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简介(肃顺被处决的真相)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2 08:54:30 浏览
1、肃顺被处决的真相

我的祖母叶赫那拉氏,是西太后的妹妹。据我揣测,她和祖父的结婚,也是和西太后的拉拢政策有关。因为我祖父既和恭亲王(我祖父的六兄)杀了肃顺等,造成了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一同“垂帘听政”的局面,西太后当然也就要竭力拉拢他了,所以就使她的亲妹妹和我祖父结了婚。我对于我这个祖母是死在哪一年,现在已经记不得了,并且我觉得没有和她见过面。现在我只把关于她的传说介绍几行,我认为从这里面,也许可以看出一些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吧。——《我的前半生》

2、肃顺八大臣下场

#头条中国史#提及肃顺谁都知道,但你却不其母却花钱买来的回族女子爱新觉罗·肃顺是满洲镶蓝旗人,字雨亭,郑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他们家打根上起就不是爱新觉罗本家,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所以肃顺始终都是远亲宗室,肃顺虽然位高权重,但到死爵位也不过是低的三等辅国将军。肃顺生于嘉庆二十一年,郑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老三端华)。自道光朝开始,肃顺开始崛起,历任御前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深为咸丰帝信任,咸丰帝驾崩前受命为“顾命八大臣”之一。因与慈禧争权失败,被斩于菜市口,时年四十五。历史上关于肃顺其母记载不一,但有一种说法很有意思,肃顺的母亲是回女,是乌尔恭阿花费3千两银子诱买的。肃顺母亲姓吴,家住北京,父亲吴逸富,是个穷秀才,考了几年也不没有考上“大学”(进士),家中是极为贫困,吴逸富后只能在大街上给人写个家书啊,写个告示什么的来生活。说是某日,这位吴小姐给父亲送饭,恰巧被郑亲王乌尔恭阿偶然遇见,这一下就让乌尔恭阿魂牵梦萦,彻夜难眠。在派人打听清楚之后,乌尔恭阿就派人去提亲,但被吴逸富断然拒绝,说小女不与人做妾。得不到的,自然念念不忘,郑亲王从这一天起就像高衙内遇见林娘子一样,茶不思饭不想。手下狗腿子见状,也和陆谦一样,就想出了一个损招。姑且这人就叫老王。这老王就把吴逸富家隔壁家给租了下来,开了一个铺面,时间一长就逐渐与吴逸富熟悉了,并成为了朋友,老王还掏钱帮他还清外债。当老王有意无意提及郑亲王的时候,吴逸富就说,我女断然不与他人为妾。老东西软硬不吃,让老王很是为难。此时的老王只能暗中下手了。这一天,吴逸富外出卖字,被衙门里的人以窝藏强盗被捕,吴逸富自然不认,说根本不认识强盗。不料一旁的强盗却一再对顺天府尹说,就是吴逸富将他窝藏起来的,而且他还分给吴逸富100两银子。吴逸富一听大呼冤枉,他全部家当也没有100两银子啊,于是顺天府尹派人去吴逸富家里去搜。果然搜查出100银子,还是官银。吴逸富就此被打入死牢秋后问斩。此时的吴逸富的妻女真的是一无所有了,此时吴家的债主又上门逼债。这时,老王再次慷慨解囊,为母女偿还债务,在此情况下吴夫人吓破了胆,张罗女儿赶紧出嫁,好寻个靠山。免得受牵连。这下老王傻眼了,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于是老王买通城中的混混,闯进吴家,故意轻薄吴小姐,事后还四处炫耀,闹得人尽皆知,婆家也算个大户,哪丢得起这个人,连忙差人退了亲。吴小姐母女走投无路,抱头大哭,老王趁机建议,不如给郑亲王做妾,至少一生富贵。而且还给了3千两银子,500亩田地作为聘礼。吴夫人山穷水尽,欲哭无泪。只得答应,将如花似玉的女儿,断送在郑亲王手里。吴小姐嫁给郑亲王,次年,生下儿子肃顺。肃顺是一个具个性的能臣。在用人方面颇有一些眼光,提拔曾国藩左宗棠等汉臣为同治中兴打下了基础。但肃顺本人狂妄自大,将满朝亲贵得罪光了。如在科考案诛杀大学时柏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怂恿咸丰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怂恿咸丰杀效仿汉武帝杀母留子。终在辛酉政变中失势被诛杀。总体来讲毁誉参半。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3、肃顺被抓

