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泌简介(唐朝李泌著作)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2 12:36:06 浏览
1、唐朝李泌著作

唐德宗李适对回纥的心魔被宰相李泌突破了,他早知道回纥对于大唐的重要性,只是有旧怨耿耿于怀,与回纥和解进而结盟就被长时间搁置了。如今李泌锲而不舍,李适皇帝也不再坚持抱着旧怨不放,他所考虑的还是面子问题。“朕与回纥人结怨久矣,如今他们听说吐蕃劫盟,如果我们前去和解却遭到他们拒绝,这样我们不就成了夷狄眼中的笑话了吗?”李泌早有准备:“陛下多虑了。臣当年在彭原时,如今的回纥可汗当时是胡禄都督,他和如今的宰相白婆帝一起追随回纥亲王帮助唐朝平叛。臣与他们很亲密,感情很深厚,当他们知道臣当宰相,主张和他们和解时,答应还来不及,怎么会拒绝呢?如今臣就给他们定五条规矩,对唐称臣,给陛下当儿子,每次来京使臣不得超过二百人,每次贩卖马匹不得超过一千匹,不得携带中国人及经商的胡人出塞。如此五条全都答应,陛下才下令和解并准予和亲。这样一来,陛下威名天下皆知,足以让陛下一吐往日恶气。”称臣?可行吗?李适皇帝疑虑道:“自从至德年间以来,回纥一直与唐约为兄弟之国,如今让他们称臣,他们能答应吗?”李泌回应道:“他们想与我朝和解之心由来已久,其可汗和国相都相信臣,如果一封信还不能完全沟通,臣再发一封信就可以了。”李适皇帝听罢,点了点头,好,就按卿说的办。不久,回纥可汗使臣来到长安,带来回纥可汗的奏表。在这份奏表中,回纥可汗对唐朝称臣、对李适皇帝称儿子,李泌所约五事全部照办。李适皇帝难得地笑了,抬头对李泌说:“回纥为何畏服卿到如此程度呢!”李泌自不贪功,将功劳拱手让给皇帝:“此乃陛下圣明,臣能有什么力量。”至此,北和回纥宣告成功,李泌在反复十六次进言后终于收到成效,他不仅打破了李适皇帝心中的坚冰,并由此为唐朝建立了一条庞大的联合阵线。有回纥的示范作用,其余三国的联合变得简单起来,终都完成了与唐朝的结盟。北和回纥是艰苦的,也是关键的,从此时起,回纥成了唐朝真正的朋友,在危难之际始终站在唐朝一边,更关键的是,由于回纥与唐朝结盟,吐蕃遭遇到空前的压力和限制,李泌所言的“吐蕃自困”逐步变成现实。对于唐朝而言,边境军事压力因为形势变化而骤降,大唐帝国的重兵可以逐步向京城以及东部调集,军事布局的变化为后来的元和中兴打下了基础。这一切,都是来自那个深谋远虑的妙手天师李沁。

