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生平简介(包拯生平简介大全)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2 09:02:02 浏览
1、包拯生平简介大全

包青天之七侠五义:龙头闸斩庞煜。包拯斩十恶不赦的庞大少。御赐铡刀在此,本府当然有权。包大人庞煜是老夫的独子,娘娘的哥哥,皇上的亲眷,难道你连皇上的脸面都不顾了吗?庞煜依然嚣张跋扈,在他看来自己堂堂当朝国舅,即便就算犯下滔天大罪,依照大宋律法也应该交由大理寺审判。可我包哥今时已不同往日,可是有皇上的御铡三刀随行。你且看来,本府离京之时,皇上御赐龙虎狗三口铡刀,铡刀所到之处犹如皇上亲临,刀刀皆有先斩后奏之权。来人,龙头铡伺候!生锈已久的龙头铡终于要开张!包拯你不能杀我!你不能杀我包拯!老庞来的真是时候,要不然连儿子后一面都见不着了。爹你快来救我!包大人刀下留人!太师本府正在升堂审案,太师因何擅闯?包大人,庞煜他犯了什么国法,你要对他动用大刑!包拯办案总是这么霸气十足,但凡是让他攥住人犯把柄,就算拼掉头顶乌沙也要把对方给办了。可此时的庞煜似乎还是不服。包拯生平痛恨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这些官二代,庞太师表示安乐侯是皇上钦封。像包拯这种三品官职根本无权审问,一口咬定自己有御铡三刀在此,为何不能办他?见包拯不鸟自己,庞太师又搬出女儿的裙带关系说事,本府公堂之上,只有万死难辞其咎的罪犯庞煜,而不见有任何人的亲眷。包大人,你是存心跟老夫过意不去!包拯你不要欺人太甚,太师你不得扰乱公堂。庞太师自知说不过包拯,于是又威胁包拯说皇上已经下旨,不准对庞煜动用铡刀之刑。敢问太师圣旨何在?老夫先来,圣旨随后就到,反而到提醒了包拯要速战速决。包拯一声令下将庞太师赶出公堂。随着我包哥老脸一黑,庞煜被搭上铡口。爹,陈州百姓欢呼声一片,庞太师这才意识到杀死儿子的不是包拯,而是陈州的万千灾民。

2、包拯生平的事迹

宋仁宗是“狸猫换太子”吗……其实,古代文人凭借天马行空的作出来的。更没有包拯审案一事…直到1037年,29岁的包拯才考中进士,双亲年事已高,包拯辞职直到双亲去世。包拯40岁离家任职,这一段时间包拯都没有去过京城,不用提帮助宋仁宗寻找生母了。在《宋史》李宸妃其人其事。宋真宗一直没有儿子,侄子濮王赵允让过继入宫,迎立为太子。而这个时候,李氏却怀了赵祯、宋真宗老来得子、异常高兴后来宋仁宗,知道了自己的母亲……开棺验尸,李妃安详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饰华丽。说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可见,野史上的狸猫换太子,包拯帮助仁宗寻母的故事都是后人编造的。

