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简介及作品(季羡林的简介及代表作)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2 09:29:10 浏览
1、季羡林的简介及代表作

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记录了那段艰难日子。​季老说:我原来为自己定下了一条守则:写的时候不要带刺儿,也不要带气儿,只是实事求是地完全客观地加以叙述。​​但是,我是一个有感情的活人,写着写着,不禁怒从心上起,泪自眼中流,刺儿也来了,气儿也来了。我没有办法,就这样吧。​史铁生的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病隙碎笔》。余华说史铁生对这个世界始终充满爱,他始终赞美这个世界,没有一点怨言。怨比恨更高一层,一般人做不到,他不是一般人。

2、季羡林散文作品

1945年的一个深夜,35岁的季羡林正在给23岁的德国女友揉肩,突然说:“我要离开了,也许永远不再回来。”德国女友转身死死抱着他,哭着哀求:“留在这里好吗?我需要你!”35年后,季羡林再次敲开德国女友家的门。季羡林是著名国学大师,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副校长,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1934年季羡林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想去留学“镀金”,却因家庭贫寒没法自费,又因为学的是文科,而官费出国留学的名额都是给理工科。所以季羡林只好先找工作,正当他为工作焦虑时,高中母校请他回去当老师,但教了几个月后,却因不会应承上级,过得并不如意。正当季羡林困苦不堪之时,清华大学跟德国交换处签订一份合同:同意交换研究生,而他也幸运地成为第一批交换生。1935年,季羡林到了德国,他经常去拜访留学同学,同学租的是伊姆加德家的房子。伊姆加德是个身材高挑,面容白皙可人的美丽姑娘,俏皮中还透出点羞涩。季羡林每次去他同学家,都是伊姆加德给他开的门。伊姆加德为这个温文儒雅的男人所倾倒,但她把那份矜持一直藏在心底。虽然每次开门他们只是简单寒暄,但却让她小鹿乱撞。一直过了两年,机会终于来了。1937年,季羡林开始写博士论文,这却把他难倒了,因为博士论文必须打印,但是他没有钱买打印机,即使有打印机,他也不会打印。正当季羡林一筹莫展之时,伊姆加德敲开了他的门,这是她第一次造访,季羡林局促不安。伊姆加德笑着说:“听说你要打印博士论文,我父亲的工厂刚好淘汰了一台打印机,而我正好想要练字。”季羡林高兴坏了,但却不无忧虑地说:“你不会要很高报酬吧?我可是穷学生。”伊姆加德调皮地说:“当然”,她看着季羡林手足无措的样子,接着说:“我要的报酬就是,要你陪我走遍哥廷根的每个角落。”季羡林松了口气,爽快地答应了。从此,每个晚上,两个人就一起打印,一起交流。甚至当季羡林因为论文焦虑不堪时,伊姆加德还会安慰他:把你的作品当成你的孩子吧,请微笑而诚恳地对待她吧。当然,哥廷根的每个角落里也留下了他们结伴的身影,还有伊姆加德银铃般的笑声。在朝夕相处间,两个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但季羡林一直把他的情感压在心底。一天傍晚,两人相约一起去森林咖啡屋,主人是一对70岁的夫妻。伊姆加德突然问季羡林:“当我们70岁,都老了,你还会带我来这喝咖啡,是码?”季羡林沉默不语,因为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真想跟她说是的,他也想跟相爱的人相伴一生,幸福终老,但如果他答应了,那他就要辜负另外一个女人。在季羡林出国留学前,他就已经有一位妻子,并且还有一双儿女,虽然他并不爱他的妻子,但他的妻子却全力支持他出国,而且这几年都是她独自抚养孩子,他不能做不负责任的人。而且,中国正是用人之际,他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报效祖国,如果他贪念国外生活,那他就是背弃祖国。这真的是个两难的选择!那天夜里,与往常仿佛没有不同,伊姆加德穿着玫红色的棉布长裙,金色的头发随意挽在脑后,当时针指向凌晨3点,伊姆加德终于敲完了论文的后一页。季羡林走到伊姆加德身后,帮她揉起了肩,伊姆加德闭上眼睛,静静享受这美好的一刻。“我要走了,我的祖国需要我!”季羡林突然说出这一句。伊姆加德的肩膀剧烈抽搐起来,她哭着央求:“留下来好吗?我也需要你!”季羡林痛苦地摇摇头说:“忘了我吧,你会找到一个比我更好更爱你的男子。”4天后,季羡林回国了,他把遗憾埋在心里,从此两个人不再联系。1980年11月季羡林访问德国,他特意去了伊姆加德家里,但开门的却是一个陌生人,她说她不认识伊姆加德。季羡林热泪盈眶,只好再次离开。其实,伊姆加德就住在楼上,开门的是新来的租客,还不认识她。两个人就此错过。2000年,一位香港导演在拍季羡林的记录片,专程到了伊姆加德家里。这次开门的是伊姆加德本人,女导演急切地问:“您还记得55年前的那位留学生吗?”伊姆加德眼泪潺潺而落,说:“您说的是羡林吧,我一直在等他。”原来,伊姆加德一直在等季羡林归来,她怕他回来后找不到她,所以55年来一直都没有搬家。桌上还摆着那台见证他们爱情的打印机,以及那些打错了的文稿,正如他俩的错过,无法更改。当伊姆加德知道季羡林曾经来找过她,却没找到时,她不禁嗷嗷大哭。2007年,伊姆加德辞世,终身未婚。2009年,季羡林逝世。他们到死再没见过面。@中南讲故事他们的爱情让人唏嘘,伊姆加德对爱情的坚持让人赞叹,但更令人敬佩的是,季羡林舍弃爱情,回归家庭,承担起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还有他回归祖国,报效祖国的决心。对此您怎么看?素材来源于季羡林的《留德十年》。#历史#