1861年,清朝大臣爱新觉罗·肃顺被带到宣武门菜市口处执行死刑。面对死亡的威胁,他毫不动摇地拒绝下跪,并强烈谴责慈禧太后是祸国殃民的妖妇。刽子手毫不留情地打断了他的膝盖骨,将年仅45岁的肃顺杀害。肃顺曾是咸丰帝的亲信,举荐了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但是依旧被慈禧处决。

4、肃顺府简介

1859年,俄国使者伊格那提耶夫来到北京,要求清朝承认《瑷珲条约》,遭到了清朝的断然拒绝。原来《瑷珲条约》是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俄国人签订的,奕山在签约前“既无全权证书,又无正式关防”,是没有权力签订这种条约的。清朝的谈判代表是肃顺,他严词拒绝了俄国人的无理要求,还当着俄国使者的面,将《瑷珲条约》的文本扔到了桌子上,并且说道:“这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俄国人气得火冒三丈,但又无可奈何,后溜出北京,来到了上海。既然清朝已经拒绝《瑷珲条约》,为何后来还要割地呢?原来当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伊格那提耶夫利用这个机会,向清朝表示愿意“调停”,然后将清朝的情况告诉了英法联军。之后,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清朝已成惊弓之鸟,伊格那提耶夫又跳了出来,他表示自己愿意调停,但前提是清朝必须承认《瑷珲条约》。俄国趁火打劫,清朝只好在与其签订《北京条约》,丢掉了大片领土。#历史开讲#

5、历史对肃顺评价

“夫妻之间,类君臣之道,能过就过,过不下去就分开。”杨度写完把笔一扔,不解气,又写了首诗,《哀江南》:“丑妇常美婿,奇女多庸夫。世人虽自媚,安足配彼殊!”然后把信寄回给闹离婚的妹妹杨庄。杨家兄妹,才华出众,又有当总兵的伯父,自然心高气傲。那句君臣之间,能合则合,不能则分开,却一语成谶。杨度的一生都在找可以辅佐的帝王,却总失败。少年学到屠龙术,这世上却已没有了龙。1874年,杨度出生在湖南湘潭,他17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少年得志,后来却屡试不中。后来,杨度被名儒王闿运看上,将一生绝学帝王之术传给他。王闿运曾是肃顺的家庭老师,因为撺掇曾国藩做皇帝,被视为“妄人”辞退,他便退而授业。所谓帝王之学,许是找到龙种,辅佐他成为帝王。这是杨度大半生的执念,也是他悲剧的根源。1902年,杨度去日本留学,于年底回国。1903年,清政府开设“经济特科”考试,杨度中一等第二名,但因被揭发曾攻击清政府,且与戊戌六君子中的杨锐、刘光第为同门学生,以同d罪名被除名通缉。就这样,杨度与帝王亲密接触的机会被断送了,还差点搭上性命。杨度逃到日本。在这里,他和孙中山一见如故,就如何救中国激烈辩论。孙中山要民主革命,杨度热衷君主立宪,谁也没说服谁。不过两人约定:谁的主张先成功,另一个人就放下政见去帮他。1905年,清政府为挽救大厦将倾,勉强接受立宪。对宪政颇有研究的杨度被看上。1907年,他回国。在张之洞、袁世凯推荐下,他因“精通宪法,才堪大用”,负责起草宪政文件,官居四品。杨度还去颐和园给皇族亲贵讲解君主立宪,因此被称作帝师。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不得不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杨度任统计局局长。与此同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当选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两个人都在往前跑,但谁先到达目的地,尚不可知。此时,事情突然有了变化。1912年2月12日,为换取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孙中山交出大总统的位置。杨度意识到,也许袁世凯才是那个“帝王”。他开始全心全意地辅佐袁世凯,以期成为千古名相。为干好工作,他忽悠老师王闿运出山。1915年8月14日,杨度联合严复等人成立“筹安会”,要求恢复帝制,实行君主立宪,支持袁世凯登基做皇帝。撺掇下,袁世凯也觉得自己该做皇帝。杨度被人唾骂,梁启超骂他下贱无耻,老师王闿运觉得他读书读傻了,自己与其在这白挨骂不如赶紧跑了。但杨度坚信自己是对的。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承认帝制。杨度因为拥戴有功,被许以相位。一片反对声中,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当他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时候,悖逆人心,开历史倒车的“称帝”闹剧却该结束了。83天后,不堪重压的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杨度的相梦只做了83天。据说袁世凯死前大喊:杨度误我!黎元洪接替大总统之位,要惩办帝制要犯令,杨度首当其冲,他躲入天津租界避难。1917年7月,张勋拥溥仪复位,邀杨度入京,对“君主立宪”心灰意冷的杨度拒绝了。1938年,北洋政府取消对杨度的通缉,他回到北京,从此闭门学佛。1922年,陈炯明叛乱,为履行承诺,杨度出山为孙中山周旋,制止了吴佩孚支援陈炯明,帮助他度过政治危机。不久,杨度加入国民d。孙中山欣喜万分,特电全d,称杨度“此次来归,志坚金石,幸勿以往见疑”。此时,杨度结识了李大钊,另一个理想主义者。杨度被他的执着打动,也逐渐被他的革命主张吸引。李大钊对杨度说:“海上的雾越浓,越需要灯塔指引。你望见那光,就不会迷航了。”杨度便靠近那光,开始为共产d做事。1927年4月5日,杨度在熊希龄女儿的婚礼宴会上得知,张作霖将搜查逮捕共产d人。他马上托人通知李大钊,但为时已晚。为救李大钊,杨度不惜变卖自己的住宅,换得4500大洋,全力营救他出狱,可惜未果。李大钊被杀害的消息传来,杨度悲痛欲绝。李大钊的牺牲,彻底唤醒了他救国救民的赤诚之心,他的人生再次发生转变。杨度利用自己的名士身份,获得了很多国民d内部情报,他把信息装在用火漆封印的大信封内,每月一次,转给上级组织。1929年秋,白色恐怖之下,杨度经潘汉年介绍,由时任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批准,加入中国共产d。由于身份特殊,杨度作为共产d员的信息一直未对外公布。鼓励他:“皙子先生,历史会替你说公道话的。”1975年冬,重病在身的周总理嘱咐:“杨度,后参加了共产d,是我介绍并直接领导他的。”杨度终于身份大白。1931年6月9日,杨度病逝,终年57岁。在晚年,杨度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帝王”,那就是人民,为人民利益为奋斗,就是高明的“帝王术”。#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