3、包拯生平

1062年,包拯离世出殡。然而,他在临终前向女婿文效交待了一事:“我死后,为我准备21口棺材,到时这些棺材从7座城门同时抬出去。”900多年后,包公墓的挖掘,千古谜团得以解开。包拯人称“包青天”,是北宋时期乃至中国历史上千古流芳的卓越名臣。他为官清正廉洁,断案如神,为人刚正不阿,孝顺父母,工作严肃认真,在后人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样一位树大招风的名臣,在他去世之后,如何处理丧事也成了一个难题。当然,这一切还得从他临终前说起。公元1061年,62岁的包拯升任枢密副使,进入到北宋皇权的核心。由于工作极其认真严谨,让他更加的劳神伤身,疾病也随之而来。1062年5月13日,枢密副使只干了一年零一个月的包拯突然病倒在工作岗位。手下连忙将包拯从枢密院抬回家,包拯从此卧病不起。包拯病重期间,皇帝十分关注他的病情,一连派了几批好的太医,前去给包拯看病。然而,在服用了大量药物之后,他仍然没有起死回生。1062年5月24日,发病只有12天的包拯突然离世,这一消息举国震惊,百姓哀声一片,世上从此没有了“包青天”。为了表达悲哀之情,皇帝下令默哀一天,并亲自到包拯家中去吊唁。包拯是极其重要的一位大臣,他的丧事自然不能随意安排,为了谨慎起见,出殡之事由包拯的女婿文效全权负责。根据宋史记载,包拯出殡当天,整个庐州的百姓都来送别他。因为包拯一生得罪了很多达官显贵和贪赃枉法之徒,为了防止仇家盗墓或者毁尸灭迹,文效按照岳父临终前的嘱咐,一共安排了21口棺材,同时从合肥的7个城门抬出。这里面只有一口棺材,装的是包拯的真身,其余20口都是掩人耳目的假棺材。为了大程度防止包拯的坟墓被人偷掘,或者坏人将尸身挫骨扬灰,包拯的亲友们故意散布了一些虚假之言。他们声称埋的都是虚假墓地,墓中还有各种,去盗墓会受到神的诅咒。所以真正知道包拯葬身地点的,只有一些秘密的知情人。那么,包拯的真身到底埋葬在哪里呢?这又牵扯到后来的考古发现。关于包拯的真正安葬地,史上有两种说法为靠谱。第一种说法认为包拯的安葬地在河南巩县,另一种说法是在合肥大兴集。持两种观点的人均不在少数,而且时有争论,但未有结果。1973年4月,合钢二厂扩建。人们在将扩建范围内的所有坟墓迁走时,意外发现了真正的包拯墓,专家迅速对坟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实早在南宋的时候,有人就认定出了真的包拯墓,因此该墓还被金军破坏过,朝廷重新修复了一番。现在看来,之前认定的包拯墓是假的,被人们错误地参拜了800多年。专家发现,合钢二厂附近发现的包拯主墓是用条石砌成的一个拱形顶地宫,宽5米,深4.8米。在清理地宫泥土时发现一件男木俑,高34.6厘米,头戴道冠,正面刻了一个“王”字。身穿方领外衣,腰束宽带,双手叠于胸前,专家对出土的资料进行仔细研究,认定这就是包拯的厚葬墓,在包拯夫妇合葬墓中总共捡出35块尸骨,经过科学检测,认定是包拯的和他夫人董氏的遗骸。不仅如此,包拯的墓碑上也有洋洋洒洒3000多字的碑文,真实地记录了包拯一生的生平事迹。记载了包拯的死亡时间,以及死后由河南运回合肥的详细经过。在包拯主墓的周围也发现了包拯家族的12座其他墓。包括包拯的大儿媳崔氏,他的次子包绶,次儿媳文氏和长孙包永年等,也出土了大量的木质陶器,瓷器,银器,铜器约50多件。这些珍贵史料的出现,终于结束了河南和安徽两省多年的包公之墓的争论。因此,当年从7个城门抬出的21具包公棺材中,埋在合肥东郊大兴集的这具,才是包拯的真身,尘封了900多年的千古谜团得以解开。1987年,包拯墓得以重修,后人可以继续瞻仰他的神颜,包拯的魂魄终于可以入土安息。如今,包拯的遗骨葬在合肥包公祠堂里,按照北宋二品官员的规格规划设计,该墓地占地3公顷,石雕林立,公园怀抱,清水悠悠,仿佛与包公清廉正直,奉公为民的高尚品格交相辉映。以上故事,参考资料:《包拯传》,编著许高彬。在@爱文史的小蜗牛 看来:1:包拯墓此前之所以发现了假的,源于当年的21具棺材所造成的错觉。不过这也有好处,让包拯墓避开了盗墓分子的破坏,使得真正的包公墓在1973年现于世人面前,并且保存较好。2:包公的墓地和墓碑虽然是静物,本身似乎不掺杂情感,但透过这座栉风沐雨900多年的包公墓,人们仿佛瞻仰了包公真正的容颜。“包青天”铁面无私、清正廉洁、一丝不苟、奉公为民的高尚风骨,其实早已深驻在人们的心中。

4、包拯的生平正史

你了解铁面无私的包公吗?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真正的包公包相爷是何许人也。包公包相爷生于宋朝真宗年间,公元九百九十九年,死于都是死于一零六二年,它活了六十三岁,真正的包公面目并不黑,头上额头也没有黑面,因为丑画那么高的黑面就是因为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所以审化成黑面黑面。包公一生为官,清正都是做的吏部官员,都是监察御史,都是军事搞法律部门的官员,在五十多岁的时候进开封府,任开封府府府尹,就是知府,开封府尹的时候,它就是天天可以进朝,给朝廷见面,文武大臣。不过它的个子不高,每次上朝的它因为刚正、清正廉洁所以看谁不顺眼,就是揍谁一本,满朝文武大臣,这些奸臣挡与多奸臣都害怕,包拯揍它的本,每次上朝这些奸臣的人都把包拯堵住,不让包相成为对立面,因为个子矮,每次都挤到后边去。朝廷也喜欢包丞,因为什么?就是清正廉洁,一看不顺眼的事,做的不对的事马上要说,这次都看到了,这好些天都不看到,看不到包拯。它说包爱卿今天到没有,包拯说我在,我在后面,它过前面来只有奸臣,这些d与都不敢再堵住它了。包公到前面来了,它说你为什么天天都跑到后边去了?近它说它们把我挤到后边去了,它说都挡住一道墙,我过不去,它说好今天就到这里退朝,到第二天早朝皇上,随即说太监把包拯的帽子取过来给包拯戴上,这台阶马上举出来一顶乌纱帽,给包拯换了,从前的帽子是帽翅,小,才开封府隐,是一个知府。皇上说这顶帽子一拿过来,准备赐给包拯的时候,这些文武大臣还有奸臣,都看到以后害怕,他说这帽子凉拌拉的翅这么长,我们做多大的官也没有这么长怎么弄这样的帽子?随即皇上就说话了,他说各位大人你们都在,今天我给包爱卿送这顶帽子,帽子大家都看到了长,从今天起谁要?如果再把包城的帽子给挤歪、撞歪、撞掉格杀勿论。这些奸贼奸贼听到以后害怕,以后再上朝戴上帽子,他是不敢再叫包拯,直到后边去了。后在开封府做了不到2年的府引,不到2年之后就提升到开封。就是朝中的副宰相,他做到副丞相于1062年去世,活了63岁,做了4年的丞相、四年的宰相,因为人家叫他叫包相爷,包兄爷做了1几年四年的副丞相,做过龙图阁大学士,因此也叫他包龙图。关于的真实的简简历,还有21年4月关系就不再说了,谢谢大家。

