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4年,朱元璋杀光了开国六公爵,准备杀死信国公“汤和”。70岁的汤和一言不发,只是一个劲地磕头行礼。朱元璋见后,痛哭流涕,转身离去。还为他赐下丰厚的黄金布帛作为安葬之用。汤和去世后,朱元璋痛心之余罢朝三日,追封他为东瓯王。汤和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也是朱元璋的老战友和造反路上的领路人,然而汤和在名将多如牛毛的明朝初年并不是耀眼的一个,但是汤和有一个成就,让明朝初年所有的开国将领都羡慕他,那就是汤和得到了善终。在朱元璋手中得到善终,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为了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朱元璋对所有功臣毫不留情,一个个地罗织罪名,将他们或者逮捕或者杀头,有的甚至被朱元璋诛灭了九族。就连被朱元璋夸奖过的第一功臣李善长还有朱元璋的亲外甥李文忠都被朱元璋处死了,只有汤和一直平安无事,朱元璋还对他恩宠有加。当然朱元璋也是有杀掉汤和的想法的,可是汤和过于机警和自律能够激流勇退,丝毫不贪念权势和利禄,所以让自己和家人得到了善终,并且还享受了富贵。汤和和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还在一起长大,这也让汤和深知朱元璋的秉性。汤和知道,朱元璋虽然雄才大略,然而心机很深,内心阴狠刻薄,因此汤和一直就对朱元璋毕恭毕敬。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汤和就投奔了郭子兴的起义军,而朱元璋此时却去了皇觉寺当和尚。等到朱元璋连当和尚都混不下去的时候,汤和已经是军里的一个小头目了,朱元璋便去投奔汤和。结果在起义军中,朱元璋得到了郭子兴的重视,让朱元璋也做了一个小军官,位置比汤和还要高。这样一来就有很多士兵不服,毕竟朱元璋是一个新来的,有什么本事大家还不知道,为什么能够坐到军官的位置。因此大家都对朱元璋阳奉阴违,朱元璋也没有办法,这时的汤和却主动站出来,第1个对朱元璋表示臣服,朱元璋也一直记的汤和的这份功劳。朱元璋统一天下之前,派汤和去攻打四川,四川这个地方自古以来一守难攻,难以进兵,而且四川地形复杂,带兵将领必须有自己的主见,才能够打胜仗。这个时候汤和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奉行着“队伍是国家的,性命是自己的”理念,为了不让朱元璋怀疑,汤和每天都要把自己的行军路线,军队部署快马报给朱元璋。这样汤和攻打四川虽然困难,还吃了很多败仗,朱元璋却并没有生气,反而更加喜欢汤和,给汤和大量财宝,这就是典型的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汤和为了保命还下了很多功夫,他经常借酒撒疯,酒后殴打士兵,甚至还滥杀无辜,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自己在军中的声望,虽然士兵们不喜欢他,朱元璋却喜欢。这种事情发展到后来,每当汤和喝多之后,汤和的副将就做几个假人头,每当汤和要杀人的时候,就把假人头往上一摆,汤和第2天就把事情全忘了。后来朱元璋对武将的清洗力度越来越大,一个个忠臣良将化成了孤魂野鬼是的是的,汤和在反复权衡之下决定告老还乡。当汤和找朱元璋辞行的时候,汤和说:“我的年纪越来越大了,已经不能够继续为陛下服务了,希望陛下能够大发慈悲,让我告老还乡,我已经老病缠身,没几年的活头了。”朱元璋听说之后高兴,立即答应了汤和的辞职请求,又给汤和赏赐了大量的珠宝。汤和就算是告老还乡之后,也是老老实实待在凤阳,凤阳离南京很近,因此朱元璋放心。不过就算汤和如此谨慎,也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朱元璋赐给汤和300个士兵,一方面监视汤和一方面保护汤和的安全。结果李善长向汤和借人手修缮自己的府邸,汤和就把这300个士兵借给了李善长,后来李善长被朱元璋扣上了谋反的帽子,朱元璋听说汤和把自己的士兵借给了李善长,对汤和也起了杀心。但是看到汤和老态龙钟的样子,朱元璋心就软了,汤和跪在地上哭的一抖一抖的,不断的磕头,朱元璋叹了口气就走了。
