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说:“我姓钱,但我并不爱钱。”他的一生把金钱看得很淡。钱学森在美国20年,36岁成为终身教授。作为科学家,他得到了优厚的经济待遇和生活条件,但他毅然选择回国。回国后,钱学森主要收入就是每个月的工资,生活上要计算着过日子了,吃什么、穿什么、买东西并不是想怎样都可以轻松负担得起的。刚回国时,钱学森住三居室,一住就是很多年,他的夫人蒋英曾说:“刚回国那会儿,我们也不知道这300多元的工资能买多少东西。学森喜欢摄影,他从美国带回一架照相机,刚回国时,祖国欣欣向荣,他看到心里高兴,就拍了很多照片。一个月下来,只是买胶卷就把他一个月的工资花光了,到这时我们才知道,不能像在美国那样乱花钱了,要省着过日子。从此他把那个相机收起来,放进箱子里,以后再没玩过摄影。”刁九勃(钱学森的贴身保镖)回忆那时候钱学森家里的生活情况说:“每个月家里吃喝用度要花多少钱,我都要算一下怎么省钱,每一项支出都记在本子上,月底给钱学森看完签字,再从他的工资里支出。钱学森不讲究吃喝,不抽烟不喝酒。那时国家不富裕,物资紧缺,有一次家里吃饭炒菜用油困难,我上京西宾馆和保卫处讲,我们家的油实在太紧张了,他说实在不行你上餐厅吧,我让他们给你弄几斤。我一琢磨人家是给会议准备的,给钱学森家里弄怕人家说闲话,我说上次正儿八经吃顿回锅肉就对我很不满意,我再弄点油肯定要挨批,就一直没敢要。”钱学森喜欢吃点瓜子,刁九勃回忆说:”我们老家在东北,逢年过节寄点瓜子来,就是葵花子,我都舍不得,基本上我留下一点,剩下就给钱学森和蒋英。我说这是长春给寄来的,他说你留着吧,我说我不喜欢吃这玩意。钱学森爱吃,反正他看书看报时候就可以吃,百分之七八十我都给他,因为那玩意很少嘛。有一次科委从哪儿弄点花生米,大概给了家里三斤还是几斤,那可了不得了,那阵哪能吃上花生米,蒋英这高兴啊,告诉我这花生米炸完了以后放盐,要热的时候放,这样它才能够溶解得更好,不能凉了放。她觉得很不容易有点花生米,尽量把它弄得好吃一点,你看看都到这种地步。这种生活水平一直到1972年左右才好转点。”除了工资之外,钱学森还有一些稿费收入。这些稿费按说可以改良家里的生活,但是钱学森总认为自己的生活已经可以了,还有许多人更困难。1958年,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一书中文版出版,稿酬有1000多元,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他看到寄来的稿费很高兴,因为这笔钱正是他想要的,但并不是给他和家人用。他来到当时任教的科技大学力学系办公室,跟办公室人员交代,这笔钱以后就给力学系的学生买计算尺用吧。原来钱学森在给学生们讲课时发现,班上农村学生较多,经济都很困难,许多学生买不起计算尺等学习用具。连个计算尺都没有,怎么学习力学?钱学森一直在想怎么解决贫困学生买学习用具的事,他没有想到这笔稿费是自己辛苦所得,是自己的钱,他想的是这是笔可以解决问题的钱,他的心里装着学生和别人,却忘了自己。直到今天,当年科大力学系的一些学生还清楚记得,他们一入学,系里就发一个计算尺,并特地说明,这是系主任钱学森送给大家的。钱学森在工作上严谨细致,平易近人,生活上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的皮革公文包还是从美国带回来的,一用就是40年,其间曾修补过好几次。平常穿的衣服也极朴素,一件绿色的军大衣,他在西北基地一披就是20年。他的办公室只有二十几平方米,没有一件像样的办公用具,一整排掉了漆的书橱几十年没换过,里面放满了各种书籍资料,书橱顶上也利用起来,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一摞摞剪报和资料。一组灰色的布沙发,弹簧早就坏了,坐下去就起不来,还不如二手市场卖的旧家具。但是很多年,钱学森就是在这个陈旧甚至可以说破旧的办公室中勤奋工作,作出巨大贡献的。钱学森从不以“大科学家”自居,他和大家一样,常常在食堂排队,吃着他自己的那一份定量。20世纪80年代,逢年过节,单位的同志去他家拜访,拎着两条鱼,他的表情立刻就严肃起来,问:“院里的同志都有鱼吃吗?”回答说都有,这是单位发的,他才安下心来。