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人物简介(地道战人物介绍20字)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2 15:14:51 浏览
1、地道战人物介绍20字

1921年,到安源煤矿考察,碰到一个10岁的小矿工。高兴地说说:“我们的小名一样啊,都是伢子。”这个小矿工就是王耀南,后来成为开国少将、工程兵的创始人之一,我们熟悉的《地道战》、《地雷战》就是他指导拍摄的。1911年,王耀南出生于江西的一个鞭炮世家,5岁就跟着大人学做鞭炮。后来,长期在煤矿工作,王耀南对爆破技术熟悉。1927年,王耀南跟随旷工一起参加了秋收起义,随后,他的生涯就离不开爆破、工兵了。1930年,红军建立工兵连,他是第一任连长。1938年6月16日,日军14师团被国军卫立煌带领的南路军围困,日军的增援部队也被国军堵死了。日军心急,临时还换了一个师团长,希望能改变局面,但无济于事。正在这个节骨眼,蒋介石出于私心,想把这个大功劳给他看重的李默庵,直接把李默庵升为军团长,卫立煌被架空,国军起了内讧。指挥权的争夺给日军留出了喘息的时间,刚巧西北军堵截的过程出了纰漏。日军利用一条山间的羊肠小路,开出了坦克联队,后到达天井关,计划与日军14师团夹击国军。这时,八路军为帮助友军,立刻派了王耀南来支援,让他到的129师报到。王耀南了解了情况,得知他的任务是狙击73辆坦克,傻眼了,忙说“这不可能!”“我这里只有1000多新兵,还有刚毕业的20来个工兵......今天中午的小米还没有着落。”笑了笑,“之前听说你发了财,闹了半天,这是叫花子讨饭来了?”接着,解释道,如果不把坦克堵住,几万人的部队将面临危险,后没办法只能撤退。“李默庵不是你的学长吗?之前他还两次给你请功呢。”没有办法,想办法也得上,王耀南想了想,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他准备先去转转,搞点武器、炸药之类的,毕竟是对战大坦克。王耀南来到了武士敏部,他们之前合作过几次,算是有些交情。武士敏听说他要打坦克,还是73辆,惊了一下,“那你现在手头有什么呀?”“一个工兵团,10公斤受潮炸药,20根雷管!”武士敏问王耀南,“那我能帮你什么呢?”“原本天井关有5万的红枪会,被鬼子收买了,武师长能不能给我一个机枪营,保护我们。”武士敏爽快地答应了王耀南。感谢过武士敏后,王耀南又来到了李默庵那里,“学长,我有一个工兵团,又找武士敏借了一个警卫营、一个机枪营,现在来给你看家护院了。”李默庵心里清楚,如果顶不住坦克,他就要被夹击了,于是问王耀南想要什么。“我这炸药不够,你能不能给我点废炮弹?如果有雷管,也可以再给我一些。”李默庵松了口气,原来只是想要一些废炮弹,这还刚好有。不久前,他们发现了一个窑洞,里面有上千发炮弹,但是没有引信。“你想要的话,都给你送过去,再给你一盒煤矿用的雷管。另外,这段时间,你们的口粮我也都包了。”王耀南心满意足地走了,补充了人员和武器,打坦克多了些底气,小米也有着落了。7月2日,王耀南找到了在天井关附近的旅长杨天觉,了解了日军坦克的情况,包括具体的参数等等。根据这些参数,工兵插好雷管,组成一长条地雷组。在两条路上,他们布下200个地雷,地雷延伸到了天井关的山坡下。7月10日,日军占领了晋城。7月11日,日军的坦克推了出来,不论红枪会还是我军,随意碾压和攻击。杨天觉的部队被迫退到了山林。不久后,日军开着坦克从天井关向西行,领头的97式坦克刚一过警戒线,就听到“轰”的一声巨响,这辆坦克被炸翻了,底盘多了一个大窟窿。随后,一堆日本人信奉的护身符一起被炸了出来,上面写着日本传说中的陶俑。日军懵了,可能第一次在他国碰到这么熟悉的东西,这还没有完,远处一个牌子翻了过来,上面写着:200个反坦克地雷,欢迎第八坦克联队。日军识趣地退了,回到了晋城。王耀南立刻将晋城围了起来,用地雷把鬼子困住,我军不进去,鬼子也出不来。王耀南曾想给他来个痛快,用迫击炮发射进晋城,整个一起炸了,可是里面还有老百姓。于是,王耀南开始夜夜骚扰,往晋城放大爆竹,让他们没法好好休息,坦克也被困住出不来。这次战斗,王耀南的工兵团,牺牲了127名战士。王耀南也因此获得了“抗日民族英雄”的称号。1927年到1955年间,王耀南参与了300多次战斗,多次被嘉奖。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工兵事业,身上多处受伤,还有弹片留在体内,听力也出了问题。1984年11月3日,王耀南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爆破的声音似乎还在人们的耳边响起,我们时时回想起这位用炸药一次次击退敌人、保护国家的英雄。愿他在天堂安宁。#战争# #人物# #我在头条搞创作#作者:心子编辑:薄荷

