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被左慈三番五次地戏弄,又屡见不祥之物,惊吓成疾,太医们束手无策。许芝对曹操说:有位奇人,或许可医大王之病!这奇人便是“神卜”管辂(lù)!曹操对此人也有所耳闻,让许芝详细介绍管辂的事迹,许芝便娓娓道来。管辂,字公明,容貌粗丑,好酒疏狂,深明《周易》,数学通神,兼善相术。管辂精于卜卦观相,每言辄中,出神入化。他甚至曾帮助一个短命之人延长寿命至99岁,被执掌生死的南斗和北斗警告。因此,管辂不敢再泄漏天机,担心遭到天谴。曹操听完许芝的介绍,急忙召来管辂。管辂看完情况,只说:“不祥之物均是幻术,大王何必担忧!”心病还需心药医,得到管辂的宽慰开解后,曹操心安理得,病情开始好转。曹操又让管辂占卜天下之事、曹魏传承之长短、吴蜀两国的近况,并询问自己及文武百官的面相。管辂打起哑谜给出卦辞,而不愿细说。曹操打算让管辂担任太史。但管辂坚决推辞,说自己“只可泰山治鬼,不能治生人”,即无法在阳间当官,只能在地府为吏。曹操无奈,只能放管辂离去。管辂的卦词“东吴主亡一大将,西蜀有兵犯界”验证在了东吴鲁肃身故和刘备攻打汉中;后来,管辂另一个卦词“三八纵横,黄猪遇虎,定军之南,伤折一股”又应在于夏侯渊殒命定定山。此时,曹操再派人去寻找管辂,管辂却早已溜之大吉,怎么也寻找不到了。这一段管辂的事迹来自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然而,正史中的管辂压根没见过曹操。根据《三国志》记载,管辂逝世于正元三年(公元256年),享年48岁,则其出生年份应该是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而曹操病逝于建安二十五(公元220年),享年66岁。此时的管辂至多11岁,不过是一个喜欢仰观星辰的小孩子,曹操岂会让他为自己卜卦相面!《三国演义》中,管辂在曹操去世20多年后,又出现过一次,并为吏部尚书何晏(曹操的养子及女婿)和邓飏卜卦解梦。小说中的这段记载倒与《三国志》没有太大出入。公元248年的年末,刚刚当上秀才的管辂,被主管选拔任用的何晏请来。何晏对管辂说:“听说您卜卦神妙,能否为我算上一卦,看我能不能位列三公?”还没等管辂行动,何晏又以自己的梦境相询:“我近来常常梦见十多只苍蝇落在鼻子上,怎么驱赶都不肯离去。此梦何解?”管辂回答说:“昔日,八元、八凯侍奉虞舜,靠的是尽忠职守;周公辅佐成王,更是宵衣旰食、夜以继日。他们都是坚守正道、顺应天意,才得以成功,这是不用占卜也能明白的道理!如今,大人手握重权,身居高位,感念您的恩德的人很少,惧怕您权势的人很多。您应当小心谨慎,多行仁义之事。”管辂又为何晏分析梦境:“鼻子象征着天中之山,只有高而不危,才能长久富贵。如今,恶臭的苍蝇都汇集在上面,并非吉兆。身居高位者跌落时,摔得更痛。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古以来,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损人利己者,难得爱戴,为非作歹,总将败亡。大人若不去敛财害众,不做非礼之事,那么应该就能位至三公,苍蝇们也自然会散去!”管辂的解释过于直接,一旁的邓飏怒斥管辂“老生常谈、毫无新意”。何晏当起了和事佬,笑嘻嘻地送管辂离开,还说:“过完年,希望还能再见到您!”管辂不置可否,回家后将此事告知舅舅。舅舅大惊失色,责怪管辂说话过于直白,毕竟何晏和邓飏为曹爽的亲信宠臣、手握生杀大权,触怒了两人可就危险了。管辂不以为然:“这两人早晚必有杀身之祸。与两个将死之人说话,又有什么可怕的呢?”舅舅勃然大怒,斥骂管辂过于骄狂荒谬,愤而离去。十多天后,韬光养晦的司马懿猝然发动高平陵之变,将曹爽及其亲信一举成擒,尽皆诛灭三族,何晏和邓飏也未能幸免。舅舅闻此剧变,这才对管辂心悦诚服。6年后,管辂的弟弟管辰询问兄长:“大将军(司马昭)对你很好,你能够因此富贵吗?”管辂却叹气道:“我自知无法长寿。恐怕在48岁时,还看不到儿女嫁娶,就会去世。死后,我应该会去泰山治理鬼魂。天命有常,难以回避,我一生之中为数百人占卜过,基本没有错漏。这一回应该也不会有误!”次年二月(即公元256年),管辂溘然长逝,正如他自己所预言的那样。管辂一生著述甚丰,写下了《周易通灵诀》、《周易林》等诸多书籍,被后世奉为卜卦观相行的祖师爷。然而,自己学习《易经》并不容易,管辂的著作对于普通人而言也过于高深。如果确实对我国的易经卜卦文化有兴趣,那不妨来看看曾仕强老先生所写的这本《易经真的很容易》。曾仕强老先生在书中教导我们如何正确地学习《易经》,如何在21世纪通过阴阳八卦乾坤来趋吉避祸,如何以德为本、妥善自处来达到天人同一的境界!曾仕强老先生的解释深入浅出,很适合刚入门的初学者步入易学的大门。感兴趣的可点击下方链接“看一看”了解!#三国##易经#