2、唐朝李泌儿子

开元十六年,当七岁的李泌坐在玄宗的怀里,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御用的精美糕点,他一定不曾预料,就在不久的将来,他将要肩负起多么重大的使命。李泌(音必),是当之无愧的神童,从小就聪敏过人,博览群书,过目能诵,六七岁就会写文章,吟诗作赋。玄宗第一眼见到他,就觉得他与众不同,有宰相之才,所以才会亲手把他抱在怀里,请他吃点心。送李泌回家后,还有特别口谕:“孩子还小,不能封官,你们要好好培养,将来必成大器。”这番良苦用心可谓明智,让年少成名的李泌没有年少得志,以免他过早地迷失自己。从而也为自己的江山社稷,留下了一个重要的人才。不过,即便没有此事,李泌想必也不会轻狂堕落。因为尽管他随后又得到张说、张九龄等贤相的器重,名满京城,他也没有骄傲自满,反而开始潜心研究《易经》和《道德经》,游历山川,淡泊名利,不屑于当官发财。直到天宝年间,他上书讨论时政,玄宗才再次想起他,把他召进翰林院,与当时还是太子的李亨结为布衣之交。此时的李泌学识已经相当渊博,李亨对他十分看重,称他为先生。谁知,奸相杨国忠与太子有过节,凭借杨贵妃的受宠而得势后,屡屡想要加害。他忌惮李泌的才名,就把他贬出朝廷。李泌也不以为意,翩然归隐。然而,金子终会发光。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两京陷落,玄宗逃往蜀中。李亨顺应民心,转战灵武,并很快自立为帝,有志平乱复国。但在这时,他其实面临一个很大的窘境。当太子期间,他长期受李林甫、杨国忠打压,本来就没有自己的班底。原来的大臣,先是被两个奸臣排挤掉一大批,朝廷沦陷,剩下的或者追随玄宗,或者投降安禄山。他仓促登基,是没有可以信任的谋臣来辅佐的。所以肃宗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寻访李泌。国难当头,李泌欣然赴命,肃宗大喜过望,出则同行,寝则对榻,言听计从,而李泌也立即表现出过人的谋略。就像当年的诸葛亮一样,他首先深刻分析了敌我形势,认为安禄山贪图财宝,胸无大志,不得人心,决不可能长久。唐军应以王者之师,合理调兵遣将分而制之,使其疲于奔命,逐渐削弱其实力。然后分两路,同时进攻长安和叛军老巢范阳,进而将其包围在河南地区,予以根本铲除。这个策略,与当年的隆中对类似,是一个高明的整体战略规划,只是形势与三国不同,是一份很好的平叛路线图。遗憾的是,肃宗没有完全采纳,所以不仅导致了史思明的二次叛乱,而且还与叛军将领进行了部分妥协,成为唐朝藩镇割据的源头。尽管如此,李泌还是参与了几乎全部军政大事,包括将相用人等等,是事实上的首席谋臣。而且也和诸葛武侯一样,李泌初出茅庐第一计,是解决别人的家事。肃宗自从与玄宗在马嵬坡分开,北上灵武,身边扈从一直不多,屡次被盗贼侵扰。多亏他的三子李倓护驾,连番血战才能抵达,因此在选大元帅时,将士们都倾向李倓。但李泌却着眼长远,认为长子李豫(也就是后来的代宗)既然已被定为皇储,面对时艰,理当担任元帅。如果李倓立下大功,就算将来还想让长子当太子,臣子们难道就不会有异议吗?这个建议,是有鉴于太宗玄武门之变的教训,也是参考了玄宗继位时“国家有难则先有功”的传统,是稳定政局的明智之选。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不会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这种游牧民族的历史观,真是可笑。西方人是游牧民族后裔,游牧民族无历史,当然吸取不到任何教训。而我们中华文明,从历史中学到的东西那就太多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我们的历史学,要先进得多,科学得多,中华文明就是在学习历史中不断探索进步,这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所以李泌在那个危难时刻,的确是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挑起了兴复的大梁。而且他又有着“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豁达,顺利平定叛乱后,他立即感受到权臣崔圆和大太监李辅国对他的忌妒,主动要求退隐。后来在代宗、德宗朝再次出山,也始终不争权夺利,国家有难则挺身而出,天下太平则恬淡自适,历事三朝,得以善终,决不是偶然。想必是他学贯儒道两家,对儒家的“有为”和道家的“无为”,都能得其精髓,并且知行合一吧。李泌被封为邺侯,清朝人黄越把他与留侯张良相比,在诗中写道:“嗟此二侯者,鸿名宇宙垂。一从赤松游,一愿返西陲。功成拂衣去,千载共心期。”李泌的事迹,值得后人学习和思考。

