诸侯的威力,把诸侯当成一块大蛋糕,诸侯去世后,把这块大蛋糕平均分给他的几个儿子,这样诸侯的力量就越来越弱,一旦想要挑战中央,也就力不从心了。其实推恩令并非主父偃所创,他的初始作者是贾谊。在汉文帝时候,贾谊就在他的《治安策》里向刘恒建议,诸侯国的力量很大,需要注意。到了汉景帝时期,晁错继承了贾谊的思想,他也想帮助汉景帝削弱诸侯,只不过他的方法太激进了。结果诸侯不但没有被削弱,还引发了诸侯国的叛变,差点把国家拖进了战争的泥潭,自己的脑袋也因此掉了。主父偃吸取了晁错的经验教训,继续传承贾谊的思想,只不过这一次换了一个方式,采取了和平演变的方式。汉朝皇帝一直都是担心,诸侯做大做强对自己都会带来危害,所以削弱诸侯的权利,一直都是他们的重要目标。实行推恩令,利用的是时间,慢慢地渗透进去,经过两三代人的传承,诸侯就不成威胁了。而且诸侯王下面的小子弟们,还得到了利益,会更加感谢皇上。这个办法对于诸侯王而言,却是一个馊主意,但是对于刘彻而言,确实获利很大。于是刘彻同意执行,诏令很快颁布下去。这件事情让主父偃在刘彻的眼里,身份一下子提高了很多。贾谊的思想,晁错承错了,后让主父偃充分地利用了,并且获益了。你说贾谊是该高兴?还是悲哀呢?高兴的是,他的思想,他的理念终于实现了,悲哀的是,成果却让别人享受了。这是我从《这里曾经是汉朝》这本书中读到的故事,书中讲述了汉朝的历史人物故事,对于了解学习两汉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我要上头条# #文化##主父偃简介#
4、主父偃生平简介及死因中国皇帝全传-善从 书摘:刘彻把大权都抓到手中,政令就能畅通实施了。他马上又开始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汉朝几代皇帝的诸侯王问题。他做了一件惠及后来所有封建王朝的大变动。公元前127年,他采用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就是以律法的形式诏令所有诸侯王,让他们把土地分封给所有的子弟,恩泽所有后代。这样诸侯国就越分越小,几代之后,就都成了平头百姓。这个方法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诸侯王威胁中央朝廷的问题,实在是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影响深远。——《中国皇帝全传-善从》
5、主父偃读音“遵旨。”主父偃施礼后说道:“启禀圣上,微臣以为,现在,不少诸侯王,拥有地方千里,连城数十,他们骄奢淫逸,违抗命令,一个个像独立王国一样,对朝廷实际已形成对峙,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只恐怕难以收拾。然而如要限制他们,又势必遭致反叛……”——《汉武大帝刘彻》
6、主父偃和东方朔谁厉害公元前126年,功臣主父偃被汉武帝处斩、灭族,临死前,他怒喝道:“我收受诸侯王1000金,我承认。但要说我逼死齐厉王,这是诬陷!”主父偃大的功绩就是提出“推恩令”,帮助汉武帝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而在才华背后,主父偃的人生道路坎坷。他的前半生如果拍成电影,可以命名为《被嫌弃的主父偃的前半生》。早年他落魄的时候,父母不把他当儿子看,兄弟们也不肯收留他,宾客们也不让他进门。离开家乡,去齐地游学时,齐地的人都不待见他;去燕地、赵地游学时,那边的人也不喜欢他。一晃过了三十多年,走投无路的主父偃来到长安,托关系找到了武帝小舅子卫青,善良的卫青是少数热情招待主父偃的人。可那时的卫青还只是皇亲,还没有立军功,所以他的话语权还不大。因此,即使卫青多次向汉武帝推荐主父偃,汉武帝就是不见。走到绝境的主父偃,只有拼死一搏,他斗胆给汉武帝写了一篇很长的奏章。汉武帝看完奏章后,当晚就召见主父偃,并激动地说:“你以前在哪儿?我们真是相见恨晚啊!”从此,主父偃平步青云,深得武帝赏识,一年内被接连提拔4次。主父偃被嫌弃的前半生结束了,可他的后半生,却没有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而是倒行逆施,疯狂敛财,收受的钱财多达千金。