2、罗贯中作者简介资料水浒传中,鲁智深、林冲、杨志和李逵分别可以几回合打趴下蒋门神?蒋门神身高九尺,换算成现在就是2.07米,汉代一尺等于23厘米左右,这里为什么用汉尺,施耐庵和其学生罗贯中一样用的是汉尺,如果用宋尺,一宋尺合今31.68cm,那不成了阿凡达了。蒋门神不仅个高,相扑的功夫了得,常自夸:“三年上泰岳争交,不曾有对;普天之下没我一般的了。”意思就是说,三年了,找不到对手,老子天下第一。就蒋门神这身高,还受过专业训练,比蒋门神矮得多的鲁智深、林冲、杨志和李逵会是他的对手吗?水浒中,蒋门神和武松交过手,武松身高八尺1.84米,在那时已经很高了,可在蒋门神面前,显得太矮了!但实际战况让人大跌眼镜,看武松打倒蒋门神过程:“两个拳头虚晃蒋的脸上,突然转身便走,蒋大怒抢过来,武松飞脚踢中蒋的小腹,蒋吃痛,身子一蹲,武松右脚已踢出,正中蒋的额角。”打倒蒋门神,只用三招而已,蒋门神这么不经揍!那么鲁智深、林冲、杨志和李逵分别和蒋门神单挑会是什么结果?比试之前,先看看几位好汉的身高鲁智深八尺(184CM)、杨志七尺五(173CM)、林冲八尺短(182CM),李逵的身高原著没交代,李逵既不是王矮虎、一般也不是摸着天、险道神一般。他是属于大路货,施耐庵先生偷懒没写。如果换成鲁智深打蒋门神鲁智深身高和武松差不多,武艺也和武松不相上下,鲁智深10个回合之内、可送蒋门神去见阎王。但是鲁智深有个致命的弱点,没吃饭的鲁智深连丘小乙和崔道成都打不过,打架之前花和尚一定要吃饱。如果换成杨志打蒋门神身高体重差距很大,不过杨志将门出身,从小受过专业武术训练。所以,10个回合、不能拿下蒋门神,20个回合后杨志带伤、也会让蒋门神躺在地上、半死。如果换成林教头打蒋门神林冲枪棒厉害,拳脚只是一般、20个回合之后、恐怕...水浒中介绍林冲时,张口就是八十禁军教头,其实在宋朝的时候,禁军教头是九品之下的低级军职。像林冲这样的禁军教头有几千名,这些人都是负责教导皇帝的卫队,教头就是教练和教官。得罪高俅之前的林冲性格过于软弱,遇事瞻前顾后,所以搞不好躺在地上的是林冲。如果换成李逵打蒋门神梁山上除了燕青外,还有一位相扑高手,没面目焦挺。两人第一次见面,焦挺只一招放倒李逵。蒋门神会比他们两弱吗?但李逵皮黑肉糙、经得起摔打,10个回合之内、鼻青脸肿地躺在地上的一定是李逵、不会死。
3、罗贯中人物简介每天读本书——吕布与貂蝉:这段故事是如何被编排出来的?上回我们介绍,虽然“三英战吕布”的精彩剧情是虚构的,但董卓从洛阳到了长安,这个结果是确定的。初平二年(191年)四月,董卓到长安,一年后,初平三年(192年)四月,董卓就被吕布杀掉了。后世民间,编了吕布与貂蝉的故事。今天这一讲,我们就分别说说历史、民间、《三国演义》里这段故事的不同版本。还是先说历史如何。历史上,吕布为什么要杀董卓呢?第一是地缘矛盾,凉州人和并州人之间,关系不好相处。吕布是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人,董卓的嫡系部队是凉州人。凉州军团和并州军团,同是汉朝英勇善战的精兵,并称“并凉劲兵”,一直憋着彼此较劲。现在吕布率领的这支并州部队,投靠到凉州人董卓麾下,凉州的将领们,对他是瞧不起的。而且大家都是军人,直来直去的,很多事情也就摆在脸上。第二,是董卓的情绪并不稳定。董卓是个挺复杂的人,他身上有疯狂嗜血的野兽属性,也有隐忍狡猾的权奸属性。当董卓的权奸属性占上风的时候,他就很清楚,自己不能只依赖凉州军团,也要拉拢关东名士,也要笼络吕布这样的非嫡系军事力量。但当野兽属性占上风的时候,那就怎么爽怎么来,不会克制自己了。吕布杀董卓的第三个原因,是吕布和董卓的一个侍婢也就是丫鬟私通。