2、明朝汤和为何能活下来1388年,63岁的汤和主动辞官交出兵权。朱元璋暗喜:“那爱卿要何赏赐呢?”汤和说:“皇上赏我100个美人吧!”此时,大臣们吓得瑟瑟发抖,生怕朱元璋盛怒之下杀了他,可汤和却不以为然,满脸笑容。汤和是朱元璋的老乡,从小一起玩耍,年幼时的汤和就有不凡的统帅能力。成年后的汤和,长得高大威猛,做事沉稳,在谋略上颇有造诣。当时的元朝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这时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汤和带着十来个年轻同伴一起投靠到了郭子兴的门下。能力非凡的汤和,很快就在起义军中脱颖而出,当上了千户的他想起了还在当和尚的好友朱元璋。于是写信给朱元璋劝他来参加起义军,就这样朱元璋也投靠到了郭子兴的门下。从这一点上来说汤和算是朱元璋的引路人。而朱元璋在战场上英勇善战,让郭子兴另眼相看,很快就被提升为镇抚,职位高于汤和。很多人不服朱元璋,但汤和不但不嫉妒他还死心塌地的跟随他身后。汤和长期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按理来说,朱元璋登之后,应该给他高官厚爵,可朱元璋给其他兄弟们都是论功行赏,却只给汤和封了一个二品侯爵。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朱元璋始终惦记着汤和的一次酒后之言。事情是这样的,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继承了他的大部分兵马,朱元璋当时的权力已经很大了。有一次,汤和因为一件小事要请示朱元璋却被拒绝了,这件事让他心里很不舒服。在一次醉酒后就发牢骚说道:“我镇守边疆,就像坐在屋脊之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意思是我现在站在高处,想跟谁就跟谁。没想到没多久这句话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从此朱元璋对汤和已经产生了防备之心。所以才会给汤和封了一个二品侯爵。汤和知道这是朱元璋在忌惮自己,也理解,皇帝忌讳的不过就是功高盖主,于是他更加勤勤恳恳的工作,行事小心翼翼。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他深知朱元璋的性子,暴躁多疑,心狠手辣,一旦触碰到他的逆鳞,一定是死无葬身之地的。这一点汤和没有猜错。公元1388年,也就是朱元璋登基的第7年,他开始了清理之路。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刘伯温,他是开国元勋,早年跟着朱元璋平天下,一直为他出谋划策,辅助朱元璋灭陈友良,进入应天府。后来定国后,又不惜亲自奔波为朱元璋招揽民心,可以说是朱元璋重要的谋臣,朱元璋还曾把刘基称为“吾之子房”。可尽管这样还是没有阻挡朱元璋的杀心。刘基死后没多久,已经坐上宰相之位的胡惟庸也没有幸免,借着胡惟庸的由头,朱元璋在朝廷中大开杀戒,足足杀了上万名官员。汤和眼见朱元璋对功臣大肆屠杀后,在洞察了朱元璋的本意后,汤和向朱元璋提交了辞呈。理由就是年老了,得告老还乡了。朱元璋听后心里相当高兴,于是假装平静地问道:“那爱卿还有什么请求?”对于正常的朝臣来说,能活着离开朝堂已经是好的结果了,谁还敢跟皇帝要东西呢?但汤和和毕竟和朱元璋相处几十年,他知道朱元璋的性子,如果自己真的无欲无求,恐怕朱元璋会更加怀疑。所以,他提出了一些看似过分实则不妨碍皇帝利益的要求,反而能让朱元璋放心。于是他笑呵呵地回答说:“老臣想要100个美人”。朝臣们听了这句话虽然吓得瑟瑟发抖,生怕朱元璋一怒之下杀了他,但心里面也在嘲笑汤和老不正经。没想到朱元璋却哈哈大笑,顿时臣们松了口气,也跟着哈哈大笑了起来。随后朱元璋说,唐朝的郭子仪77岁了还能领兵打仗,你才63岁,怎么就要告老还乡呢?