1995年,钱学森获何梁何利基金1994年度优秀奖100万港元。这在当时是一笔相当大的奖金,但这100万港元的支票甚至都未经过钱学森的手,他就写了一封委托信,授权王寿云和涂元季,代表他转交给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捐给了我国西部的治沙事业。1963年,钱学森著《物理力学讲义》和《星际航行概论》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两本科学巨著,稿酬自然不少,有好几千元。这在当时,即使够不上“天文数字”,也是一笔相当巨大的收入,甚至是一般人做梦都不敢想的数目。当钱学森拿到这笔稿费时,连包都没打开,转手就作为d费交给了d小组长。钱学森去世后,他的儿子钱永刚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的父亲钱学森,我从很小时就知道,他既属于我,也不属于我,他属于国家和人民。”
2、钱学森个人资料1964年,钱学森接到了一封来自新疆的信件。在信中,年轻的笔者直言:“您的论文中有一处错误!”这位给钱学森写信的年轻人名叫郝天护,此时的他,只是一个下放到新疆的老师。那天,郝天护正在查找资料,细心的他发现了文中使用力学公式的一处错误。结果一看作者,郝天护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作者竟然是物理学界的泰斗级人物钱学森。当时,郝天护就陷入了纠结中,他不想睁只眼,闭只眼,他想给钱学森写信,指出这个错误……不过,同事们都劝他:“算了吧,不要声张,就算写信也不可能得到钱老的回应。可郝天护偏偏不听,他本着:“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原则,给钱老写了一封700字左右的信。那天,钱老收拾办公桌,发现了一封来自新疆的信,他打开一看,竟然是一位年轻的教师,在读他的论文时,发现了几处错误并进行了指正。看完信后,钱学森赶紧又找出论文又把郝天护指出的公式重新推导了一遍,结果显示,果然是自己错了。随后,钱学森立即给郝天护回信,不但感谢他的指正,还用“您”来称呼郝天护,当时的郝天护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力学界的后辈,可钱学森丝毫没有居高临下的态度。同时,钱学森还建议郝天护,让他把自己的观点发表到《力学学报》上。接到钱老的回信后,郝天护激动到颤抖,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钱老真的会回信,态度还那么诚恳。郝天护连饭都来不及吃,赶紧将自己对钱老论文的指正观点重新整理了一遍,然后邮寄给了《力学学报》可是,郝天护左等右等就是看不见自己的文章被发表。这一等就是两年,同时,钱学森也注意着《力学学报》,也没有看到郝天护的文章,还以为是他没有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出于关心,钱老亲自给编辑打电话,一问才知道,因为论文观点和钱老的冲突,怕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才压着没发。钱老解释说,自己也不是神,也会有失误和错误,郝天护是自己推荐的优秀青年,他的观点是得到自己认可的。终于,郝天护那篇名为《关于土动力学基本方程的一个问题》的文章终于在1966年得以发表。得知自己的文章发表后,郝天护又给钱老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感激和敬仰之情。钱老也给郝天护回信,给予他关怀和鼓励,钱老的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郝天护的人生。高考恢复后,郝天护成功考上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并成为了上海东华大学的一名教授,终身致力于力学研究,这都得益于当年钱老的鼓励和支持。多年之后,已经白发苍苍的郝天护,提到钱老时,这样说道:钱学森是世界力学,能够这样对待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青年,敢于在报上公开自己的差错。这足以说明他胸怀坦荡,有人格魅力,不愧为大师。所以说,钱老才是真正的泰斗级人物,才是真正的、值得名垂青史的大师…#人物#
