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的简介(魏国历史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2 14:27:11 浏览
1、魏国历史简介

刘阿斗真的愚昧吗?通过一个问题,诸葛亮才知道他有多聪明《三国演义》中的三国分别是魏国、吴国和蜀国三国,其中魏国的国力强,因为地处中原,无论是人口还是粮食都是吴国和蜀国不能比拟的。蜀国的建立者便是著名的汉昭烈帝刘备,据史料记载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建立蜀国的过程可以用十分艰辛来形容,其中也离不开诸葛亮的辅佐。但是刘备在蜀国建立三年后就离开人世,刘备的儿子刘婵成为了蜀国新的皇帝,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年。史书中关于刘婵的记载比较少而且比较片面,因为刘婵的才能实在过于平庸,而且同时期蜀国的猛人太多,如诸葛亮、姜维、魏延等人。因此记载蜀国的史书更多是记载蜀国这些大臣和武将的,对于刘婵的介绍则更多是诸葛亮和姜维等人如何辅佐他。可以说,史书中的刘婵是才智十分平庸,甚至有些愚昧的一个人,但是通过一些事情我们能够看出刘婵并不是真的愚昧。刘婵的生平刘婵出生于207年,小名叫做阿斗,刘婵出生时,刘备的势力并不强大,所以幼年时期刘婵的生活过得并不好,时常都处于躲避战乱中。出名的典故莫过于赵子龙千里走单骑救阿斗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体现出了赵云的勇猛,也说明了刘婵幼年所处时期的背景。后来刘备与孙权的妹妹孙尚香结为夫妻,在吴国和蜀国关系即将破裂时,孙尚香要携带阿斗返回东吴,多亏赵云和张飞的阻拦,刘婵才得以逃脱。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将刘婵立为王太子,221年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刘婵也因此成为皇太子。真正的刘婵后来,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发动了对吴国的战争,但是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导致战争失败,刘备也急火攻心一病不起。在刘备临死前,他亲自召见刘婵和诸葛亮,将仅有十七岁的刘婵托付给诸葛亮,让诸葛亮成为刘婵的相父。而且刘备深知刘婵的才能过于平庸,要想在这三国乱世之中让蜀国有所作为实在很难,便对诸葛亮说如果刘婵的才智不行,在关键时刻可以将其废掉,诸葛亮自立为王。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都认为自己的亲生儿子刘婵才智十分平庸,所以史书中的记载按理来说应该是正确的,但是真实的刘婵真的如此吗?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曾经五出岐山,希望能够北定中原,但是每一次都有意外发生,导致诸葛亮的梦想和抱负没有实现,自己也病死在了后一次战役的归途中。在诸葛亮快要去世前,刘婵曾经派遣秘史前去看望诸葛亮,并且询问诸葛亮在他死后,他的儿子诸葛瞻如何安置。如果仅从表面去理解这一段话,很多人一定会认为诸葛亮为了蜀国鞠躬尽瘁,刘婵询问诸葛亮只是希望询问如何重用诸葛亮的儿子。但是事实恰恰相反,由于蜀国的朝臣多数以诸葛亮马首是瞻,蜀国的真正掌控者并不是刘婵,而是诸葛亮。刘婵才能平庸,而且手里的权力过少,没有办法与诸葛亮抗衡,幸亏诸葛亮是忠臣之士,没有进一步对权力产生窥探,所以刘婵一直维持着这微妙的平衡没有将其打破。但诸葛亮死后,继承权力的一定会是他的儿子诸葛瞻,如果诸葛瞻是一个对权力充满贪恋的人,一定会对刘婵的帝位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取而代之。所以这一段看似简单的对话,实则蕴藏着刘婵的智慧,诸葛亮在听到这段话后感到十分地震惊,因为他才明白自己一直都小瞧了刘婵的智商。诸葛亮也很快明白了刘婵这段话的意思,于是便说自己家里还有几百棵桑树,这些足够诸葛瞻一辈子生活的开销。使者也将这段话传给了刘婵,刘婵在听到后感到十分地高兴,虽然诸葛亮的离世对于刘婵来说会有一些悲伤,但同样他也是十分高兴的。因为自己终于不用一直处在别人的阴影下生活,冒着时刻被废掉的风险,如今所有的权力终于回归到了自己的手中,自己也能够成为这个国家真正的掌控者。刘婵的作为诸葛亮去世时是234年,这时距离蜀国灭亡足足还有快三十年的时间,如果刘婵是愚昧的皇帝,蜀国在诸葛亮死后很快就会被其他国家消灭掉。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蜀国直到三十年后才被灭掉,其实刘婵作为一位皇帝,虽然他的才能和其他皇帝相比可能有限,但并不是个呆子。蜀国的官员大致分为荆州派和益州派两个派系,两个派系在蜀国存在的过程中始终是竞争和合作的关系。这微妙的关系能够一直维持,自然离不开刘婵暗中的调和,而且在刘备死后,政权能够顺利地过渡到刘婵手中,这些都可以看出刘婵是有大智慧的。在刘婵投降司马昭后,司马昭询问刘婵是否想要回到蜀国,刘婵笑着回答说这里更快乐,不思念蜀国,这便是乐不思蜀的由来。很多人只是认为刘婵是贪图享乐之人,只是想通过这么回答来保全自己的性命,让自己能够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其中却蕴藏着刘婵的智慧,如果刘婵回答思念蜀国,这很有可能引起司马昭的疑心,认为刘婵还有复国之心,肯定会借机除掉刘婵,蜀汉的降臣也会受难。所以刘婵的回答不仅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也能保全很多将领的生命,刘婵很清楚地知道司马昭所问之言背后的意义,刘婵凭借自己的智慧让自己又一次摆脱了困境。