不仅如此,主父偃还利用自己在武帝面前的话语权,公报私仇。严重的一次,便是他为报私仇,间接害得齐厉王自尽。齐国是汉朝的诸侯国,地大物博,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想把自己的外孙女嫁给齐厉王,便派宦官徐甲去齐国探口风。这件事被主父偃知道了,他也想让女儿嫁进齐国后宫,便再三恳求徐甲,徐甲一口答应。可徐甲到了齐国,才发现齐国后宫的乱象。原来,齐厉王的王妃是齐厉王的亲表妹,是母亲纪太后强塞给他的,齐厉王很厌恶这个王后。纪太后得知后,便派自己的女儿,也就是齐厉王的姐姐,去整顿齐厉王的后宫,不料,齐厉王竟和这个姐姐发生了不正当关系。徐甲回去后,便隐晦告知王太后这件事,王太后愤怒之余也庆幸,幸亏没把外孙女嫁到那么乱的后宫。可主父偃却气不过,偏要报复齐厉王。于是,他对汉武帝进谗言,说齐国人口多,财富多,快超过长安了,这种地方如果不是皇亲国戚当诸侯王,就有反叛的危险,另外,齐厉王的后宫又发生有悖伦理的事,应当彻查。武帝便派主父偃去齐国当相,查清这件事。主父偃来到齐国,立即审问帮助齐厉王到他姐姐住所的宦官,让他们在证词中一定要提及齐厉王。这件事被齐厉王知道了,齐厉王由于太年轻,害怕获罪,便服毒药自尽了。齐国的诸侯王自尽了,事关重大,主父偃成了直接责任人,武帝一怒之下将主父偃抓起来审问,但此时的武帝也只想查清楚,并不想处死主父偃。真正想置主父偃于死地的人,是当朝副丞相公孙弘。公孙弘和主父偃正面冲突的一次,便是在设立朔方郡上有异议。当时,主父偃提出在河套地区建朔方郡,作为攻打匈奴的大后方。武帝很喜欢这个提议,可公孙弘却大力反对。他认为这样太劳民伤财没必要。按理说,大臣们之间有异议是正常的,但此时的公孙弘内心充满了对主父偃的嫉妒。虽然他贵为副丞相,但武帝通过“内朝外朝”制度,早就把丞相、副丞相的权力架空了,而主父偃则是武帝内朝的一员,他的提议更有机会受到武帝的重用。公孙弘很担心有一天,主父偃的地位会超越自己,所以,他一有机会,便想把主父偃赶尽杀绝。主父偃按捺不住地对武帝说:“陛下,齐厉王自尽,他没有后代,封国被撤销归入朝廷,主父偃是这件事的元凶,如果陛下对他手下留情,恐怕没法向百姓交代啊!”武帝一听,觉得有道理,便下令处斩主父偃,并灭族。【@夜深人物 】因为“推恩令”而在历史上留名的主父偃,终却因得罪诸侯王而被杀。他生前门客无数,死后却只有一个叫孔车的人替他收尸。而孔车也是少数提醒过主父偃的人:“你太横行霸道了,将来会出事的。”可主父偃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我苦了四十多年,没有人真正爱过我,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享受人生。况且,如果活着不能列五鼎而食,那么我宁愿死的时候受五鼎烹煮。”苦了大半辈子的主父偃,性格早已扭曲,他无法正确处理权力和金钱。性格决定命运,他用努力提升了自己的运,却依旧没有改变自己悲剧的命。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关注@夜深人物 ,没有好故事,宁可不说话。#头号周刊#
7、主父偃详细历史公元前127年,卫青夺取河套地区后,汉武帝下令修筑朔方城,并计划从内地移民十万屯垦戍边。当移民任务下达给诸侯王时,诸侯们阳奉阴违,移民迟迟不能到位。汉武帝很生气,便动了削藩的念头。主父偃诡秘地对汉武帝说:“臣有妙计,可使陛下一劳永逸!”汉武帝听后拍案叫绝。主父偃的妙计就是推恩令。毫不夸张地讲,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推恩令是手段高明的治藩国策,也被称为厚黑的帝王心术,既是狠毒的阴谋,也是厉害的阳谋,不仅是一记重拳,还是一道化骨绵掌。主父偃是这样给汉武帝讲的:“周亡天下,祸在诸侯。如今的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悖法纪,重则谋逆造反乱天下。若强行削藩,必重蹈七王之乱的覆辙。而诸侯王有子弟多人,除了嗣子,其他人都没有封地,既不符合仁道,也无法提倡孝道。陛下如果推恩分封,嗣子承王爵,其他子弟则裂土封侯,人人有份,皆大欢喜。