3、钱学森老婆资料简介3 牛顿晚年为什么要研究神学?钱学森晚年为什么说中国的希望在中医?科幻一直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设想,20世纪以来,科幻更是成为科技的追寻的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大脑成为科技追寻的终目标。在此我们就不难理解牛顿晚年为什么要研究神学?钱学森晚年为什么说中国的希望在中医?神学是科幻为集中的地方,中医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实践加上天才的设想,而创立的科技体系,虽然一部分我们至今仍然无法理解,但是其具有着十分现实的应用途径。我从今日起分享一部科幻小说,追寻作者大脑天才的设想,身临其境的感受幻想的魅力。神农架下的故事,血书上这些词语的字面意思很好推断,可是究竟它们指的是什么?“血人”显然不能看成是浑身带血的人,“鱼水”更不能看作是养鱼的水。“水人”是水族人?这个解释基本也不成立,虽然中国古代存在过水族人,但是很明显,是这艘大船在海面上遭受到一种他们称为“海虫”生物的袭击,然后“水人”把他们救了。从这里理解,“水人”倒更像是在海洋里的一种“人”。高长胜也是如坠五里雾中,想不出个所以然。他虽然做了这么多年的考古工作,古文字也研究过不少,古籍也看过许多,但是这些字眼儿还是头一回看到。高长胜又拿起了那块黑色的晶板,看到上面有一些不规则的纹理,他用手指敲击了一下,发出一声很清脆的鸣响。“教授,这块晶板是您从这个女尸的身体上发现的?”“嗯,不错,是我亲自取下来的。”乔纳森教授说道,“当时,这个女人的双手握着这块晶板,紧,显然这个对她是个重要的东西。”“教授,你在资料中说这块晶板硬,那么经你们做过的实验,这块晶板到底有多硬?”乔纳森教授做了一个手势,说道:“高所长,这块晶板的硬度超乎我们的想象。您知道,在自然界中,金刚石是硬的天然物质,硬度为10,我们用金刚石划这块晶板,金刚石的尖头在显微镜下有了划痕,而这块晶板却毫发无伤。具体是多硬,我们的仪器现在无法测量。”“既然这块晶板这么硬,那么它上面的纹理是怎么形成的?难道天然就是这样?”高长胜问道。“这个嘛,高先生,我和你一样疑惑。”乔纳森教授笑道。奇特的女尸,古怪的晶板,绸缎上那些难解的词语,预示着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高长胜和乔纳森教授等人又根据历史严谨地分析了一下这块绸缎上所书写的内容。却没有什么结果。 当晚高长胜想得深入,他甚至想到了这个女子深深地爱着邓奉,邓奉之死对她打击巨大,使她的精神出现了问题,进而由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错误地以为冥岛的鱼水能救邓奉,这种心理上的推断在某种程度上是成立的。而且在现实中这种事情也是存在的,比如某个人的死对另一个人造成了巨大刺激,则这个人就会认为他并没有死甚至会产生某种幻觉,并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这名女子会不会是这种情况呢?她去找所谓的“鱼水”是不是一种精神错乱后的举动呢?但是高长胜转而一想,这种说法似乎也讲不通,就算这名女子被邓奉的死刺激过大,可与这个女子共同出海的四十名将领难道也和她一起实施这不可能的取水行动?况且造船出海,也不是很小的工程。四十个人都疯了?这根本不可能。况且在绸缎上,这个叫梁邱隽的人还希望辅佐邓奉成大业。从书写文字的理智程度来说,他们的精神不像是有问题的。事实离他如此之近,但真相却又如此之远。高长胜想得头有一些痛,揉了揉太阳穴,闭上了眼睛。第二天他和乔纳森教授一直觉得应该到邓奉家乡寻找一番事实真相。