2、魏国重要人物简介资料大全

三国时期,吴国的纪陟奉命出使魏国。魏国守将王布故意炫耀骑马射箭的本领,然后得意扬扬地问他们:“你们吴国的士大夫君子们也能像我这样精于骑射吗?”纪陟对他的讽刺不屑一顾,极其轻蔑地回答道:“你这种本事,不过是普通军人骑士日常练习的功课罢了,所有的士大夫君子们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做这类事情的。”王布被纪陟的话抢白得面红耳赤,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纪陟等人来到魏国都城后,当时已经权倾一时的司马昭别有用心地举行宴会招待他们。同时请来了已经投降了魏国并被封为安乐公的蜀国后主刘禅和匈奴单于作陪。宴会上,司马昭故意命令掌管接待的官员向他们介绍刘禅和单于,借以耀武扬威。面对这种情形,纪陟机智地说:“蜀国的君主虽然失去了土地,当了俘虏,可是受到你们国君的优待礼遇,被封为公,其地位就像夏、商、周三代的那些公侯一样,这正是你们实行仁义的一种表现啊!匈奴是边远地区的难以驯服的国家,但你们的国君用安抚的手段使他们来朝拜,这确实是魏国恩德的表现啊!”这些话表面上赞扬了魏国的仁义和恩德,而实际是讽刺和斥责魏国只是一味地耀武扬威、盛气凌人。司马昭虽然听出了纪陟话中含意,但是又抓不到把柄,也只好忍了。然而他一心想消灭吴国,于是让官员问道:“你们东吴的防守设备又能有多少呢?”纪陟看透了司马昭的心思,不愿和他多谈这种国家机密,于是笼统地回答道:“我们吴国的防线,从西陵直到江都,共有5000里。”司马昭还不死心,又派人问道:“路程这么遥远,你们怎么样才能使防守坚固呢?”纪陟回答道:“我国的疆界虽然很长,但是险要的地点也不过数处而已,这就好像人的身体一样,要想不受风寒的侵袭,只要保护好几处地方就可以了。”司马昭见纪陟能言善辩,不屈不挠,不得不改变了态度,很有礼貌地接待吴国使者。@晋唐风骨 :面对魏国人的层层逼问和嘲讽,纪陟不慌不忙、从容应对,不仅没有向魏国透露任何军事机密,而且使吴国使臣得到了良好的待遇。我们在现实中遇到他人的冷遇和嘲讽并不少见,因此学会能言善辩让对方因此而尊重你是提高个人地位和价值的重要途径。

3、三国魏国历史简介

古代阳谋手段。历史上有名的杨某手段之一。公元354年,因为在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很多君主都想要开拓疆土,把自己国家的领土扩大。为此那些比较强盛的国家,会攻打比较弱小的国家。而当时的魏国国力比较强盛,他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疆土,于是便起兵向赵国发起了进攻。魏国将军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状况十分危急。赵国眼看抵挡不住魏国的攻势,赶紧派人向齐国求救,希望齐国能够出兵救赵国。只是当时齐国也是一个实力比较弱小的国家,不过他一想就赵国,因为如果赵国灭亡,下一个灭亡的就是他齐国了。当时齐国的军队也很弱小,这时齐国大将田济的军师孙膑出了一个计策说道:眼下魏军全力以赴,攻召精兵锐将,势必以清朝出动,国内肯定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魏国此时顾了外头,国内势必空虚。如果我们此时抓住时机直接进军魏国,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必定会回师来救。田纪叹服孙膑的精辟分析立即下令按孙膑的策略行事,直奔魏国首都大梁,而且把要攻打大梁的声势造的很大,这个计策也确实奏效。齐国起兵为了魏国的都城,魏国的军队还在和赵国的军队奋战的时候接到了自己首都卑微的战况,于是只能放弃攻打赵国。匆忙撤兵回国救自己的首都。在匆忙跋涉的途中,人马行至桂林一带,不妨旗军擂鼓鸣惊冲煞出来。魏军始料不及仓皇底狱,哪里战的过有着充分准备的旗军魏军被杀的丢盔弃甲,还没来得及解救都城便几乎全军覆没。这次战争齐军大获全胜,赵国也得到了解救。这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一个杨某手段,魏国也知道这也许是一个计谋。不过相比于赵国和自己首都,孰轻孰重显而易见。其实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看问题不能就事论事或只注意比较显露的因素,而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和要害必是就需,这样来解决问题可能更为见效。如果你还想了解,推荐你看看左下角的人情世故23讲,里面介绍了大量与人交流的技巧,看懂了你也可以说话滴水不漏,办事游刃有余。#魏国的简介#