6、肃顺是谁的后代

这副画描绘的是清朝大臣肃顺在菜市口被执行的场景。为了表示宗室不一样,宗室犯罪一般不会公开行刑,何况辅政大臣被行刑,民众是不能看的,在刑场应有竹帘拉下来挡住。但是为了羞辱肃顺,肃顺是宗室,他被当众行刑,也是因为得罪了绝大多数满人缘故。这幅画确实是写实的,因为清朝中期,辫子都是留着后脑勺一小撮头发扎成,俗称金钱鼠尾。据史料记载,肃顺临刑时说,“想不到受了算计”。将行刑时,肃顺不肯跪,执行者用刀的大铁柄敲他的两个腿,才跪下。不是肃顺服软,是因为他的两条胫骨已经折断了。

7、肃顺被绑

1860年9月,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赶紧带着后宫人等逃往热河。一路上大家都在逃难,懿贵妃慈禧却疯狂抱怨,一会儿嫌饭食难以下咽,一会儿又嫌乘坐的驴车太颠簸,要求肃顺给她换一辆好马车。咸丰帝现在不管事儿了,把逃难的一切事务都交给御前大臣肃顺全权处理。肃顺一向跋扈,并不把慈禧放在眼里,当然,此时的慈禧还只是懿贵妃。肃顺看懿贵妃三番五次要求换车,很是生气,觉得她这是在胡闹,就直接拒绝道:“不能换!此次皇上出行,轻装简从,连皇后坐的都是驴车,你想超越皇后仪制吗?莫说现在无车可换,即使有,也不能换!”末了肃顺还夹带了一句:“不识大体!真不自觉!”慈禧被肃顺一顿数落,脸上无光,她本想仗着为咸丰生下独子而搞点特殊待遇,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以前在京城时慈禧就不喜欢肃顺,现在就更厌恶了,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到了热河行宫,咸丰一点儿国事都不问了。京城与洋人议和的事交给弟弟恭亲王奕䜣,江南和太平天国打仗的事交给了曾国藩,热河的行政事务则交给肃顺,咸丰终于彻底放飞自我。他此时只有两件事可做,醇酒和妇人。用清朝学者钱咏在《履园丛话》中的话说就是:“古英雄不得志,辄以醇酒妇人为结局者,不可胜数”。很多英雄人物不得志,无法发泄心中的苦闷时,往往都会沉沦在醇酒妇人之间,以此混世。当然,咸丰算不上什么英雄,但国势衰颓的苦闷他是有的,于是他也学着那些英雄,“以醇酒妇人自戕”,有点自求速死的意思。九个月后,他这种自戕的方法算是奏效了。咸丰十一年7月,咸丰帝一病不起,临终前的一天,肃顺深夜求见,他对着奄奄一息的咸丰帝说道:“皇上,恕臣直言,懿贵妃那拉氏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自皇上将其纳入后宫以来,多有干政之举,现皇长子载淳年幼,皇上百年之后,那拉氏不免为第二个吕后哇!愿皇上早图之!”咸丰问:“依你之见,如何处置?”肃顺答了五个字,“用钩弋故事!”咸丰帝一惊,挣扎着坐了起来,想了很久,又躺了下去,没有作出决定。所谓钩弋故事,是汉武帝时期典故。汉武帝晚年欲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又担心弗陵之母钩弋夫人会擅权专政,于是将钩弋夫人赐死了。