诸侯国则化整为零,不削自弱,大汉便可长治久安,陛下则可高枕无忧! ”能为汉武帝出此奇谋,主父偃确实有几把刷子,他也因此名声大噪、倍受宠信。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推恩令让主父偃迎来高光时刻,也让他引火烧身自取灭亡。事实上,主父偃是个有才无德的人,他心胸狭隘、睚眦必报,他贪财好色、没有底线,他恃才旷物,孤傲无友,好人坏人、忠臣奸佞都被他得罪完了。就连东方朔,主父偃也没放在眼里。东方朔与主父偃都是齐国人,主父偃落魄时混迹长安街市,在酒馆偶遇了东方朔。东方朔念及同乡之情,把主父偃推荐到卫青府中当差,为主父偃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来东方朔让主父偃汉武帝上书言事,加上卫青的引荐,汉武帝便接见了主父偃,拜为郎中。主父偃得势后嚣张跋扈,什么人都敢得罪,什么贿赂都敢收。东方朔看不过去了,就好言相劝:“你的富贵,来之不易。还是收起锋芒,谨慎一些为好!”主父偃嘲讽东方朔说:“哎!现在陛下一有大事决断,总喜欢先听听我的意见。作为臣子,哪能不竭力效忠呢?那些江郎才尽的人,肯定是嫉妒我吧!”主父偃一句话就把天聊死了,东方朔只好摇头作罢,叹声而去。实质上,推恩令施行后,主父偃的好日子就不多了。主父偃曾经委托徐甲游说齐王,希望把女儿嫁给齐王为妃,但遭到了齐王母亲的拒绝。主父偃为泄私愤,就在汉武帝面前打小报告,说齐王姐弟淫乱,有辱宗室门风。汉武帝派主父偃入齐为相,前来巴结他的人还真不少。主父偃把他的哥哥弟弟,亲戚朋友全召集过来,不屑地说:“当年你们都看不起我,没少遭受你们的白眼。如今我富贵发达了,你们又来巴结讨好我。我今天衣锦还乡,总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这里有五百金,我洒在地上,你们每人捡一点,从此我们恩怨两清,就不要再来往了。”主父偃就是这样尖酸刻薄,不留余地。他查实齐王乱伦之事后,齐王畏罪自杀了。主父偃回京后,又向汉武帝汇报燕王与女儿有染,燕王也畏罪自杀了。短短几个月,两个诸侯王相继自杀,让刘姓诸侯极为恐慌。赵王的家事也不干净,生怕主父偃查到自己身上,便先发制人,联合各诸侯王收集了很多主父偃受贿的证据。赵王上书汉武帝,举报主父偃欺君罔上、贪污受贿、离间宗室、迫害同僚四宗罪,还把主父偃受贿的证据列了一个长长的清单。汉武帝一开始不相信,派人一查,发现主父偃家里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不由怒火中烧,便把主父偃关进了监狱。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主父偃入狱后,他的政敌开始落井下石了。主父偃人品太差,树敌太多,没有一个替他求情说话的人。汉武帝本不想杀他,但御史大夫公孙弘给他来了后一击。公孙弘对汉武帝说:"齐王燕王自尽,诸侯震惊,他们都是陛下的骨肉至亲,理应安抚。推恩令已下,还要靠诸侯王继续配合, 不杀主父偃,无法给他们交代。再说推恩令已见成效,留着主父偃百害无一利!”汉武帝想了想,也觉得主父偃没有什么价值了,便点头同意了。东方朔认为主父偃罪不至死,便没有出面求情,想着让他有个教训也不是坏事,没想到汉武帝真要杀了他。得知消息后,东方朔火速进宫求见汉武帝,说道:“陛下,主父偃还不能死,饶他一命吧!”汉武帝生气地说:“他恃宠而骄,贪墨甚巨,残害宗亲,罪不可赦呀!”东方朔猜到主父偃已成了汉武帝的弃子,灵机一动,说道:“陛下,您还记得上林苑狩猎的那只猎犬吗?您让它开路,它便一冲而上。您让它逮兔,它便紧追不放。它所图的,无非就是几块肉骨头而已。猎犬若不听话,您关它几天便好。假如有一天,陛下想狩猎了,但没有了猎犬,陛下难道要亲自追兔不成!”一语惊醒梦中人,汉武帝后悔了,说道:“东方朔,你怎么不早点来呀?这会儿主父偃怕是已经被杀了!”果然没过多久,公孙弘就来复命说主父偃已经伏诛。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主父偃早年不得志,理应多参悟人生,累积善缘。然而小人得志便猖狂,他暴发户似的心态终害了自己。再有才华的人,如不修身养德,就只会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