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者,除了品行过硬之外,更要懂得经营之道有的领导,人是很不错,也很正直,但是综合能力差一些,在管理上思路少,办法局限,也难成就对组织有利的大事,所以,合格称职的管理者,真不是那么好当的,在其位谋其政,为官一任,要造福百姓才行。2、孔子当面揭穿冉有,要办事讲规矩冉有在季氏手下做事,为他打理财务,所以,当有一天冉有回家晚,孔子问他的时候,他含糊地说是国君有事,很有可能是跟季氏在一起。3、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怕一个企业里管理者一言独大,搞特权,大家唯命是从,丧失改正和提升的机会,企业就会受到阻碍。让这我想起了一句话:创始人的认知边界,就是企业的边界。13.13: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13.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13.15: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欢迎关注@渔樵对白 ,留言评论转发。
2、冉有和冉雍什么关系物质与精神——《论语》新得四百一十七孔子来到卫国都城,看到一派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景象,不由地感慨:“人真多啊!”冉有当时就跟随在他身边,听到老师大发感慨,就问:“人已经不少了,再给他们带来点什么呢才好呢?”孔子说:“让他们生活富庶衣食无忧。百姓吃不上饭,天下就会大乱。”冉有接着问:“生活富庶了,再给他们什么呢?”孔子说:“教化。生活条件好了,一定要进行教化,否则社会风气就会变坏。”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适,从辶,从舌,表示前往,到的意思。仆,本义为被人雇佣为人服务的人,引申为跟随,所谓仆从。庶,《说文》屋下众也,本义是众多。矣哉,语气词连用,矣表示已然,哉表示感叹。既,已经。又,表示重复或继续。何加,宾语前置,加何,施加什么。所谓“温饱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孔子深谙人心,一个国家人口繁荣起来了,就要改良他们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衣食无忧。然后教化也要跟上,提高全民素质,改良社会风气。卫国后来因为长期处于和平状态,没有战乱影响,国君不思进取,玩物丧志,百姓离心离德,险些造成亡国,这就是教化没有跟上的原因。时下大瓜不断,丑态百出,就是因为物质丰富了,但是精神空虚,缺少了应有的道德教化,没有了羞耻心,教训不能说不深刻。#头条小组红人扶持计划# #头条创作挑战赛#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头条##冉有简介#
3、冉有是个什么人物冉有巧妙说服鲁哀公“玉不琢不成器,人无学难成君”,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它来自于鲁哀公与冉有关于君子的一次对话。鲁哀公原本认为人只要具备质朴的本性就行了,不必学习就可以成为君子。冉有却说,人虽然有美好的本性,不经过学习,就不能成为君子。鲁哀公会接受他的观点吗?冉有又怎么让鲁哀公接受这种观点呢?我们先来看看《韩诗外传·卷八》记载的这次对话。鲁哀公问冉有:“凡是人只要具备质朴的本性就行了,一定要学习然后才能成为君子吗?”冉有回答说:“我听说,即使拥有美玉,如不经雕琢,不能成为器物;虽然有美好的本性,不经过学习,就不能成为君子。”鲁哀公说:“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冉有说:“子路是卞那个地方的乡下人,子贡是卫国的商人。他们都向孔子求过学,因此成为天下著名的名士。诸侯听到他们的名字,没有一个人不表示尊敬的,卿大夫听到他们的名字,没有一个人不表示敬爱的,这是因为他们曾经学习的缘故。从前,吴、楚、燕、代四国商量联合讨伐秦国。姚买是守门吏的儿子,为秦国出使各国进行劝说。因此打消了他们联合的谋划,阻止他们一同起兵讨伐秦国。等到他返回秦国时,秦王高兴,任命他做了上卿。百里奚曾是齐国的乞丐,被人赶到齐国的西部,没有人推荐他,就把自己卖了五张羊皮,买了一辆牛车,去拜见秦缪公,秦缪公任命他为卿相,因此秦国就在西戎称霸。太公望年轻时为人家的赘婿,年纪大了,被人赶了出来。在朝歌杀牛,在棘津做佣工,在磻溪钓鱼。文王任用他,后把齐国分封给他。管仲曾亲自用箭射中齐桓公,齐桓公除去了报复的心理,任命管仲为宰相。管仲恢复被灭亡的国家,承续已断绝的朝代。多次会合诸候,天下一切得到匡正。这四个人,都曾经是地位低下、尝过困穷侮辱的。但是,他们的名望能够流传到后世,难道不是研究学问使他们这样的吗?从这些事看来,士人一定要学习然后才能成为有为的君子。”因此,哀公嘻嘻地笑着说:“我虽然迟钝,十分愿意恭敬地接受先生的教诲。”美国成功学的奠基人奥里森·马登说过,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是世界上难的事。要把自己的思想装进一国之君的脑袋就更难了。冉有能说服鲁哀公,显示了他高超的口才技巧。他把本性好的人比作一块玉石,把学习比作雕琢过程。玉石不经过反复的雕琢和打磨,不能成为人人喜爱的器物。本性好的人不学习,就像未经过雕琢的玉石一样,不能成才,不能得到世人的认可,更不能成为君子。