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省身的简介(陈省身个人资料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2 14:32:44 浏览
1、陈省身个人资料简介

陈省身:少开会,无计划,多做事——“实际上,我到南开数学所30多年,从没写过计划,比如我今年要出什么成果,那就是好好干。”[赞][赞][赞]□葛墨林我当年服从组织分配,去兰州大学做核物理研究,后来很有幸跟随我的老师段一士先生学了理论物理,并在1977年有幸认识了杨振宁先生。1986年的一天,我忽然接到杨振宁先生从香港给我打来的长途电话。我记得特别清楚,让我1986年的6月7日,到北京饭店去找他。我问:“有什么事啊?”他问我:“你知不知道陈省身先生?”我说:“听说过,但是我没见过。”他说:“南开数学所你知道吗?”我说:“我听说过也没有去过。”6月7日,我在北京饭店见到了杨先生,到了中午,杨先生请我吃饭。在餐厅刚坐下一会儿,杨先生就站起来了,一看是陈先生进来了,还有师母郑士宁、陈先生的女儿陈璞和女婿朱经武,朱经武是高温超导领域著名的物理学家。这是我第一次见陈先生,印象很深刻:他个子高,耳朵特别大,就跟那个佛爷的耳朵一样。杨先生跟陈先生说:“陈先生,这位就是葛墨林。”陈先生说:“好好好,你来南开,我现在就给你签聘书。”“哎,”我说,“陈先生,这不行啊。”大家可能不知道,在那个时候,转行政关系、工资关系、粮食关系是很麻烦的。陈先生说:“你先来,其他以后再说。”到了9月份,也就是1986年的秋天,在母国光校长特别关心下,我来到了南开大学。到了以后,我首先去见了陈先生。陈先生说话很简短,他说:“我办研究所,方针就是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我多问了几句:“那您办这个研究所,数学方面,您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呢?”他说:“简单,就是:不开会,无计划,多做事。”后来说不开会不可能,就改成了少开会,无计划,多做事。这是陈先生办所的一贯作风。实际上,我到南开数学所30多年,从没写过计划,比如我今年要出什么成果,那就是好好干。我又问陈先生:“那这个理论物理研究室,您怎么指示呢?怎么个做法呢?”陈先生说:“就做振宁的方向,谁不做谁就走,就这么简单。”陈先生将理论物理研究室完全交给了杨先生。

2、陈省身写的字

2022年中国数学三大奖颁发,中山大学教授陈兵龙获得第十九届陈省身数学奖!1、第十六届华罗庚数学奖获得者(1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2、第十九届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2人):中山大学教授陈兵龙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刘若川;3、第十六届钟家庆数学奖获得者(4人):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副研究员杜凯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王志强罗马第二大学博士后朱超娜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朱锦天。#陈省身的简介#

3、陈省身怎么画

1977年9月26日,会见陈省身。

4、陈省身的详细资料

【人民日报讲述南开大学张伟平教授故事:孜孜探寻数学之美】张伟平:中国科学院院士,1964年3月生于上海,1988年起攻读南开大学南开数学研究所(后更名为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1993年获博士学位后在南开大学工作至今,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伟平主要从事整体微分几何中的阿蒂亚—辛格指标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曾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陈省身数学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荣誉。“很多人说我不像个研究数学的……”张伟平笑着对记者说。确实,眼前的张伟平,挎一个帆布包,白衬衣、西裤、休闲鞋,笑容可掬、精神勃发,谈吐睿智而又风趣。“为中国数学鞠躬尽瘁,是陈省身先生1985年在南开数学研究所成立大会上的发言,也是他身体力行的准则。”与张伟平的对话,从他的老师、数学泰斗陈省身开始,“把中国建成数学大国、数学强国,是陈省身先生的夙愿。为了这个目标,一代代数学研究者前赴后继。”津云