阴谋越复杂,牵涉到的环节就越多,牵涉到的环节越多,败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布一个多米诺骨牌似的超级复杂的局,小说、影视里也许好看,现实中往往反而是笨。再说民间三国。宋朝的瓦肆里,“说三分”就流行了。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南宋的时候,在临安,也就是杭州的说书先生,应该怎样讲述吕布刺杀董卓的故事?凉州人和并州人之间的矛盾,肯定是不会多讲的,这都是我大宋版图之外的地方。尤其是吕布的家乡九原,在并州的北部边缘,即今天的内蒙古包头一带,跟大宋百姓讲吕布是蒙古来的,还不如讲《射雕英雄传》呢。宋代人怎么讲这个桃色故事的不太清楚,但肯定已经有大量创造。到了元代,吕布和貂蝉的故事,就已经称得上情节曲折、细节饱满了。吕布做丁原干儿子时,一次为丁原洗脚,发现丁原脚上有个黑色的瘤子。丁原还很得意,说这个瘤子不一般,意味着“有五霸诸侯之分”。吕布想,其实我两只脚上各有一只黑瘤,一个瘤子就有五霸诸侯之分,两个瘤子不得封个王爷吗?看来你这个小小的干爹承载不了我大大的前程,于是就抡起脚盆拍死丁原,骑上赤兔马投奔董卓去了。布的两端,各写一个“口”,布的中间两行字:“千里草青青,卜曰十长生。”董卓看不明白,于是把大学者蔡邕找来问。蔡邕解释说,布的两端,各写一个“口”,两个“口”是“吕”,这不就是吕布吗?蔡邕又说:千里草是个董字,卜曰十是个卓字。所以,这意思是吕布要保您成就大业。董卓很高兴。但蔡邕转身就去找王允说了这事,说这是上天提示,可以利用吕布杀董卓。貂蝉就说了,自己是忻州木耳村人氏,姓任,小字红昌。任红昌这个名字,《三国演义》里没提,但是侯宝林先生的相声里提了,说明民间三国一直有一个口耳传播的系统。那为什么任红昌又叫貂蝉呢?因为她曾被汉灵帝选为宫女,手捧貂蝉冠,因此唤作貂蝉。下面再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里,没有貂蝉的身世,貂蝉也不是吕布的妻子。罗贯中抛弃传统设定,可能是因为他的道德感比元杂剧的作家要强。杂剧里,吕布与貂蝉的夫妻感情深厚真挚,王允利用他们渴望团圆的心理,逼迫貂蝉去挑拨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可以说手段相当卑鄙龌龊。罗贯中还是敬王允是大汉忠臣的,不想让他如此。于是拿掉了貂蝉与吕布的旧情,只保留貂蝉是王允干女儿的设定,让她主动为国尽忠、为父尽孝,貂蝉显得更崇高,王允也完全洗白了。但这么一改,另外带来了一个问题,吕布为了貂蝉反叛董卓,动力就显得不足了,所以还要放大貂蝉的魅力和手腕。所以《三国演义》加了很多戏,讲貂蝉怎么在吕布和董卓之间挑拨搓火。貂蝉被塑造成了一个特别高明的女间谍的形象。当然,现代读者可能会对《三国演义》里的貂蝉不满,觉得她就是一个美丽性感的工具,看不出她作为一个女性自己的诉求,还不如杂剧里那个貂蝉来得有血有肉。确实,杂剧因为根本不在乎历史,有时候还真会创造一些特别动人的设定。有一出杂剧《关云长单刀劈四寇》,给吕布和貂蝉安排了这样的结局:董卓死后,李傕郭汜反长安,吕布和他们打,突然流鼻血,就战败了。于是貂蝉就劝吕布,这种仗打下来有什么意思,就是赢了也无聊,皇帝封你做“交辽王”,我们就到你自己的国家去吧。这个故事,其实和央视的电视剧《三国演义》“貂蝉已随那清风去”是一个思路,区别是不是貂蝉一个人,而是吕布和貂蝉一起。可惜,现实没有这么美好。历史上的王允,形象也不像《三国演义》那么忠烈,很多作为比杂剧还气人。而董卓的死,其实是一场更大的灾难的开端。为什么这么说?下回再讲。
4、罗贯中个人简介100字500年!明年2022年,就是《三国演义》早的版本刊刻500年了!《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章回体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生命力为旺盛的中国古典小说之一。它早的版本刊刻于明代嘉靖壬午年(1522),明年就够500年了。《三国演义》在明代中叶就被介绍到海外,先后传入日本、朝鲜、俄国及其他国家,今天已成公认的世界名著。在我国,三国的故事广为流传。唐朝李商隐诗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句;宋话本则已讲述“当阳桥上张飞勇,一喝曹操百万兵”;元代《三国志平话》及大量“三国戏”已使三国故事深入人心。