4、钱学森的资料简介300字1950年,39岁钱学森带着妻儿,欢天喜地在轮船上拍照。突然,钱学森的夫人脸色大变,一群美国兵顿时包围了他们。5年后,菜篮子里的一张纸,从此改写了钱学森的命运。这天,风大浪急,钱学森指挥着几个人,把他那800多公斤的书籍资料,打包装上从美国开往香港的“威尔逊总统号邮轮”。随后,他和妻子蒋英及一对儿女,在轮船甲板上看海拍照。突然,钱学森的老朋友金布尔黑着脸,领着一群手握长枪的美国大兵,呼啦啦地,径直走到钱学森一家人跟前。钱学森大吃一惊,怒斥道:“你们想干什么?”金布尔冷笑道:“钱先生,你不能走,请跟我们到特米那岛坐一坐。”就这样,钱学森一家人被扣留在美国。此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他们一家都活在美国政府的监控之中。这时候的钱学森是没有自由的,不能搞科研,也不能做学问。无奈至极,生活还要继续下去。只要活着,就有希望重回祖国的怀抱。于是,钱学森和蒋英借音乐抒发他们的苦闷和思乡之情。虽然,我们更熟悉的是钱学森严谨治学的一面,是他两弹一星的卓越功勋。但他不仅是个优秀的学霸,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有趣的学者。钱学森18岁读大学时,就已表现出对音乐的极大热情。他不仅加入了几个音乐艺术团,还是一名出色的圆号手。后来他24岁在麻省理工学院留学期间,仍会在科研之余,和音乐爱好者一同聆听音乐演唱会。那时,钱学森常到化学家威因鲍姆家做客,不是欣赏莫扎特的《施培德勒五重奏》,就是探讨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中的《欢乐颂》。他们有时也会呼朋唤友,几个人一起开着二手老爷车,到波士顿听音乐会。在那几年被软禁的日子里,为排解愁闷,钱学森常常会邀请夫人弹吉他,他吹笛。夫妻俩就用这样共同的音乐爱好,相扶着度过那段黑暗的日子。直到后来回国参与两弹一星工作,每当闲暇之时,钱学森就爱听蒋英的歌声。他感慨地说道:“几十年来,蒋英给我介绍了音乐艺术,正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些,活一些。”钱学森不仅热爱音乐,还是专业且狂热的摄影发烧友。很多留学生都知道钱学森的摄影水平高,每次中国留学生聚会,都会找他担任摄影。就连物理学家袁家骝和吴健雄的结婚摄影工作,也是由他负责。生活中的钱学森,真的蛮有趣。他不仅拍风景,给别人摄影,也会“自拍”。因为他能熟练调试相机的灯光和角度,回国后的第一年,他就背着相机,一边拍祖国山河,一边自拍。由此可见,钱学森并不是一个只知道工作的严肃的大科学家,还是一个很有艺术修养的艺术家。钱学森曾说:“艺术的修养,对我后来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了科学的创新思维,我们当时搞火箭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艺术家们交流中产生的。”从他对艺术修养的认识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艺术不仅陶冶情操,还启发了他的灵感。话说回来,在美国被软禁大几年,钱学森是如何跟外界联系,并顺利回国的呢?在《钱学森书信》一书中,第一封信就是钱学森写给陈叔通的“求救信”。他在心中明确表示“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这封信是怎样交到陈叔通手上的呢?1955年,陈叔通作为观礼嘉宾,参加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活动。他的身影刚好被有关媒体抓拍到,并一起刊发在报纸上。那天,钱学森一看到菜篮子的这张报纸,顿时兴奋难耐。钱学森立即动笔写信,向陈叔通陈明自己的情况。同时蒋英也给住在比利时的妹妹蒋华写了一封信。为防止出意外,蒋英还专门用左手,模仿小孩子的笔记,在信封表面写上妹妹的地址。蒋英借口外出,趁监视人员转身之际,走进人多的咖啡馆,把信寄出。收到信的蒋华,立即转寄回国。后来在等的积极争取下,与中美大使级会谈,顺利换回钱学森。后来钱学森科学报国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但钱学森晚年钟爱写信,并写了7000多封信的故事,人们可能就没那么熟悉了。