3、季羡林简介及作品简介

这是“冯骥才散文新编”书系五种之一,精选了冯骥才大量的散文作品中描写人物的篇章,系作者自己精心遴选,书名待定。另有作者相关照片一张(前插)和12幅插图,在设计上较之前的“季羡林散文新编”可谓华彩版,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4、季羡林全部作品朗读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不完满才是人生”。今天是这位国学大师逝世12周年的日子。都说作家大多会将自己的生活写进作品中,而这段话也确实是季羡林人生的写照。1911月8月年,季羡林出生在山东临清。由于家庭贫困,季羡林六岁时被过继给了叔父家。突然被迫离开自己的母亲,在小羡林心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伤痛,这或许为后来他家庭的不和睦埋下了种子。突遭的家庭变故并没有阻碍这位天赋异禀的文学天才的成功之路。季羡林到叔父家后,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高中毕业就凭借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方向是德文。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季羡林就不断地创作文学作品,发表散文十余篇,译文多篇。大学毕业后,季羡林应邀回到母校山东省济南高中任职。一年后,季羡林远赴德国到哥廷根大学进修。1946年,季羡林回到祖国,应邀进入北京大学任教。文化大革命期间,季羡林因为遭到迫害而被逼停职。1978年,季羡林平反后继续留在北大任职,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后又担任中国作家学会理事、中国亚非学会会长等重要职务。2009年7月,季羡林逝世,享年98岁。季羡林一生作品无数,发表过学术著作、翻译作品、散文随笔和文章数篇,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是令人敬佩的。但是季羡林的家庭却不像他在文坛那样顺风顺水。季羡林与儿子季承的的关系不像其他父子一样要好,两人之间似乎总有跨不过的鸿沟。季羡林不会表达作为父亲的爱,而季承因为从小很少得到季羡林的陪伴,也无法理解和认同父亲。季羡林在妻子因病去世后,甚至曾因为要求儿子支付2万元丧葬费而与儿子发生争执,父子二人谁都不肯让步,季承更扬言要与其断绝父子关系。季羡林去世后把全部财产捐献给了他曾经工作过的北大,也因此掀起了一场遗产争夺的风波,这看似是意料之外,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季承在父亲季羡林去世后也曾谈论说父亲对外人和蔼可亲,对身边的亲人却很冷漠,说他是个孤独的人,很少向人敞开心扉,这或许就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吧。就像季羡林说的,不的人生才是人生。不管季羡林与儿子的关系如何,他都为中国文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他是值得我们怀念的。#季羡林逝世12周年#​

5、季羡林简介及作品有哪些

活得太久的后果今天看季羡林先生的回忆录《民国那些先生》。季先生长寿,游历地方,经历世事颇多,性格也温和敦厚,结交朋友也多。于是就不得不在各个年龄阶段体验到不同年龄的友人辞世离别之苦。每一篇回忆都饱含着对某一个友人的深刻怀念和遗憾。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人间的苦呢?有人的生命就如植物,短暂;有人的生命如石,长久。尤其是能有作品传世的人,生命可以如磐石,可以活在许多人的精神世界里。#季羡林简介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