5、陈省身的生平事迹

阿蒂亚和战后的英国数学—读《20世纪数学经纬》1945-1980时期摘要9阿蒂亚,他是华人数学巨匠陈省身的弟子。他的贡献是提出了阿蒂亚-辛格指数定理。这项定理打通了拓扑和分析这两个领域壁垒,又成了纯数学和理论物理的桥梁。他的工作被评价为牛顿和莱布尼兹时代以来数学物理蓬勃发展的基础。数学家杰夫切格说:”他改变了人们对数学的看法,他表明看似不同的领域有着深刻的联系。”阿蒂亚(Michael Francis Atiyah),1929年出生于英国,在中东度过童年。父亲在苏丹工作,阿蒂亚进入埃及一所很好的中学就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回到英国上中学.在军队服务两年之后,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求取,于1952年获得学士学位,1955年再扶博士学位.此后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多年,结交国际著名数学家,研究成绩突飞猛进.1963年返回英国,任牛津大学萨维尔几何学教授.1969年再去普林斯顷高级研究所任终身研究教授,三年后,辞职回到牛津大学,应聘为皇家学会的数学研究教授.1990年,阿蒂亚被选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兼任牛顿研究所所长.这是继牛顿之后,由一位数学家出任三一学院的院长职务。在阿蒂亚的荣誉职务中,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法园科学院、瑞典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1966年,获得国际数学高奖菲尔兹数学奖。阿蒂亚是从研究徽分几何开始的.当他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导师是霍奇.雀奇早年是惠特克的学生,剑桥大学博士。阿蒂亚回首说:“(1950年代)我在剑桥做研究生时,也是醉心于老式的射影代数几何。只有霍奇向我介绍了更现代的观点一与拓扑学相联系的微分几何.我意识到这一点,对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决策.我虽能够做很多传统的研究,但我觉得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和雀奇一起工作,使我学到许多现代的数学观念”阿蒂亚和霍奇合作写过一篇论文,涉及那时的法国数学家刚刚提出的层论,这构成阿蒂亚博士论文的一部分,从1950年代末期到1960年代初,是阿蒂亚的数学工作的高潮时期。他和在普林斯頓高级研究所结识的希策布鲁赫、博特、辛格彼此切磋,合作研究,领导了战后时期的几何研究潮流.1963年,他和辛格一起,证明了亏格为9的微分流形上的椭圆傲分算子A,它的核Ker(A)和余核Coker(A)的拓扑维数之差满足:dim(Ker(A))-dim(Coker(A))=1-9.这一公式揭露了分析学和拓扑学之间的深度关系,表述十分自然简洁和明快,是20世纪数学的杰作之一,这一工作从拓扑学和代数儿何的联系开始,后来影响泛函分析和偏微分算子,并在微分几何、数学物理上发挥重人作用。K-理论的建立是阿蒂亚的另一重大成就.他对法国数学家格罗腾迪克在代数几何上的作感兴趣.在访问波恩时,发现詹姆斯的与射影几何有关的拓扑可以用格罗腾迪克的公式加以解释.同时,用博特的周期解决一些有趣的问题,这两方面的工作,使阿蒂亚感到一套新的机制,将它抽象成形式化的理论,其结果便是K-理论的浮现。当然,希策布鲁梦等许多人也为此做了基础性的贡献。从1970年代之后,阿蒂亚转向理论物理的研究.他和辛格继续合作,在求杨米尔斯规范场方程自对偶解时,巧妙地运用指标定理获得成功.这为后来的数学和理论物理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详见杨振宁与当代数学)在阿蒂亚的带领下,英国的年轻人继续脱颖而出.1982年,剑桥大学年仅25岁的唐纳森证明了存在一个怪异的四维空间,它和欧氏空间拓扑等价,但不微分拓扑等价.这意味若在四维空间中有两种不同的微分结构,而其他维数的空间只能有一种.这是否表示我们现实的四维时空具有特别的意义?因这一发现及其他工作,唐纳森荣获1986年的菲尔兹奖.阿蒂亚不仅是英国数学的代表人物,还是20世纪下半叶世界优秀的几位数学家之一.他在数学研究、数教育和科学活动方面的成就将会水久地载入数学史册.他的一些治学意见,也是十分宝贵的.这里我们摘引他的一段谈话网:我强烈地反对把数学简单地看作一些相互割裂的课题的汇集,以为可以借写下的公理1、2、3,来发明一些新的数学分支,而且自己一直做下去……核心数学,在某种意义上说,一向是和同的,它总是涉及那些来自现实容观世界的问题,或者来自数学内部必须求得的数目、基本计算、以及求解方程等问题。这些一直是数学的主要部分,任何能阐述这些课题的进展都是数学的重要部分。我认为现时有一种趋势,有些人只按自己想法去发展某些数学领域,而且具有相当抽象的样式。他们不断地做下去。但当问他们在做什么,意义何在,和什么有关联?他们一概不知道.文中内容附图顺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