朱元璋这句话是有深意的,郭子仪当年功高盖主,晚年是为了保命,故意变得对金钱和权利欲望很大,80多岁了还妻妾成群。郭子仪就是用“自污”的方式打消了皇帝的猜忌,而这个时候朱元璋提到了郭子仪,分明就是看透了汤和的内心。此时汤和心里面紧张,但是还是故作镇静,硬着头皮地跟朱元璋说:“老臣身子骨差,怎么能跟郭子仪比呢?“好在朱元璋并没有为难他,只是说:“既然你执意想辞官我也不拦你,但辞官之前你还要帮我再做一件事。“朱元璋后让他做的这件事情就是解决倭寇之患。第二年汤和就完成了任务,朱元璋对此满意。于是收回了兵权,准他告老还乡,兑现的承诺,给他100个美人,还赏赐了其他的金银珠宝。后来朱元璋依然对他有过杀心,但告老还乡后的汤和老老实实不再参与朝堂之事,朱元璋的杀心也慢慢消除掉了。【小何读历史】纵观明朝功臣,汤和结局好,这和他的智慧分不开,他懂得急流勇退,为了让朱元璋对自己放下戒心,效仿郭子仪的保身方法,在70岁时纳100多位小妾自污名声,不仅保全了自己,还给子孙带来200多年的富贵。在《明史》中有记载,在汤和晚年之时病重,他遣散了百余位小妾,自己拿到的赏赐也都分给她们,说明汤和为人丝毫没有贪婪之心。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明朝汤和简介#
3、明朝汤和结局洪武二十一年,62岁的信国公汤和,以年老为由,向朱元璋辞官。朱元璋问他想要什么,汤和笑眯眯地说:“请皇上赐臣一百名美女吧。”众人嘲笑汤和不正经,没想到朱元璋高兴地答应了。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比朱元璋大两岁。可以说,当初若没有汤和,就没有后来的朱元璋。朱元璋与汤和在一条小街上长大,汤和幼年时就有雄心壮志,在嬉戏玩耍时,喜欢统率群童,练习骑马射箭。成年后的汤和身高七尺,举止洒脱,沉稳敏捷,善于谋略。26岁那年,汤和带领十多人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因作战勇敢,被封为千户。朱元璋自从15岁死了爹妈,就和汤和分别,委身于皇觉寺做了和尚,托钵流浪,浪迹天涯。汤和做了千户, 便修书一封,邀请朱元璋也来参加起义军。朱元璋和汤和来往的书信被寺庙的和尚得知,要去告发他。朱元璋无奈,只好去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朱起初,朱元璋只是个步卒,而身为千户的汤和好似能预测未来一样,甘居朱元璋之下。不仅如此,后来朱元璋得到郭子兴的赏识,被提升为镇抚之职,但诸将大多是朱元璋的同辈,甚至长辈,都不肯居于朱元璋之下,惟独汤和认真谨慎地听从指挥,指那打那,朱元璋为此高兴。就这样,汤和作为朱元璋的引路人,到后来却成为朱元璋的追随者,跟随朱元璋攻克滁州、和州,平定太平,拿下南京。朱元璋占据南京后,汤和又随徐达攻取镇江,镇守常州,作为朱元璋的屏障,挡住张士诚的进攻。汤和驻守常州期间,与张士诚大战数次,夺得不少城池,立下了赫赫战功。朱元璋打败陈友谅, 称吴王后,封汤和为左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两年后,汤和又被授为征南将军,去征讨方国珍。终,方国珍不敌汤和,投降朱元璋。朱元璋称帝后,汤和又南下福建,擒获陈友定。洪武三年,汤和随徐达北伐,平定陕西、山西、宁夏等地,屡立战功,北伐归来后,被朱元璋封为中山侯,每年的俸禄一千五百石,并授与子孙世袭的凭证。但此时,出现了一点小插曲,差点没把汤和弄翻船。汤和北伐归来,只被封为侯,而徐达、冯胜、邓愈、 常遇春的儿子常茂都被封为国公,汤和手下的将领感觉朱元璋不公,就进宫闹事,拦阻之间,打死了一个侍卫。朱元璋闻知后生气,将闹事的将领给杀了。汤和知道部下惹了事,连忙进宫请罪,朱元璋虽然没有追究汤和,但汤和自此心中警惕,夹起尾巴做人,在朱元璋面前恭敬谨慎,入朝所听到关于国事的议论,不敢向外泄露一句,回到家中,大门一关,不和众将来往。洪武九年,汤和以征西将军的身份驻防延安,将伯颜帖木儿打败乞和,汤和遂率军返回南京。洪武十一年,朱元璋终于封汤和为信国公,每年的俸禄三千石,仍在徐达、李善长之下。其后,十多年间,汤和又去北京辅佐朱棣操练军队,修缮城墙 ,出塞征讨乃儿不花,攻占敌人的灰山营,俘获平章别里哥、平定思州蛮族叛乱等。