4、三国时期魏国皇帝列表及简介

中国历史131集:迷之自信的李信。王贲水淹大梁拿下魏国之后赢政再也无法控制住他那颗躁动无比的心了。这回这哥们是真飘了,他要马不停蹄的收拾领土辽阔、物产丰富,号称拥有百万代价之势的南方大国--楚国。我的个乖乖。那可是楚国,你就不能歇一歇吗?好歹先休养生息一下下让大家养精蓄锐一段时间再精心谋划一番不好吗?不!偏不!赢政就是想快刀斩乱麻,三下五除二迅速拿下整个天下。大家好这里是老王谈历史,我是老王。今天我要给大家详细的隆重介绍一位素国新晋将领,他的名字叫李信。这哥们打仗那是真的自信。素王问大家:寡人现在要攻打楚国。众位爱卿觉得我们能打赢吗?这楚国可是战国时期当之无愧的强国。不过自从楚怀王被张仪三次戏耍,灰溜溜死在秦国之后便逐渐走向了衰落。如果大家对张仪、匡骗楚怀王这一段比较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前边91集92集里看一看,这里就不详细赘述了。楚怀王、客死秦国之后楚考烈王在青生君的帮助下国势稍微有所好转。但他死后几位王子为了争夺王位把楚国搞得那是乌烟瘴气,这无疑是在伤口上撒盐。后来负在大将军项燕的帮助下杀害了楚哀王才得登上王位。此时韩国赵国这两个国家已经被秦国覆灭了。面对强大的秦国,楚国显得是那么的孤立无援。正因为此李信十分自信的脱口而出大王。楚国是强大过,不过那都是以前的事了。而今眼目下他不过只是一只纸老虎罢了。如果您给我20万人马,我愿为您踏平荆楚,赢政大喝一声:好!说得好!我就喜欢霸气外露的将军。各位爱卿你们也可以谈一谈你们的想法,各抒己见。赢政边说边看向德高望重的王翦。而王翦也知道自己是躲不了素王一番盘问的,于是他低沉的说道:陛下要是让老臣领兵灭楚的话非60万大军不可。秦王赢政摸了摸自己的小胡子,60万大军,这可是我大秦亲国之兵,要是取胜了还好说,如若是不能取胜,那我们不是彻底完犊子了吗?王姐仍然坚持如果非要让我带兵,那就需要六十万大军。真的没事,那就派李信去灭除。李信他只要二十万大军,王老将军年事已高,就在家里享享清福。几日后,嬴政领李信为主将,蒙恬为副将,带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咸阳城。来到楚地以后,李信把二十万大军一分为二,命蒙恬带领十万大军从东路向楚国进攻。他自己亲率十万大军向西路向楚国进攻,然后他们在两边共同攻打楚国都城影城,大战一触即发。那这次弱小的楚国能否抵挡得住年轻气盛的李信大军吗?请看下集。感谢关注!

5、魏国个人资料简介

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多尔衮这4位权臣中,谁的权力更大?四位权臣的影响力和权力随着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下面是每一位权臣的简要介绍: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统治时期采用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军事战略,使得魏国成为当时中国为强大的国家之一。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官员,他以智谋和忠诚著称,并被后世誉为“卧龙先生”。他主张以仁义治理国家,定下了许多蜀汉的政策和制度。司马懿: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将领和宰相,他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逐步掌握了魏国的高权力,并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政策。多尔衮:多尔衮是清朝初期的重要官员和统治者,他是清太祖的外甥,因此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他发起了许多军事和政治改革,帮助清朝建立并巩固了统治地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些权臣出现的时代和背景不同,他们的权力和影响力也就不能直接比较。然而,根据历史记载和学者的解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统治时期,曹操的权力为强大,由于他创立了魏国,因此他同时拥有军事、政治和文化的。在蜀汉时期,诸葛亮的权力也很大,尤其在刘备死后,他担任了摄政王,并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东汉末年和西晋初期,司马懿则是为权倾朝野的人物,他通过手段和政治斗争,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实权。在清朝初期,多尔衮则是权力大的人物之一,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干,成功地维护了清朝的稳定和统一。总之,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政治背景和历史条件,因此每位权臣的影响力和权力也都各有千秋,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历史#

