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军分区简介(昌都市军分区)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2 11:20:51 浏览
1、昌都市军分区

2008年12月29日,原四川省军区政委廖步云少将在成都逝世,享年94岁[蜡烛]。廖步云1931年参加红军,历任红12军第36师政治部宣传员,红一军团1师3团3连文书,参加了长征。抗战期间,廖步云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3营连指导员,军委总政治部保卫部干事,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第5团营教导员,清太徐大队大队长兼政委,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第一支队副支队长、第十六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廖步云任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第15团政委,四野第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政治部副秘书长,建国后,廖步云历任湖南军区彬县军分区副政委,湘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湖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重庆步兵学校政委,西藏军区昌都军分区第二政委,西藏军区副政委,四川省军区政委等职。1955年廖步云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10年8月27日,福建省献礼纪录片《八闽开国将军》 创作组记者,曾经在成都采访过廖步云少将夫人王帆云女士及将军女儿们,将军家人回忆,廖步云曾经讲述过,廖步云随部队离开家乡时,他的养母曾经连夜给廖步云打了一双草鞋,可惜后来穿了3天就穿烂了,所以廖步云是赤脚走了长征路。将军还曾经就此事解嘲,不穿鞋就不用洗脚了,到哪里都可以躺下睡觉。还是后来遇见了同乡潘振华,潘振华送给廖步云一双鞋,廖步云才走完了长征路,将军晚年对此念念不忘。我很努力地想找到潘振华大校的照片,可惜未能如愿!潘振华生于1908年,1931年参加红军,长征路上是红2师4团1营支部书记,解放战争后期担任7军21师政委,后转入空军,52年担任空军某基地副政委,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57年担任空军4航校政委,60年代担任民航总局政治部主任。2007年5月14日,潘振华大校因病在京离世[蜡烛],我发现福建籍开国将校们普遍高寿,是否就是得益于闽西老区的灵秀山水呢?#历史上的今天##图说军史##老照片的故事#[给你小心心]

2、昌都军分区在什么地方

往事(十四)走进茶马古道第一镇易武文/和绍全西双版纳的勐腊县有一个叫易武的小镇,外地人假如不是做茶的,未必认识这个小镇。我第一次走进易武是很久以前在思茅军分任司令员的时候,那时因为我们军分区下辖的边防七团三营部就驻守在易武。 小镇位于在两山怀抱的小坝子中央,四周被青山围住,状如绿色屏障,当时的易武僻静而破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江城县通往西双版纳的公路经过易武,坑坑洼洼,弯多狭窄,尘土飞扬。据记载,在历史上易武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的小镇。它不仅是普洱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还是“茶马古道”的源头,被称为“茶马古道”第一镇,朝廷都知道有一个易武。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就是从易武镇起,一队队运茶的马帮沿着普洱、大理、丽江、迪庆、昌都、到拉萨并走向国外的。其实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很明确,当时的人也未必叫它为“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几千年来,在世世代代的茶商和赶马人的脚步中无限延续和扩展,有人就有道,没有人为它树碑立传,可是它的踪影无处不在。所以今天“古道”对我们来说,像是一个神话、一个传说,而不是一条实实在在的路。易武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我行走在易武弯弯曲曲的古道上,仍能倾听到当年青龙山上一匹匹骏马疾驰的声音,一块块古石板上怀想到 当年易武的商贸盛况。今天的易武,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文化的符号,它的全部故事都与苍茫天野的古道相连,成为历史变迁中我们绮丽的遐想。(图/易武)

3、昌都军分区下辖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昌都军分区年终实战化训练考核火热拉开战幕,精练技能,增强体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备战打仗,时刻准备着,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科学训练,刻苦耐劳训练,千锤百炼,锤练部队官兵实战能力和素质,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