5、包拯生平图片

包拯为什么少朋友?包拯是中国老百姓心中的星、眼里的神。我们从小都是听着“包青天”的故事长大的。作为单枪匹马与体制作战的人物,包公个人的力量有限得很,然而我们仍然习惯于寻找现实中的“包青天”。包拯对官员操守的看重世上罕见。包拯当年弹劾过宋祁,就是因为写出过“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称为“红杏尚书”的那一位。包拯弹劾他的理由不是贪污受贿、拉帮结派、误国误民,而是公款吃喝。当时文官游宴是一种普遍行为,包拯可管不了那么多,作为朝廷命官你整天吃喝这是啥意思。当时,包拯这种行为被认为不合时宜,因为在宋朝大吃海喝是一种环境。这样做,谁还和你交朋友?包拯还弹劾过张方平,张方平天性豪迈,见识不凡,才干超群,是当时官场认可的优秀人物。可是他在处理一桩拍卖家产的案件时,时任三司使的张方平利用职务之便购得一处房产。包拯得知后立马上了一个奏折,弹劾他“无廉耻,不可居大位”。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包拯是铁面无私的。可从中国人的圆融性来说,这个社会应该是多面性,浑身尽刺受伤的还是自己。史书记载,包拯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有多少朋友,也不跟亲戚往来,流传下来的文字,只有早年的一首短诗和晚年的一篇家训,其余的全部是奏议。宋人记述成风,但极少数有人说到包拯,王安石和包拯都是欧阳修举荐的,两人还曾有过上下级关系,但王安石整部《临川集》无一提及包拯。幸好有位叫吴奎的人和包拯关系好,给包拯撰写了墓志铭;还有一个叫张田的,自称门下,主动给包拯的奏议结集。有了这两人,包拯的事迹才能为天下人们所知。包拯缺少朋友,原因当然很多,但大体上不外乎自我的选择与他人选择的选择两种。从包拯一面来说,他身居高位,朋友多了,各种各样的利益牵绊就多,他害怕自己无法摆脱情感因素,不能做到公正断案,因此刻意与朋友保持距离。这从另一个侧面可以印证。宋时流传一句话叫“包公笑,黄河清”,意思是说包拯笑一次黄河都会变清,可见包公难的一笑。别忘了宋朝的政策和人文是所有朝代中为宽松的,宋朝没有暴君、酷吏,包拯是一个特例,自然与大宋环境格格不入。在人治环境下,包公必须依靠严肃的表情才能威慑不法者,这种不怒自威,怒而鬼惊的强大气场,自然让稀里糊涂的大宋官场畏之悍然。从朋友一面来看,虽然不能说所有的人跟他人结交是为了得到什么好处,但是“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是中国人结交的目的。但是这个理由在包拯身上显然不好使。像是包拯这种人,亲属犯了法都要严惩,朋友一旦有点事,自然不可能得到他的关照了。这也是包拯缺少朋友的原因之一。而老百姓对包拯的青睐程度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把死后的包公直接封了“阎罗王”,期盼阳世处理不好的事,阴间也要让包公以“青天”姿态伸张正义。这还不算完,就在包拯去世一百年后,王韶给大宋开疆扩土,大的吐蕃人俞龙珂选择了投靠大宋,理由竟然他是包公的“铁粉”,铁到什么程度呢?颠覆你想象,他竟要朝廷赐他姓“包”,他要跟着包公姓!神宗答应了他,赐名“包顺”与他。而在《水浒传》中,则说包拯是“文曲星”下凡,来辅助大宋江山的。可见包拯在人心之中的分量了。虽然包拯没有朋友,但是包拯有粉丝,一直到今天,包拯都是老百姓的偶像,是包拯的粉丝。#包拯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