清初学者李渔有言:“《演义》一书之奇,足以使学士读之而快,委巷不学之人读之而亦快;英雄豪杰读之而快,凡夫俗子读之而亦快。”“史书与讲书的结合,即文人的史书与民间创作的结合”——被视作《三国演义》成书的基础。前述本书早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题名是“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也就是说,晋人陈寿的《三国志》是小说史料的主要依据,南朝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受宋文帝之命而注,文字多出原著三倍)也是其重要来源。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征文辞,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叙百年,该括完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生于山西太原。相传他是施耐庵的弟子,参与了《水浒传》的写作。曾当过元末浙东起义军首领张士诚的幕僚。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了《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小说,以及杂剧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等。史书与民间传说只是罗贯中创作的基础,真正使《三国演义》升华为一部文学名著,主要靠作家的艺术创造。关于《三国演义》的构成,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说法:“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七分实事”并非完全照搬史书,而这“三分虚构”却决定了作品全新的风貌。具体来说,作者的虚构创造,采取了几个手法:一是传说衍化。作品中不少情节和人物都是正史上没有的,却流传于民间,作者采集民间故事,发挥艺术想象,创造了“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蒋干中计”等精彩情节和诸多历史上不存在的人物。二是妙笔生花。《三国志·吕布传》记有“布与卓婢私通……心不自安”;《董卓传》点到王允与吕布等共谋诛灭董卓寥寥几笔。罗贯中以一当十,由此生发出王允、貂蝉“巧设连环计”的曲折故事。而赤壁大战的三气周瑜、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也是借题发挥、由点及面的创造性想象。三是移花接木。比如,大家熟知的“怒鞭都督”,本来是刘备打的,小说换到张飞身上,既不失刘备的仁德,又体现了张飞一贯的嫉恶如仇。“草船借箭”,是赤壁战后孙权的发明,作者把它写成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的动作,更显示了他的神机妙算。书中若干改动史实,张冠李戴的描写,是塑造人物的需要。#微头条日签##罗贯中简介50字#
5、罗贯中三国演义写作背景简介气宇轩昂【故事】汉献帝刘协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点起八十三万人马,号称百万,南下荆州;九月,诸葛亮火烧新野,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献州投降;刘备兵败当阳(今湖北当阳东北),奔往夏口(今湖北汉口);十月,曹操自江陵顺江东下。东吴孙权派鲁肃到夏口见刘备,刘备接受鲁肃的意见,派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史家记载,诸葛亮到柴桑后,即见到了孙权。大文学家罗贯中精研史实,却在诸葛亮见到孙权之前安排了整整一回书:《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极其生动地表现了诸葛亮非凡的胆识与才华,是完全符合艺术真实的。