4、昌都军分区科长

谭冠三将军是解放西藏的功臣,是英雄的耒阳儿女。早年曾任耒阳县第二区d团书记兼区赤卫队d代表,是共产d在湘南地区早期从事农民武装斗争的组织者之一,他参加过秋收起义、湘南起义、井冈山斗争。1930年6月起,他历任红十二军一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政委、红一军团军事裁判所书记、陕甘支队四大队政治处主任。1936年6月,他进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成为抗大一期生。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历任抗大政治部秘书科科长、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冀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兼七支队政委,参加了开辟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谈起他,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曾一语双关地说过:“和谭冠三这样的同志一起共事,我们真的要‘弹冠相庆’了!”1940年春,他担任冀中军区南进支队政委时,率部到冀鲁豫边区开展抗日反顽游击战争,参与应对国民d军石友三部的军事摩擦,伟人曾幽默地说起:“以三对三,冠能盖石。”1945年8月,内战在即,谭冠三重新奔赴前线,历任冀中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共豫皖苏八地委书记兼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第八军分区政委,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八军政委,与老战友张国华一道率部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挺进大西南,参与成都会战。新中国成立后,解放西藏的重任交给了张国华与他。并成立了以张国华为书记、他为副书记的中共西藏工委。在重庆曾家岩,邓、刘当面向张、谭交待任务,千叮万嘱。在送别谭冠三、张国华时,邓大手一挥说,送你们十二字“锦囊”:“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1950年7月24日,主动要求前往拉萨劝和的藏族爱国人士格达活佛到达昌都,但西藏地方当局中的反动势力不仅拒绝谈判,反而在帝国主义分子策划下,害死了格达活佛,并扩大武装,购置武器,将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布防于昌都及其周围地区,企图阻止解放军西进。不得已昌都战役爆发,从10月6日到24日,在张国华与他的指挥下,取得了重大胜利,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做好进驻西藏的准备,他曾派出先遣人员,深入藏区搜集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调查西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亲自到成都邀请熟悉西藏情况的专家、学者进行座谈。在此基础上,他与张国华一起研究制定了《进军西藏守则》发给部队,反复深入地进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教育。通过教育,提高了部队的政策观念,消除了由于对西藏情况缺乏全面了解而产生的种种顾虑,为执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后来,张国华与他统率的十八军,果然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很快就让西藏人民领略了中国共产d和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形象。他们遵照d中央、毛主席的“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他们提出了“开荒生产,自力更生,站住脚跟,建设西藏,保卫边防”等战略方针和响亮口号。以至于后来西藏人民亲切地称解放军是“新汉人”、“西藏的红军”,是“菩萨兵”。1959年3月10日,西藏发生叛乱, 在平息叛乱的过程中,他们根据d中央“边平叛,边改革”的方针,使得西藏进行了彻底的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民主改革运动。在民主改革期间,他还十分注意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集中集体的智慧,研究制定了符合西藏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使西藏民主改革顺利进行,取得了伟大胜利。接着,他们根据d中央指示:稳定个体所有制,发展个体经济的举措,使得西藏人心稳定,经济发展,生活改良。以至于人们称颂这一时期的民主改革使西藏稳定发展这一段时间,是西藏第一个“黄金时代”。《谭冠三中将颂》湘南追帜志初张,从此峥嵘冈。烈火征波兴藏地,高天厚寄将风长。注:谭冠三(1901年一1985年12月6日),曾用名谭才儒、谭年春,湖南省耒阳市小水铺区柘溪谭家村人。是中国共产d优秀d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12月6日在成都逝世,享年84岁。#原创诗词##开国人物##永葆开国精神##解放军开国将军轶事##开国将帅轶事##开国将帅#

5、昌都军分区李伟

1993年,一位解放军战士见到有四名歹徒正在欺辱一位青年妇女便上前制止。穷凶极恶的歹徒挥刀向他袭来,这位解放军战士毫无畏惧同四名歹徒搏斗,他身中14刀,肠子外流,他把肠子塞到腹中,仍然向前追了50多米终于体力不支倒下。经过抢救才脱离危险。这位解放军战士就是徐洪刚。他后来还参加过98抗洪和08汶川地震救援。如今徐洪刚已经是西藏军区昌都军分区的副政委,大校军衔。还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了多部作品。还是多家书画院的名誉院长,举办过个人书法展览,书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如今的他在青藏高原戍边,继续守护着祖国和人民。#媒体人周刊# #我要上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