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斤澜简介(林斤澜和汪曾祺)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2 11:10:02 浏览
1、林斤澜和汪曾祺

汪曾祺有篇散文随记写的是林斤澜。题目就是《林斤澜,哈哈哈》。汪老先生笔下的林斤澜,敦厚、睿智,"每遇有人提到某人、某事,不想表态,就把提问者的原话重复一次,然后殿以哈哈的笑声。×××,哈哈哈哈……。这件事,哈哈哈哈……。把想要从口中掏出他真实看法的新闻记者之类的人弄得莫名其妙。"沒有人想从我口中掏出什么,但这个早晨,想到疫情防控放开后千万百姓(当然也包括自己)所经历的种种,想到官媒私媒及各路砖家的言论种种,我突然也像林斤澜一样很莫名其妙的哈哈哈哈大笑了好几声。所不同的是,我在一阵又一阵大笑过后,哭了,哭得很伤心……。这时,一只黑色小鸟打门前路过。​

2、林斤澜语言特点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劳动了我很快乐!继续读《慢煮生活》—《林斤澜,哈哈哈哈》。#林斤澜简介#

3、怎样评价林斤澜

曾经死里逃生的作家林斤澜,将写小说看做“躲猫猫”林斤澜曾在台湾“二二八”事件被捕入狱,后经同乡和友人百般营教,当时因捕人甚多,国民d军警一时未查清其身份来历,被同意取保释放。他一出狱立刻与港口熟悉的运煤船联系;躲入煤船暗舱内,第二日即起航去上海。不料在第二天,国民d特务发现斤澜被释放,大怒,立即下令再次搜捕缉拿,但已遍寻不得。原来彼时彼刻,他已随煤船漂至海上,安然脱险了。当时国民d兵败如山倒,台湾白色恐怖愈演愈烈,他如再次被捕,则有性命之忧。

4、作家林斤澜

美食文学/书单推荐?书名:《茶,汤和好天气》✏️作者:多人?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名家谈“吃”,收录的是各大作家们关于写美食的随笔或散文,如汪曾祺,梁实秋,丰子恺,鲁迅,周作人,林斤澜,叶圣陶,王世襄等。——————✅周作人《喝茶》/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梁实秋《蟹》/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诶!✅叶圣陶《藕与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莼菜本身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个人喜欢的是汪曾祺《黄油烙饼》《萝卜》《豆腐》;叶圣陶的《藕与莼菜》;王世襄的《从香糟说到“鳜鱼宴”》;丰子恺《沙坪的美酒》这几篇文章。美食美文,不仅坐在书桌前就能查阅这大千世界的美食,了解作家们跨越时空的美食喜好和独特见解,更能体会到他们寄托在食物中的喜悦,思乡,忆情,还有家国情怀等等,“时移境迁,浮光掠影,他们的文字,穿越时空,抚慰你我,引领前行。”

5、林斤澜文集

#我在岛屿读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日常生活”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已经得到了认同。不过,与列斐伏尔、阿格妮丝·赫勒等国外学者的日常生活理论相比,中国的日常美学更多地是通过叙事实践与批评实践而得以塑形。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汪曾祺、林斤澜等人重新接续上了重视普通人和俗世生活价值的创作。从那之后,“生活流”便不间断地参与到了此后文学的流派和风格塑造之中。20世纪末21世纪以来,随着“70后”的出现,批评家普遍意识到,这一代人与日常叙事之间存在着稳固的本质性连接[3]。他们的成长期与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中国”同向并行,其成熟期与90年代的“经济中国”同步展开,充分体验到了“物质因素、身体因素、欲望因素、技术因素等凸显于生活”[4]而带来的现代性转型。他们不再倚重传统的矛盾性和冲突性叙事,而着力展现生活的细微涟漪和波纹,在层峦叠嶂的内心世界里反复体察人生的复杂况味。这种淡化社会事件影响、返向于内心的叙事将“70后”锻造为了“现代社会的体验主体”[5]。他们通过成长和青春书写开启了文学实践。如果说苏童、余华等人如“火中取栗”般从历史中“‘抢救’出60年代生人的童年记忆”[6]的话,那么,“70后”的成长书写则充满了细微、琐碎,多思善感,一个“去震惊化”的过程。魏微自述写作起因是1994年前后,目睹同龄女友恋爱结婚,结束了“一生中光华夺目的年龄段”,她伤感地写下了处女作《小城故事》[7]。她的成长叙事以表现生命实感经验与认知路径的变化为主,细腻幽微地缝合起了时代变迁与个人成长之间的界面。《一个年龄的性意识》(1997)讲述“我”和同龄人的成长过程。这代人的成长没有社会重大事件的推波助澜,只能依靠彼此之间的交流克服精神危机,因此格外笨拙青涩。小说中的写作宣言亦鲜明地彰显着“成长”一代对于“成熟”一代的力图“超克”。《在明孝陵乘凉》(1998)中,小芙跟随哥哥炯及其女友百合去明孝陵游玩。哥哥的恋情为小芙带来了微妙的性别分野与情感苏醒,她渴望像百合那样成熟而富有吸引力。为柔软动人的成长书写当属《姐姐》(2010)。小说通过弟弟的视角忠实且富有诗意地还原了姐姐体态与风姿的蜕变。那种新鲜的美丽,婀娜的情致,摇曳的步态,在弟弟眼中呈现为瑰丽的奇景。这些小说以符合年龄的心理意识和独白作为脉络,如实呈现着随青春成长而来、从心之深处涌出的人生初的困惑、迷茫、恐惧、执拗、爱恋,小说几乎成为抒情的、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