他用比喻法巧妙地确立了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说法既委婉,又新奇,比较容易激起鲁哀公的兴趣,为下一步详尽阐述打下坚实的基础。光有新颖的立论还不够,毕竟物是物,人是人。所以,鲁哀公还是要问“你有什么根据吗?”冉有早已成竹在胸,一连串地列举了子路、子贡、姚买、百里奚、太公望、管仲六位功成名就的君子的事例。这六位君子出身不一,情况不同,经历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认真研究过学问,才成为天下名士。这种串珠式论据的作用明显,一方面,说明不是个例,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因为冉有提供的这六个人物,都是名望流传后世的响当当的人物,有说服力,所以,鲁哀公不得不信服冉有的观点。说完那些闪闪发光的论据之后,冉有用了一句反问,来强调自己的观点,后,用一句肯定的语句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其实,此时的结论不用他多说,已经在鲁哀公的脑子里水到渠成。#冉有简介#
4、冉有人物介绍明月子讲《轮胎》按照《中庸》上讲的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就是说他刚刚有这么一个体会,但是必须要努力保持才行;如果他一松懈,就坏了。其实是介于“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他是介于中、和之间,由和到中的过渡,这么一个境界,那也已经很了不起了。从他不迁怒、不贰过就能看得出来,已经很了不起了。这一句是讲他对“仁”的境界的一种体会,一种保持;同时,从对道体的努力提持上讲的。因为孔子教学都是志于道的,那么志于道必须要去求于道,去体证道体。下面就是讲形而下的用,“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这一段在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有的解释为只有颜回是长期的可以不违背仁德,可以长久的处在仁德的境界当中,其余的学生都是“日月至焉”。什么叫“日月至焉”啊?就是一天,白天就是日,晚上就是月,就是一日一夜,只能保持一天,历史上大部分的解释是这样的。我们综合来看这一段,这样的解释是不合理的,因为这句话是专门讲颜回的。前面这一句,“其心三月不违仁”是讲形而上的道体,是讲颜回体证的道体,他可以达到长久的在仁德当中。“其余”就是其次,其次就是讲形而下的用,像那些知识、整理文献、诗乐,就是六艺,六艺都是属于形而下的。“日月至焉”啥意思啊?就是说在面对形而下的六艺之用的时候,他学起来可以日新月异,很快就可以掌握。“至”就是指的可以达到,很快就可以掌握。颜回就是有这个本领,他在学习六艺的时候,他就是学得快,很快就掌握了,他有这个本领,有这个才华。当一个人达到那个境界的时候,学这些技能,很快就能掌握。所以说,整个来讲的话,孔子赞赏颜回是从两个方面讲的。一个方面是讲颜回对道体的体认,一个是赞赏颜回形而下的技能(六艺之用)的掌握上、学习上,这都是来表现他的好学。正是因为他好学,学习这些六艺就可以日新月异,很快就可以精通掌握这门技能、这门学问,且达到一定的高度。【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这段是季康子请教孔子,问他的三个学生(子路、子贡、冉求),这三个都是孔子的高徒。季康子是季氏家族的一个当政者,也是鲁国的三家大夫之首,他是鲁国正卿,掌握了鲁国的高权力,鲁国的国君都要听他的。冉求在季康子那里当总管,我们以前介绍过,冉求率军击败了齐国军队,赢得了胜利,季康子很高兴,就问冉求:“没想到你还有这么好的军事才华,谁教你的啊?”“就是我的老师孔子。”“孔子还懂军事啊?那可不得了。”就在冉求还有其他弟子努力下,赢得了季康子的同意,就将孔子迎回鲁国曲阜,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季康子当然就要高看孔子一眼,因为当时孔子下面学生很多,都想用孔子的学生。
5、冉有结局读《论语.子路篇》大致意思就是:孔子要到卫国去教授弟子,冉有驾着马车,到了卫国,冉有看到卫国人口密集的地方,集市上摩肩接踵的,卫国子民够多了。于是冉有问孔子:“一个国家人口多了,作为该做些什么呢?”孔子说:“应该使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冉有又问:“既富矣,又何加焉?”(当人民生活富裕了以后,还该做什么呢?)孔子的回答是:“教之。”从古至今我们都离不开“致富”和“教育”。也有人说:“清风明月不用钱”,“阳光空气免费用”即便是儒家思想里的“不言利”,不但并非不想致富,而更为为政的第一首要事,就是先要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裕。但是,紧接着在“既富矣”之后,就得“教之”了。“教之”,教什么呢?孔子没有说吗?孔子一直在用行动在回答这个问题。从其他论语篇章里其实有答案。应该是教“义利的区别”吧!用“义”来平衡“利”所带来的副作用,使人们明白在什么情形之下要“见利思义”,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见利忘义”。那么,什么时候开始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