3、唐朝李泌小说

唐长安108坊故事【4】:万年县光福坊光福坊在朱雀门街东,从北第四坊,北邻安仁坊,南靠靖善坊(如图红旗所示)。东西宽562米,南北长515米,面积289430平方米。坊开东西两坊门,中央有东西横街。光福坊东南隅,原是中宗李显的第五女永寿公主的庙,后被赐予唐玄宗的宠臣姜皎为蹴鞠场。坊中曾经居住过的名人有:●姜皎:姜皎是唐玄宗旧邸时的好友,他是先天政变的主谋之一,为唐玄宗除掉太平公主立下大功,因此受到格外恩宠。晚年的姜皎却因为泄露宫中密语,被发配钦州,病死于途中。●窦怀贞:窦怀贞与姜皎隔街居住。此人早年名声不错,后来被自己一系列的骚操作搞得声名狼藉。他为了捧韦皇后的臭脚,把自己的名字改称窦从一。“从一”跟“怀贞”很对仗,他要为谁“从一”呢?当然是韦皇后。原来韦皇后的父亲叫韦玄贞,改名是为了避讳。韦玄贞也不是皇帝,本不需要避讳,窦怀贞用这种贴心的做法,润物细无声地拍马屁。为了跟韦皇后拉近关系,他还娶了韦皇后的乳母为妻。唐朝时期人们习惯称乳母的老公叫“阿赩(xi)”,所以长安的权贵们戏称韦玄贞为“国赩”。唐隆政变为皇后被诛杀后,韦玄贞立刻变脸,亲手杀了妻子,提着脑袋献给李旦表忠心,还回复了自己的名字。基于他改过自新的积极态度,睿宗李旦没有追究他。不久窦怀贞又傍上了另一条大腿——太平公主,跟唐玄宗走上对立面。这一次他投资失败,被姜皎所杀。●窦参:窦参是唐德宗时期的宰相,你可能很奇怪,唐朝窦氏咋这么牛?这是个传奇家族,他们在西汉、东汉、北周、唐朝四次崛起。他们能在唐朝崛起仰仗一个人——太穆皇后窦氏,即李渊的嫡妻,李世民的生母,另外唐玄宗的生母也是窦氏。●贾耽:贾耽在唐德宗时期拜相,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六朝。贾耽还是个地理学家,著有《海内华夷图》、《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皇华四达记》、《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吐蕃黄河录》。●李泌:《长安十二时辰》中原型李泌就是此人,他出身于辽东李氏,与隋唐瓦岗军首领李密同宗,都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弼的后人。李泌长期隐居于衡山,人称“山中宰相”,光福坊的宅邸是朝廷所赠。李泌少年英才,7岁时就得到宰相张九龄和唐玄宗的特别垂青。但李泌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入朝又多次辞官隐居,原因就是权臣的诋毁陷害。可每当李唐出现危机之时,李泌又总是毅然出山,外定叛乱,内抚国政,甚至还要协调李家父子兄弟之间的矛盾,可谓操碎了心磨破了嘴。●刘禹锡: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诗豪”。刘禹锡自称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也有人说他其实是匈奴后裔。唐顺宗时期,刘禹锡曾经是“永贞革新”的主要人物之一,革新失败后他遭到贬谪。●伊慎:伊慎是唐德宗时期的名将,多次参与平定叛乱,因战功被封南充郡王,能获得王爵封号,足见其在中唐的地位之重要。●权德舆:我们在介绍安仁坊时就提到过权德舆,他出身陇西贵族,是中唐时期德高望重的宰相,时人以得到他的墨宝为荣,安仁坊留下了他很多的碑帖。●王起:王起出身太原王氏,定居于扬州,唐武宗时期的宰相。王起是个老寿星,一直活到88岁,又因为著作等身,门下弟子无数,被人称为“当世仲尼”、“国之耆老”。下一篇介绍靖善坊【待续】。

4、唐朝奇人李泌简介

衡山福严寺对联上联:六朝古刹,下联:七祖道场。风物:福严寺,在衡山掷钵峰下,建于南朝陈光大元年(公元567年),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将原名般若寺改名为福严寺。寺内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古银杏一株,寺后拜经台石岩上有唐代李泌所书“极高明”三字。作者:已佚名。注: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七祖:自初祖达摩至六祖慧能皆衣钵相传,自七祖以后不传衣钵。评:此联仅用八个字,介绍了这座古刹的历史陈迹,联语简洁明了,体联了对联所具有的巨大的艺术概括力。