2、地道战人物国画图片

电影地道战就是在这里发生的真实故事,电影里的英雄人物,也是这里的民兵。

3、地道战人物原型简介

我是六十年代生人,孩提时候,快乐期盼的时光是一年两次的电影。那个时候特别喜欢战争片,什么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铁道战、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侦察兵、上甘岭,等等。不管看过多少遍,只要本村和邻村放映,一定是要去看的。当然,还会和小伙伴模仿电影情节与角色。现在这些电影在暑假期间还会电视播放,一有闲暇时间,我还会看,而且看得很开心。儿时的快乐,那是铭心刻骨的。#说出一部电影的名字,证明你已经不再年轻# 当然,那些电影,现在个个都是经典了!

4、地道战电影主要人物

13位《地道战》演员的今昔,没想到饰演民兵队长高传宝的,竟然是扮演经典“如来佛祖”的朱龙广,如今84岁,依旧老当益壮,刘秀杰饰演村长林霞,以前的女演员扮演的角色,真的像敢死队的英雄,不得不说,刘江饰演的汤丙会,演技真的在线,你还能认出几位呢?#历史开讲#(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地道战人物简介#

5、地道战人物漫画

说到八一厂的战争片,还有一部电影不得不说,那就是1965年拍摄的《地道战》(1965)。据导演任旭东(1924-2017)回忆,1963年初,军委总参指定八一厂拍摄《地道战》时,初衷是当做民兵战术教学片来拍的。拍片目的是要体现的人民战争思想,还要让观众看完之后能学到一些基本军事常识和对敌斗争的方法。任旭东带着剧组历时几个月到北京、保定、石家庄等地的二十几个村寻找拍摄素材。1965年5月,由任旭东执笔的《地道战》剧本终告完成。本子出来后,任旭东又带领大家投入到紧张的拍摄中。尽管剧中背景是以高平村为原型,但《地道战》外景拍摄却是在冉庄、李庄、唐庄进行拍摄的,影片中的高家庄实际上是这三个村庄的合成。因为虽然高平村在抗战时期地道修得为完整、系统,但在1963年的那场大洪水中被完全破坏了。当时冉庄有条十字街和三棵老槐树,唐庄有三棵古杨树,李庄有古朴的砖房和整齐的街道,将这些场景一结合,一个生动的高家庄便展现在观众眼前。演员张勇手后来回忆说:当时有传言让我演民兵队长高传宝,实际上是工程兵文工团整个班子过来了。该剧组是以工程兵文工团为主,八一厂只去了三位演员,刘江(1925-2020)演汉奸汤司令,王孝忠(1928-2016)演日本军官,我演区长赵平原,属于帮忙的性质。”张勇手出演干练的区长赵平原,头上包着冀中老年样式的羊肚毛巾,留着一把胡子,以致很多观众看完片子都没有认出他来。“赵平原这个区长本不适合我,角色的年纪要比我大。化妆师说你太年轻,要粘点胡子,导演任旭东同意了。赵平原是成熟的地方武装干部,我就注意动作更稳重一些,显得老练能干。”张勇手记得,村民们组织纪律性强,听通知,配合群众场面的拍摄,不干扰摄制组拍戏,平时还忙着种庄稼。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部“教学片”,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在国内外共发行35毫米拷贝3000余部,16毫米拷贝6000余部,观众遍布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东欧等地区,观众人次近30亿,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观众人次的纪录。