到了武二十一年,朱元璋已经60岁,年事已高,猜忌心逐渐加重。汤和目睹了胡惟庸等人的惨死,窥破朱元璋不愿诸将再长期统领军队的心思, 而且此时蓝玉在捕鱼儿海为朱元璋做后的征战,大明一统,胜利即在眼前,诸多手握兵权的功臣,如今成了朱元璋的累赘和威胁。只是,朱元璋还没有撕破脸,公开绞杀。汤和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为了明哲保身,他便找了机会对朱元璋说道:“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了,希望能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朱元璋听后大为高兴, 当即解除了汤和的兵权,并在中都凤阳给汤和修建府第以养老,还问他想要什么?汤和笑眯眯地说:“皇上赐臣百名美妾吧”。众人一听,纷纷嘲笑汤和一把年纪,还不正经,本以为朱元璋会拒绝,不料朱元璋马上选了百名美女送给他。其实汤和好色,不正经,正是他保身智慧的体现。汤和不仅自幼苦练武艺,还熟读历史,看透了人性,看透了朱元璋对将领们的忌惮。他明白,自己越是好色,越没有雄心壮志,朱元璋就会对他越放心。对于晚年的朱元璋来说,将领们越是能征惯战,越是雄心壮志,威胁就越大,朱元璋就越想处之而后快。而汤和故意示弱、示老,就是为了让朱元璋放心,安心,因为只有如此,他才可以保身、安身,这就是汤和的智慧,不仅保全了自己,还保全了子孙。智慧是个好东西,不仅可以保身,还可以解决人生难题。而读历史智慧故事,我推荐冯梦龙老先生写的《智囊全集》。书中所涉及的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明代,历代智囊故事达1200余则。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漂妇、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奇谋机智。这些真实生动的智囊故事,汇成了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海洋,不仅对我们今天学习历史有很大的帮助,对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疑虑,人生困境,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下方横条《智囊全集》这整套书,足足六本,不仅有白话文对照,还有重点词义诠释,图文并茂,简单易懂。原价168元,这几天做活动特价39元,一本平均几块钱,划算。想学习、提升自己的朋友请点下方横条购买#明朝汤和简介#
4、明朝的汤和简介汤和63岁辞官,朱元璋问他要何赏赐?他只要100个美人才保住性命。汤和一生征战沙场,是明朝开国大将军之一,陪着朱元璋跨过数次刀山火海。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汤和是尽心尽力辅佐朱元璋。63岁辞官啥都不要,就要了100个美女回家,有人说他是好色之徒,也有人说他是弄虚作假暗藏玄机,那么汤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汤和出生在濠州凤阳县,他和朱元璋不仅是老乡,还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关系好到同穿一条裤子、同睡一个被窝那种。两人关系这么好,按理说朱元璋在得到天下之后,应该给汤和封个大官、赏赐黄金百两什么的,但是朱元璋却只给这位昔日“好朋友”封了个小小的中山侯。要说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做?这一切都是因为朱元璋和汤和在参加起义军的时候埋下的恶果。在元末时期,各地出现了起义军,天下动荡不安,百姓苦不堪言。汤和就带着他十多个小伙伴一起投靠郭子兴,想要因此来完成他心中为国为民的抱负。汤和过分的聪明,参军没多久就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并在军中谋得了一官半职。