5、李泌唐朝视频

把在气头上的皇帝说得痛哭流涕,天才般的语言大师—李泌。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叛军攻破长安。城破之前,唐玄宗仓皇出逃,前往蜀地成都。而太子李亨亡命至朔方,重整旗鼓,在灵武称帝,为唐肃宗。他从今天的宁夏银川打回长安,平定了叛乱,唐肃宗是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的皇帝。公元757年,李亨从成都接回了流亡的父亲唐玄宗,并尊他为太上皇。平定了安史之乱之后,唐肃宗李亨打算挖出前朝宰相李林甫的尸骨,焚烧以泄愤。因为当初他还是太子的时候,李林甫没少在他爹面前说他的坏话,陷害年少的李亨。得知这个消息后,李泌很快站了出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李泌说:“臣以为,您贵为天子却被过去的仇恨左右了自己的情绪,实在是太不明智了。如果当朝天子都不能将宽广的胸怀展示给天下人,那么那些曾经得罪过您的人一定会担惊受怕从而酿出祸端。我担心这会让您的敌人打消臣服于您的想法,顽抗到底!”李泌作为唐玄宗时代就位列朝堂的老臣,而且在唐玄宗在位时曾多次维护过太子李亨,所有人都觉得既然他都站出来说话了,这事情也该不了了之了。没想到,唐肃宗听了李泌的话,恶狠狠地说道:“这贼人当初千方百计陷害朕,朕的命可以说是朝不保夕。我能活到今天称帝,是老天保佑!像他这样邪恶的官员,幸亏还没有得逞就死了。你怎么能对这样的人有所怜悯?”唐肃宗的话,可以发现其中透露了两部分信息:一部分是对李林甫的仇恨,一部分是对李泌的质疑。要知道这两种情绪的叠加会让事态变得严重。面对已经怒不可遏的皇帝,李泌本应识相地闭嘴,可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说了一段极具智慧的话,放在今天估计也不会有多少人能够如此应对。李泌回答说:“我怎么可能不知道李林甫的行为。您的父亲统治天下五十年,一个失误就被迫亡命西南巴蜀,那里的天气与关中不同,如果他老人家知道您如此记恨前朝旧臣,而且还要掘墓焚骨,他该如何看待自己曾经所做下的决定呢?难道您希望看到他老人家悔恨交加,从而得病,然后让所有人都知道您坐拥天下,却不会照顾亲人的情绪吗?”听完李泌的陈述,唐肃宗内心震动,走下台阶,抱住李泌,哭着说:“朕真的没有想这么多,我是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我不会这么做了。”能把在气头上的皇帝都说哭了,这不得不让人佩服李泌是个天才的同时,也是一个语言大师。#唐朝李泌简介#

6、唐朝李泌的个人资料

这是唐代诗人李泌的一首抒情诗。李泌的父亲李承休聚书两万余卷。从小生活在书香世家的李泌,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写这首诗时,李泌才十七岁。小小的年纪就早早树立了清高远大的志向——功成名就,扁舟五湖。此诗写成后,流传很广,因为诗中表露的志向十分明显,所以张九龄告诫他说:“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自韬晦,斯尽善矣。藏器于身,古人所重,况童子耶?但当为诗以赏风景,咏古贤,勿自扬己为妙。”李泌听后十分感动,“尔后为文,不复自言”。这件事足以说明此诗在当时的影响。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开篇即大气磅礴,人生的自信扑面而来。颇有李白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胸襟与气度。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两个“不然”的反问回答,极其巧妙自然,将“天地生吾有意”的情况一一举例说明,追求福禄寿,本就是人们的活在追求的目标,凡夫俗子岂能免除。不贵复不去,岂能为丈夫?所谓“富贵在天,生死有命。”既然老天不让你富贵,就不要死皮赖脸的去追了,这岂是堂堂七尺男儿所为。难道这世间就只有追求富贵一条路吗?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此为名句,也是全诗精华所在。千生气志,才是大丈夫应有的高洁人格。没有了气节与志向,这个男人还算什么男人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说得正是这个道理。请君看取,百年之事,不过如此,我仰慕的人莫过于功成名就,扁舟泛五湖的范蠡啊。其实,不仅仅李泌仰慕范蠡的人生,许多诗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是李白为范蠡写的两句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这是李商隐为范蠡写的两句诗。“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这是温庭筠为范蠡写的两句诗。在文人的世界里,功成身退,扁舟五湖的范蠡是他们学习和膜拜的偶像。年少的李泌就能树立远大志向,且因此诗而得美名,可谓英雄出少年。才华横溢,志向远大固然是好事,但也要学会藏器于身,韬光养晦,待时而动,以获得更大的进步,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