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龙须沟简介(龙须沟简介老舍)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2 09:24:35 浏览
1、龙须沟简介老舍

【原创摄影】《胡同水乡》三里河公园,号称胡同里的小桃花源,真正的闹中取静。三里河因距天安门前的正阳门三里而得名, 老舍的龙须沟原型就出自这里。初夏时节的三里河公园内流水潺潺、锦鲤在水中追逐嬉戏、朵朵莲花也已悄然绽放,颇有江南水乡的一丝韵味。#老舍龙须沟简介#

2、老舍龙须沟解读

老舍作品《茶馆.龙须沟.红大院》

3、老舍龙须沟简介主要内容

北京系列胡同故事(46):丰富胡同丰富胡同位于东城区灯市口西大街北侧,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长178米。胡同19号为老舍故居。老舍(1899-1966年),北京人,新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文革”中受到攻击和迫害,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1978年得到平反。此院子是老舍先生1950年后在京住所,在此住了16年,其间写下了著名的《方珍珠》、《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故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老舍纪念馆的北门朝着珠市口西大街,东门朝着丰富胡同,这是一条小小的巷道,巷内安静得很,连行人都少见,在喧闹的大街旁边,在这样静静的小巷内游走,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正所谓:小巷闲门似隐居,落叶寒蝉小巷深。

4、老舍笔下龙须沟

昨天坐公交车去陶然亭,偶然看到街边龙须沟的字样,今天专门寻跡而至。街边竖着一着基本算正方体的石碑,老舍先生头像及代表作名称,以此记忆那段历史,小区另一边的石书,则记录了危城改造的过往。听一个93岁老奶奶讲述曾经的龙须沟到今天的变化,感慨之余,我想,龙须沟的治理只是时代的一段缩影,没有止步的环境治理,才让今天的北京显得如此美丽。因疫情关系,没有进到金鱼池小区内看看早已变清的龙须沟原址,有点遗憾,但整洁干净的外围,加之紧邻天坛,我以为已经是一个美丽的景点了。

5、老舍龙须沟的故事

这不应该是阿富汗的贫民窟吗?难道老北京的老舍笔下的龙须沟还没有治理好?

6、朗读老舍龙须沟

一个掏粪工人,在北京坐拥100多套房产,1500多亩良田,甚至还当上了主任,会长。如此魔幻的事情就发生在民国时期的北京,这名掏粪工人就是人称于大肚子的“粪霸”,于德顺。可能很多人都读过老舍先生的一篇课文《龙须沟》。一百年前,北京城里的这条龙须沟其实就是一条巨大的粪沟,而龙须沟沟周边也是北京大的贫民窟。解放后,龙须沟经过大力的整治,才变成今日的金鱼池。粪便堆积影响环境,而且粪便本来就是放错地方的宝贝。所以,为了维护北京城里居民的居住环境,方便城外农民种地用肥,于是便产生了一个职业,掏粪工。掏粪工人相当是两头赚钱,一头赚住在城里人家的钱,一头赚农户的钱。民国时期,北京的厕所少,当时的朝阳门安定门外,常年都是堆满人粪垃圾,北京城里的粪全靠粪厂来清理。各个粪厂把北京的街道做了划分,当时北京仅掏粪工人至少就有4000名。所以拥有多条粪道,就等于拥有多条财路。为了这些粪道,打架斗殴,争夺地盘是常有的事。而这其中的翘楚,就是一名叫于德顺,外号人称于大肚子的地痞流氓。掏粪工是于德顺初到北京的第一份工作,干了一段时间后,于德顺发现了这里面巨大的财富。于是,他招集了北京城里的小混混,强行低价买下一些势力较弱粪道主的粪道。久而久之,于德顺通过种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抢占了北京36条粪道,成了“粪道之王”,于德顺本人也被称“粪霸”。成为“粪霸”之后,他不断抬高掏粪的价格,可是城里的居民都敢怒不敢言,因为惹怒了他,就没有人敢来掏粪,只能被迫接受昂贵的掏粪价格。而且,于德顺以极低的价格收购粪便,畏于于德顺的势力,掏粪工们也只能忍气吞声。收集起来的粪便他又往里掺杂了其他的很多成分,再卖给种地的农民,农民也只能接受以次充好的肥料。就这样,余德顺两头赚了很多的钱。有了钱后的余德顺不甘心再做一个流氓混混的头领,他开始花钱买官。他先后坐上了北京卫生局粪便管理所的主任,和北京粪业工会的会长。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系列扫除地方恶霸的行动,可是于德顺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想贿赂政府官员。1951年11月3日,于德顺北京公.安机.关逮捕,终被枪决。自此,于德顺建立起来的“粪便王国”终于土崩瓦解。又是一个在不起眼的行当里发了大财的人。于德顺的发迹,得益于当时混乱,腐败的社会环境,和他自己耍勇斗狠的流氓气性。换了环境,只能是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