这时的朱元璋还在外地的寺庙当和尚,汤和就想着帮好友朱元璋一把,就将朱元璋也拉拢到了他们的队伍中。朱元璋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他的脑壳十分聪明,作战能力也不比汤和差,所以很快就得到了郭子兴的正眼相看。在军中的地位也是一天比一天高,到后甚至是超过了汤和,汤和反而成了朱元璋的手下。但汤和并没有因此而嫉妒朱元璋,反而是死心塌地地跟随他走南闯北,并成为了朱元璋麾下的第一个得力干将。汤和跟随朱元璋,先是攻下了滁州后又拿下来和州,1355年又跟朱元璋一起将元朝大将军陈野擒下。他们立下的战功赫赫,后来郭子兴死后也是将大部分的兵力都转交给了朱元璋,此时的汤和也是没有半句怨言。汤和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喝酒,而且喝酒之后还喜欢胡言乱语。因为常年驻守常州,有操不完的心,一次汤和就想小酌一杯解解闷,没想到一喝就收不住了上头了,发了句牢骚:“我常年镇守边疆,就像坐在屋顶上,可以东看看,也可以西看看。”言外之意就是,我汤和这一身本领,想跟谁混就跟谁混,全靠我一念之间。祸从口出大概就是这样吧,没多久这句话就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了,虽然只是一句小小的牢骚汤和没放在心上,但是朱元璋却记在了心里。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得天下之后,给各个大臣都封官进爵了,唯独给汤和一个小小的中山侯的原因。朱元璋此番行为,这也敲醒了汤和,他知道朱元璋开始忌惮自己了。所以,之后做事汤和也是处处小心谨慎,生怕一个不小心多年好友关系破裂,自己脑袋也搬了家。又过了几年,朱元璋看汤和一直都是兢兢业业的工作,并没有造反的心思,还是自己的昔日好友,就将汤和又晋升到了信国公。直到1338年,汤和发现了朱元璋想要削减朝中将领兵权,他知道朱元璋疑心病又严重了,想要“清理门户”,就提出了辞职告老还乡。朱元璋听了汤和的话,先是满脸忧愁,假意挽留一下。后来遭到了汤和的婉拒,就问汤和有什么想要的赏赐没有,有的话尽管提,然而汤和什么都没有要,只是说要100个美女就行。汤和提出的要求,对朱元璋来说根本不是要求,便一口就应了他。之后又觉得100个美女实在是太委屈好朋友了,在老家又为汤和修建一个府邸。就这样,汤和成功逃过了一劫。要说汤和是不是真的喜欢美女,倒不必太当真,美女人人都爱,只不过汤和这100个美女是要来保命用的,是效仿了唐朝的郭子仪,为了保住性命,故意抹黑自己,给人一种不问世事的感觉。#历史有知识##头条历史#
5、明朝功勋汤和现状洪武朝,被免于屠杀,靠智慧成功保身的有三人:一个是激流勇退的汤和,一个是装疯卖傻的郭德成,还有一位竟靠“诈死”逃过一劫。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起初诸将地位不相上下,都不听朱元璋使唤,唯独汤和对朱元璋恭恭敬敬,认真谨慎地听从朱元璋的指挥。打天下时,徐达、常遇春虽威名远扬,但汤和也不示弱。汤和随朱元璋平定太平,缴获三百匹战马。攻击陈野先时,被飞箭射中左大腿,他将箭拔出继续战斗,后擒住陈野先。驻守常州时,张士诚屡次出兵侵扰,汤和全都将他们击退,并俘虏敌人数以千计,又在无锡赶走莫天祐,俘获了他的妻子儿女;在黄杨山,将张士诚的水军打败,俘获千户四十九人;随大军围攻张士诚,在阊门和敌人战斗时,被飞炮击伤左臂,鲜血淋漓,朱元璋把他叫回南京养伤。伤好后又迅速重返战场,攻克平江。朱元璋称吴王后,汤和南下招降方国珍;朱元璋称帝后,汤和又进军福建,擒获陈友定。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汤和与徐达可谓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徐达北上,汤和南下。但朱元璋大封功臣时,汤和只被封了个中山侯,而徐达、邓愈都被封为公爵。部下都愤愤不平,闯宫找朱元璋讨说法。而汤和闻听后,赶紧进宫请罪。