6、地道战人物简笔画

冉庄著名的“地道战”是谁发明的?后来他怎么样了?抗日战争时期,北方平原抗日战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作战方法——“地道战”。隧道里的士兵行踪不定,这让日本鬼子头疼。在著名的抗战电影《地道战》中,高传宝发明了“地道战”,他带领游击队利用“地道战”有效打击日军扫荡队。那么,真正的“地道战”是谁发明的呢?他有什么样的英雄事迹?其实真正的“地道战”是河北保定知识分子张森林(图二)发明的,他是地道战中高传宝的原型。张琳,1909年出生于冉庄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原为保定清苑县冉庄村知识分子。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后,日军开始大规模侵华,并很快占领了中国的华北地区。华北人民在日军的屠刀下,日本鬼子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看到日军的暴行,张森林毅然从军,投身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浪潮中。1938年,张森林加入共产d,任冉村d支部书记、民兵指导员。他积极发展游击队,带领村民抵抗日伪军。但由于保定是平原地形,不利于隐蔽,日军又有汽车、坦克和骑兵,行动迅速,导致游击队和d员干部屡退屡战,被日军俘虏后遭到迫害。怎么能藏起来让日本人找不到呢?张森林整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他想起地里的蛤蟆冬天躲在地洞里,然后从里面挖泥堵住洞口。于是张森林在自己家里挖了一个可以藏人的洞,把家里重要的食物等东西放进洞里,然后伪装起来。果然,日军几经寻找也未能找到。于是张森林在全村推广,大家集思广益,把单孔改成双孔,这样即使日军发现一个,大家也能从另一个孔逃出去。但由于这种地下洞穴与世隔绝,还是不够安全,被日伪破坏了不少。1942年1月,冀中军区政委程(图一)视察了许多地方“地道战”的情况,提出隧道要与武装斗争、爆破相结合。于是张森林想到地道不仅要隐蔽,还要结合奇袭。1942年,张森林升任区委书记兼区武术队指导员。他苦苦思索,不断总结,终构思出一种全新的“地道战”模式。改造后的隧道在地下两三米处开挖,分为通道、支路、支路。通道高1.2~1.5米,这样两个人能错。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出入口,配有射击孔,也可以通往村外。在出入口设置陷阱,防止敌人破坏和攻击。地道中间有卡墙,防止敌人放水、放火、投毒。卡壁上有一个小孔,可供一人攀爬,也可以堵住。隧道里有锅碗瓢盆、食物、水等生活用品,可以生火做饭。并在隧道内设置陷阱和跳板,防止敌人进入。张森林的“地道战”被实践证明有效,张森林把“地道战”和地面战结合起来。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民凭借“地道战”独自与日伪军作战85次,与邻村和主力作战72次,共歼敌2100余人。张林的“地道战”模式很快就传遍了河北省,冀中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图三)也对冉庄别出心裁的隧道建设大加赞赏,并下令全面推广。不幸的是,1943年3月5日,张森林在耿庄参加抗日秘密会议时,因汉奸告密,被大批日伪军包围。并且在被敌人包围后,张森林掩护其他战友安全脱险,而张森林则因为子弹和身体受伤,不幸被日军抓住。被捕后,张森林被敌人严刑拷打,要他投降,并说出“地道战”的秘密。张森林斩钉截铁地回答:“宁死不屈!”“让我死吧,但我绝不会说一句投降的话!”同年三月初八,残忍的敌人将他活埋,张森林死时年仅34岁。#地道战人物简介#