咸丰对肃顺的建议不置可否,他终究还是过于心慈手软。但肃顺劝他杀慈禧的消息却被慈禧本人知道了。要说来热河避难时结下的小仇小怨,慈禧可能都不一定记得了,但这回是肃顺直接要取她性命啊。局面已经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了。一场宫廷政变在悄然酝酿着。7月17日凌晨,咸丰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经过几个月的苦思冥想,他终于在临终前确立了自己身后的权力格局:皇子载淳即位,是为同治帝;令御前大臣肃顺、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等八大臣辅政,是为赞襄顾命大臣。为了防止肃顺成为鳌拜第二,咸丰还给了两宫皇太后一人一枚印章,慈安手持“御赏”章,慈禧手持“同道堂”章,在以后的政事处理中,八大臣拟好圣旨,两宫皇太后盖章,即可生效,颁行全国。为了防止自己的弟弟恭亲王奕䜣成为多尔衮第二,咸丰临终前并未授予奕䜣任何权力,将他排挤出了清王朝的权力中心。咸丰自以为这样安排可以做到多方制衡,以权力平稳运行到儿子同治帝亲政。但令他想不到的是,他死后第二天,矛盾便爆发了。八大臣每天批阅各地送来的奏折,拿出处理意见,拟好上谕,才送到两宫皇太后处让她们盖章了事,具体事务完全不汇报,不讨论。没过几天慈禧就发现,她和慈安太后根本就只是个盖章机器,八大臣完全不拿他俩当回事,她俩都是稀里糊涂盖个章,对国家形势完全无法知晓,这怎么能起到牵制肃顺的作用呢?怎么能替儿子同治掌握皇权呢?慈禧、慈安叫来八大臣当面质问,肃顺不屑一顾,回道:“太后圣明,您二位的理解十分正确,太后的职能就是盖个章而已。如果你们觉得麻烦,完全可以把章交出来。”慈禧恨得咬牙切齿,慈安委屈地哭泣不止,双方激烈争吵,声震殿宇,6岁的同治帝吓得都尿了裤子。终,强横的八大臣以不处理政事相威胁,慈禧、慈安只得暂时妥协。十月,咸丰灵柩起驾回京,慈禧带着小皇帝借口先行回京,八大臣认为两宫皇太后掀不起什么风浪,就同意了。到了京城,慈禧立马找到恭亲王奕䜣,两方势力一合计,决定发动政变,诛杀八大臣!奕䜣命醇郡王奕譞带领一队人马,在京郊密云等候灵驾,奕譞趁肃顺半夜熟睡之机,将其一干人等锁拿回京。肃顺等人心想,好歹也要派一些人来审问自己才好定罪嘛!没想到慈禧、奕䜣直接以谋反罪名将肃顺、载垣、端华处死。辛酉政变以慈禧、奕䜣叔嫂快刀斩乱麻的姿态迅速结束,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权力就被慈禧拿到了!肃顺的失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身性格过于骄横,轻易就得罪了许多人;其二是从根本上触动了皇权,迫使太后势力和亲王势力结盟,自己则身首异处,可悲可叹!但更可悲的是,清王朝落入到了一个半文盲的妇女手里。慈禧或许在平常人中算是优秀的,但作为一个政治家,是完全不够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