除去涉密不能公开的书信外,钱学森一生中已被收集到的书信就多达6000多封。据统计,从1983年至2000年期间,钱学森在这17年里,写的书信竟多达5100多封,相当于一天一封。要知道,那时的钱学森已是七八十的高龄老人,但他仍孜孜不倦地写着。他不爱到热闹的名利场去,只爱在家读书看报,看书信,听广播。既不用手机,也不见客。他就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甚至连春节他都在写信。和一般的家书不同的是,钱学森书信大部分都是谈工作,谈科学,谈学术。从他的书信中,你能感受到一个大科学家对科学的热爱和思考。钱学森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源源不断地输出自己的思考成果,保持高度的大脑活跃。我想这也得益于他长年养成的思考习惯,他的大脑里装着许许多多的知识,但他都能记得牢,理得清,用得上,真的令人佩服。#我在头条搞创作##头条创作挑战赛#
5、搜索钱学森的资料2007年,钱学森96岁生日宴,高朋满座,好不热闹。忽然,钱老端起酒杯,走到一个女人面前,颤声说道:“我对不起你啊!”女人名叫李佩,是钱学森的好友。她的丈夫郭永怀是中国力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家境贫寒,但他聪明好学,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1940年,郭永怀以第一名的成绩来到多伦多大学学习。这几年,他无时无刻牢记初心:早日学成、报效祖国。1946年,他被安排在康奈尔大学任教,由于接触科研工作,头一天竟遭到校方的盘问。郭永怀镇定自若,坚守底线,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来这里是暂时的,以后我会回到我的祖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郭永怀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但并不顺利。好友钱学森的归国路艰难坎坷,被软禁长达5年,1955年才回到祖国。这天,郭永怀收到钱学森的来信,希望他也能早日归来,并肩作战!1956年,郭永怀和妻子李佩、女儿准备回国,毫无意外遭到外方的阻拦。他们先是给出优渥的条件,可郭永怀不为所动。他们竟便将郭永怀一家软禁起来,控制他的出入。郭永怀早已下定决心,当着校方的面,将手稿、资料一张张扔进火盆,校方阻拦不成,只能望着满盆灰烬,不住惋惜。终于,在祖国的交涉下,郭永怀一家踏上回家的路。回国后,眼前的状况令他震惊。当时,我国“一穷二白”,条件有限,郭永怀和妻子分开,与钱学森在青海的核试验基地一待就是好几年。李佩独自一人照顾女儿,心里难免委屈,可她从没怨过丈夫,在心里默默支持着,做好坚实的后盾。1964年,一个好消息传来,我国的蘑菇云成功升空!李佩禁不住大叫,她明白很快就会和丈夫见面了。没想到,等来的竟是噩耗。1968年,郭永怀在研究中发现珍贵数据,立即决定乘飞机飞往北京。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机场的路上,他还一次次验证着。12月5日凌晨,整夜未眠的郭永怀激动不已,在他眼中时间就是生命、就是希望。忽然,一阵剧烈的颠簸,就在离首都机场1公里的位置,飞机下落的过程中,不慎偏离轨道,尾翼被铁丝网勾住,一头扎进附近的玉米地。千钧一发之际,郭永怀想到的不是自己、不是妻女,而是怀中的公文包,他和助手紧紧抱在一起,将公文包夹在胸前。顿时,一声巨响,火光滔天。救援人员立刻赶到现场,满地都是飞机的残片,人员身份已辨认不出,还是因为一个特别的姿势,辨认出郭永怀。二人的身体已焦黑,可公文包中却安然无恙,他们用血肉之躯守护着国家的希望。很快,消息传到家里。李佩不敢相信这个现实,差点瘫坐在地,回想着和丈夫的点点滴滴泪如雨下。之后的一段日子,她十分冷静,有时呆坐在阳台上,一坐就是好几个钟头,有时只发出一声叹息。同事、朋友都来安慰,希望能帮助她,结果得到的答复都是:我很好。1个月后,她只提了1个要求,希望在自家门前的花坛移一颗迎春花,因为丈夫喜欢。难以想象,在无数个夜里,她是如何熬过去的。