其实,徐达是个聪明人,他自幼爱读历史,深知朱元璋的秉性,也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封爵时,都认为自己的封赏少,朱元璋难以协调,便把汤和拉出来做挡箭牌,杀鸡儆猴。汤和心中明白,便不抱怨,不争功,众人见他都不闹腾,也不好起哄了。徐达、李文忠相继去世后,又迎来了胡惟庸案,朱元璋故意牵连功臣,一下杀了一万多人。汤和看出了朱元璋的意图,便在洪武二十一年主动辞职,并索要美女百余名以自污,使得朱元璋放下戒心,汤和得以保身、保全子孙,成为洪武朝的奇迹。第二个是外戚郭德成。当初朱元璋还在郭子兴手下做小兵时,郭德成的父亲郭山甫很会相面,看到朱元璋从自家门前路过, 惊道:“公相贵不可言。”说完,又对儿子郭兴、郭英说:“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于是,郭山甫就带着全家老小跟随朱元璋走了,并把女儿遣往侍奉朱元璋,朱元璋即位后,封他的女儿为郭宁妃,马皇后、李淑妃去世后,郭宁妃总摄六宫,代理皇后之权。郭德成是郭山甫的小儿子,虽没郭兴、郭英厉害,但也立了不少战功。然而,郭德成自跟随朱元璋起,就明哲保身,不愿做大官。有一次,朱元璋召见郭德成,说道:“德成啊,你的功劳不小,我让你做个大官吧。”郭德成连忙推辞说:“感谢皇上对我的厚爱,但是我脑袋瓜不灵,整天不问政事,只知道喝酒,一旦做大官,那不是害了国家又害了自己吗?”朱元璋内心赞叹,越来越亲近他。有次朱元璋召他进宫喝酒,郭德成喝得酩酊大醉,朱元璋见他醉态十足,头发纷乱,笑道:“看你披头散发,语无伦次,真是个醉鬼疯汉。”郭德成酒后失言, 脱口而出:“皇上,我恨这乱糟糟的头发,要是剃成光头,那才痛快呢。”朱元璋做过和尚,很忌讳别人说“和尚”、“光”等字,郭德成醉酒失言惹了杀身之祸。等他回家后,左思右想,想出一招保命计——剃光了头发,每日身披袈裟,进出寺庙,做一副疯疯癫癫的酒鬼状。朱元璋见郭德成真做了和尚,猜忌全消,还向郭宁妃赞叹说:“你哥哥真是个奇男子,原先我以为他讨厌头发是假,想不到真是个醉鬼和尚。”此后,更加信任郭德成。第三个是功臣杨璟。元末杨璟随父同郭子兴起义,后归顺朱元璋,因屡立战功,洪武三年封营阳侯。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事发,杨璟看到朱元璋故意牵连、屠戮功臣,为了保身,便于洪武十五年诈死。杨璟死后,朱元璋信以为真,还追封他为芮国公,子孙得以保全。朱元璋死后,杨璟又重出江湖,随燕王朱棣靖难南征,后战殁于灵璧,被追封为璟国公,景泰元年追封杨王。汤和、郭德成、杨璟三人分别用激流勇退、装疯、装死之计保全了自己,保全了子孙,富有大智慧,而反观李善长、蓝玉、胡惟庸、淮西二十四将,又有几人有此善终?这和他们为人处世,和领导相处的智慧分不开。智慧是个好东西,不仅可以保身,还可以解决人生难题。而读历史智慧故事,我推荐冯梦龙老先生写的《智囊全集》。书中所涉及的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明代,历代智囊故事达1200余则。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漂妇、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奇谋机智。众多名人对此书都爱不释手,纪晓岚一日三阅,曾国藩当做枕边书,从中汲取智慧。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幸事,你的圈子藏着你的未来,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人的一生要会优化自己的圈子,因为圈子决定格局层次决定高度,而读好书,正是你交高人、入优秀圈子的敲门砖。下方横条《智囊全集》,足足六本,既有白话文对照,还有重点词义诠释,图文并茂,简单易懂。原价168元,这几天做活动特价39元,一本平均几块钱,划算。想学习、提升自己的朋友请点下方横条购买:
6、明朝汤和明朝初年十大名将:1、徐达2、常遇春3、汤和4、蓝玉5、李文忠6、冯胜7、朱文正8、沐英9、傅友德10、李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