书中写道,诸葛亮到达柴桑后,鲁肃立即去见孙权,说诸葛亮到了。孙权也是个英雄,很重视实际,光听说过诸葛亮的大名,却没见过其人,虽说博望烧屯,火焚新野布置得十分出色,却仅止二十七八岁,这么大的战争,刘备只派他一个人来“联合”抗曹,够分量么?东吴也是谋士如云的,能不能比得上呢?所以他听完了鲁肃的回报,只不冷不热地说一句:“叫他先见识见识我们东吴的才俊(有才华的俊杰)!”并事先知会了东吴的谋士们等在外厅。诸葛亮泰然自若地跟着鲁肃进去了。一一介绍,见礼后,坐了下来,东吴的一班子谋士开始仔细打量一番诸葛亮,张昭(字子布,孙权的第一个谋士)等见孔明丰神潇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于是,就开始了一场激烈的舌战。结果,东吴的一群谋士,在孔明时而谈笑风生,时而义正辞严的回击下,不是“不能对”,就是“语塞”,一一败下阵去。语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早做“器宇轩昂”。亦作“气宇轩昂”。形容气概非凡,精神饱满。
6、罗贯中写了哪本书参观武侯祠的时候,说诸葛亮不是个好统帅,没想到毛主席也同意这个观点。1983年,来到成都视察,特意参观了武侯祠,这里是一代名相诸葛亮的埋骨之地。说起诸葛亮,即便是不读历史的人也能说出他的许多典故,孔明作为智慧的化身,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历朝历代的军事将领,也都会了解诸葛亮的故事,学习他在战场上调兵遣将的艺术。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表示诸葛亮并不是好统帅。看到大家的眼神充满惊讶和疑惑,作了一番解释,他认为诸葛亮用兵过于循规蹈矩,不太敢出奇兵。他拒绝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导致蜀汉彻底错过问鼎中原的时机。而且,诸葛亮不会利用地形,行军打仗的时候,取得大胜的次数极少,无功而返的次数极多,即便偶尔取胜也都无关紧要。不得不说,对诸葛亮的评价入木三分,如果只凭借演义中的描述,就认为孔明是三国第一军事家,显然太过武断。毕竟演义多为虚构,那些精彩的故事,只能说明罗贯中的艺术想象力很强大,并不代表诸葛亮的用兵能力无可比拟。如果你仔细翻阅正史,就会发现诸葛亮更擅长治理内政,行军打仗的时候把后勤工作做得很好,各部队的部署安排也很合理,但是,在实战中表现并不算出色。对于的观点,毛主席也表示赞同,他还认为《隆中对》本身存在致命漏洞。按照诸葛亮的想法,刘备应当以荆州为跳板,先率兵西取川蜀。紧接着,刘备率兵北出汉中,关羽率军北渡汉水,诸葛亮坐镇后方统领援兵,那么就能收复中原。一旦三分天下得其二,蜀汉消灭东吴便只是时间问题,但这注定只是美好的谋划。在实际情况中,即便是荆州和川蜀的兵力加起来,也没有曹魏的实力强大。更何况,汉中地区易守难攻,只适合割据自立,如果向自南向北攻略关中地区,几乎毫无可能。诸葛亮企图效仿当年的韩信,来一出暗度陈仓,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他不是韩信,刘备更不如刘邦。至于荆州这边,关羽性格刚愎自用,作为阵前统兵之将绰绰有余,但如果担任一方统帅,甚至承担攻略宛洛地区的重任,那就太看得起他了。后来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关羽完全不顾大局,主动破坏蜀汉和东吴的同盟,导致受到两面夹攻,终兵败身死。刘备兴兵讨伐东吴,诸葛亮没有跟随出征,也没有及时提出警告,致使蜀汉遭遇惨败,从此失去了问鼎天下的希望。毛主席还特别指出,诸葛亮在街亭的部署失误,差点导致蜀汉灭亡,这就说明他并不会用人。我们读三国历史也会发现,诸葛亮身边能用的人屈指可数,的大将之材魏延不是特别受信任,反倒是那些听话,但没有战术素养的将领,深受诸葛亮器重。从这些事情来看,诸葛亮确实不是一位好统帅,他只是在内政和后勤方面表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