李佩继承丈夫遗志,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的她,帮助了无数自费留学生。1996年11月8日,李佩唯 一的女儿去世。就在学生以为她不会来上课了,没想到,她和往常一样按时出现在讲台前,80岁的她头发已经花白,用沙哑的声音热情地传授知识。2007年,钱学森96岁生日,他担心李佩孤单,于是特意请来。现场高朋满座,好不热闹。忽然,钱老端起酒杯,走到她的面前,颤声说道:“我...对不起你啊!”在钱学森心中,如果当初不写那封信,也许李佩还会过着幸福的生活。李佩淡然一笑,予以回应。2008年,她将60万积蓄全部捐出,用于科研事业。2017年1月12日,李佩去世,后人把她和丈夫郭永怀安葬在一起。夫妻二人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民族脊梁,国士无 双,致敬!
6、钱学森先生简介资料15天掉了15公斤?如果放到现在减肥市场里,恐怕会引来无数想要快速减肥姐妹的青睐,但是放到我们国之栋梁——钱学森的身上,那简直就是赤裸裸的人格戕杀,简直人所能忍受。据钱夫人蒋英回忆,1950年,他们夫妇想要回国,报销祖国,但谁也没有想到,却遭到美政府的百般阻挠,并且秘密逮捕了钱学森。钱学森呆在无人的荒岛监狱,探照灯24小时对准他,不让他休息,在监狱被关押的15天里,钱学森体重整整掉了15公斤。后还是夫人蒋英找了各种关系,才把钱学森解救出来。解救出来的钱学森,却遭到美政府5年的监视,后能顺利回国,还是蒋英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信件装在儿童笔迹写就的信封内寄出,几经辗转才回到祖国,真的太不容易了。【@天鹅湖上的小沐童 说】:之前看过钱学森先生的资料。真的感动。记得他说 “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到祖国”为了报效祖国甘愿舍弃美国一切优渥待遇,被囚禁监视了5年。没有放弃要归国的意愿,妻子蒋英女士也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女人,回国路上告诉孩子们如果有意外优先保护好你们的爸爸。在路过关口时候趴在钱学森身上去保护他。致敬勇士!
7、钱学森的资料简介500字“主席,钱学森同志该定什么军衔?”“听说他在国外的时候是个上校……”据说毛主席道:“在国外是个上校,我们至少要让他当个将军……”1957年,聂帅等一行人要赴苏联进行学术访问,那在这方面的人才肯定要带上钱学森教授哪!因为这是一个军事方面的交流,只有军方的高层人员才能参与,那关于给钱学森教授定个什么衔——就成了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后来这个事被报到毛主席、周总理那里,毛主席认为钱学森教授在美时是个上校,那我们却要让他当个将军,后钱学森教授被定了个中将的衔……然这个事情后来又被人说是没有的事——有说苏方一开始就指名邀请钱学森教授来参加……还说你见过的比我们多得多……对方眼中的“如此贵客”——看来就不必要出现自找活干,给他弄个军衔的难题了……再说查遍资料也没有发现钱学森教授穿过关于带军衔的戎装照;且钱老个人更是低调不重名利……钱老为国为民做了很大的贡献,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之高,所以大家都想其能授一个很高的衔,这个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这个问题的真假已并不重要,事情慢慢地成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美谈——那在您的心目中,钱老该定什么衔呢本次已讲完,对本次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欢迎一起探讨,敬请关注@共赏五千年 ,获取更多往期内容,继续更新中,让我们一起畅意抒怀,谢谢朋友!#怀念领袖毛主席# #钱学森# #我要上头条##钱学森的资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