6、魏国的简介文字

战国七雄,分别位于现今的哪些省份,你的家乡入围了吗?战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战国时代,它是继春秋之后,诸侯争霸,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直至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对于春秋与战国之间的分界点,我又在之前的文章中详细介绍过,在这里就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看下,题名为《东周分两段,何为春秋,何为战国》。关于战国起始年份,有多种说法,但战国时期结束,就没有那么多的争议。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战国时代结束。战国的形成,源于西周的分封制,也就是分邦建国。起初,并没有韩赵魏三国,是由秦、齐、楚、晋、燕等较大的诸侯国和一些宋、吴、越及鲁等小诸侯国组成。那战国七雄分别位于现今的哪些省份?首先,我从离周王室亲疏远近介绍起:燕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为燕召公。对于燕国除了自身血统较为高贵与亮眼,其国家实力这不敢苟同。不管是在春秋还是在战国,其存在感为七国之中低的,没有之一。亮眼的一次,就是战国末年,赵国被灭,燕国太子丹,恐惧秦军来犯,遂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很可惜,刺杀失败,燕国被灭。留下来的就是那永垂于千古的两句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燕国也随着荆轲刺秦王失败,一去不复返。“易水寒”这三字,我们就能明白,燕国在中国的北方,其范围为辽宁省和河北省。齐国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都很活跃,她的第一任君王则是辅佐武王姬发建立西周,八十而立的姜子牙,是周朝的功勋人物。说道齐国,我们就想到了春秋首霸的齐桓公,他名下有一位才能出众的宰相,他叫管仲,在齐相管仲的协助下,齐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崛起,打着:“尊王攘夷”旗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史书常言:“齐国煮盐垦田,富甲一方”,有盐的地方大多属于海边,而彼时的齐国就位于山东省与河北省。秦国秦国能排第三,得益于韩赵魏三家分晋,春秋时期的晋国乃周朝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诸侯国,首任国君唐叔虞 ,  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比齐国还要靠前,能与燕国并排,可惜了。秦国的发家史,在周孝王时期,秦国首领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被周王赐予封地,成为周朝的附属国。再者前770年,周平王东迁,秦襄公派兵护送有功,被封为诸侯。所以,我们不要总是抱怨自己职业没有前途啥的,你看人家秦国始祖秦非子,靠着养马而成为一国之主。我们要多反省反省自身,之所以没有成功,不在于外物,而在于自身的欠缺。说道秦国,到知道秦人善战,每每出征,都操着一口秦腔:“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们很快就能明白,所谓的秦腔就是一口高亢的陕北腔调,只有这样才能匹配老秦人豪爽与质朴。其所在范围位于甘肃、四川和陕西。楚国楚国,又称荆、荆楚。虽为是先秦时期的诸侯国之一,但一直不被中原大国所接纳,一直被视为楚蛮。如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中的攘夷,指的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以及南方楚蛮(楚国)的大举入侵。这也是为什么楚国历代君王都怀有一颗问鼎中原的雄心。你们不接纳我荆楚,我就打到你们中原各国接纳为止。很显然,楚国做到了。三年不飞,飞必冲天;三年不鸣,鸣必惊人,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公元前606年春,楚庄王率领楚军北上中原,至于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在周王室边境陈兵示威,称之为:“观兵于周疆”。当时的周定王惶恐不安,派遣周大夫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问道大夫王孙满:“九鼎之大小、轻重”,王孙满答道:“九鼎的大小轻重在乎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自身”。楚庄王心领神会,他一方面以“楚国折钓之喙,足以为九鼎”表示实力;另一方面也意识到条件还不成熟,便退兵了。这就是问鼎中原来由。楚国之所以被称为荆楚,意在南面的意思。所在的范围为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河南、安徽以及重庆。韩、赵、魏韩赵魏是晋国一分为三,原来的晋国其势力范围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在三家分晋中,赵国所占多,其次魏国,韩国次。一说到赵国,我们就联想到“胡服骑射”,胡服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赵国肯定与游牧民族接壤,其范围为内蒙古、河北省、山西省以及陕西省。谈到魏国,就想起初中课本中的“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这是魏国争霸中原的一次重大战役,其参与方有赵国、魏国和齐国,由此可见,魏国与齐赵两国接壤,就不难得出她所在的地方河南、山西与河北。后,就要聊到韩国,她是比身处北地的燕国稍有存在感的战国七雄之一。之所以存在感强些许,主要在于她身处中原枢纽,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秦国东出,要打她;魏国称雄,也要揍她;时不时还要被赵国欺负欺负。总之一句话:“不是在被打,就是在被打的路上”,和今天的泡菜国与立陶宛相似,其范围仅河南省。#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